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
~节录自《华严经》此偈大意:如果没有人把佛法解读之情况下,尽管无论多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把无缘无故了解其诀窍。

情况就像黑暗中的宝藏,在没有灯光照明之情况下,也无法看得见。
(按:灯,指确实能够解读佛法的人)

这四句偈令笔者刻骨铭心,现代人如果想明白佛经内涵,必须透过过来人指出线索,否则闭门造车,永远无办法得到其受益。

问:觉悟需要人教吗?

答:对,觉悟不需要别人教,觉悟是验证出来,觉悟是无法教导出来的。

但,线索就需要揭露出来,这种线索的解读就叫“缘”。

能够将线索连结于生活体现出来的人,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善知识”。

我们身边有很多“善知识”,每种领域都有不同的“善知识”,“善知识”从来也不局限指佛经之词汇与内容。

佛教徒要搞清楚什么叫佛法,佛法只是一种令人产生“圆融”及“舍离执着”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用来直接面对人生,而不是“坚持”或“排斥”任何观念,这个情况叫“中道”。

由此可见,只要能够使人类舍离执着的伎俩,能够演说出来的人,就称之为“善知识”。

饮水思源,身边必定有人懂得一些伎俩令我们醍醐灌顶。

如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永远都不会遇上明灯,因为心中只着眼自己,又怎会看见眼前的灯?没有线索又怎可以见到宝藏。

必须知道做与不做一件事,并非来自佛经本身,用不用某药是来自病情本身,更并非来自《黄帝内经》,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节录自《六祖坛经》

内涵:人心迷惑时读诵完《法华经》之后,如能清楚明白,今后诵与不诵也是一样清楚明白,法华就于该人心“成就法华”了,不是心外的一个法华了。

如果“诵经之后长久不明”,不了解个中道理,只执着地把一卷又一卷文字来背出,这念心就由于执着,滞留二元相对,不明“中道”,此情况就像仇家一样,滞留于自心投映之二元“作对”之中团团转,爱恨交缠、纠缠不清,始终无法契入“世间原貌~(实相)”。

纠缠于佛经字眼团团转,不愿意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留意过来人的一些线索,叫“有眼无珠”,这种人是永远难以进步。

世尊已经入灭,能够将佛经内涵解读出来为人演说,叫“成就僧宝”,必须珍惜。

所以,中国佛教流传了回向文其中一句:“上报四重恩”。

“佛恩、父母恩、老师恩、众生恩”或“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这里不必拘礼咬文嚼字,重点就是“恩情”,那一句片言只语使阁下产生启发,也必须“念恩、感恩”,甚至“报恩”。

佛教圈内有很多老师,不断长期默默耕耘免费教导一些信徒,信徒亦长期受到恩惠,读者怎可能感觉到一言不合就出口伤人?如果笔者见到这种情况都不指正出来,作为我长期演说佛法之作者是不负责任的。

读者们亦清楚知道佛教团体非常之混乱,得闻正法的机会已经难得,民间普遍流传“放生、食素、燃灯、捐钱、禁欲、念念有词、背佛经”为中国民间佛教主轴,而互联网亦不知不觉演变成流传佛法的最重渠道。

如果作为中国人,更是大乘佛法的演说者,也不挺身而出把滋事分子远离,将会有什么下场?大家不妨静心想想,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剧情,学习气氛受到干扰啊!

有些人披着佛教外衣,“乔装佛弟子”经常嬉皮笑脸,二话不说,一感觉到别人说话抵触自己理念,马上进行侮辱及挑衅,这是“圣弟子”的行为吗?这些害虫必须去除,简直去之而后快。

世尊遗言必须远离恶人,更须秉持“中道”面对人生,而不是进行挑拨离间啊,加油!
(按:有能力就请用文章表现出来,不要在我的文章下制造事端,这会影响正在学习的人,没有建树也不要制造破坏的寄生虫,多谢合作)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北京同仁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是来自宁波的老话,足有300多年的历史,10个字语重心长。

美莉娅姆

是啊,任何领域都有过来人,善知识,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引导,向他们学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过来人的经验是宝贵的,就像指路明灯一样,指示我们方向,引我们踏上正道。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谦虚开放的心态,不愿意留意过来人留给我们的线索,只是执着于自己的知见,无异于拿着一本根本没有读懂,却自以为读懂的地图乱闯乱撞,很容易走向岔路的。如若有人自己没读懂,忽视线索,妄加自行解读,有误导大众走偏之倾向,作为有责任感的过来人他们又怎么会视而不见呢?

砧板猪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轻心哥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关注轻心哥两年多以来,我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我内心有太多的执着,当我明白世事本身没有自主性,是众多人心观念和合而成,本质是空;人生也只是一连串的主观感觉的“空性”感觉之后,我不再走极端钻牛角尖,不再滞留自己的感知,日子逐渐变得轻松快乐。感恩![拜托][拜托][拜托]

活成一道光

每个读者在受惠的同时,也应该维护好学习的地方秩序。这是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护。也是饮水思源,感恩之心不可无。我们维护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更多的人受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