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拥有这个血肉之躯,难以界定怎样才是之“贪”。

以“性高潮”为例,身体未得到彻底的舒缓,已不谈什么性高潮,对一般人而言,刻意抑制肉体确是感到非常难受的,因此建立于已满足基本诉求前提下而作额外之想,才叫“贪”,一切须唯心是问。

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索性采取“抑制一切性活动~禁欲”,虽然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并非正确方法,但无疑地禁欲确是最快断绝“性需要”的方法,因为禁欲可以使到身体逐渐失去敏感度,直至神经线坏掉,这样就可以彻底在今世失去对“下半身快感追求”。

这种方法其实是属于“苦行”的一种,古印度婆罗门教已经存在这种方式,但是这个方法绝不能跟佛法相提并论,佛法是“中道”,此等方法并不是一般“俗家人”可以使用。

故此,世尊宣说了“在家五戒”来为家人作出“平衡的保护”,重点是“不作被谴责的性事~戒邪淫”,亦即《在家五戒》中的第三条巴利文为: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离欲邪行学处(即戒邪淫)”

而对出家“比丘、比丘尼”一众制定了“梵行五成”,亦即《梵行五戒》中的第三条巴利文为:
“Abrahmacariy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离非梵行学处~戒行淫”。

“戒行淫”意思是“彻底终止一切性活动”,由此可见,除非修行人打算“出家”,否则俗家人是允许作出性需要的平衡。

这裹宣明什么?是说如果不是“计划不建立家庭”或“计划出家”,才说要锻炼终止一切性活动,目的要促使性功能直接进入麻木,否则这决定是一件“东不成、西不就”的行为,只会酿成悲剧。

佛法不主张放纵。
佛法不主张禁止。
佛法不主张任何主张。
佛法只顺应世间的中道特质,所以行使“中道”。

佛法修行只是秉持“中道”来面对世间的国法、家规、人伦、道德,从来没有教人违背人间基准、推翻基准,这就相等于农历新年说恭喜发财、参与别人婚宴就会敬酒,混俗和光,绝不会成为社会当中的“异类”。

修行是内心事情,根本不应该给别人知道、别人亦无办法真正知道,如果要用“异类行为”来告诉别人自己正在修行,潜台词已代表有所“偏颇”。

题外话,日常生活无人知道我是佛法修行,极其量知道我是对佛教有兴趣,修行人必须要懂得内敛,犹如鸭子划水。消化。

~轻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