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如果说笔者的文字可以令产生一些读者,相信以讲座模式,可能会更有效果。
话说刚才有一位信徒被出家师父界定“吃糖水”是为自把自为,交代不清楚糖水事件。信徒感觉很冤枉,因为信徒内心是珍惜不想浪费,所以加热糖水给大众一起吃,一时冲动,结果一走了之,离开师父。
一听之下,我反问了信徒两个问题:
一、如果信徒确实“交代不清楚”,师傅认为“无错”,这件事就是“对”吗?
二、如果信徒确实“交代清楚”,师傅认为“有错”,这件事就是“错”吗?
谁知道一群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定对错,就好比“梦中说梦两重虚”,梵语叫“moha愚痴”,现代语就叫“傻仔”,简直笑死人。
(按:在此先不谈出家人的刚烈破口大骂之对错与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每一个“不”字也“成双成对”,其实只是比喻,意思是说不要“滞留二元两端”的感觉,因为这份感觉纯属主观,各花入各眼,如同幻影。
由此可见,便可明白汉传佛教比喻为“不二法门”的原因,这就是“不要滞留两个极端的感觉”,这不意味不分是非黑白,而是教人“不要滞留于两端”。
信徒听见我这说话,如梦初醒,她说自己执着了一份极端感觉,她问我究竟应不应该回头找师傅认错?
笔者回答:「究竟学佛是为了奉承崇拜吗?是为了研究对错吗?真正的师父并不是任何一个人,而是以“中道戒为师”,一定要明白什么叫“中道”」
题外话,如果那个和尚真的不明白什么是“中道”,这个老师不跟也罢……
学佛并不是去或留的问题,求觉不是搞崇拜、强忍,而是学习不滞留,学佛是靠自己,各人生死各自了,不要对任何老师有任何寄望。
对对错错,永远没完没了,思考一下什么叫“不二法门”,可能更加实际。
对错?包青天都未必可以审出来!明白以上道理就知道什么叫“自净其意”,这就是诸佛所教导的好学生。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屠场,必须有杀。
坟场,必须有死。
球场,必须有球。
游乐场,必须有游乐。
赌场,必须有赌场。
道场呢?必须有道、中道!说是说非,只会在法庭出现,你想做判官,建议做法官,甚至做阎罗王都可以!
空如
[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空如
朋友,合掌都无用,最重要是否明白我说什么?
空如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看待问题,遇到逆境不只是忍耐,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智慧断什么烦恼,应该勤于思索,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空如
阁下革命尚未成功,看多一点文章啦,我的文字不是这样的意思。
栗悟饭与龟波功
其实要界定对错肯定要有一个标准或出发点,但这个标准又可以继续用对错来衡量一下,这样一来就没完没了了,于是争个不停,自取烦恼。
空如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一定多学习
杨柳岸晓风残月
执着对错谁是谁非也是自寻烦恼。这些对错是非只是表相,判断是非没错,真正要对治的是对这些相的执着。。。
神音
不执着什么真相,不需要框架终点,不必给每件事定义,就是最好的解脱
是正义吗
老师 我听不懂[捂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是正义吗
妹妹,意思是说世上无数事情并非可以主观判断对错,更加不是主观界定,只有法律及法庭可判断对错。
人间的“苦与乐、应该不应该”等等,无数二元对立的界定,也只是人生的一份感受,重点是阁下的心怎样。
人生只是无尽的“检讨、调整、运行”,失败是过程之一,遇上不合心意,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检讨、调整、再运行”,何必为一时三刻的“失意”而耿耿于怀?
况且人生没有绝对的客观失败,因为人生是一路继续走,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正义吗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好意思啊 我是刚刚才关注你的 就觉得有些深奥误会了你 可能我还太小 希望您能原谅我[捂脸] 下次不会说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是正义吗
姑娘,你觉得深奥的东西,自己无办法理解,就含血喷人,说别人是骗子,阁下这样做人可以有什么成就呢?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读死书啊!
taku
学佛不是为了分辨对错,而是为了抛弃执念,,,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taku
good!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taku
世间的对错只有法庭可以定断,人与人之间可以对错什么,全部都是内心主观的投影而已。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是正义吗
姑娘,谈不上什么原谅啊!现知道男女的分别未 ?知道女生需要温柔未?高兴认识你。[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