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走进我的道场嬉皮笑脸?简直无法无天!现在我给你一次机会,不要再搞事,否则我公开你的名字,直接举报你!
你进行人身攻击!出口伤人,伤害一班有心求觉的人,必须将你赶走,好自为之,请你今晚好自忏悔,因果报应不爽,信不信由你!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刚才有人说:“为什么要用(因果报应)来解释扭曲真相的人呀,心中光明,便看一切光明,不可用“因果报应”解释呀”。以上说此话之人是否想表达“止恶行善”不可让人知道,必须“见死不救”,冷眼旁观地任何由其“自生自灭”就是平等心?
因为对方承受不了用(因果报应)之效应,所以必须将善意因果隐瞒才算慈悲?
如此一来,阁下言下之意《地藏经》所说之因果关系是不平等、不慈悲?
“戒律是愚昩之人的行为”这句话乃大逆不道,就社会而言,阁下是界定“奉公守法”的人是“白痴”?
你这样叫慈悲,清醍一点好吗?[捂嘴][捂嘴][捂嘴][捂嘴][捂嘴]
Handsome轻心 (作者)
“解释因果报应,何必呢?别人会不安”这句话才是真正之愚痴啊!
学佛学到“止恶行善”也遗背,否定因果,你究竟学了什么?
此刻我提醒你是出于慈悲,勿做愚痴的姑娘,明白未?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遗教经》清楚表达持戒降心之重要,否则……
“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堕于阬埳。
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此刻竟然有人解读为“戒律为保护愚昧之人的方式”?你有否搞错?
解释“因果关系”就是心中不光明,你疯了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节录自《佛遗教经》
大意:各位比丘呀!在我离世后,你们应当要珍惜敬重“波罗提木叉”,这就如同在黑暗当中遇到了光明、如同贫苦的人得到了宝藏。应当知道它就是你们可以皈依的大老师,这就如同我继续留在人世间没有分别。
~~~~~~~~~~~~~~~~~~~~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堕于阬埳。
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阬。
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节录自《佛遗教经》
~~~~~~~~~~~~~~~~~~~~
大意:各位比丘呀!已经安住于净戒,你们应当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五感官),勿让五感官放纵而沉迷于“视觉(色)、听觉(声)、嗅觉(香)、味觉(味)、触觉(触)”等五种意向~五欲。
这就好像牧牛的人,手拿杖子看着它,不让牛自由放纵破坏人家的庄稼。
倘若放纵五感官,不但将会导致五欲泛滥致无边无际,没有办法制约,亦如同一匹劣马,缺少了缰绳一样,会把人牵制掉于阬埳。
又像被强盗抢劫之苦,最多也有这一世,但五感官放纵之贼祸,将会使人生生世世也遭殃。危害很重,不可不谨慎。
因此,有智慧的人也都经常控制管好五感官,而不会随着被牵制,就视之为防贼一样,不让它放纵。如果让它放纵,不久就会见到带来危害。
“心”是此五感官的主人,因此你们应当管好这个心。心的可怕超过毒蛇、凶兽、仇家、盗贼,甚至大火比喻其可怕。
好比人手里拿着蜂蜜的嚣皿,手舞足蹈,眼中只有蜂蜜,却对深坑视而不见。
好比疯狂的大象并无铁钩控制,也似猿猴回到了树,任意跳跃,难以控制。应马上采取措施制服,不可使其放纵。
放纵这个心的人,就会贻误人的善事,应当把心专注在一个点,便任何事情也不会办不成。因此比丘们,应当勤奋努力~“降伏自己的执心”。
~轻心(白话解释)
Handsome轻心 (作者)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未能做到,又如何“自浄其意”?
静若水
戒律目的是为降心。中道戒,即针对自心对观念的坚持而起戒,目的是为“舍离对一切观念的坚持”。不知道世间运作“无常、无自主性、中性、平等、无二元”的本质,不知道世间所有分别,皆因人心无数的观念、立场而致,坚持人心缔造的种种观念来面对世事,才是苦的根源。戒律就是要舍离自心对观念、立场的坚持。
静若水
无论解释还是不解释,因果都在。不因不解释而没有,也不因为解释才有。若眼见众生不明因果,扭曲真相,却无动于衷冷眼旁观,分明是缺乏慈悲心,平等心的表现。有时身边有人不明因果,做下诸多的恶业,告诉他法理也并不能承受,说因果则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美莉娅姆
世间善恶清清楚楚,怎么可颠倒是非?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怎么可否认?善恶是相,佛法从没说否认世间的相啊,看到不指出来,不制止,难道要刻意指鹿为马,甚至装作什么都没有,才表示心中光明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离相又不是否定相,学佛学到这样已经走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