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本人学生一枚,现20岁。练致光法师的《定慧之路》有四五个月了,一直没有进入初禅。最近这段时间,常常梦遗,已经连续好几天了。 之前打坐常常感觉瞌睡,现在好多了。遗精后,身体也暂时没有发现什么不适。 以前有断断续续的练过各种气功,不过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现在静坐禅修的气候,会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微微出汗。 本人禅定,主要就是为了明心见性,锻炼身体,别无他求。 现在常常遗精,希望同道可以给些意见。谢谢~
二、正文区
唉….看!又有人把佛法扯到下半身了!笔者一早说“下本身”是跟现时的佛教圈挥之不去的,又一次证明我神机妙算。
兄弟!搞清楚佛法的“禅定”是什么再提问应该会更有效益。
2017年佛教圈彷佛当无办法发挥“上半身”的头脑思维,迷信之徒就转移到“下半身”两大腿之间的性器官,简直笑到笔者喷饭七呎之远,确实啼笑皆非,佛教徒被人取笑是罪有应得的。
讽刺完毕,言归正传,笔者的说话必为读者负上责任……
劝君听我一席话,笔者不打算说什么高深“四念住”大道理,如果有兴趣阁下可以研究《大念住经》,此刻只想用最简单浅白的说话去表达“静坐”与“禅定”的关系,将所要表达的分享成十六点,请有兴趣的读者布施一点时间将本文看完,然后再批評也未迟,欢迎放马过来,“轻心”在等你……
前言:佛法的真正“禅定”一词,印度梵音叫“dhyāna(禅那)”,汉译为“思维的修正”。一般普罗大众所接触的佛法演绎,有时确难以理解。
一、真正禅定是“精神领域的事”,并非“形而上物质界的事”,这个状态牵涉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從來不涉及“阴茎、阴道、阴蒂、精液、经血、性高潮、性冷感”领域,《六祖坛经》解释得清清楚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各自研究参考。
二、古徳对“定”写成以下两句说话:“外不为境转,内不为心牵”。以上两句话,说似简单,但其实绝不简单,从基础上理解发现“定”是由“静”开始。
三、佛法的《楞严经》曾更一针见血的说:“歇即菩提”,代表我们常常“耗神”,何曾歇一歇,歇就是休息,让你的“神不再往外跑”吧、让你的“神回家舍”休息吧,不断的歇息去、休息去,“灵性~(道)”就离我们不远了。
四、人的身心90%时间是“外放、外看、举心动念”,几乎没一刻不是关联到“外面的人事物”,甚至睡觉,一切所想、所言、所做、也几乎是“心外之事”,叫“攀缘”,只懂“往外攀附追逐”,却不懂“往内心理解”,人内心就会“不平静、不平衡”~叫“乱”,乱则不安,不安就生起贪婪,继而生起烦恼。
五、让一天外面奔腾不息的身心于30分钟完全屏息~“歇息下来”好吗?
犹如将汽车引擎关掉,把那个“忙碌碌、营营役役、纷扰不堪”的世事马上彻底放低,眼前天崩地裂也不理会,不动一丝牵挂,不要再“耗神”,我们实在“想太多”了,如果不让“神歇”,“灵性”是永无法生起,再修一切“形而上的法门”也难有效果。
修任何有关“展现灵性”之方法,关键必须先“静心”,重点是“收心、安心”,人心机制只有在“平静、祥和、放松”才能生“效果”。
现代社会都市人也面对着一个极严重大问题~“一心多用”,无论“外在行为”或“内心世界”,无时无刻也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好几个概念,也是现代语所说的“多工处理”。
说句笑话大家听,可能作为此刻读者的你一边阅读,也同时正留意“智能手机”的讯息提示。
人类相比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尽管所谓多聪明、多谋略、多部署,表面上是为了“衣食住行”,说到底,也只离不开“饥饿”及“环境”生存压力威胁,所谓“高度心智、科技发达”的同时,更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而搅尽脑汁,其实个个也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活根本并不开心,亦即佛法上所称之为~“苦”。
六、奇怪的是,从一些古来圣贤,甚至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言教就知道,他们的科技不发达,生活节奏比现代人慢很多,但心境反而比现代人平静,更有智慧及快乐似的。
原来心智塞进过量智识、资讯、思考、推理,造成“感官”失去平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以上“六种感知”,就是不停由“意所想”来“统领运作”,而构成“认识”,佛法上叫“六识”。
人由于不断被“自我感觉、世事现象、时间、空间”所局限,就构成一种“记忆”,由于滞留深陷在“记忆”里而变成“追忆”,更执持着这种“追忆”而攀附不放,拖垮了身心的整体运作,失去了自然节奏,无法与环境和谐“共存共荣”,这种难以轻松的失衡状态,正是万病之源,结果造就“烦恼”的诞生。
七、如果能将所有注意力全神貫注于一个神经传导路径~“专注于一”,长期紧张的心智负荷便得到释放,我们便能感到平静、安宁,重新回到平衡。
八、我们的无知,才认为“眼见到、耳听到、鼻闻到、舌尝到、身触到、意感到”就足以补捉世事的真相,其实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分崩离析,已被“感官”所迷惑蒙蔽。
九、古来至今,世界各地所传承下来的静坐方法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总离不开至少运用一种“感官”以疏导我们的注意力,当中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任何一个,透过感官功能,将心灵注意聚焦一个点上~“摄心”,这个焦会越来越微细,到了一个层次后,用免强比喻来说,就像黑洞一般形成了所谓的“奇点”或“特异点”,所谓“奇点”是指注意力被贯通到一个非常微细点上,其实最后就连这聚焦一点意识也感觉不到了。
进入那奇点后,修持者内心所意识到的世界彷似轰然塌陷般,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这种“超出感官层面的觉受境界~(超觉境界)”,就是梵文所说的“Samādhi(三摩地)”。
任何人只要亲身体验一次“三摩地”的超觉境界,身心都马上有极大的转变,这种体验会粉碎了自己对世事的一些旧有观念,所看的世界已不会跟从前一样,彷佛眼前变了另一崭新的天地,眼里所体验的已完全变了另一回事,能迅速看出世事的正向光明面,不易被表象所局限,待人接物及处事态度也变得圆融。
简言之,你将看见“世间只不过是一个活动,人生只是活动里一个缘”而已,生起了这个“睿智~(慧)”后,那个斤斤计较的“得失心”便消失无踪,在生活上扩展开去,你的情绪才会有“稳定~(定)”,不会再攀附于世事而“耿耿于怀、穷追不舍”,自然地会为自心的执着而生起止恶行善的“规范~(戒)”了,心灵上是大跃进的,自己在别人眼里彷佛一夜间变了性格一样,平易近人、温暖、体恤、智慧似的,因为修持者的生命观已获重组再生。
十、静心进入临界点后,今后只是面对一个“随顺际遇而努力,努力后随顺际遇”的生活,缘来了就“尽心做”,缘散了就“尽放手”。
根本从来“没得到过、没失去过”,眼前那个“缘来缘去”的活动仍永远存在,改变的是修持者“眼中见到的世界,心中观照到的法界”只是一个缘字,一切“用缘去看人生,用缘去生活”才能洞悉“戒定慧”的真义,算踏得上“修行”这条路了,叫“行禅”,未能掌握缘这个字,所以去“参禅”,为了加强洞悉这个缘,我们去“坐禅”了。
十一、以上内涵一点也不神化,只怪我们平时“太耗神,太多心”了,灵性是人人本有,但却无法凭“感官”可学习得来,灵性是凌驾在“意识活动”之上,“静心而坐”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人类对感官的攀附依赖”,“聚焦于一”也只是为了“疏导感官”的权宜之计,因为我们感官实在太忙了,忙到从未停过,阻碍了本有的“灵性展现”。
十二、人有“精、气、神”,人的身体叫“舍”,身体的主人叫“神”,如果常攀附于外界,神不守舍,人就会易“老、残、病”。
修行人必须要知道“精”这字不是指“精子、精液”。
十三、曾有人形容进入极深静坐的心境,表达令我永不忘记,他说在进入极精致的静坐后,人生观及心境完全是沉浸于“慈悲~(无私奉献)、智慧、喜悦”之中,那份心意,犹如仆人渴望帮助世人看见他自己亲眼目睹的景象般,无论外在如何喧哗,心境始终悠静而喜乐,静坐到了某一层次,内心自然会生起“慈悲、智慧、喜悦”,会于待人接物中自然展现出来的,非常圆融,不会争强好胜,非常谦卑。
十四、简言之,“静心而坐”,目的先“静心而活”,最后达到“禅心而活”,岂会扯到“下半身的性器官”?
建议题主好好真正了解佛法及生理常识是什么一回事?
十五、一个完全身体健康而没有性生活疏导的男人,梦遗是肯定的,请大发慈悲,不要再令佛法蒙上想不白之冤,佛教已经令人非常讨厌了,破坏佛门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自称是佛教圈的迷信之徒。
十六、炼精化气,牵涉“道家”的法门,涉及人体修炼,未获此法门传承者,千万勿胡说八道、误导世人,并非强忍性欲就可做到,否则身体必累积成病,男生易“睾丸癌、前列腺炎”,女生就容易患“妇科病”,有兴趣读者可以从医学去普科,便知笔者是否胡说,美国医学界已统计了大量数据,此乃不争的事实,不要再迷信。
P.S 笔者衷心祝愿佛教板块的提问不要再牵涉“下半身”,已经令懂得佛法的人感到蒙羞,亦有很多坊间的人取笑及反感佛门,人人心知肚明,请对号入座,这些印象确实令人感到羞愧,衷心祈愿那些自认是诚心的民間佛教信徒,勿再以讹传讹,免佛法蒙上不白之冤。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衷心祝愿题主早日失去所有精液!无限量支持你!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打飞机、单身、没有任何性生活,20多岁,会不梦遗?这些只代表繁殖系统出现病变!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其实我觉得这类佛教徒,很有必要去学习一门叫做“生物生理常识”的课程。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如研究一下懂得打坐之后,女生会否马上停经?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可笑,没有基本的生理常识和逻辑。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不可能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修行,明心见性见的是什么性?是修性无能,使身体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吗?如果修行真的这样简单,那么干脆挥刀自宫得了,一劳永逸。若如此,难道古时的太监,个个都是修行人吗,然后一个个明心见性吗?怎么可能啊,这么简单的逻辑题主有想过吗?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还有如果打坐让女生绝经,那就太可怕了。让一个美少女一夜之间变成老太婆,我的天哪,人可以衰老的如此快吗,真的是逆天生长啊!所以题主需要快点补充生物知识,真的是异想天开,好好的身体不要,非要让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失衡,自虐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所以欠缺世间基本逻辑的人,根本不应闭门造居,必须跟随有清净传承的老师学习,否则走偏的机会大至100%。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动动脑子啦,人死之后身体现在多是火化,即使你修到金刚不坏身性功能完全丧失,但最后还不是归于黄土,留下的是什么呢?身体灰飞烟灭啦!修行是修心,但是现在偏偏很多人无可自拔的去修身体,去修身体功能禁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静坐不会使女生停经。
静坐不会使男生停精。
如今世人将修行不断扯到下半身,皆因不明佛法为何物?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思考过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去修心而转去修身体,那是因为两点:一是人云亦云,只从别人口中闻法,不懂得去深入经藏,依法不依人。二是修心找不到切入点就转去修身体,因为总得修点什么不是吗。真的是白白蹉跎岁月,还修的不断自我安慰,你看我多厉害。厉害什么啊,木头人啊?那样这样比厉害的话,能厉害过机器人吗?不比智慧,比麻木,怪哉怪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如是。
我有一问,修心修的是什么心?
佛法的核心就是离相二字。
下半身这件事,由各种渠道展现给大众的“佛”可能留下了这种刻板印象吧……
也未必是您说的刻意提醒自己在修行的那种“修行存在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旅行者
請看我此文重新编辑,我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
旅行者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您辛苦了
禅定~是禅心,是心定。
是思维精神层面,而非强行压制身体的自然规律。
年纪轻轻的,不懂不要瞎搞。等你把身体搞坏以后~该怎么找女朋友?怎么结婚
不可说 不可说,一说就错
目前为情所困,为得失心所困已有接近一年久矣,人已消瘦。。请问打坐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子三角区每天30分钟可否有矫正作用呢
前部分说的不错,我可以作证。后部分略显多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心一信
阁下认为“多余的”就不要看,看“不多余的”便是。
况且多余的部份,可能就是其他读者认为重要的部份。
阁下“作证”,认为“前部份”说得不错。
其他读者“发誓”,认为“后部份”说得不错。
本人是否应该将“前、后”部份拆除,才能迎合每一个读者的心意?
笔者内容并非为单一人而写,因为此文章并非「情信」
一心一信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惭愧!你会这么对我说,是因为我犯了‘不说人过’的错误。罪过。归依地藏菩萨。
受教了,把一些我心里有的想法说得那么系统、简练,我就是那种觉得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都很重要读者
是不是真的,自己去证实就知道了。谢笔者。
写的非常好!作者基本上出师了,照着这条路走,明心见性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甚至我怀疑作者是否修行有成了!可惜知乎号称高知人群社区,有眼不识金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