X是际遇。人心面对X时所产生之“观点、立场、取态”,属于“意向”,佛法称它为“欲”。
人心面对X时所产生之“观点、立场、取态”之后,所产生快乐感觉,属于“欲乐kāma”。
简单而言:
X,只是际遇。
欲,只是目标意向。
欲乐,只是运用目标意向之后,所产生之快乐感觉。
“X、欲、欲乐”三者也没有对错可言,但对感受产生滞留,黏附不放,佛法就是教人去正视降伏这点子,属于指向“对欲的贪、对欲的嗔”。
由于人类不知一切感受也是由人心缔造的投影,一厢情愿坚持界定那份感觉为真,导致产生数之不尽的两个极端~“二元对立”。
佛法就是教人“破除二元幻影”的坚持,故此,世尊为了破除人类惯性的“两个极端”黏附,因此以“中道”一理貫穿四十多年之教化,属于指向“对二元的坚持~痴”,叫“不二法门”。
结论:持戒目的是针对人心,并非“否定际遇、排斥际遇、讨厌际遇、放弃际遇”,明白这个道理而持戒就可降伏“贪心、嗔心、痴心”。否則,就会变成“戒禁取”,属于“是人行邪道”,不能显觉性。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明贪嗔痴,
自利邪见之所生,今日我悉皆忏悔,
从此觉后不造恶,广行诸善利众生,
唯愿十方佛菩萨,今日为我作证明。
~轻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