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真心妙用的类似说法:本性清净,本性自足,本性生万法,法身妙用,随染随净
二、正文区
谢谢阁下的邀请。
题主试将以上问题全部转化成现代语去表达,然后我再尝试分享愚见,因为我一直觉得各人也对于以上佛法词汇並无一个共同的理解,只有确认双方有共同理解,才能说下去 ,否则各自各说,根本没有共同理解的重叠。
一、什么叫心?
二、什么叫识?
三、什么叫缘起?
四、什么叫缘灭?
五、什么叫真心?
六、什么叫妙用?
七、什么叫念?
八、什么叫性空?
九、什么叫本性?
十、什么叫万法?
十一、什么叫法身?
十二、什么叫随?
十三、什么叫染?
十四、什么叫净?
最后,想作两个最重要的反问,究竟知道了以上解释,如何才能够连结在人的生活?
如果无法将法理连结人的生活,以上究竟有什么意义?
P.S 老实说,以上十六个反问,每一点足以可写成3000字的文章,合共48,000字。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为什么佛法,沦落到于文字兜兜转转?唉….
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已不算佛教徒,彷佛已经跟现代的宗教信徒完全脱节,难道我是2500年前的古人?
探讨的前提就应该有共识,题主的十六个反问很好,像你这样认真细心的人太少了,都是为了回答而回答,草草了事。更有喜欢搬一大堆经文回答的,自以为很厉害。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唉….
我觉得(提问者)
该评论已删除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我觉得 (提问者)
朋友,修行不是感触、情绪, 因为感触是滞留六根的表现,佛法将这种情况称为“着相”,乃流转轮回之本。
与其说修行,倒不如说修心,这样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一切是针对心的而去调节致不滞留,这就是修心的过程。
修心过程于《金刚经》表达得清清楚楚,无非四个字~降心、住心,最终目的就要达到“不住于相”。
千万勿将佛法搞得复杂,修心过程必须对应生活,将法理连结生活起来,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一行三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我觉得 (提问者)
修行目的是为了降心、离相,欲求得到外界认同,已经完全违背了佛法核心,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切向心下手,又怎会向外求认同?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普愿灵山塔下修。
佛者,觉也。
觉者,不迷也。
这个不迷,并非向外求,觉迷也只是同一个心,必须向心下手,不要向外求认同,一切问心。
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