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问:现在我已经学佛,已经没有给男朋友性生活11个月,我不想为男朋友制造轮回罪孽,所以禁止他的性行为,但是现在他想跟我分手,应该怎么办?答:当日因为男女双方邂逅认识,擦出爱火花,最后两人走在一起拍拖,甚至结婚。

现在女方因为信佛,便界定“下半身”是一种污染,认为这是罪孽,导致轮回。

谁知世尊当日指出对自心之的“观念、立场、取态”的坚持,便称之为“去处”,才是现代人所说的“对欲的贪~(欲贪)”。

普遍现代人仕一厢情愿自把自为,胡扯到“下半身”,结果此观念破坏无数家庭关系,造就悲剧诞生。

这班走歪了的信徒,此刻把“伴侣的性需求”只视为责任感,因为自己失去性需要,所以便用施舍态度来面对另一半,有否考虑过当日如何跟伴侣走在一起?

此刻并不是讨论“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举例,这种情况就像一对情侣即将结婚之前的一个月,男方突然向女方表示有“同性恋”倾向后,女方想分手,但男方却希望女方接受这事实而继续一起。

以上这种不合乎人道的套路,彷佛要对方一夜间接受,属于违反常态,亦即“变态”。

言归正传,既然部份信徒因为信佛而失去“性需要”,然后高调说因为尽责任,所以便用施舍的心态对待伴侣,此等行为了成就学佛的心愿强行牺牲对方的感受,这是一种折磨的表现,这才是“罪孽”啊!

不要忘记……

当日是自己选择拍拖。
当日是自己选择结婚。

既然此刻已经失去“性需要、性能力”,应该要怎样面对伴侣,重点是建立不可“害己害人”。

没有人说失去性需要是一种罪。
没有人说有性需要是一种恶。

千万不要为了成就自己而强行牺牲他人的感受。

亲爱的事主,应尽快当机立断,人生光阴是宝贵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请放对方一马。

不要再拖延对方时间,对方不是跟阁下有仇,不要再用施舍怜悯的借口来伤害伴侣。

一夜夫妻白夜恩,否则必结下仇怨之因,将会招致不善的“因果报应”,慎之。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男方跟这个女方一起,确实也是一种报应,应该要反思因果,否则根本不应该与这个女生走在一起,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班挂羊头卖狗肉、披着佛教外衣,遗祸人间的邪教信徒,应该马上拉出午门抄斩,尽快人间蒸发,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

我就是我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觉得信徒也是受害者,要斩的应该是给她们洗脑的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我就是我

或者是说,先斩这样教人的人,再斩这样的学生。

因为这样的行为根本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这个历史人物聪明到不得了,根本不会这样教人。

似是故人来回复我就是我

有人传授,有人承受,两方都有过错。

我就是我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那为什么不能用另一种方式呢?她们的思想被错误的观念带偏,是否可以纠正过来,而不是用斩这个词,我会这么说,因为我曾经也是受害者,现在通过看你的文章,思想也有所改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我就是我

欲斩三千烦恼丝,化解荼毒不轻易,
中道粉碎二元执,般若波罗蜜多时。

Handsome轻心 (作者)

笔者五年前亲眼目睹一位女信徒,因此而被丈夫抛弃。这位女信徒是犯贱,被抛弃是应该的。

最惨的就是连累一个四岁的女儿,变成单亲家庭,这个女信徒,必有报应。

Handsome轻心 (作者)

确实「上梁不正下梁歪」。

砧板猪

佛陀没有教人纵欲,佛陀也没有教人禁欲,任何事物偏离了中道,就跟佛法扯不上半点关系。性欲和食欲一样,是平等的,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只要不过度沉迷,就不需要强行禁欲。就好比没生病,就不需要吃药一样。不要再说什么因为学佛,所以要禁欲之类的话,不要让佛法蒙上不白之冤。
学佛却越学越迷,越学越执着,还不如不学。

忆棠

台湾女作家简贞有一篇《解发夫妻》,写得很好,值得一读。

似是故人来回复忆棠

从世俗的角度看待文章中的佛法,倒是不错,但是真正的佛法并不是那样的。

忆棠回复似是故人来

您是说简贞的作品? 我认为那是美好的。而且我认为真正的佛法应该是那样的,虽然我还认为应该避免使用“真正的佛法”那样的说法。

似是故人来回复忆棠

我说的是简贞的这篇作品。学佛修行是为了针对“自心”,烦恼来自生活、理应从生活切入,解决烦恼,并不是一定要出家才可以。修行是修心,做出调整,改变言行,与具体的外在地点是无关的。像文章中的女主角,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选择结婚却不愿意有性生活、不愿意生孩子,这和轻心大哥这篇文章中描述的人没有区别,我觉得这种人是“神经”而不是“修行”。

忆棠回复似是故人来

坦率地说,我认为你的理解不对。我相信轻心并不会这么简单粗暴地给人给事贴标签。

似是故人来回复忆棠

轻心大哥写了多少这种文章了,你可以去翻翻看看。可以看清楚这个想法的开头两个字。

忆棠回复似是故人来

不想争了。笑笑过吧?

似是故人来回复忆棠

一厢情愿。

忆棠回复似是故人来

你理解的轻心跟我理解的轻心,实在是差别不小。——忽然有点理解释迦牟尼当年面对座下那些弟子时的困境了,不禁一笑。虽然比喻嫌不伦。

似是故人来回复忆棠

轻心大哥那么多关于下半身的文章,你要是想真正修行,可以去找来看看。佛法是一不是二,虽然每个人病情会有不同,用药可能也不同,但是治病的原理是一样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