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节录自《佛遗教经》大意:各位比丘呀!在我离世后,你们应当要珍惜敬重“波罗提木叉”,这就如同在黑暗当中遇到了光明、如同贫苦的人得到了宝藏。应当知道它就是你们可以皈依的大老师,这就如同我继续留在人世间没有分别。
~~~~~~~~~~~~~~~~~~~~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堕于阬埳。
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阬。
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节录自《佛遗教经》
~~~~~~~~~~~~~~~~~~~~
大意:各位比丘呀!已经安住于净戒,你们应当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五感官),勿让五感官放纵而沉迷于“视觉(色)、听觉(声)、嗅觉(香)、味觉(味)、触觉(触)”等五种意向~五欲。
这就好像牧牛的人,手拿杖子看着它,不让牛自由放纵破坏人家的庄稼。
倘若放纵五感官,不但将会导致五欲泛滥致无边无际,没有办法制约,亦如同一匹劣马,缺少了缰绳一样,会把人牵制掉于阬埳。
又像被强盗抢劫之苦,最多也有这一世,但五感官放纵之贼祸,将会使人生生世世也遭殃。危害很重,不可不谨慎。
因此,有智慧的人也都经常控制管好五感官,而不会随着被牵制,就视之为防贼一样,不让它放纵。如果让它放纵,不久就会见到带来危害。
“心”是此五感官的主人,因此你们应当管好这个心。心的可怕超过毒蛇、凶兽、仇家、盗贼,甚至大火比喻其可怕。
好比人手里拿着蜂蜜的嚣皿,手舞足蹈,眼中只有蜂蜜,却对深坑视而不见。
好比疯狂的大象并无铁钩控制,也似猿猴回到了树,任意跳跃,难以控制。应马上采取措施制服,不可使其放纵。
放纵这个心的人,就会贻误人的善事,应当把心专注在一个点,便任何事情也不会办不成。因此比丘们,应当勤奋努力~“降伏自己的执心”。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既然失眠到五點,倒不如分享佛法!現在6:30am,我去睡覺了,稍後10:00am要上班。[捂嘴][捂嘴][捂嘴]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你睡觉,我布施,见识一下什么是修行人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遗教经》清楚指出要降服的是我们的“执心”,并非舍弃、排斥、否定人类身体的“感官功,铁证如山。
有毒瘾者是人心,并非雪糕。我有否必要否定雪糕、放弃雪糕?
究竟要用怎样的“态度、方式”去切入持戒?
由此可见,今后我应该训练自己对雪糕的滞留攀恋爱,而不是高调宣扬可以禁止雪糕。
因为……
佛法之戒,不是禁止,而是降心,心是五感官的主人。
如果佛陀说:“应以禁止为师”,这样合理吗?好好消化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擒贼先擒王,说制五根,目的先要找到贼王,心就是贼王,由此可见佛法根本不是着眼在感官世界纠缠、禁止功能,否则就是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