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当年印度法律纵有如无,必先了解昔日时代背景,sakymuni释迦牟尼乃历史人物,生于当年时空,祂担当了超越了法律及人间善恶的老师。
2500多年前,当时印度社会严分为“四种阶级”,称为种姓制度,阶级观念极重,基本上当自人一出生于何种级别,便注定影响今后一生的命运:
【婆罗门】:即印度原始僧侣,自认为是从创造宇宙的主宰“大梵天王”的“口里”出生,掌握神权,主持祭祀,地位最高贵显要,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是宗教的贵族。
【刹帝利】:即武士、王族,认为是从梵天的“肩上”出生,掌握政治和军事的实权,是政治的贵族。
【吠舍】:即平民、农人、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认为是从梵天的(腿部)出生。
【首陀罗】:即奴隶、仆役。被认为是从梵天的“脚下”出生,最为卑微,需替主人耕牧,从事务劳动,而没有任何权利,终身备受压迫。
由于昔日印度的阶级观念,基本上有权势的人是“打横行”,欺凌弱小,其中一个罪行就莫过于“强奸及非礼”,“佛”代表“觉”,觉醒之意,佛陀因应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种族、不同性格、不同智商,说不同道理,好比在香港在不足16岁以下人士发生性行为,皆是犯法,但是古代的情况就不同,16岁以下怀孕结婚的人举目皆是,更加是合法。佛陀针对时代,设置了很多戒律,因应当时无恶不作的情况,他们任意用强权势力,逼使并非自己妻子用口、手、肛门进行性侵犯,故此就设置了「非时、非处、非道….,.」等等相关的规管,如果昔日已有“性玩具、吹气娃娃”这科技,亦会禁止这个渠道。
一理圆融万法通,必须明白一切例子全都是因应人时物的“指月标”,目的都是调整人的身心,一切使人过度沈溺这个欲乐而导致伤害自己及他人的身心因素,都可以去具体规管,如今世人竟被这个表象所束缚,此乃本末倒置,沦为迷信之说。
撇除2500年前的遥远时代,先谈论现代,据世界报告统计,直至2016年为止,在印度对女性来说,是旅游最危险的国家,更是强奸非礼罪案之首,印度每3分钟起针对女性的就有“暴力犯罪”,每隔22分钟就会发生一次“强奸案”。其中更以城市“新德里”最恐怖,平均每18小时发生一起强奸案,被冠以世上“强奸之都”之名。
心水清的人,现看见现代印度情况,就可联想一下2500年前出现「四种阶级」的封建时代会怎样呢?
佛陀因应时代特别提出(不正當而过度的性活動“邪淫”)这条戒,去对治教育这班无恶不作的众生,让其了解善恶因果报应,对他们来说是应机应缘的权宜之计。
但有谁知道以上规管,佛法的核心并非“世尊bhagavan ”的本意,现代有些人由于曲解佛法,断章取义,完全不知“五戒”只是五个针对“心执”而要留意调整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条船,五戒就是说船身五个较易破穿漏水的位置,并非叫人无事惹事,明明自己本身不会吸食乱性毒品,却无情白事告诉自己“永不饮酒一滴”,这无疑是在船身刻意凿穿洞,再去修补。
佛陀临终前最后四个遗言:
1)以“别解脱戒”为师 。
2)以四念住为住。
3)远离邪魔外道,不与为伍。
4)切记所有经典,皆以“如是我闻”作起首语。
别解脱戒,是指以“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戒律,亦即是运用“般若波罗蜜多”,说来说去即是“离相”。至于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prajna paramita”及“离相”,更并非三言两语可解释,有兴趣的人士可自行尝试研究相关内涵。
戒律是针对人心执着而设的手段,各人必须为“为自心执着而起戒”,亦即每位修行人所守戒律的具体位置也完全不同,只有自己最清楚,叫“自性戒”。
故此,这就是为何“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后面也写了“波罗蜜多paramita”四字,波罗蜜多其实就是教人“离相”,即离开表象而去行使一切法门,才是如法修持,一切也只是针对人心,绝不能在表象上团团转,否则离心说道,故名“外道”,外道跟佛法无关,同样做一件事,由于心法不同,效果回异。
言归正传,众生根器不同,必须为自己的执着而起戒而作出调整,所以一切“性活动”不可能标签为“对与错”,如果凭单一行为去一刀切断言对错,只代表阁下对佛法不理解,更加是无知。淫这个字,是古来语,指过渡,可悲的是现代人连这个字都曲解了,佛法不是跟你研究劃分自慰、性交、方法、對象,而是针对肉体及思维的需要作出调整,因为只要一个人身体健康,必有身体生理需要,自然引起思维诉求,六种感知功能~“六根”,皆由一心统摄,万法唯心,心为根源,说到底就是教人明心见性、破执离相。
站佛法来看,性欲只是一个欲的领域,并非局限只性行为活动,原来人对不断盲目追求人生上种种诉求都是“欲”,也不能过度,好比我们食饭都不能过度。故此无论用任何方法令到性器官得到高潮,重点是绝“不能过度”,广义概括说,这就是“不邪淫”的本意。
很多坊间论坛高调说禁欲的人,其实也沦为自欺欺人,笔者曾遇上无数这类人。依佛法所指及医学认知,真正能够解除生理需要的人只有两种:
1)“阿罗汉arhant”。
2)不论男女,都是性器官功能已经失去、身体出现状况的人。
题外话,古语;“说富贵不能淫”,是指富贵后不能任意莽为,目空一切,原意根本与性活动无关。
真正的大乘佛法从来都不会叫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搞不清“佛”这个字,根本没有办法说下去。
佛者,觉也,觉就是破尽“四相”的人,佛陀就是教人明心见性,并非在相上规限你做什么?如果仍然有读者以为佛陀就是这样的人,阁下是有谤佛毁法之罪的,因为曲解佛法,建议有缘人自行参阅大乘经典,例如《金刚经》,更加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别解脱戒”,否则永远都会沦为形式上团团转,最终智慧毫无增长。
评论区
静若水
也就是说,戒律是为了调整自己内心的执着点,而不是局限在形式上?没有性欲的人一种是阿罗汉,另一种是身体出问题的人,那么作为广大的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都没有办法令性欲消失,那就要顺其自然适当应对了。想想也可知道,佛法也不会要求人做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啊。现代人,只不过跟自己的男女朋友、丈夫或者妻子正常性行为,都要想东想西,多此一举,原来都是曲解了佛法!欲并不是只针对性欲,任何事过度了都应做调整。但不过度的情况下,就不用无事生非了。
静若水
话说,其实我很爱吃甜食,一天不吃那天就觉得生活缺点什么,这也是一个执着,需要调整啊!但对于根本不爱吃甜的人,就没有必要特意避免一切食物中的糖分了,否则就偏激了。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也是如此吧。←_←本来和自己爱的人做爱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非要用一些不合情理的规矩来束缚自己,搞得那么神经过敏,不少人直闹到分手、离婚还不醒悟!但原来有没有性欲,只是身体的事,跟修行及智慧高低一点关系都没有,道业未成,人生已毁,好冤枉!⊙▽⊙
自然而然
信佛需不需要吃素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自然而然
人体上看得见的,其中就是是血液,但有很多肉眼及科学仪器看不见运作系统有~气脉,吃肉会是血带着酸性,导致血液比较凝固,會障碍气脉,少吃肉可使身体呈现碱性,素食者有利对气脉畅通,对身体修行上有帮助,氣脈一通,可开显人的身心潜能,尤其是思維。
至于灵性上,吃素对培养慈悲心,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强调只是可能,因为很多伊斯兰国的杀人犯都是素食者,但行为却残暴不仁,最近这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将一些人质活活放进注满漒水的缸溶解杀死。
故此,断不能单以“素食、肉食”的表象来断定一个人的修为,佛法说出万物平等,就是要修行人明白平等心的道理,真正的慈悲心并不是情绪上的善良,而是不落入“二元对立”的平等心,一个“不平等”思路的人是永远谈不上慈悲可言,平等心流露决非到拣饮择食,而是面对人生际遇,都能保持平等的心,才是真正的慈悲,佛法修行人普敬万物,慈悲心并非对尸体,而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佛法上称这思维状态叫“maha~摩诃”,意译亦为“无边际的大”,亦即所谓“大悲心”。
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就是必须秉持这种无边际的平等心,方能促使这个神咒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最根源就是两个字~“maha karunika~大悲”也。
灯火通明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听君一言,受益匪浅,多谢了!
金风
谢谢!!
小气鬼
感恩师兄
奔跑的胖子
对于一个之前过度放纵的人您会有些什么建议呢?我目前在尝试学习佛法,身体在恢复期,我的想法还是暂时戒断一段时间,希望不要过分纠结而产生反作用,现在身体回复的还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奔跑的胖子
多做一些带氧运动,增加生活圈子,培养多一点兴趣,就算砌模型都可以,如果可以的话学习静坐。
一个男人,谁未放縦过?千万不要自责,这是一个男人必经的过程。过度放縦后,只要将「性疏导」的次数减少三份二左右,身体就自然会回复健康,不用担心。
至于佛法,你如果觉得我的说话对你有受惠,就多一点留意我的回答及评论。其次要自己亲近善知识,珍惜每一个可以帮到你启发的人。
最后,建议阁下去亲阅《六祖坛经》,体会得了这个经文,有资格学佛,加油。
奔跑的胖子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