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么么哒

二、正文区

谢邀。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竟2000多人关注,令人感到悲哀,这个课题代表是分享痛苦,何苦呢?!

其次,题主只是轻轻问一句,然后完全没有补充,这个讨论不具正面意义,一心想邀请别人分享痛苦吗?这个会是你的动机?

与其分享痛苦,倒不如问一问婚姻幸福是一个怎样的体验,这样不是更好吗?

有光,自然无暗。
有幸福,自然不会悲伤。

人间已经多疾苦,何必分享痛苦呢?难道要找一班末期癌症病人说说如何痛苦吗?

世间存在绝对的“幸福”及“不幸”吗?此刻我想分享幸福给大家,但是无办法做得到,因为原来拿不出来,当中包括不幸,一切都是心的感觉,跟外界无关。

每一件事情出现都有原因,专注某点子就会强化某点子。

专注于快乐就会凝聚快乐。
专注于苦恼就会凝聚苦恼。


言行根源在起心动念,再影响结果。
想东边,行为千万勿向西,须留意行为是否配合思路。

无可能一个人长期苦恼、不幸,事必有因啊!当中一定出现了盲点,分享痛苦是没有意义的,于事无补,阁下静心想一想就这道理。

身不由己,皆因没有留意行为及思想,佛家称这个过程叫“观照”。

单凭幻想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用“行为”去配合“思想”,这样才会营造出快乐的下场
以上说话绝对没有离题,回答完毕,祝福大家幸福。

神又是你心。
鬼都是你心。
千万不要中计。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这种题问其实只会带来反效果,根本对世事、世情没有建树,害死人啊!

Handsome轻心

题主没有错,只是无办法找到阳光。站在阴暗,是不会看见阳光的。

不如我们想一想,什么思想才具正向意义,于事无补的思想可以帮助到?

歌舞升平并不是期盼而来,而是人缔结而来。

“婚姻不幸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个发问,相对于“婚姻幸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

婚姻不幸,是体验不到婚姻幸福的。婚姻幸福,是体验不到婚姻不幸的。

然而,世上不存在“既幸福、又不幸”。

故此,题主其实只集中向有“婚姻不幸”的体验去了解,而没有将重点放去婚姻幸福的体验去了解,如此一来,又怎可以解决婚姻不行的问题?所以我才说题主所问确实是站错位置。

阳光在,阴暗是不存在。
阴暗在,阳光是不存在。

感受到阴暗,内心已经在阴暗。
感受到阳光,内心已经在阳光。

阴暗只是个比喻,代表内心在纠结、痛苦、不安,它是内心的事,旁人是没有办法感受的,阴暗并不是用肉眼可以看出来。

如果想消除阴暗,必须找出光明,即是找出心开意解、快乐、安稳的方法。

似是故人来回复Handsome轻心

表示赞同。心里是光明面,看到的也是光明。心态乐观开朗,自然人生遇事也是乐观的处理。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说得太好了!有光自然无暗,有暗就不会有光。想寻求光,却着眼于暗,是没什么意义的。

Handsome轻心

人是需要健康,并非着眼于病的体验啊,于事无补。

闻鸡起舞

对啊,与其分享痛苦,不如多多分享快乐给别人,那样你也会是快乐的!

快乐痛苦都是来自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跟世事无关!

Aloka

多多分享快乐给身边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开心果,不比一个愁眉苦脸的人更讨人喜欢吗?快乐与痛苦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定义,都只自己内心的一份感觉而已,心态如果好,自然感受的快乐就多。

rebecca

分享快乐是好事,但是对于痛苦为多数的人来说看别人分享快乐,也并不快乐,谁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人,但是都身不由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rebecca

每一件事情出现都有原因,专注某点子就会强化某点子。

专注于快乐就会凝聚快乐。
专注于苦恼就会凝聚苦恼。

言行根源在起心动念,再影响结果。
想东边,行为千万勿向西,须留意行为是否配合思路。

无可能一个人长期苦恼、不幸,事必有因啊!当中一定要一定出现了盲点,分享痛苦是没有意义的,于事无补,阁下静心想一想就这道理。

身不由己,皆因没有留意行为及思想,佛家称这个过程叫“观照”。

单凭幻想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用“行为”去配合“思想”,这样才会营造出快乐的下场。

rebecc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这段话我会好好消化的,很有道理!

vivien huang

受教了,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vivien huang

長頸鹿好可愛。

Emily Hua

与其分享痛苦,倒不如问一问婚姻幸福是一个怎样的体验,这样不是更好吗?

说得好极了,完全赞同!

清清的鱼

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遮住自己的眼睛并不能抹去阴影,题主有什么错呢?歌舞升平的盛事大家都期盼和渴望,但阴影的存在也得看得到,不然怎么有机会改变和消除?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清清的鱼

题主没有错,只是无办法找到阳光。站在阴暗,是不会看见阳光的。

不如我们想一想,什么思想才具正向意义,于事无补的思想可以帮助到?

歌舞升平并不是期盼而来,而是人缔结而来。

“婚姻不幸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个发问,相对于“婚姻幸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

婚姻不幸,是体验不到婚姻幸福的。婚姻幸福,是体验不到婚姻不幸的。

然而,世上不存在“既幸福、又不幸”。

故此,题主其实只集中向有“婚姻不幸”的体验去了解,而没有将重点放去婚姻幸福的体验去了解,如此一来,又怎可以解决婚姻不行的问题?所以我才说题主所问确实是站错位置。

阳光在,阴暗是不存在。
阴暗在,阳光是不存在。

感受到阴暗,内心已经在阴暗。
感受到阳光,内心已经在阳光。

阴暗只是个比喻,代表内心在纠结、痛苦、不安,它是内心的事,旁人是没有办法感受的,阴暗并不是用肉眼可以看出来。

如果想消除阴暗,必须找出光明,即是找出心开意解、快乐、安稳的方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清清的鱼

阳光、阴影、阴暗,其实比喻而已。人是需要健康,并非着眼于病的体验啊,于事无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清清的鱼

1)并非跟阁下辩论,其实本人正文回答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不将重点放在“婚姻幸福是什么体验”,对事情有任何正面建树吗?

2)“生活不是讲道理就能过好和感到幸福的”这句话,本人可以再补充。

生活是明白“世事、世情”以后,将那份“智慧思路”融入去面对生活,心行合一,才能过得“好、幸福”。

3)“悲伤和不幸的感觉都是一种人天性中的情感表达”这句话,阁下用了“感觉”二字,亦即是个人感觉,

既然明白“幸福、不幸”都是“个人感觉”,即代表其他人也必可以“认为自己有幸福的感觉”,如此一来,为何阁下刻意强调“我或者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

4)“其他人就都不该有不幸的感情和想法了”这句话是阁下表达的,本人并未“明示、暗示”过。

5)“你可能还没有经历过不幸的婚姻,或者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这句话,以上4.点已解释,在此不赘。

6)“这不怪你,只能说经历和积累还没到那个高度”这句话是阁下说,本人可补充。

既然一切都是感觉,我的思维立脚处,并无走进那个痛苦的领域,谁需要?谁能?谁可以怪我?

一切都是内心感觉,是你说出来的,不是吗?

至于阁下用高度来形容,用词不恰当。阁下应该改用“领域”二字,因为感觉就是感觉,何来高低之分?

无累积痛苦的思维领域,要值得怪罪吗?

7)题主所问是“婚姻不幸是怎样一种体验?”有那一个字表示提及“幸福目标”?

8)人生已是一个活生生的体验,不需要依靠什么电影去启发,不需要活在电影梦幻之中,应脚踏实地面对。

现在于论坛讨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阁下建议我看什么什么叫“头脑特攻队”,耐人寻味。

清清的鱼

建议你去看看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再来这里条理明晰地辩论吧。生活不是讲道理就能过好和感到幸福的。你可能还没有经历过不幸的婚姻,或者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其他人就都不该有不幸的感情和想法了,这不怪你,只能说经历和积累还没到那个高度。题主提出的体验更多人讲的是感受,悲伤和不幸的感觉都是一种人天性中的情感表达,对于达到幸福的目标并不违背和矛盾。

姚畅

你不懂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姚畅

你懂?

司空凰

关注这个问题,一来是为了寻求心里安慰,二来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司空凰

阁下应该找一些婚姻幸福的人去分享,要站对位置。

丸子樱桃

不同意你的观点,分享痛苦很大程度上给大家一个出口,发泄一下,没什么不好的,还给大家一个机会思索自己的生活。你的评论感觉说话很绝对,生活经历很少的感觉,不成熟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丸子樱桃

不必阁下同意,人人处理手法不同,必须尊重。

一、阁下可坚持天天分享痛苦,只要得到满足便是。

二、阁下如将分享痛苦定义为成熟态度,可能就值得商榷。

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专注什么也必得到什么。

专注分享痛苦,可作暂时舒缓情绪,治标不治本,并未解决问题,此乃麻醉。

与其用分享痛苦作为手段,倒不如学习从生活之中找到快乐,这不是更有效果吗?

词言讠浅诺

恕我直言,你这篇没什么卵用,一味的灌鸡汤,多么多么美好!但是……社会本来就是现实的,哪来那么多的美味鸡汤,大多数都是加了鹤顶红,砒霜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词言讠浅诺

该评论已删除

词言讠浅诺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抱歉!你这么多文字……我没看完!这个我要道歉因为!算了!

人生百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抱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词言讠浅诺

問:一味的灌鸡汤,世界那有多美好,社会本来就是现实,哪来那么多美味鸡汤,大多数都是加了鹤顶红,砒霜的?

回应:筆者所有文章內容皆是我的内心,对我非常有用,写出来只是分享,上天并不会因人的灾难而流半滴眼涙。

故此,人必须要自强。同一天下,你我他也呼吸同一空气,你有权停留「埋怨」及「不改变」,我有权向前走进「光明面」,我知道世界是公平的,因為世上有「因果」。

可能作为笔者的我,跟大众「差异」较大的并「不是际遇本身」,而是我懂得及明白关心别人,经常对别人生起一种扶持的心,导致心境跟别人不同。

现尝试比喻……

一、假设人人的开心点子10点为满分。

二、但每人因执取不同观念,所以每人感受的“快乐能力”可能只是4点。

三、如果懂得在乎及感受别人的“快乐能力”,便可引发“感同身体”,简言之,内心可以因“别人快乐”而引发“自己快乐”,这种能力叫“随喜”。

四、当成就“随喜惯性”,人就可增加了“快乐点子”以填补自己的不足,由4点提升为7点,那3点的増长乃来自“感受别人快乐的能力”。

五、「事事以自我为先」的心,快乐点数就永远只会局限,为了突破局限,必须学习~“由只在乎自己,同时推展在乎别人”。

听毕以上说话,当然阁下仍可能界定为“心灵鸡汤”,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站本人内心而言,确是增长喜之源,不存在任何人信疑,因为全部呈现在我心。

必须明白一点,所谓福报,只是一份能“感受幸福的能力”,颠覆吗?不颠覆,这叫“智慧”,快跳出井底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词言讠浅诺

請用心消化回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词言讠浅诺

横看成岭侧成峯,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以上为北宋朝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居士”,当日登上庐山,饱览眼前所见之境后,有感之作的四句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诗

横看;指从视线在平面两边张看。
岭;指沿着同方向横向伸延的山体。
峰;指山的尖顶。

意思指,尽管看同一个山,如果从远近高低之处,也因不同角度和位置,所看到的庐山景象也可以完全不同,只因为人在山中,局限了视线而被四周的景物影响,导致看不到庐山的整体了。

佛法上就表达了因为人心被“感知的表象~相”影响视野,而导致“被牵制~着相”,看不见事件的整体真貌,产生了一厢情愿的“二元对立~落两边”的肯定,不断批判,结果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人总活在“荣辱、得失、对错、善恶”等等之间的对立世界里,所以矛盾、纠结、烦恼是必然的,这种“二分法”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这样分化所有人事物的价值,彷佛以为这“二分法”就是处世理所当然之道,谁知这种“二分法思维”存在大量逻辑谬误,难道世界上颜色又岂会只得“非黑即白”这样简单?

人总惯性看表面事相作基准,局限只得“两种对立”角度层面,常只考虑一系列“两极端”的可能性,而排除还有其他的可能,看不见“两极端”以外世界,佛法上叫“边见”,亦即永远“偏侧于一边见解,却看不见整体”,叫“着相”。(注:“着”指被牵制。“相”指现象。)

未知数Swendy

难道你不知道知乎提问题都会有镜像问题和正反两个角度的问题吗?你喜欢看人秀恩爱你就可以去看“拥有幸福的婚姻是怎样的体验”。按照你的逻辑发展,知乎早就倒闭了。。哪有全部都是正能量的社交平台?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未知数Swendy

阁下思维与本人何干?

本人长篇大论与阁下何干?

我站正能量、你站负能量,正反两个角度如此平衡,难道因此而令阁下逻辑发展受障碍,使知乎倒闭吗?

未知数Swendy

吓死了,看你给别人的回复,都是长篇大论,莫不是宗教人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