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学佛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天天念金刚经的人,我也知道不应该著相,不应该贪求感应,因为感应不是学佛的目的。可是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功课真的啥感应没有,唯一感觉心态好了些,心情好了些。可是我周围的朋友有一念什么之后,就能到自己吐黑色水的,洗澡的,听说都是消业的表现,还有念绿度母本来排队轮不到自己,结果轮到的等等等。可是我一点没有,是不是我没有消业,我念的不够好,不够虔诚?我不想追求感应,我只是怀疑我自己了,我怀疑自己的心,怀疑自己的念法,怀疑自己学佛是不是没学好。总是会有这样的念头出现,唉,是不是我真的有问题?

二、正文区

念,是“忆念”,是回忆的意思,并非口念。

念佛,梵文是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佛”,是忆念佛的智慧、言教、身教,然后学习效法。后世不明其理的人,不肯用心参悟正见正法,贪求方便,于是将“忆念”佛曲解成“口念”佛。

经,是梵音叫“sutra”。

佛经就是2500年前释迦牟尼sakyamuni一生说法45年的演讲记录,所以重点是理解,诵经重点是加强回忆法理去落实生活、参悟,如果诵经不明其意,那就完全违背了世尊的本意。

“念佛号、持咒、诵经”乃是修持以“声音为主”的法门,而“经”是“佛”的化身,理应尽努去参研。

1)读诵佛法“经文”,如何“直接”或“间接”将地提升智慧,开显本有之“般若”?

2)诵经个中又有何深层内涵?

3)一般修行人“读诵经文”时所忽略的是什么?

普遍民间信仰风气,“诵经水过鸭背、持咒蔑视咒音”,着迷表面仪式,犹如每天例行公事。

民间往往误解持咒就是“斗多、斗快、长”就越殊胜似的,眼见发心之同修被“邪见”误导,实不忍如来正法长期被扭曲。故此,将所感受所见、所闻、所明之经历吐露,非我聪明自知,而是蒙诸佛菩萨所佑,巧遇数位大善知识点化。

“持咒”必须着重“音韵”。

“诵经”着重“理解” 。

“持咒”音韵“求求其其”,对“经文”内涵“一头雾水”,不明音韵之奥妙,人云亦云,天人师释迦牟尼佛在那里?只放在书柜,只每朝每晩将祂拿出来读几遍?

“经”是佛的化身,一切佛经见所在之处,则为有佛,佛法就是觉醒的方法,单凭口中只读出一些自己不明白的文字是难有用处的。

“理解经文”与“读诵经文”是两种不同层次,却又互为影响,在“没有经过理解”与“经过理解”文义下读诵经文,所带来之“福德、功德”,会产生天渊之别,尤其在开显“般若”层面。

举例说,在超渡佛事中,诵念“地藏经”或“弥陀经”,如果连“持诵者”对经文法理内涵也完全不明,又“如何渡化亡灵放下而解脱”?就用世间之逻辑已可推断效果了。

若误认为只须读诵经文,不须对经文理解,交由诸佛菩萨救渡便可以,这乃邪见,用反证法,那何须修行人持诵经文?那倒不如由诸佛菩萨去念吧,法不孤起,无缘不生,重要的是缘。

相反,只“理解经文”而不读诵,智慧提升更比不上“理解经文”再“加以读诵”有效,因为“不断读诵经文”,可将“文字片段”不知不觉渗入“潜意识”,增加法理回忆,若本身对经文已有一定理解,“文字片段”可直接与“潜意识”融合修正,产生化学反应,令“持诵者德行”剧变式契入佛法,智慧便可逐渐开显。

当“深层潜意识”与“经文内涵”互相融合,不可思议的“功用”与“德行”由此现起,所谓“功德无量”了,现世会“六时吉祥”,心开意解,甚至“明心见性”。

如果“不理解经文”内涵,为有单向地“不断读诵”经文,将“文字片段”渗入“潜意识”进一步辨识,那就需要时间了,属间接及较慢之方法。

“闻、思、修”是菩提之路必经过程,逃不了,亦不须避,解是“理解、明白”之意,只要努力,你我他今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尽管未能“悟”,但“正见”必先要有,才能“如法行持、证实”,“念佛、持咒、诵经”并不是“祈福、加持、破灾难”,而是来认识自心,破除自心无明与执着,开显本有之大智慧的深层意义。

最后再一次重申,诵经的本意是着重理解,并非口中念念,更加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感觉

真正相应是“传承”,佛法上传承真义只是踏实的引导,将如来教法栽种在人心识里,这是“传授”,人心将如来教法激发了自身本能,救助自己,这是“承受”,这才是真正念诵经文的真实义,加油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有什么感应吗?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有什么感应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01.html

三、评论区

飛龍在天

持咒重音韵,诵经重理解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飛龍在天

本来就是如此。

自然而然

赞叹

一个小学生

“持咒”必须着重“音韵”,怎么讲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个小学生

什么是梵文 (Sanskrit) ? 梵文 (Sanskrit) 是古印度一种优美的语言体系,佛陀说法时所采用的语言就是“梵文”和当时社会非常普及的“巴利文”,因此,佛弟子在念诵佛号或真言时都应该采用“梵文”或“巴利文”发音。

“悉昙”为梵文音韵“siddham”之转译,意为“成就、完美”之意,据知约为西元600至1200之间所书写之古代梵文文字,而我所念的“佛教真言”为梵文音韵,梵音体系用“16母音及35子音”,配以“口盖、反舌、喉、唇、齿、弹舌、浊、清、长、短、轻、重音”来诵密咒,任何真言绝不能加插配乐来唱诵,只须透过“如法”的(浊、清、长、短)音韵发声,自㑹构成有节奏的音调组合,有如摩士密码般,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及妙用。

一个小学生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我还有几个问题请教:这个标准的念法从那学?有比较标准的示范吗?现在的经咒唱诵是不如法的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个小学生

问 1)这个标准的念法从那学?
答 : 传承。

问 2)有比较标准的示范吗?
答 :有。

问 3)现在的经咒唱诵是不如法的吗?
答 :文中已解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