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给大家一个逻辑探讨,世尊说出世间是苦,其人情况如何?
一、世尊教人专注于苦?
二、世尊正身受其苦?
三、世尊引发人类了解背后苦的源头?
按照历史、佛典、文献记载之逻辑推断,世尊的40多年言教大概是教人“止息苦恼”,前提就是必须了解背后苦的源头,既然教人“止息苦恼”,潜台词亦即是世尊已经“不苦”。
由这个推论可见,人类现在苦恼,但世尊既可把苦恼止息,显而易见“苦恼并非在客观外界”了,否则,我们现在有苦,世尊理应同时身受其害,单凭这一点可知苦恼并非客观存在,而是来自“主观的心”。
常常感到很苦的佛教徒之背后真相是什么,就是正在滞留于苦,潜台词个人正在“执着”,正因为不断执着,所以二十四小时专注地苦,有执才有苦。
因此佛教徒第一件事要做的并不是学习“专心受苦”,而是要洞悉苦的本质是“执”,而不是教人学佛学到“叫苦连天、苦不堪言、苦口苦面、一哭二闹三上吊及用痛苦面对人生”,更甚希望自己尽快死亡,这是邪见。
如果发现教人教育阁下用痛苦面对人生,这个就是不折不扣的“魔鬼化身”,慎之。
评论区
杨柳岸晓风残月
那么多佛雕像还真没有一个是愁眉苦脸的。。。弥勒佛还笑嘻嘻的。
美莉娅姆
说世间是苦,是因为人心执着,偏离中道,所以好容易感到苦,苦只是一种感觉,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世尊已经灭苦,自然已经不再感到苦,他教我们洞悉苦的源头是因为执,演说灭苦的方法,种种方法其实都是在教我们的心放下,不再执着,当明白实相,心持中道,不滞留在任何感知体验里,自然不会因为贪恋不断向外攀求,一旦求不得或失去而感到苦。
如果真的践行世尊教法的人,走在灭苦的道路上,又怎么会觉得自己越修越苦?这样逻辑都有问题了。当觉得自己越修越苦,排斥人生的时候,就要及时反思自己是不是走偏了。
莲子清如水
执着就是苦,而非外界任何因素。
Handsome轻心
弥勒菩萨在㣼利天内院下凡渡化人心,由于内心自在,所以经常面露笑容,没有教人开心、不开心。大肚能容天下愁,笑世間可笑之人。什麼值得可笑?執著。
砧板猪
世上没有一个客观的苦等着我们去感受,感受苦的是人心。心有执着,攀附滞留感知,才会矛盾,纠结,烦恼,所以觉得人生很苦。如果已能够明白苦的根源是内心的执着,那就做出调整,放下心中对感知的滞留,舍离对种种观念的坚持,用“不取不舍”“中道”的心来面对生活。
我就是我
师兄,很多痛苦确实因为执着,但是我想说的是比如癌症患者,痛不欲生,痛的不能睡觉,到晚期连麻药都不起作用的时候,连吃饭都都好刀割一样,这种应该是咽喉癌吧!因为我看过一些癌症患者写的文章,提醒世人不要用熬夜,爱护自己,看完之后真的后怕,难道这样没有一份苦在受吗?难道放下执着,身体归身体,心灵归心灵,身体上在大的病痛都丝毫影响不了心灵上的吗?比如这样的病痛发生在开悟的人身上,他可以身心愉悦,丝毫不影响吗?因为病痛,不管执或不执着,它始终都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感受在那里
Handsome轻心回复我就是我
A君有病,跟B君会痛吗?不会。
A君有病,跟B君会苦吗?不会。
正正因为A君执着,所以才会种下受苦之因,时机成熟,A君必会感受苦,其余的人是不会感受到的,根源是“自心之执”。
如果A君无执着,根本就不会种下受苦之恩,就不会有苦。现在你却说A君身上痛苦,与执着无关?正就是A君执着,才会种下受苦下之因,导致有今天下场。这样简单道理,大概很容易理解吧。
消灭某执着,便意味断了产生受苦之机会,但没有说可以把因果凭空消失。但执着消失,就确实可以把受苦的下场超越。
问:难道这样没有一份苦在受吗?
答:确实没有一份客观的苦來等待人类去承受,如果有请拿出来。
问:难道放下执着,身体归身体,心灵归心灵,身体上在大的病痛都丝毫影响不了心灵上的吗?
答:是。放下执着,身体归身体,心灵归心灵,身体上在大的病痛也丝毫影响不了心灵。只会痛,不会苦。因为因果不会凭空。
问:因为病痛,不管执或不执着,它始终都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感受在那里?
答:因为执着,所以种下受苦的原因,有机会因病痛而苦
不执着,所以无种下受苦的原因,有机会病痛,但无苦。苦是结果,苦不是来自外在,更不存在本来苦。
因此,要找出导致苦的原因是执,然后以方式降伏該执着,才能灭苦。
文章写得清清楚楚,为何不断重复说同一个问题?你想表达什么?苦是結果,不是因,你明白未?苦的原因是執,你明白未?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Handsome轻心
苦是个人执着而导致的,是个人主观感受。持有不同观念就有不同主观感受,执着于’过分追求快乐’和’过分排斥痛苦’的二元观念的下场就是苦。就像有人认为劳动光荣很快乐,有人认为劳动很累很苦。就像电视报道的抗癌明星一样,虽然免不了病痛,但不因痛感受到苦,而是乐观面对生活。
莲子清如水回复Handsome轻心
放下执着,身体上再大的病痛哪怕是死亡的痛苦,也丝毫影响不了心灵[拜托][拜托][拜托]
我就是我回复Handsome轻心
谢谢师兄解答[拜托][拜托][拜托],有些明白您所说的,但是人是有欲望的,能彻底的放下执也是不太容易的。
Handsome轻心回复我就是我
老友,我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更加是一个长篇大论的人。如果你仍然未明白答案。我最后一次提醒老友你看看以下连结,请老友你金睛火眼。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524.html
糊涂官
请教大师如何解决因职业带来的负面情绪呢?比如做电商的每天面对大数据人群,总有素质极差的,做保险的每天面对来找麻烦的人。某些心理阴暗的人不止让人有负面情绪,还会造成利益损害。只有自己吃亏,才可能平息。要看淡这个问题就只能用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或者为了长远利益忍忍吧,但潜意识一点都不服。有时还会爆发出来。碰到这类人就远离,找其他少些负面情绪的工作算不算逃避?不逃避又该如何修行呢?请大师指点
Handsome轻心回复糊涂官
不可逃避情绪。试问人生任何事业,有那不委屈?人人都有,看着身边的人。不就是也经历吗?工作而已。
与其纠结一个永远存在的情况,倒不如当“演戏”算了,这就好比警察工作,必言遇上罪案,医院必遇病毒,医生、护士也容易感染,可以做的只是面对。
世上其实任何领域也如此,这是每个领域之“游戏规则”,人只有选择放弃不再参与,但此情况也是存在的于任何领域,可逃避多少次?
故此,不要用“忍”来面对,而是用“演”来面对,电影演员,明未?旅行家的角色不能代替你去旅行。厨师的角色不能代替你去下厨房。善知识只是一个导引,世上并没有一个永远的师傅在身边,释迦牟尼佛当日带领2500人,你认为他会逐个教吗?
每本佛经里面跟世尊对话的主角,全部是拥有一定程度的人,才会成为该佛经的主角,消化一下吧。
誉睿回复糊涂官
朋友,你觉得什么职业可以让你没有负面情绪?皇帝?国王?亿万富翁?
产生负面情绪的是你自己的心,同一件事,你不开心,别人可能心花怒放。产生负面情绪的本质是所遇的境遇没有顺阁下的心。你是天王老子吗?为什么事事都要顺你心意?顺了你的心意,顺不顺别人的心意呢?
这个世界并不矛盾,矛盾的是人心。懂得这个道理,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调整。日子有功,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混俗和光,圆融通达。
祝福你,朋友!
糊涂官回复Handsome轻心
感谢啊,只是演戏又何必当真呢
Handsome轻心回复糊涂官
我说的道理好简单,不知道你有没有作临时演员的经验,我有面对电视台拍摄的经验,其实根本就是演戏,所谓的情绪全部是假的。
糊涂官回复Handsome轻心
可能是自己得失心太重吧,单纯面对负面情绪还可以消化,一旦蒙受损失,就像警察挨枪子,医生被感染一样。真实的难受。
Handsome轻心回复糊涂官
你这种情况叫“爱别离”,说到底就是不明因、缘、果。
糊涂官回复Handsome轻心
嗯,努力学习
我就是我回复Handsome轻心
好的,谢谢师兄!我一定认真看您写的文章并结合于生活去参悟[拜托]
我就是我
谢谢师兄!花时间为我解除迷惑,我会用心阅读您的文章并连结于生活去学习!有些东西理论上大概能明白,但是现实中就没办法做到,就好像您给我一张菜谱,我并不可能马上就可以烧出手好菜,所以必须通过在生活中慢慢的去参悟,才能更多的吸收您文章的内容!
Handsome轻心回复我就是我
旅行家的角色不能代替你去旅行。
厨师的角色不能代替你去下厨房。
Handsome轻心回复我就是我
善知识只是一个导引,世上并没有一个永远的师傅在身边,释迦牟尼佛当日带领2500人,你认为他会逐个教吗?
每本佛经里面跟世尊对话的主角,全部是拥有一定程度的人,才会成为该佛经的主角,消化一下吧。
我就是我回复Handsome轻心
师兄说的对!能遇到师兄也是修来的福分,不然学佛越学越偏了!在次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