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不经不觉在六天内写了22条短文想法,大概最基本令人容易误会的基础已经带出,这样可尝试进入另一个课题~苦。2500多年前一位历史人物悉达多身为皇子,享尽荣华富贵,因为一次出外游览,见尽生老病死,这次体验就是家传户晓的“游四门”,从此他的思维就影响了人类及无数多维空间的生命,一次出外游览奠定了一位“圣人将问世”之缘起。

皇子自从游览四门,感受到人间多疾苦,于于大概18岁的一年,于一个宁静的深夜,铁石心肠地抛妻弃子,舍弃王位、潜逃离开皇宫,独自流浪,寻求解脱之道。

当日世尊“成道”之后,首次向五比丘说出“四圣谛”,亦所谓“初转法轮”,究竟人生所面对的是怎样一回事?苦。

勿以凡夫之智推测圣人思维,世尊说必须要了解人生是苦,才能“离苦得乐”,故此一定要认清楚这个“苦”字。

要表达这个苦,确实大有文章,现一拿起笔又再感受到“千斤重”,世尊说出人间有“八苦”,要表达起来太复杂了……这份感觉已经“苦”,老鼠拉龟,不知从何入手,唉…….有口难言、有苦自己知、苦不堪言…….

怎样苦?阁下认为呢?

评论区

小花花就是我呀

老鼠拉龟?好形象
确实好苦好苦。。。最苦的是,大家不知道解脱之法在自己手中,反而一再外求,把假的当做真的,方向性错误,陷入恶性循环

杨柳岸晓风残月

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苦乐只是自心主观感受。。。并不是外界带来的,而是自心"自缚"[捂脸]

清珠

从一出生也做不得主,苦。随波逐流做不得主,苦。成家和两个世界的家庭成员磨合,其苦不堪,苦。立业因为自己智慧定力不够,也做了逃兵,苦。闻佛法却曲解佛意,蹉跎岁月,苦。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不努力,更苦[微笑]

栗悟饭与龟波功

求而不得 苦 得而不满 苦

神音回复栗悟饭与龟波功

什么是得儿不满?

风月同天

心思不静 苦,终日活在恐慌当中,惶惶不可终日!

阳光欢乐多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也无法真正体会苦的真义。如此一来,遇到讨厌的事情,还是会嗔恨;遇到喜欢的词,还是会贪爱,照样还是在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心中打转。

苦并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观念上的苦。我们所感受的一切痛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制造出来的。前天我与学生谈心,问他幸福和苦恼是什么?他回答,幸福就是事事如自己的意,苦恼就是事事不如自己的意。这样的观念就是苦,在生活中,他和母亲互相憎恨,同学不欢迎他,老师不喜欢他,人人憎恶。

真正的苦是“心苦”,是思维老是以自我为中心,事事要如自己的意,时时在向外索取。自我的观念产生种种悲、苦、恼、忧等情绪反应。

苦并非一成不变,观念一改变,苦就不存在了。例如,学生如果能明白幸福是付出,而并非索取的道理,转换自私的观念,就不会觉得人人都欠了他,就不会因为没有如自己的愿而生气,怨恨了。

我们的生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是暂时的存在。学生的苦表因是父母婚姻破裂,家庭不和谐影响,内因是学生年纪小,不懂得世事无常,执着于自己的家庭和谐自己才会懂事,家庭不和谐自己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观念。不明白因果的道理,又会造成心理、语言、身体等等不当的行为,(如怨恨父母,出口让母亲去死,和同学相处自私自利,不尊师重道等等),这些行为进一步又为他制造受苦的原因,并且不断造成因果循环。

不否认家庭曾经幸福和圆满带给孩子的快乐,其实单亲家庭也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一切只是暂时的存在。体认到这一点,就不会老是痛苦地自我挣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够采取面对,接受问题的态度,并努力加以改善(即哥哥说的“随缘尽心”),面对任何结果,明白世事无常,不会感到忧虑(“尽心随缘”)。

栗悟饭与龟波功回复神音

得到以后很快又不满足 或者对自己身上的幸福视而不见

清珠

今天突然觉得当思维陷入二元对立的时候最苦,念头瞬息万变,老公吃完饭不洗碗,洗碗不洗锅灶,心里执着那个净被束縛,爸爸妈妈不爱整理家,看到了总会有些不舒服,又被净的观念束缚。最近训练自己不抱怨的,这个算不算呢[飙泪笑]

高鹏

由感知产生观点,并滞留观点,被情感所困,看不清真相等等,每个人所感受的领域不同,产生苦的来源也不同,但感受都是相同的。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认知自己的内心,从源头一点点的化解苦,终将得到解脱。今世已得闻正法,毕将自己的身心投入修炼!

清珠回复高鹏

对对,闻到正法是福气,以前总会被其他的吸引,现在经历太多曲折,才明白以前法轮未转,遇事也总是违心而行,控制不住自己,心想西边却总是往东走[捂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