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本人守五戒一段时间了,最近思考几个问题(前提是我没有能力要求身边人同我一起守戒):

1.和母亲在一起遇苍蝇蚊子干扰,必须有一个人出面消灭的情况下,我打我杀生,我妈打她杀生,谁来做这件事更合适?

2.和老公(或好朋友)吃饭,荤素都有,因为我只吃素老公(或好朋友)怕浪费就会比平时吃更多的肉。如果吃肉确实有某些不好的影响,我明哲保身却看着老公(或好朋友)这样去做,我的慈悲心在哪?

守戒的意义何在呢?

二、正文区

谢邀。

释迦牟尼佛大智大慧,知道人类有比较大的五个“心执”盲点,轻则使人生充满烦恼痛苦,重则直堕三恶道,世尊慈悲为怀,为了普度众生出苦海,特设五戒以保护众生,使人注意应调整的方向。

说到底,五戒是为了保护众生,并非束缚众生,这点必须弄清楚,勿以为佛陀留难众生,受持好五戒可使众生投生做人道的保证。

如果人生是一条船,五戒就是说船身五个较易破穿漏水下沉的位置,并非叫人无事惹事,明明自己本身不会吸食乱性毒品,却无情白事告诉自己“永不饮酒一滴”,这无疑是在船身刻意凿穿洞,再去修补。

1)害虫干扰,首先应注意家居卫生,世上有很多地方是有“蝇患”,曾经看过真实纪录片,村落苍蝇多到不得了,四处角落成千上万,简直如恐怖片。故此,切勿本末倒置,害虫出现必有原因。

2)首先第一点,必须尽心,随缘尽心。

然而,吃不吃肉,跟杀戒无关,自己不吃肉,看着丈夫吃肉,并非较丈夫有优越感,跟明哲保身无关,不杀戒重点是破除对仇恨的执,及秉持平等心、慈悲心。

学佛者明白因果,坚称不杀生命,却接受使用木器,谁知木是砍伐树林而来,过程伤害了无数昆虫家园,车子的车轮,亦是由树内橡胶提炼而成,更认可田中种植蔬菜水果,用农药消灭昆虫。

社会法律观念认同杀害畜牲来食,却认为不可食人,但又定立不杀濒临绝种动物的观念,前后矛盾,观念不断变化,那又是对是错呢?

一般人所误解指的不杀生,只是沦为喜欢食素、讨厌食肉,这只是拣饮择食,慈是予安穏,悲是解困扼,不杀别的生命,不代表慈悲,至于说平等更加离谱,谁知道没有离相思路,永远没有办法平等的,不食肉,不代表在修行佛法啊!

一般人所误解指的不偷盗,只是沦为不偷取不属于己之物,谁知道如果不尊守社会法律,这样已经是犯法,不犯法不代表在修行佛法啊!

一般人所误解指的不邪淫,只是沦为禁欲,谁知道在不适当的场合、乱伦、破坏社会秩序、伤害自他身心去进行性事,才是不邪淫的真义?禁欲不代表在修行佛法啊!

一般人所误解指的不妄语,只是沦为口直心快,不顾及整体情况而发言,谁知道不忠不诚,已违背万世师表“孔子”所说的“五常”中的“信”,人无信不立,不忠不诚甚至已经违背社会法律,口直心快不代表在修行佛法啊!

一般人所误解指的不饮酒,就是沦为“滴酒不沾”,谁知道不饮酒是为了维持理智的思路,不吸毒、不食大麻、不吃迷幻药,不代表在修行佛法啊!

2500年前古印度,有一个自称觉悟了的老师祂的职业是教育众生,衣衫褴褛,满面须根,居无定所,赤脚四处漂泊,他主要的食粮来自乞食,好听一点叫化缘,他带着千多出家众,去到村落逐家逐户行乞,不如推测一下,施主是否个个食素?

人体上看得见的,其中就是血液,但有很多肉眼及科学仪器看不见的运作系统有~“气脉”,吃肉会是血带着“酸性”,导致血液比较凝固,会障碍气脉,少吃肉可使身体呈现“碱性”,素食者有利对气脉畅通,可使身体健康,减少毒素累积,而对修行上都有大帮助,气脉一通,可开显人的身心潜能,尤其是思维。

至于灵性上,古语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吃素对培养慈悲心,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强调只是可能,因为很多“伊斯兰国”的杀人犯都是素食者,但行为却残暴不仁,最近这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将一些人质活活放进注满漒水的缸溶解杀死。

故此,断不能单以“素食、肉食”的表象来断定一个人的修为,佛法说出万物平等,目的是减少杀业。最终目的,就是要修行人明白平等心的道理。

真正的慈悲心并不是情绪上的善良,而是不落入“二元对立”的平等心,一个“不平等”思路的人是永远谈不上慈悲可言,平等心、慈悲心的流露并非形式上的“拣饮择食”,而是面对人生际遇,都能保持平等的心,才是真正的慈悲。

佛法修行人普敬万物,慈悲心并非对尸体,而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佛法上称这思维状态叫“maha~摩诃”,意译亦为“无边际的大”,亦即所谓“大悲心”。

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就是必须秉持这种无边际的平等心,方能促使这个神咒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最根源就是两个字~“maha karunika~大悲”也。

这个带着千多人的长期行乞的“丐帮帮主”,并不是叫“洪七公”,祂叫sakyamuni释迦牟尼。

总结:

尽心去培养平等、慈悲心吧,不杀生。

尽心去培养不作非分之想吧,不偷盗。

尽心去明白不伤害自他身心的性活动內涵吧,不邪淫。

尽心去培养真诚的思维吧,不妄语。

尽心去培养理智的生活吧,不饮酒。

残暴、非分之想、伤害自他的性事、不忠不实、失去理智的人,还有资格投生为人吗?

破除不了五大盲点的执着,能否再投胎为人都成问题,故此,阁下认为是否应该受持五戒呢?五戒是投生人间的护照。

三、评论区

自然而然 (提问者)

通过文章终于明白了守戒的意义,感恩

永不言弃

感谢答主!真正的慈悲不是局限在吃肉吃素,平等心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

静若水

戒律的目的在于破除执着,从未见过答主这样的解释,感谢您分享!

Aloka

戒律在于执着,如果本身并没有执着,还谈什么戒律?不是多此一举?感谢层主布施

弘智

摄心为戒

玩书木拙

法布施

彤彤

泪目敬

鹿煜

师兄所说的酒戒主要是不乱吸食毒品大麻,那么低酒精浓度的饮品是可以饮用?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一切伤害理智因素都要远离。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文章是说不吸毒品、大麻,也不代表在修行,可以从看一次。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饮可乐、凉茶、廿四味、五花茶…..,说得出的、说不出的,只要伤害理智的都不可以。

佛法说心不说相,不会研究你饮什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五戒,就是為了破除“残暴、非分之想、伤害自他的性事、不忠不实、失去理智”的执。

鹿煜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感谢!

鹿煜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戒律是为了不失去理智,那么少量的饮酒,低浓度的饮品,只要不醉,不上瘾,那么似乎也就是被允许的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你是聪明人,俾心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你要掌握持戒的内涵,重点是“心”,跟你做什么“相”无关,因为我的文章是以“正法眼藏”為切入点,亦即“般若”,大部份人都无接触过,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所以不会去研究“婚前、婚后”的事情,只要心有滞留,结婚后都要为“执”而起“戒”,婚前、婚后只是“相”,听得明表达什么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如果雪糕,也使自己产生滞留,就必须为自己起一条“不食雪糕戒”,每人的执着位置都不同,各人都要为自己的执而起戒,听得明我说什么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不是为“相”而不做一件事,而是为“执”而调整“心”,调整心的过程,曰:“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鹿煜

亦即是说,当心已经驾驭了“执”,到时候秉持着不伤害自他,就会按情况而自行取舍,不留痕迹。

这番说话的原理,你应该未听过,这就是传说中的“波罗蜜多”,叫“离生灭”。

由于九成佛教徒都未接触般若,所以根本不知道我说什么,如果想运用般若波罗蜜多,先《六祖坛经》入手,就会知道这个系统的运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