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謝邀。
此问题貌似简单,其实涉及的范畴實在可以很大,这个课题如果要详细去写出来,随时可能涉及几百万字。
如果要通俗迎合普罗大众,更要令所有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一次完全明白,恐怕是高难度动作,可能要邀请“圣人”了,究竟要如何通俗表达又避免流于肤浅,笔者选择就“信仰、修行”作简单分享。
不同教派、不同典籍、不同人,对于“太极、无极”这两名词境界解说也有差别,有时甚至令人感到互相矛盾。
佛经亦常有这种情况,“一时说有佛、一时说无佛、此刻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下一刻说佛陀无形无相,这边厢;描述佛国浄土何其庄严、那边厢说;心净则佛国浄,随处皆净土。”
其实“道经、佛经”中,有些名词确可清楚注解说明,有一些却是永远无法言传、解释,刻意去研究文字,只进入“死胡同”,亦即香港部份人,广东话称之为“掘头路、死巷、尽头路”,甚至俗语说的“牛角尖”。就看以上“死胡同”三字,也有字眼上不同形容,但其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
大德训示末学,“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这两句话,其实是给人验证、给人开悟 的“印证密语”,并非让人任意朗朗上口、随口便说出之话,这两句话是“释迦牟尼世尊”引导学生修行的根本法要。
昔日世尊为学生讲解了佛陀的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种种不可思议神通后,在时机成熟便向弟子说:“以前所说的佛,其实就是人人本来的面目–(觉),觉悟就是佛陀,佛陀其实只是众生觉醒了的心,亦代表(佛即是心),可是现在各位的心还未觉醒,故此,大家要精进修行,把这个(心)修成(佛),修到(心即是佛)。”
修行;要成就的是“心”。
功法、行法,是借“身”来修“心”,借“幻身”来修“真心”。
身体有进食,必有体“垢”,世尊在世时也要洗澡,洗的只是表面之垢,大限到时必会“灭”。但心就不同,“着相心”就是迷,迷就是“不浄”,“不浄”就成“生灭心”,有生灭心, 就为“生灭法相”所缚。
学“佛”,就是学“觉”, 就是修“净其意”,这个净不是世间清洁、汚垢,而是契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驾驭“二元对立”的心,这个状态叫“离相”。
太极、无极;都只是一个为了方便解说而设的名称,并不是说天地间确实有一个建造出来的法界,或修行过程中有一个境界叫“太极、无极”。
人心机关算尽、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感召动荡不安,内心长期被阴暗所挡,眼中只有利益及被伤害,苦不堪言,不见署光,渗出样貌痛苦气质,像在“地狱道”。
人善心处处,感召快乐、顺境、光明,从心所欲,渗出样貌美丽气质,就如身在“天道”。
人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聪明善巧,渗出样貌慈悲气质,犹有如“菩萨道”。
人心表面行善,内心却处处比较、好胜心强、刻薄、妒忌、凶狠,就是“阿修罗道”。
佛陀为众生宣说十法界,“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 鬼道、畜生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只希望人明白“心”是创造出“十类界别”的境况际遇,终其目的是让“觅道人”最后能了悟其实 — “一心具足十法界”。
所以十法界这个名词,也是为方便说法而设,并不是说天地之间有十个地方,误以为可像移民般迁移居住,更非够资格就生天界,不够资格就下地狱。
佛陀法门众多,众生心执各异,形成“承受层面、缘分际遇”不同,“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选定因缘,须一门深入,勇往直前至成功,患得患失试探方法,朝令夕改,不如看电影,自娱一番更实际,随风摆柳,难有明显效果,古人不多心,尊师重道,道心坚固,从一而终,效果显著。
佛陀于不同人时地,解说不同疑难、化解不同执着,秉持一理而说出各种法门,门门了生死,不分高低、阶级,种族、贵贱,都导人明心见性,破除自心无明执着,修行方法都不离“心”,所有“行法、名词”都是为了方便引导, 千万不要被这些“名词”所局限。
尽管学佛多年,但部份人仍对“神通”非常着迷,世尊住世之时,也曾数度想化解“释迦族”被仇敌攻打的灾祸,最后也徒劳无功,佛菩萨有大神通,现世更有人大谈神通,若人真具足经典上所说的神通境界,相信必然非常乐意运用他的神通,来拯救地球危机,以及世界天灾人祸,但为何现在还有大量战争、天灾人祸?我们作为“觅道人”,对“神通”还可有什么期待?实在值得反思。
“佛法不是宗教,释迦并非教主,更不是神”,宗教、教主、老师只是个人定义,好让方便生起感恩、学习对象之心而已,信念并非建立于“信奉对方个人”之上,現代普遍民間将学佛如“追明星”般信奉、膜拜,完全忘掉佛陀“依法不依人”之训示,漠视法理,不知将所学落实于日常。
宗教之诞生,最初来自人类内心里,与生具来的莫明“空虚、恐惧”,加上精神上寄托而产生。2500多年前,佛法本来源自于“释尊”教导众生要学习“自净其意、转识成智、向内在寻求解脱”的微妙方法,以达到“离苦得乐”目的,可是经过两千多年变迁,佛“法”已变成佛“教”,更成为大部份人类“向外寻找寄托的宗教”,佛陀也演变成大众“寄予希望、抚慰人心、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神明角色。
无可否认,对于痛苦无助的人,“宗教”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也是自古以来最有效来稳定人心的力量,在宗教的层面上,彷佛怀着无条件虔诚、无怀疑的信仰,再加上“神、佛”完美无瑕、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理念,误以为就能得到完整庇佑、相应。
不可验证神佛是否存在,就像信仰圣经的人,不可怀疑上帝存在。 信佛的人,礼拜诸佛菩萨之时,也永不可怀疑佛菩萨是真的存在,有否细想,以上这些算是“修心、修行”吗?又必要反思。
“信仰”和“修行”不同之处
“信仰”;是把人生问题,交给自己所信仰的至高无上神力、无瑕的神佛,请祂们来护佑一切能圆满顺利、解脱。
“修行”;是面对人生问题,用“自净其意”的方法,去驾驭种种“二元对立”的执着,依着这个智慧去处理人生的所有事情,以达到“转识成智、离苦得乐”,然后再以这“福报、智慧”来圆满人生,好好生活。
简言之,“信仰”是透过宗教,把自己问题请神佛帮手处理。“行者”则是透过心智调炼,用内在“智慧”去面对人生所有活动过程。
老祖先在生活当中,也跟我们现在一样,难免也会遇到一些能力所不能及之“天灾人祸”,他们首先就向外求助于 “神明”。
印度佛法的“佛性”,中国道家的“道性”,并非“神明”,内涵就也是调炼开显内在的“神性”,这个“性”是指“特性、本质”,并非神“圣”,亦即打开人人之本来面目。
我们究竟应做一个“信徒”,还是一个“行者”?局限于一个“宗教、方法”,否认其他一切教派,还是成为一个寻求快乐的“觅道人”?仁、义、礼、智、信及养生之道,又是否须学?
修心不论法门、派别、宗教,2500年前,世上未有宗教前的人,在学习什么法门?
未有宗教经典前的人,又读诵什么经文?
远古以来一直存在于宇宙间,强名来说,祂只是一个“道”。
佛法从来都不是去研究世间的技巧,从来都不是为世间“另定基准”,只是教人“离相”,要离相必须由“随缘”去切入,“随缘”并不代表“随便”,随缘是;“随顺际遇而尽心努力,尽心努力后随顺际遇”,并非否认人生的一切,否则便落入“顽空”,故此,《心经》就提及“空不异色”。
通俗一点说,佛法其实只是“智慧生活态度”,叫“胜义谛”。
生活技巧、知识,通通仍要必须学习,叫“世俗谛”。
经常有人问修行究竟如何修?要唸什麼經文、拜什麼佛、要禁制什麼行為?以上种种形而上“功法”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无法比较、不分高低,功法平等,适合为佳。法门只是切入点,甚至等同一种药,我的药跟你无关,你的药跟我无关,每人病情不同,我胡乱去食你的药,可能一命呜呼,借此机会温馨提示,永不要去批评其他派别及法门,这样会使人做下无尽的口业,后果不堪设想,慎之。
不如想一想,人的「苦難、烦恼、纠结、困惑」在生活,是否理应由生活去切入?迷惑在生活,觉悟一定在生活。
换句话说,修行就是处理好生活一切,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人生本是大道场,每天际遇才是“修行功课”,决不在形而上的仪轨啊!三宝殿不在寺院,而是在所学习得到的法理言教啊!
如果将“生活、修行”强行划分,如此一來,這個修正思想言行的過程,究竟可以在什麼地方呈現呢?
最后得出结论,原來生活、修行犹如掌心掌背不可划分,否则只会沦为“单向信仰”,将人生困惑全部交予外在的神灵去解决,内在灵性又怎能提升,这样还谈得上修行吗?恐怕“信仰三千年都无效果”。
盼以上简单表达,为题主带来另类思想启发。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07.html

评论区
SKY晴明
感谢你。
般若Prajna
世事以表象模式呈现,此为“存在”;因人对世事的执取不同继而感受不同,此为“不实在”。那么请问,拨开这份“不实在”,直指当下,归根溯源地来讲这个“存在”又是何造就而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般若Prajna
“存在”是何造就而来?心。
修六字大明咒
好!!!!!
Aloka
感恩善知识,系统精确的解释了佛和佛法的核心!表达正见,和目前社会上的“佛教”完全不同,让人产生思维震荡。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为一些圣人,然后世人将我们划分成不同宗教,到时我们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佛陀眼中,根本没有佛教。
基督眼中,根本没有基督教。
基督的博爱,其实就是菩萨的大慈大悲。
以上这些言论,我并无混淆视听,分别的其实只是人心,其实这些圣人,只是开顕了其内在的“神性”,而这种神性更是人人本有的特性。
虽然我是佛法修行人,但在我心目中“基督”是慈悲为怀的圣人,前天我去了澳门教堂参观。
真正明白什么是“神”的人,其实就会成为“无外神论者”,但前提是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神”,在我体验之中,“神”是人内在的“神性”,亦即是人人本有“特性”,并非外在的“神灵”。
喃喃荡然
感谢善知识。更加坚定。
闻鸡起舞 (提问者)
感谢善知识的分享,非常受用!感恩您
向日葵
感恩师兄法布施!
Leo Lin
感谢答主解开了我许多疑惑,不过可以请问一下,如果佛陀说的十法界是虚指,那为什么有说法说通过实修可以看见鬼神呢?这些都是虚假的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Leo Lin
既说虚,亦即可感知。雨水蒸发成云,云层加厚便下雨,水遇冷成冰,空气流动成风,水冰风云谁是真身?全部虚也。
十界唯心,接近频道、一样频道、超越频道,就可感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Leo Lin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07.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Leo Lin
际遇本质“不生不灭”,一切唯心,如果看不明我这个几个答案,建议你再看看我其他文章,慢慢你就会明白。
追雪
三点水变两点
汉唐雅风
出世间态度去做世间事,这是修行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汉唐雅风
100%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