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与其多心,倒不如下决心。修行就是修心,为了改变命运,必须调整思想言行,务必先要坐言起行。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这种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

人生是充满偶然,与其单凭表象说令自己动心拿起吃,倒不如放进口中吃一吃,方知当日认为好吃的,原来并不好吃。认为不好吃的,原来非常好吃。

不要只看我们所想的意思,我们所想的可能正是灾难的开始。
活在当下,随缘而活吧…..

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想问一个问题,比如遇到一件很生气的事情,这时候继续耿耿于怀而愤怒是不正确的,强烈抑制情绪也是不正确的,如何保持中道而调节情绪呢?

Handsome轻心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面对电影的剧情,要将人生视为一套电影,你我他只是剧情需要的角色。这个道理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梦幻泡影。

刚才这段说话解释清楚,剧情桥段的安排而已,一切都会过去。如果能够掌握这句说话,一切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问题是谁会相信这是电影?听得明吗?只要有人能够确认自己确实置身于电影,只是一个演员,一切都可以解决。

演员代表什么?因、缘、果,每一个角色的出现及桥段都是平衡,所有成败得失只是剧情安排,确实如此,我的说话简单,但不代表我无知。聪明人说话,有时候根本就好简单。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Handsome轻心

知道了,意思就是某段剧情已经过了,就不要再对上一段剧情耿耿于怀了,否则就错过下一段精彩的剧情了。

Handsome轻心

人生充满偶然,如果样样也可以看清楚,这就不是人生。正正因为人生多变,所以才有意义。

Handsome轻心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是这样簡單。明白电影是无用的,必须打从心底里完全知道自己确实是桥段安排的角色。

人心由于累积沉醉了很多角色,儘管眼前具有这份理智,但一下子也难以抵挡过去的累积。

故此,佛经用了两个字来形容~降心。明显地这是降服的心理的意思。

单凭这个字眼,已知这并非一件轻易的事,艰难是存在的。

所以,佛门中有很多方式协助这个降服,持咒、持戒的出现就是其中手段。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Handsome轻心

其实就是用电影来比喻,实质上就是消灭执着[拜托]

莲子清如水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以为师兄的意思是,人生如电影,不是比喻,而是事实,只是我们目前的水平无法理解到这个层次。

杨柳岸晓风残月

那像市面上流行的像内观,止观之类的书籍是否适合自行学习练习呢?

Handsome轻心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很难一概而论。这些书籍我看过无数。

世上确实不存在一个系统模式风格可以迎合每一个人的条件,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没有。

所有书籍都值得有参考之处,但修行这个领域未必一定要在修行书籍之中找线索,原因何在?

原因是只要你找到令自己产生震动的线索,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听得明吗?

阁下可以看看日本茶道的态度及神态,书法家书法史的气场,打桌球的比赛,这些是什么,其实已经牵涉修行,三摩地这个定可以遍及人生每一个角落。

补充:吕洞宾属于道教的一个道士,甚至是一个神灵,但在我的眼中是谁,祂是名副其实的佛陀。

我不会害怕任何人攻击我这番言论,因为一切在我心中。

换言之,修行的人任何书籍都可以参考,但只要脱离最重要的核心~中道,便已违背般若波罗蜜多,一定无办法解脱。

故此,只要秉持了包含中道之原理的任何言论,已经可以达到解脱,并不局限任何宗教、宗派、生活领域。

“无为法”遍及宇宙每一件事情,只要从该领域之中体验出“无为、中道”,就是高手!说完。再补充一点:观察内在心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之后有什么后果?此三点一定要搞清楚。

有很多观察的手段,透过呼吸、心跳、观念、目的就是要缔造“该目的”,该目的是什么?我不会知道对方的目的。

但一佛乘,目的只有一个~中道,达不到这个目的,一切最后只会轮回。

并不是什么“见光、见佛,见仙、见鬼、见呼吸、见心跳、见骷髅头、见屎尿”这些只是“有为”的方式过程,如果入不了中道,就必成外道。

举例,我打坐的时候,可以不断回想一件事背后的真相,直至找出“中道”,然后就“定”着来,以上说话是否一头雾水?但我已经说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