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非常感谢大家的解答,给刚入门的小白很多宝贵的意见,我已经放弃术数了,特别感谢@Handsome轻心,让我受益匪浅。
二、正文区
谢邀。
原名:谈锡永
以中州派《紫微斗数》,并以笔名“王亭之”出版了多种丛书而闻名,十年多年前,本人有齐整套教材,而这套教材及其人经历,确实充满传奇,他更是“XO酱”调味料的始创人,博学多才。
王老师本人是精通密法、道术、道法、更对佛法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令人拍案叫绝,令我获益良多,得到很大启发。
凭我过去研习“斗数”经验所得,确实有一定的人生轨迹,亦可以算出一个人的大概运势。
但碍于佛法是“心法”,目的就是去“驾驭人心、转化人心”从而达到“觉醒”。故此,不会去研究人生轨迹,因为这些轨迹只是“因果”,佛法是教人转化人心,驾驭因果,不被束缚。
至于学佛的人是否应该研习术数,根本没有基准,因为只要执着于任何领域,都要“舍离”,并不局限于任何领域本身。(注:包括佛法都要舍)。
在笔者的传承中,确实存在承认“术数”这个学问,而本人的恩师亦是精通术数,但这个只是“世间法”,跟“止息贪欲、降心、住心、离苦得乐、解脱”完全无关。
必须知道佛法并不是为世间另令任何基准。故此,并不会否定世间任何一种学问,此乃就好比跟“厨艺”一样,于本质上毫无分别,不会排斥,并不因懂得厨艺就界定为错,不懂得厨艺就是对。
反之,这样两边极端的观念,就已违背了“般若波罗蜜多”,亦即偏离了佛法核心。
自从笔者踏上修行之路,得到法脉传承之后,一切术数的书籍已经全部弃掉,弃掉並非代表否定,而是目的要专心向“内修”。
人生每个阶段、领域都有不同的老师出现在身边,并没有对错标准,不滞留过程,不代表否定过程,一切都是最适合的剧情,必须心存感恩。
~~~~~~~~~~~~~~~~~~~~~~~~~~~~~~~~~~
重要后记~《轻心修行话》
- 一切都是统计,依据过去事件呈现轨迹累积成有系统的程式,就是“术数”。
- 占卜星相所得到的卦象,內涵都是统计学,犹如天文台可预计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内的天气变化。
- 风水、八字、掌相,只不过是「数理规律」和「卦象学」而已。
- 在“共业”的主导下,世間一切都必定按规律运行和发展,再精准的术数师都是无能为力的。
- 如果术数师懂此规律,就可以预计未来大纲剧情,实际上一切都仍受制于“规律”发展,他们并无扭转乾坤的能力。
- “风水布局”,只是“顺理而合理安排”,犹如“引流归海”或“引水灌田”。不知内情的人,误以为遇到高人、生神仙,其實只是遇到一个命中负责帮自己引流的工匠,这就是剧情需要的角色,根本就是“因果”。
- 万物运行都是“因缘果”,而“过去、现在、未来”也只是“执取记忆之观念”而成,心作崇也。故此,“三心”并不真实,一切也是人心执取观念而创造的感觉,这个感觉更是人人不同,所以叫“幻影”。
- 佛法教人“明心见性”,不要滞留时间于研究“风水、八字、掌相、术数”,破尽一切滞留观点与立场~“破四相”。
- 只要能够转“心”,一切命理术数、占卜也无办法算得准已经“转心”的人。
問:如何叫做转心?
答:超越“逻辑、观念、二元对立”来面对人生。
举例;A突然打B一拳,按道理来说,B一定带着仇恨心。但是一个已经转心的人,所采取的行动有可能仍是还手,但还手动机只是“制止对方”,其内心却不生起一点恨意。
佛法上的转心是运用什么技巧?“离相~apratisthita laksana ”也。明白般若的人,基本上已屬转心,命运剧情已默默天翻地覆改变。
佛法有四字很利害,叫“诸行无常”,亦即是说世事、世情的运行变化莫测,原因就是人心默默引动运行变化的发展,这是用尽任何术数,甚至“宿命通”也无办法预计出来,这个道理叫“万法唯心”。
换句话说,萭法唯心,运用般若的人已经改变了“命运”,一切术数、占卜都无办法算得准“学习离相”的人,这种人叫“道人”。
恩师训示……
尽管拥有“宿命神通”,也不应无缘无故“泄露天机”,唯世道人心三毒炽盛,世情危殆,其实所有天灾人祸,也只在一念之间。
“六道轮回”之原因,其不断运作的动力在于参与其中的众灵”必需着相,必需有执”。因此,只要无执,能空诸相,轮回可了。
人之一生,生死有数,善恶果报之应,皆在于各人惯性执取固有观念所致。
故此:
一、观念的不同,乃人生祸福的根源,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就是这个道理。
二、人类欲摆脱一生“横祸逆缘”及“身殁”后可解脱轮回,日常住心应秉持慈悲之宗旨,常行“无相布施、破我执、降三毒,做到心无滞留任何一个极端,再无委曲,叫“直心”,此乃“本来清净的真心”,天灾人祸,纵有如无,灾难不侵,见性成道,逍遥三界,永脱轮回。
2500年前有一个“印度专业改命老师”,洞悉了这套程式的真相,故此教育世人向“心”下手,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剧情。
故此,不要对人、事、物有预设有所执着,人可对设定目标尽心努力,但勿执着预设之想法发展。
世事千丝万缕,属“大集体活动”的“无数小活动”所构成,只要其中的小活动出现变化,就足以影响大集体活动的呈现状况,此过程叫“因缘和合”,亦即佛法所说的“因缘果”。
P.S 以上这个“印度专业改命老师”就是地球上非常出名的历史人物,祂的名字叫“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tathagataya ”

三、评论区
人生的每段剧情,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面对际遇,我们应当尽情经历。人生本就无常,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或为缘浅或为缘深,缘浅者擦肩而过,缘深者并肩而行一段路。要明白的是,每段剧情过后,自己的心不要再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要做的是从这段际遇中汲取能量,反思自身,调整脚步。然后心怀感恩的走向下一段路程。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那叶孤舟,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的心,也就是我们手中的方向盘去前行去经历去学习去调整
不好意思啊,刚刚看错了,向你致歉,对不起哈,第一,我没有研究术数啦,我只是小白,比较疑惑好奇,我要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完全对的,我就不会来提问了,然后,我觉得举例子说什么道理,要么别说,要么说完,就事论事就好。孕妇跳楼和因果有关系,但是和术数确实没关系呀,虽然不认同术数,也没必要就去踩一下吧。
感恩輕心兄的教導
术数与佛法无关,更与思维升华无关,对生活困境也毫无帮助。举例来讲,近日产妇疼痛难忍两次下跪家属要求剖宫产被拒,跳楼身亡一失两命。术数又有什么作用呢?
有生之莲 (提问者) 回复无公害小姐alice
你举的例子很失败,她跳楼和我问的问题没有半点关系
何必执着于术数,即使你或者他人能大致算清你的运势,但是若你没有智慧,在面对生死一线间时,与一般人无异,同样迷茫无助不知所措。时间稍纵即逝,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在关键时刻,那些术数对你有有何助益?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剧情,术数可以教你如何去面对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为何天天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些根本不究竟的东西,而不肯花心去研究般若二字,不去磨练自己的心去提高自己的智慧呢?我从这位Alice的回复下,读出了以上的感受。但你却说与你问题有何关系,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你说有不有趣呢?
而且,我觉得你已经把我看成了一个痴迷术数的人,这样随便判断人,有点不好。其实我并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想执着,不知道怎么的就要给我扣这个人设, 我很谢谢大家的意见,我也很不喜欢出了什么热门新闻硬要拉出来和我的问题扯上关系,然后还说话说一半,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你想要按照你的意思去解读她举的例子怎么都是对的,你对我有偏见,给我乱扣痴迷执着的帽子,其实我压根都没看了。我本来就觉得修心才是最重要的,疑惑是短暂的。
哈哈,我只是因为行文的方便,所以人称代词选择了你,如果你认为是对你的评判,不如把代词你换成一个人来看待。你有曾想过,若我对你有恶意,何苦在深夜之际不去休息,书写一个个字去回复你呢?或许到现在,你还是没有明白我想对你的话。正如你说,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却会有千差万别的看法。对待Alice的话,我可以解读出一番意思,你却觉得毫无作用。我问你这有不有趣?其实是想让你想想为什么,同一句话,对你和对我含义完全不同?教师节刚过,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定义老师的概念?坐在高堂之上,手拿教尺,说我现在开始传道授业的人才是老师吗?如果我说,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甚至于卡通人物呢?诧异吗?哆啦A梦就是我的老师,它教会我嘴角上扬笑嘻嘻去面对每一个人,这就是老师啊。你要善于去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汲取到光明面去提升自己,所以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对待Alice的话语,如果你用一颗学习的心,那么一定不会无所收获,正如我就解读出了那么一段话。
你怎么知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呢,我只是反感你的态度用词,本来觉得你不错,我也很有礼貌的回复你了,但是,你现在完全避重就轻,怎么不提你给我乱扣人设的事,你就完全对的吗,感觉你特别强势,自以为是。你觉得她说的有理了,就硬要我也认同,觉得挺扯的。不想回复你了。就这样
我的师公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大误会,你误会我,我误会你。为何误会,一段文字是中性的,人人思维不同,每个人都执取自己的识去解读它的意思,所以误会就出来了。二位也都尽心去解释了自己,那就放下吧,缘缘尽变大善缘!
我原来以为我解释清楚了后,她会像你这样,一场误会,算了,结果还要跑来硬给我扯,让我觉得谁谁谁说的有理,能让我学到东西,简直是把大道理讲的很溜,实际上对人很强势,觉得自己很对,不给别人思考空间,我根本没有痴迷术数,还硬要给我假设,然后一副教育我的口气,挺不爽的。
我觉得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啊,为什么有的人就非要来强迫别人按照她的意思去理解,我明明已经说清楚了我们理解不一样,还要继续说我,用别人不能接受的方式,还要显得自己苦口婆心大好人一样,口口声声都是佛法里的大道理,实际上给人添堵。就觉得她自己什么都懂,别人都不懂,搞笑的很。里外不一,没有起码的包容。
如果引起了你的反感,那么我很抱歉,我也在学习之中。但是请相信,祝福你之心是真诚的。
无公害小姐alice回复有生之莲 (提问者)
哈哈,我会查漏补缺,更精准的表达意思的,多谢指点~
至于学佛的人是否应该研习术数,根本没有基准,因为只要执着于任何领域,都要“舍离”,并不局限于任何领域本身。佛法不会否定世间任何一种学问,术数只是“世间法”,跟“止息贪欲、降心、住心、离苦得乐、解脱”完全无关。任何领域都不要滞留于任何极端。
人生每个阶段、领域都有不同的老师出现在身边,并没有对错标准,不滞留过程,不代表否定过程,一切都是最适合的剧情,必须心存感恩。想起过去自己迷信的阶段,也没有必要去否定它了,对于当时来说一切都是最适合的剧情。现在清楚了佛法的内涵,就要努力去磨练自心,向内修。感恩轻心哥哥!
感恩Handsome,感恩sakyamuni tathagataya 。术数只是依过去事件累积的程式统计得来,一切都是执取感知而来的记忆、观念而来,根源在心。所以术数算不准“离相”“转心”之人,不滞留于任何观念,就不会被执取而来的观念束缚。常行无相布施,不要对外界际遇有预设的期待,如哥哥所说,随缘而尽心,尽心后随缘。要不断观照自心,不断调整自心。
感谢,阐述的很全面。已收藏
术数 算命 八字原来就是一种规律和统计学原理,有一定道理和脉络可循,但是如果一心执着于这些领域并无益于我们面对解决人生大大小小的实际问题。理论统计是死的,但人心却是活的,佛法是智慧之法,通过经历人生剧情来磨练自己的心,获得经验教训收获勇气智慧。以前一直以为人生无常是一种很消极的说法,因为人们都在遇到人生困境时叹息着说这句话,现在却有新的认识,它是说世事都是变化莫测的,不是固定恒常不变的,有时心一调整,原先以为固定不变的境遇也会扭转,这样看来,人心才是命运的导演编剧
只要能够转“心”,一切命理术数、占卜也无办法算得准已经“转心”的人。
問:如何叫做转心?
答:超越“逻辑、观念、二元对立”来面对人生。
举例;A突然打B一拳,按道理来说,B一定带着仇恨心。但是一个已经转心的人,所采取的行动有可能仍是还手,但还手动机只是“制止对方”,其内心却不生起一点恨意。
佛法上的转心是运用什么技巧?“离相~apratisthita laksana ”也。明白般若的人,基本上已屬转心,命运剧情已默默天翻地覆改变。
不要对人、事、物有预设有所执着,人可对设定目标尽心努力,但勿执着预设之想法发展。
好好修行才是最务实最智慧的道,当然有必要时可以向德才兼备者参考算术,就是酱紫!
有生之莲 (提问者)
先谢谢您的解答,受益匪浅
写的很好,赞叹,有个观点个人理解:转心的人“好运坏运”依然在进行,只是他的心没有分别,所以外人看似的好坏运,对于本人而言无有吉凶。开悟有神通可改变命运轨迹,但又不执着外境,生不起懒的升起改的心。或为众生解惑机缘需要而变化。
轻心师兄的这篇文章我已反复研读,现在有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既然出离六道这场考试最重要的加分项是离相,那赚大钱是不是这场考试的加分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谦与谦虚
赚钱、蚀钱,这只是一种营商、工作的呈现。
佛法不会排斥赚大钱,亦不会教人蚀钱,为什么阁下无缘无故会提及赚大钱???
赚钱为什么就要加分?
蚀钱为什么就要减分?
阁下要搞清楚佛法究竟说什么啊!
谦与谦虚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回答,既然赚大钱不是加分项的话,那就很轻松了,如果学佛和赚大钱,两者进行选择的话,那就可以优先选择学佛,因为这个业力是会流转到下一世的,而赚大钱赚到的钱是流转不到下一世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谦与谦虚
我会在修行佛法,同时赚大钱,并没有优先次序之分。
由于修出智慧,令我产生“无相布施”的能力,种下无量福报,福慧并存,延绵不绝,带至无穷无尽的每一世。
谦与谦虚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对哦,慧可以流转,福也同样可以流转啊,下一世的福报是无相布施来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谦与谦虚
真懂得佛法的人,不会穷。
谦与谦虚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貌似悟到了一些您所说的不会穷的原理,想向您请教对不对,我认为无相布施以后,根据因果定律,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在未来因缘具足的条件下不会穷?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谦与谦虚
是
他更是“XO酱”调味料的始创人???
我也看到了,应该是的。
百度了下,好像另有其人啊
答主可否解释下明心见性的意思,我一直不是太了解。
这个问题要说明白很复杂,可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9034638
^_^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Wang
不用疑惑,不必深究,XO酱是否“王亭之”创造,大家不必参与是非,王老师一生的命运比较特别。
我来自香港,《大悲咒》来自观世音,但是此刻观世音不会亲自教你大悲咒,必须拥有大悲咒法脉的人才能清净传递。
如此一来,大悲咒究竟来自何方?
XO酱是王老发明,但是饮食界的有没有政治?
观世音是大悲咒的发表人,而“千光王静住如来”为观世音传授大悲咒,但大悲咒是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的数量所说,究竟大悲咒来自何方?消化以上的说话。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谦与谦虚
与其去研究XO酱最初第一位始创人,倒不如专心去享受XO酱。
与其去追寻《大悲咒》第一位始创人,倒不如专心去证实谁懂得真正的大悲咒。
能够将XO酱发扬光大的人,已经未必是首位创造XO酱的人。
能够将大悲咒弘扬的人,已经未必是首位创造大悲咒的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Wang
滞留时空的过程,已经执着“寿者相”。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一些人,将大把精力用在去研究某句话到底是不是佛陀所说,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验证佛经里所说的话到底对自己的生活修行是否有影响,有没有令自己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想起了一个词,“本末倒置”。佛法是说心,而不是让人去研究“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尊师重道是必须的,这是法脉,但修行是实事求是的枪林弹雨事情,并不是去研究历史,每次修练大悲咒的时候,我心一定顶礼观世音菩萨及九十九亿过去诸佛,但谁是我今生的师傅?绝对不能忘恩。
祖先需要铭记于心,但是当下的父母呢?难道可以忘记吗?
没有当下的老师,知道历代法脉又有什么作用?
般若Prajn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滞留于时空的过程,已经是执着于寿者相。寿者相是指,建立在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上的一切观点。若偏偏要研究之前时空下的观点或事件,可以仔细想想有何意义。因为任何观点和事件都是时空配合因缘和合的产物,时间一过,再去研究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现在此刻当下的际遇,去在此刻的当下驾驭好自己的心。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明白,法脉传承与今生的老师一样重要。没有传承,只有今生,无法构成学习;有传承,没有今生得师傅,也是不能学习。我们更应该注重今生的所学,注重当下,而不是去研究历史。
Handsome轻心 (作者)
王亭之在电视台公开说出发明XO酱的经历,是谁将XO酱再发扬光大,已经是千丝万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谁此刻将XO酱不断进步。
大悲咒的传人重要,还是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的虚无缥缈历史重要?
Aloka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眼前的传人更重要,因为此刻,他就代表着大悲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研究术数,就是代表统计学,亦即代表正在研究宿命,与其去研究这些,我不如研究当下发生了什么事,必须活在当下。
人不能生活在过去。
人不能生活在将来。
人“只能”生活在当下。
可以研究如何面对当下,比起研究过去及将来,更加有成本效益。
人只能活在当下,学佛为要离苦得乐,所以必须学习“快活在当下”,当下也不快乐,死后要求极乐?天真也。
闻鸡起舞
感谢各位的精彩互动,受益良多。总结一下就是离相生活,活在当下!
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甲君喜爱食榴梿,善意布施将心献,
乙君不爱吃榴梿,清楚表达口不沾。
如能参误中庸道,分别喜恶唯心显。
滞留二元应舍弃,笑看人生梦倒颠。
有生之莲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你说的每句话我都觉得受益匪浅,很有道理,嘻嘻。首先,你不会强求任何东西,又很真诚又很博学,谢谢。你是我心里的^_^高人,哈哈
举个不太恰当,但是很形象的列子。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你这个傻瓜”,凶一点就是骂人的,嗲一点就是夸人的
向日葵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感恩师兄,末学说下自己对文字的理解~
爱吃榴莲也好,不爱吃榴莲也罢。若是能明白分别喜恶的都是心,不滞留自心创造的二元对立的观念。就不会有冲突和矛盾。
我要将这种思维带到生活之中去,每天都会快乐多于纠结了。
够形象,哈哈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有生之莲 (提问者)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