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恳求杳然师兄不要谤法

二、正文区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后面全部有“波罗蜜多paramita”四字,研究一下为什么波罗蜜多,答案呼之欲出,必须用波罗密多去持戒,否质根本沾不上佛法戒侓可言。

恕我直言,题主既已对《六祖坛经》有雏形,如果再于知乎再问“持戒”这个问题,恐怕会令阁下感到落差,因为《坛经》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佛法,读者看完问题之后会得到两种反应:

一、答非所问。因为阁下如果看过《六祖坛经》,必知道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但是阁下认为这个知乎的读者可如何回应?因为九成民间信仰不知道什么叫般若。

二、某个派别不会认同大乘佛法,题主会知道是什么派别的,可能会引起纷争。

  • 故此,现在笔者刻意说出话,目的是引出懂得般若的人走出来说话,因民间信仰并不是佛法。
  • 其次,亦刻意埋下伏线,令某派别极端分子,免起无谓争议。因为起争端的是人,不是派别本身。

好了,现在说了这番话,有缘份的读者,可以重新了解一下究竟佛法的“尸罗波罗蜜多”是什么?

如果没有了paramita ,其实等同任何善良宗教都一样没有分别,波罗蜜多究竟是什么,只要一搞清楚这四个字,答案呼之欲出。

世上其他宗教都有十戒,如果严守一套特定准则就代表佛法的话,那岂不是每个宗教一样?岂有此理?

说完。

P.S 尸罗波罗密多sila paramita ,现代语叫“离相的戒”,明白什么叫波罗蜜多,自然会知道怎样做了。

三、评论区

Aloka

持戒不是持死戒,必须要为自己的“执着的心”起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如果没有了paramita ,其实等同任何善良宗教都一样没有分别,波罗蜜多究竟是什么,只要一搞清楚这四个字,答案呼之欲出。

世上其他宗教都有十戒,如果严守一套特定准则就代表佛法的话,那不岂不是每个宗教一样?岂有此理?

闻鸡起舞

题主所举得种种列子,只能说是人没有能够用般若智慧去受戒,而是读死经守死戒,不懂持戒的内涵。戒因执而有这个道理,受戒的有几个明的?

飛龍在天

执着什么,便应戒什么

楚梵的世界

说的对,不着于相。见诸法皆空

Frankenstein

冒昧请教,搜了尸波罗密多并没有看到什么解释,有相关经典可以去看嘛? 另外一直对持戒的心情有些矛盾,一方面向往智慧,一方面又想要自由/享乐。偶尔喝一点点酒好像并没有什么事呀,是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戒呢,我不贪着,可是我仿佛失去了一点权利和自由。有位先生说学佛不持戒只是行为艺术,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我做每一样事情飞机大炮对着我都问心无愧(本着慈悲心,至少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可是我偶尔一个月喝一瓶啤酒,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么?
恕我愚钝,冒昧请教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Frankenstein

搜了尸波罗密多并没有看到什么解释,有相关经典可以去看嘛?

应该分开两组字去解释:

一、先你要查出什么叫尸罗?
二、再要查出什么叫波罗蜜多?

我们了解的经文全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故此必须要找出过来人去传授,这个传授人就是我们世人所称的“师傅”,亦即是说我有师傅的,来自禅宗法脉传承。

至于如果你想直接了解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你直接可以去查阅《六祖坛经》。

三、向往智慧、自由、享乐,不能调整持戒吗?

根据《在家五戒》的巴利文记载: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意思是:“我受持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戒为了放逸享乐而饮酒)。

阁下有放逸享乐吗?

难道我要令人生难受才是正确,修行不是为了离苦得乐吗?

听得明我说什么吗?戒的意义在于“放逸及伤害”。

如果没有放逸及伤害,戒什么?

你想有什么领域放逸了是不会构成伤害?

持戒的意义是针对自心执着啊!并非外界的人事物本身。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Frankenstein

满足他人性欲算不算一种布施?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087.html

Frankenstein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您!看了您的回答心生感动甚至有点想哭。”执心不除,尘不可出。” 似乎我也是依文不依义了。我会好好参详的, 谢谢善知识,愿吉祥如意。

向日葵

感恩师兄布施【持戒真实义】

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1.医生开出药方,是给病人治病的。
2.病人的病情不同,医生就会开出很多不同的药方。
3.了解自己的病,对症用药才有效。
4.假如没有病,为何要执着于药方?

执就是病~戒就是药。

如果我不饮酒,戒酒对我有何难度?
如果我贪吃甜品,对甜品欲罢不能~
我就不是需要酒戒,而是甜品戒咯。

观自己的心,为自己的执着起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