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多出现于哪类学佛者之间呢?只提出现象观察,对迷惑处自己不做任何妄评。有师兄道友提出为什么不见应邀解答的很多大德自己提出修行疑问,并指陈“只教不学“,我不敢言教,未敢自入其列,因为也尚在道上学习中,也有很多迷惑,特以为求教诸方。

二、正文区

谢邀。

这个问题真有趣,例如为什么笔名叫轻心?

兒子为何叫爸爸?
妻子为何把儿子的爸爸叫老公?

兒子為何叫媽媽?
丈夫为何把儿子的媽媽叫老婆?

有人主动叫我做“轻心哥哥”。
我何曾说年纪比他们年长,难道我的样子确实很老吗?

有人叫我做老师。
其实是他们收了个老师,我却没有收了徒弟。

有人叫我做大哥。
我却称己做小弟。

笔者认为…..

内心充满谦卑,满眼都是老师。
内心充满邪恶,满眼都是魔鬼。

举一反三,一理圆融,万法皆通,众生眼中所见,皆是自心建立的幻影,一切唯心造。

众生执着表象相,滞留于相易心伤,
一声称谓芝麻事,何须攀缘大声扬?
五十步中笑百步,三人我师平等高,
识自本心见本性,斩断妒忌不牢骚。

P.S 一切都是表象,不要着相,不要執著,一切都是剧情需要。
( ^ ~ ^ )

~~~~~~~~~~~~~~~~~
后记:《轻心修行话》

凡事一体两面,世间并并不因为“法律”的驱使下,而使身体、心灵的构造完全改写。

思想封闭,却可使人的思想掉进死胡同。或者可以说,人道社会永远都需有规律,此乃恒古不变。尽管再过多一百年,只要人类存在,就要定立很多规矩,因为这个是人间。

虽然修行人知道“法律”根本是“人心集合掌权者的思维界定而来”,但是这不失为一个“有效平衡世间秩序的程式”。

尽管修行人知道世间本是“中性”,一切皆空,但并不意味可以抹煞、推翻眼前所出现的一切。

故此,就算毫无宗教信仰,也要止恶行善,这样才能有效稳定社会。

戒律及法律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因为人是“生活”在地求。

先不谈法律,就算用“戒律”去衡量人生,也仍然存在大量灰色地带。

每人解读的戒律都不同,既然客观的世间规范都无法完全统一,各处乡村国处例,“人伦之道”就更主观了。

妹妹叫哥哥,哥哥叫妹妹,这是一种比较亲切的称谓,如果此刻研究“什么才叫亲切”,其实就是研究人伦, 笔者就不愿花这样时间,根本浪费时间。

男朋友叫女朋友做宝宝、宝贝,谁可定义什么叫宝宝吗?

問:「见应邀解答的很多大德自己提出修行疑问,并指陈“只教不学“?」

答:学海无涯,问了会大肆宣扬嗎?「悉达多」成为「释迦牟尼佛」都仍然在学习,大家又知道吗?

三、评论区

云云

稍年长,我难道要叫叔叔,大爷?叫师兄我的身份又有些不妥,能从各个笔者的文字文章受益那都可以称作老师了,其实叫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前提是尊重不过分)。 另外你怎么知道别人只教不学的呢?别人私底下有没有用功你也猜不到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云云

众生执着表象相,滞留于相易心伤,
一声称谓芝麻事,何须攀缘大声扬?
五十步中笑百步,三人我师平等高,
识自本心见本性,斩断妒忌不牢骚。

闻鸡起舞回复云云

赞赞赞

Aloka

部分人真的要当世界警察了吗?“咸吃萝卜淡操心”啊。

慕容 先生

稱謂而已,好認真

小狐狸笑眯眯

轻心哥哥好(^з^)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小狐狸笑眯眯

小孤狸妹妹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小狐狸笑眯眯

世事一体两面,世间并并不因为法律的驱使下,而使身体、心灵的构造改写。

但思想封闭,却可使人的思想掉进死胡同。

或者可以说,永远都需有人道社会的规律,此乃恒古不变。

尽管再过多一百年,只要人类存在,就要定立很多规矩,因为这个是人间,虽然修行人知道“法律”根本是“人心集合掌权者的思维界定而来”,但是这不失为一个“有效平衡世间秩序的程式”。

尽管修行人知道世间本是“中性”,一切皆空,但并不意味推翻眼前所出现的一切。

故此,就算毫无宗教信仰,也要止恶行善,这样才能有有效稳定社会。

戒律及法律都是死的,但人是活,因为人是“生活”在地球。

先不谈法律,就算用“戒律”去衡量人生,也仍然存在大量灰色地带。

每人解读的戒律都不同,既然世客客观的世间规范都无法完全统一,各处乡村国处例,“人伦之道”就更主观了。

妹妹叫我哥哥,哥哥叫你妹妹,这是一种比较亲切的称谓,如果此刻去研究“什么才叫亲切”,其实就是研究人伦, 我就无这样时间,根本浪费时间。

例如男朋友叫自己做宝宝、宝贝,我们可以研究什么叫宝宝吗?

小狐狸笑眯眯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哈哈,是的,生活就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思想,但是完全可以让自己活得潇洒一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小狐狸笑眯眯

一个明白佛理的人,每一句说话都可以深入到佛法,充满逻辑及人情味,使世间更和谐,能够做到这样,叫“修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小狐狸笑眯眯

如果叫一句哥哥都如此斤斤计较,做人真的很辛苦。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哥哥好~这问题真是好笑,莫名其妙~

王廷赫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向老师学习,期待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和水平,以慈悲和智慧利益遇到的人!!!

向日葵

这个问题够无聊的

别人爱叫啥叫啥,你不乐意看不乐意听,你就不看不听啊~这也需要拿来讨论?
有这闲工夫,我还是想想晚上吃什么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向日葵

真正修行并不是研究历史,而是用智慧去落实人生。

向日葵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的,如果所学所修不能落实人生,那只是沦为纸上谈兵!

Handsome轻心 (作者)

問:「见应邀解答的很多大德自己提出修行疑问,并指陈“只教不学“?」

答:学海无涯,问了会大肆宣扬嗎?「悉达多」成为「释迦牟尼佛」都仍然在在学习,大家又知道吗?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原来佛陀也需要学习

无公害小姐alice

题主如何知道对方只教不学呢!

向日葵回复无公害小姐alice

我也同步问了这个问题

无公害小姐alice回复向日葵

哈哈哈,给人感觉确实这样

无公害小姐alice

关心这些细枝末节的人,势必很计较。有时间去揣测批评别人,不如下功夫自己精进,而自己又能独善其身吗?有句话叫做,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大意是,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看到别人好的方面,去学习对方,看到有不好的方面,借镜思考自己有没有必缺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