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如果面对逆心的排斥之想,叫“嗔”。
如果面对二元的滞留之想,叫“痴”。那么,无论人类“追求”或“讨厌”任何的体验,也属于偏离“中道”。既然如此,为什么界定吃素就是慈悲?禁欲就是梵行?单身就是清浄?这样的界定是否一厢情愿?

偏离“中道”属于“迷信”。
顺应“中道”属于“正信”。

如此一来,应该怎样以“戒律”来调整自心的执着?唯一的方法就是“中道”了。

“中道”就是“般若波罗蜜多Prajñāpāramitā”

般若,指“离相的智慧”。

般若波罗蜜多,意即离生灭,到彼岸,达到圆满的是一种“离相的心法”系统,如果用中文字勉强来形容,就叫“中道”。

五蕴,指“色,受,想,行,识”,所见之相~(色),见后取相~(想),相所带来的觉受~(受),所反应的行为~(行),最后产生个人的认知、观念、记忆、潜意识记忆~识。

故此,秉持“般若波罗蜜多~中道”面对人生时,深入运用这种“离相的智慧”,便可以彻底明白“五蕴皆空”的真相,体会到五蕴原貌相也是“空”的。于是,能超脱一切痛苦和厄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 samyak sambodhi”,成佛也。

由此可见,我们学佛应该是为了成佛,这是达到“彻底觉悟”,所以学佛就是要学习“中道”,亦即“不二法门”,绝无灰色地带。

無论阁下是什么宗派,真理是没有办法推翻的,不要再将真理分成派别,此乃门户之见,借着以上这番说话,希望清晰化解大小乘之间的纠结。

~轻心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经过17段的小文章,大概应该已经清晰见到坊间部分流传的言论根本不是佛法,而是一厢情愿的迷信创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