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修为层次高,必定善良》

逻辑而言……

  • 修为层次较高的人,内心一定少烦恼,因为比较少执着。
  • 少执着的人,通常都比较少斤斤计较,亦即比较少“好胜心、得失心、是非心”,总括而言是比较少“分别心”。

(按;不滞留于是非成败,不代表不分青红皂白。善恶对错、成败仍会清清楚楚)

  • 分别心比较少的情况下,通常都会比较愿意专注于“付出”,甚至贡献,并不会处处都要求回报。

换言之,分别心比较少的人,所在之处也比较有建树及和谐纷围。

尽管那份建树并不是什么伟大工程,可能只是一些皮毛不起眼的事情,或者说他们的“同理心”及“公德心”比较强,故此这种人通常都是比较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的人,通常都给人善良及亲和的感觉。

以上情况未必跟任何宗教修行有关,但善良的人通常内心确实“精神层次”比较高,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自命想解脱生死的人,如果本身连善良也未做到,彷佛思想与行为痉挛。

因此,世尊就教人“五戒十善、布施”等等的一些手段来改变人类之思想言行模式,目的是刺激精神领域转化提升,从而改变习惯,最后人格就会趋向善良。

所以,一个真正想智慧提升的人,当然需要开窍为先,但是善良是根,绝无灰色地带,即是我们必须把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

一个身上充满棱角、挑拨离间、说三道四的人,彷佛唯恐天下不乱,所在之处只会为带来社会麻烦及纷争,读者即管可以留意一下,这种情况可立竿见影,可以刹那间知道眼前的人如何,万试万灵。

故此,学佛未开窍前,首先第一件事要怎样呢?看看以下的诗句……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太虚法师

要成佛,先学好人格,完成善良的人格,不能做一个犯众憎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修为高的人,一定是善良,这是肯定的,反之,一切也是虚伪。

~轻心

评论区

莲子清如水

善良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础,否则就算背熟一切理论都没用,没法把法理融入到自己内心中去,在生活中培养善良感恩心,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事情都可以反映出对别人的在乎关怀。

Handsome轻心 

稽首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轻心顶礼地藏菩萨!

莲子清如水

顶礼地藏菩萨![拜托][拜托][拜托]

美莉娅姆

人烦恼多往往就是因为内心执着多,亦即他会非常在意自己的感觉,容不得与自己感受观点相悖的人与事,故此对很多事情都会十分介怀,为人处事通常以满足自己的感受为先,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包容别人。即使选择让步,心里怕是都会耿耿于怀,十分计较。因为太在乎”我”,这样的人通常自私,不仅自己不会快乐,也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修行是舍离”我”的过程,一个学习在日常生活里放下“我见”的人,势必会表现出更有包容心,更有同理心,更会为他人着想,愿意为别人付出,更不会去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不可能不善良。

开窍的关键在于无相布施,一个不善良的人是不可能开窍的,因为他眼里只有自己,不会去心无所求不为回报的帮助别人。故此,世尊教我们布施行善守戒,通过这些手段去改变我们处处以自我为先的心。修行是一步步来,想要成佛,先学做个善良的人。[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善良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不需要刻意造作,内心比较少执着,这个人自然会善良,因为内心比较少烦恼。除非这䅜人不修行,否则善良的人通常修为都比较高,

君君gungun

圆满的逻辑,善解人意,共情能力高,必然内心温和,没有太多棱角与执着。时刻提醒自己学做善良的人[拜托]。

西风

修行的入门基础是把“自我”(包括“我”认同的那些外在的身份)缩小。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西风

不断布施,“我见”就会逐渐减少,“我见”减少,呈现的思想言行就会变得善良,这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做作。

“自我”虚无飘渺,“无我”更难以触摸,因此《金刚经》借着教人行使“无相布施”来切入,借此来粉碎那个虚无飘渺的自我,证悟那个“无我的真我~心”。

西风

[微笑]讲得透彻,感谢分享。

般若Prajna

对一件事或者人觉得看不顺眼,或者激起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其实正是最好的修行时刻,因为在这件事上,自己起了分别心而滞留,要求事件或者这个人的应该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展现,由于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所以会有情绪的出现。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时刻,发现自己的执着点,立刻进行调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执着,修行就是一个发现自己执着,然后不断去调整的过程。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捷径,就是去布施,因为布施是一个破除自己执着最全面的方法,能够从根源上破掉我们的分别心,让我们不再只顾自己,慢慢体会到所有的一切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和分别,我们与万物本来是一体的道理。

般若Prajna

修为高的人的善良是自然而然流露的,他们是真心关爱这个世间一切的生命,他们会不计较得失的去付出和奉献,但他们又不滞留于他们做了什么,帮了谁,这种善良就是有智慧的慈悲。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但问题是内心的善良,别人未必会接受,古语所说:“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所以善良只有自己知道,对方未必领情,要有心理准备这是现实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一个人看到或者感受到什么,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谓内心光明便会看到光明,内心黑暗就会看到黑暗。一句同样的话,听到不同的人耳里,都会有不同的回响。万法唯心所显现,我们要修心,去修出内心的光明。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恩将仇报或者肆意伤害他人的,哥哥之前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受益,去将缘缘尽变大善缘。一个人对我敌对,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恶缘,我曾经伤害过他,所以如今碰上了,我不要再让这份恶缘延续,我要尽可能去化解它,去把这个缘分扭转,这也是对自己曾经做错事的忏悔和修正。同时,要在生活中广结善缘,这其中有一条就是去放生。

有依空立

真正的善是什么?我觉得挺难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