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呃,先说喷子绕路哈。。
我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的,小时候总和她去教堂,祷告,唱歌。大了几乎不信了,偶尔圣诞节姥姥还会叫我去教堂,我也乐意去。
我爸妈什么都不信,但是我奶奶家据说有仙,奶奶去世很多年了,仙一直我姑姑供着。但是这两年我爸认为我家就是信佛的,所以我今年22我爸听说我去教堂特别不乐意。
我在姑姑家住的我也有点信佛,去乐山大佛玩还特意拜了三尊。
我对这两个信仰都挺敬畏的,但也知道信仰不过是人内心的,可还是纠结,我这样始终徘徊下去是不是会受神的怪罪。让我完全的信什么供什么我也做不到,但是也做不到完全不沾,我该怎么办?
二、正文区
谢邀
《温馨提示:笔者对宗教历史没有研究,不带任宗教何立埸,如果以下内容构成对史实曲解,不妨指正,目的只是带出随着时空文化转变,究竟圣人古代文字对2016有何启发》
信耶稣,应该依照圣经,据文献记载《圣经》是来自“希伯来文”,如果记录“希伯来文”的人失误、听错、曲解,亦即是希伯来文所记载的文字记录都可能会出错,现在再把《圣经》被翻译成地球不同国家的文字,又有否失误,而出现讹乱?
2500年前的古印度,是一个以“四姓种族”文化的社会,称为种姓制度,阶级观念极重,基本上当自人一出生于何种级别,便注定影响今后一生命运:
【婆罗门】:即印度原始僧侣,自认为是从创造宇宙的主宰【大梵天王】的“口里)出生,掌握神权,主持祭祀,地位最高贵显要,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是宗教的贵族。
【刹帝利】:即武士、王族,认为是从梵天的“肩上”出生,掌握政治和军事的实权,是政治的贵族。
【吠舍】:即平民、农人、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认为是从梵天的“腿部”出生。
【首陀罗】:即奴隶、仆役。被认为是从梵天的“脚下”出生,最为卑微,需替主人耕牧,从事务劳动,而没有任何权利,终身备受压迫,可以任由被随时买卖,奴隶一生永远是奴隶,下一代整个种族都会是奴隶。
释迦牟尼佛时代,“梵文”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等高贵种姓最常用的语言,算列入当时的社会精英。吠舍、首陀罗种姓之人,则多使用巴利文。
依从佛陀言教,应该依照“佛经sutra”,据文献记载《佛经》是来自“梵文及巴利文”,如果记录“梵文及巴利文”的人失误、听错、曲解,亦即是梵文及巴利文所记载的文字记录都可能会出错,现在再把《佛经》被翻译成地球不同国家的文字,又有否失误,而出现讹乱?
以上举出《圣经》及《佛经》的大概文字来源,目的并不是跟读者去研究翻译历史,而是说这些经文内容本来就是一段段的讲座言教记录,最后化成文字,经历了接近上千年时空,随着时间的洗礼,究竟作为一班信徒,需要是去探究经文的内容,还是只凭一股热情去盲目信奉所谓的教主?
耶稣及释迦牟尼只是当时时空的老师,他们在生的时候从来并未说自己是一个宗教,宗教是后世人创造出来的组织,组织就必牵涉群众的思想理念,不同思想理念就必然对千多年的经文带着不同理解及体会。
故此,宗教组织必定不是原汁原味的圣人言教,必定混集了个人主观成份,所以单纯信仰神灵没有太大意义,如何契合了神灵思想才具意义,就好比日常要信任一件事情,必先要亲身验证这件事情真伪才能相信,未了解真相之前就认定或否定,叫“迷信”。
如果将“道”比喻为一“火矩或明灯”,外面罩着灯罩,因缘际㑹,灯罩出现了多个小洞,光茫自然由小洞透出,而其中有几道光影响人类较深的有三道…..
- 一道光明射到了“中东”;化作一位圣人–“耶稣”,祂所弘扬言教被后人称为“基督教”。
- 一道光射到了“中国”;化作一位圣人–“李耳”,亦即“老子”。中国道家门派极多,但“老子”所弘扬言教,也被大多数后人公认为“道家之鼻祖”,所以又人称为“太上道祖”。
- 一道光射到了“印度”,化作一位圣人–“释迦牟尼佛”,祂所弘扬言教被后人称为“佛教”。
笔者如此绘影绘声形容,不知这样表达,题主此刻有什么启发?
言归正传,题主对这些信仰都挺敬畏,更特别问及信耶稣,还是信佛好,而产生纠结。倒不如问一问究竟阁下对以上圣人思想言教有多少认识,这样可能来得更具建设性,否则究竟信耶稣什么?信佛陀什么?确实值得深思。
信耶穌,耶穌爱世人,会跟佛陀对敌吗?
信佛陀,佛陀大慈大悲,会跟耶穌对敌吗?
什么都信,不存在疑,信是不成立。
什么都疑,不存在信,疑是不成立。信的建立,在于有疑。
疑的建立,在于有信。
重点是,神从来没有叫人去信,更遑论疑。神的角色只是引导,当人面对无法掌控的时候,已经不是信疑问题。
尝试幻想以下一幕,身处茫茫大海的一条船,遇上在惊涛骇浪、狂风雷暴,漆黑一片之际,眼前突然看见一盏灯,阁下本能会出现什么心态?当十万火急之际,明灯是唯一选择,得到如此指引方向,这就是神发挥最大功能的时候。
重申,神从来都叫无人去信,正如一盏灯从来无任何表态,重点是那个“神、灯”,可以使人生起什么的智慧、勇气、能力去面对当下的情景。正等于无论人如何哀号,也无法使身在大海的情景突然变成陆地。
说到这里,应该已得出一线索,就是根本并非“信疑神灵”,而是如何“验证神灵”才是上策,应该去参透某神灵内涵,否则只会捕风捉影,自欺欺人,題外話,如果純粹找心靈寄託,則另作別論。
如果有一天我们死后所见的耶稣、佛陀原来都是说同一道理,只因应不同品性的人,作出不同教化,却殊途同归,原来衪们一家亲,此刻又何必纠结?
面对关于两个宗教的问题,牵涉大量不同的人,说话稍有差池,必定引起风波,何不济济一堂,用一个一家亲的态度得到双赢局面?这样的回答应该会比较达到和谐,引领思路进入一个大同世界。
梦里寻梦又一天,
执幻为真苦作甜,
谁人识得天之道,
前途由我亦由天。
神唯心,教如幻,
十戒十善渡难关,
叹奈何,执心顽,
种族文化分界限。
莫生气,一家亲,
参悟神圣再不攀。
莫批评,无诤论,
中边不住空心还。
修行成败须智慧,
明了心法道不难。
一光散播地球耀,
耶稣如来返灵山。
以上表达,不知道可以为阁下带来什么启发?对神是否有一种重新的认识?
P.S 法无高下,适合为佳,适合阁下的就是最好的,何必庸人自扰?
阿门!阿弥陀佛!
三、评论区
比喻很棒!道只得一个,不同宗教只是后世人给予的称呼。而所谓的信佛还是信耶稣,究竟是信什么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运用般若去回答的答案,就会令人较易接受。
不建议接受信佛、信耶穌。
不建议排斥信佛、信耶稣。
这就是所谓的“不落两边”,两边不住亦无去处,随缘而活。
本寒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般若为引!好回答,受教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本寒
面对关于两个宗教的问题,牵涉大量不同的人,说话稍有差池,必定引起风波,何不济济一堂,用一个一家亲的态度得到双赢局面?我这样的回答应该会比较达到和谐,引领大家进入一个大同世界。
梦里寻梦又一天,
执幻为真苦作甜,
谁人识得天之道,
前途由我亦由天。
神唯心,教如幻,
止恶行善渡难关,
叹奈何,执心顽,
种族文化分界限。
莫生气,一家亲,
参悟神圣再不攀。
莫批评,无诤论,
中边不住空心还。
修行成败须智慧,
明了心法道不难。
一光散播地球耀,
耶稣如来返灵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本寒
边,就是两边,亦即是二元对立极端。既然没有两边,又何来中立?故此中边不住,“住”就是“滞留”的意思,这句说话是叫人离相,又怎会建议人相信什么呢?
本寒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诸行皆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匿名用户 (提问者)
感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匿名用户 (提问者)
世事只是中性的活动,只是心去分别,再引致苦乐,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要找出自得其乐的思维,千万不要中计,中庸照见世间美,福报只是一份感受幸福的能力,要争取福报,关键在训练自己的心。
世事根本无完美,只有圆满,要圆满的其实只是心,情人眼里出西施。
佛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那可以看看巴哈伊教 它的教义的三个核心原则简单表述为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人类一家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止语
老实说,其实人人都知道2016年的人根本没有见过当时耶稣、释迦牟尼佛的面容,用特异功能或原因去见过其相貌,则另作别论。
如果撇除外观相貌形象,表面教义不同,谁知道我们所得到的《佛经》及《圣经》经过时代洗礼又有否被曲解呢?
有时幽默一点说,他们究竟是否同一个神,演化成不同角色,去渡化不同种族、文化、时空的人类,这个可能是极度机会的,当然如果各大宗教仍执持自己的神是“唯一、最高”,在下就不愿置评了,只要细心一想……
神究竟是什么呢?
神真的是我们幻想出来的形态吗?
以上内容实在值得深思。
什么都信,那不是信仰,什么都信也就是什么都不信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西瓜小琪
什么都信,不存在疑,信是不成立。
什么都疑,不存在信,疑是不成立。
信的建立,在于有疑。
疑的建立,在于有信。
重点是,神从来没有叫人去信,更遑论疑似。神的角色只是引导,当人面对无法掌控的时候,已经不是信疑问题。
尝试幻想以下一幕,身处茫茫大海的一条船,遇上在惊涛骇浪、狂风雷暴,漆黑一片之际,眼前突然看见一盏灯,阁下本能会出现什么心态?
当十万火急之际,明灯是唯一选择,得到如此指引方向,这就是神发挥最大功能的时候。
重申,神从来都无人去信,正如一盏灯从来无任何表态,重点是那个是“神、灯”,可以使你生出生起什么的智慧、勇气、能力去面对当下的情景。
正等于无论人如何哀号,也无法使身在大海的情景突然变成陆地。
以上表达,不知道可以为阁下带来什么启发?对神是否有一种重新的认识?
信耶穌,耶穌爱世人,会跟佛陀对敌吗?
信佛陀,佛陀大慈大悲,会跟耶穌对敌吗?
安拉说:我的砍刀呢!!!!
一句安拉 出戏了,话说安拉 不是和耶稣同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