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問:放生能消业障吗?
答:“放下执着”才能消业障,这是最真实的“放”自己一条“生”路,此乃放生的真实义,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心外无众生,放下自心种种执着的覌念,就是“放生”。
(注:因执着我的观念,而产生众多的种种分别观念,曰:众生)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放下执着”才能消业障,这是最真实的“放”自己一条“生”路,此乃放生的真实义,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心外无众生,放下自心种种执着的覌念,就是“放生”。
(注:因执着我的观念,而产生众多的种种分别观念,曰:众生)
该评论已删除
男儿当自强回复虚心
心外无众生。所有的观念全部来自于自心,只有放下对种种观念的执着,才叫做真正的放生
欢喜先生
那就是说诵咒利益种种都是骗人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欢喜先生
老友,你的邏輯何在呀?不要令我失望呀!
静若水回复欢喜先生
苹果不是方的,并不能证明香蕉就是圆的。
东靖回复欢喜先生
诵咒功德真实不虚如何骗人?但功德大难道执功德不放么?若此能抱紧随身的功德又有多大?所以不执而离诸相矣。
东靖
放下种种自心执着的观念是真放生。而狭义之随缘放生应系救物命于水火离诸恐怖、此亦得福报无量。
Handsome轻心 (作者)
特别一提,最近有大量粉丝私讯我,我未必完全记得你们是谁,你们要多一点公开留言,否则我无法完全对应你们的状况。
我要加深对你们每一个的印象,然后我自会有办法安排。
蔚筱颖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老师,之前也有私心您!放下执念觉得要做到真的没那么容易,感觉自己都要把自己给逼疯了,但是依旧不放过自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蔚筱颖
记得你了。抽空我会找你私讯。
Wesley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师兄,方便的话,也要记得我呀! 雖然大家对佛学理解,不能说是完全一致,但是你大部分的理论我也感認同的。
蔚筱颖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轻心老师!等您这边有空了
东靖回复蔚筱颖
一念之执,恼心之源,无边痛苦。你若只想放你往哪儿放去?还有什么容器会比你那个执念更大么?你放不下。不说轻心老师装不下你那么大的执念就是佛报身来了依旧装不下没有人装得下。末学愚钝也略说几句吧不当处诸位同修斧正:
一、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不全明白就当偈语念。佛曰无所住你死死的想住到那个执念上干嘛呢又没人会给你发奖金,死执不舍而惩罚自己就是要贪图那个被虐的感觉太舒服不舍得放手?与无所住根机相应者当下一念之间即放,真放下了其实无所放,若还有一念放下之心那一念也要放下,自然就放下了。若问:一切无所住那我住到哪?就住在那个无所住上,心自然就住了。
二,违缘障碍太深重、心脉郁结太厉害以致自性慧光完全不能透发、怎么办?1、轻心师的佛号陀罗尼可以很好的对治、如法持诵日久古梵音陀罗尼能让心脉渐开。且磁场力、所得功德述之不尽,无量无边,真实不虚。2、心存益人益他之念。一念慈悲爱心生一念之菩提心,此一念菩提利他之心如冬日暖阳能穿破重重乌云,所谓一灯能照千年暗。
三、愿世出世间一切生命有情健体长随、种智同圆、共证菩提。
Handsome轻心 (作者)回复Wesley
对不起,我確實忘记了你是谁。阁下可以说一说那方面不一致?
东靖回复蔚筱颖
四、此亦是很多人有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本人过去也是有过执念不舍甚至较一般人更严重之经历一路走过来。
五、一念转,烦恼即是菩提,正是契入心性修持般若慧观之良机。古人云: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六、轻心老师殊胜法布施诸文自藏答案,细阅之定有丰获从而缚绳自解。与君共勉。
Wesley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跟轻心师兄对佛学不太一至,主要是在超渡方面,當超渡亡灵时是否也應該同时为他们進行施食佈施,我对施食保持中立态度,不讚成也不反对。我自己的见解是,施食会使亡灵留恋物质界,反而不大願意离开,而失去了到達彼岸的意願。佛教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施食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Wesley
一、很多时候超度并非只做一次就成功,简单说,就是冥顽不灵。
二、大灵界的生命会知道谁懂得超度,所以会主动找上门,即是会主动找我。
三、但是他们并非个个也愿意马上离开,其实他们的思维跟我们人间的思维没有什么差别。
举例说,我写了三百多个答案,你猜猜是否每一个人都愿意接受?
四、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导致必须每天我要派礼物。
众生的特性就是贪,鬼就是贪欲的其中化身,所以每次请食饭的时候都会到。
當他们吃多几次,心便开始会感觉会软化,說到底就是收买鬼心。
五、第五点我相信你都知我说什么~施食就会使他们软化,慢慢就会接受教育。
至于佛法的施食是什么时候开始,就推算到当年“目连救母”,阁下可以翻查一下网上的经典就可以随时知道。
小结:先以欲勾牵,欲令入佛智,凡事做什么都有个过程啊!明未?
Wesley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对施食回答得如此深入详尽,知乎除了轻心,可能沒有太多人可以了,我一直堅持实证主义,既然轻心师兄经过長期的实践,而沒有出现特别状况,我也應该对施食保持更开放态度。
似是故人来回复Wesley
《佛说盂兰盆经》。
东靖回复Wesley
《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不由施食很多生命体连失去到彼岸的意愿之机会都很难有。对落于三途苦之众生而言机会比什么都重要。
东靖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师兄大慈悲菩提行,赞叹顶礼
蔚筱颖回复东靖
谢谢你给我解惑!我也知道自己的执念颇深,我也知道这条路没那么容易走,但是自己不得不往前走,斯人已离开,呜呼叹哉
东靖回复蔚筱颖
你说的哪条路不好走?学佛修佛的路么?斯人已离开是无奈被迫走此路么?真正佛门是重行持而非消极避遁之良所。
个人经验你无妨略参看有无效用:你啥都先别管,问你内心深处是否还有爱?爱无人不懂就是不图回报的付出否则非真爱。不单指情人还有亲人、友朋、甚至不相干之人。若你自问还没有那就先升起这一念真爱之心再说。若有就好办,你为真爱之人坚持做一些实在的有益他的事:比如持咒念佛回向比如买物放生回向比如念经回向等。先逼自己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如此时间长一些了障碍稍有松动你再把这一念真爱之心扩大至其它的亲朋友人甚至不相干之人、还是依上行持。慢慢的你的执不舍之念再深也抵不住如此强烈的光照必得以化开。
上之言若你觉着有丁点道理不妨权试之矣。(爱心无私之行持之所以选经咒是因经咒易感通佛菩萨之现代语多称磁场的殊胜加持)
祝君安好
五湖闲客
发真诚心放生可以积累福德。这个世界的杀业太重太重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五湖闲客
发真诚心放下贪嗔痴,可累积福德,放下执着,可圆満功德,这个「自心众生」的执心太重太重啦。
五湖闲客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说的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五湖闲客
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转化自心之执,火坑变成池,杀也成慈悲。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六道众生,无非一心所现,心外无众生也。
以上为《大悲咒》之发愿文,如能领悟,便知放生真实义。
男儿当自强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标题真的起的好,结合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令人感动
Handsome轻心 (作者)
刀山、火汤、地狱、饿鬼、修罗、畜生,无非也是心执。
此发愿文就是教人「熄灭自心之执」,心执一破,又何来众生?
吓死宝宝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吓死宝宝了
要放弃对成佛的执着,才能成佛。
欢喜先生回复吓死宝宝了
对成佛的执着也是执念?那怎么理解释迦牟尼成佛前誓不起身???
欢喜先生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对成佛的执着也是执念?那怎么理解释迦牟尼成佛前誓不起身??
吓死宝宝了
东靖回复吓死宝宝了
兄台,何为障碍我们生命自性光明从而不得自在之执念?我认为是一切轻他重己之执不舍之念。如果益他心,慈悲心,求正觉心等名为正念也叫做执念的话、那如此执念何妨多多益善?问自心:如此名为正念执得住?执得牢么?诸君无妨执之试试?结果自知,看下是与狂燥、忧郁、苦闷相应还是与清凉、自在、喜安相应?兄台:求极乐何名执念?你可能不清楚、求极乐正因缘是成道益他心。求功德?正行佛子何曾为己求功德?拯救生灵执念?兄台亦大量救之试试?看执得住否?观其与何心相应?至于兄台可能斥之:慈悲益他诸心亦不可执,那等兄台真实行到再理实气壮:正念不可执乎!否则,水中观月那是水波何是月?
另:兄台听闻身旁之言为何不多听古今高僧大德之言呢?佛有说他无所不能么?那佛不能转定业,成佛依旧不昧因果,佛不能渡无缘之人至少要待其转生方能渡之,何解?兄台,慎思之。
吓死宝宝了回复东靖
兄台,看你的语言风格想必学了很多东西,那为何还来知乎与人争辩?先容我解释一下自己,以免先入为主,认为我是坏人。
我所说求功德求极乐是针对某些为了自己的人,你说是因为益他心,然而很多人的利己心更重,很多人放生反而造成生态破坏,说明他们并未仔细为生灵着想。
我举例身旁之人就是为了批评那些过分狂热的人,你说的我自然懂。兄台回复有些急了,不如多想想我的意思,请兄台亦慎思之。
关于执念我不能说太多,你也无需听太多,如果你坚持修行,就不要在意这种烦恼,无需在意我所说,坚持想要解决此惑,就是真正的执着。我自己的想法也模模糊糊或许懂或许不懂,所以说出来给别人增加烦恼就不是在做善事了,而且自己也烦恼,强加一些缘分。之前的话耽误了你的时间,并使你动了念,本就有错,这些话我是删了又删,之前的话我也会删除,以防影响更多人。之前没注意后果,有些后悔了。
昊成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句话听着像个悖论一样。看来法真是只能悟,不能说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昊成
先作一个比喻…..
一、假设监狱上的囚犯是罪有应得,现在被囚禁于牢狱。
二、假设“放生的定义”并非意味无罪释放。
三、假设现在国王或政府将所有罪犯特赦,全部释放。
此刻有两个问题想问…..
1)究竟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2)假设不是国王或政府特赦,此刻我将进行「劫狱」,把所有罪犯放生出来,究竟是否构成放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昊成
放生,单凭逻辑推论,应该不是放虎归山吧。
东靖回复吓死宝宝了
兄台,或许该叫你师兄更合适。我前之所述对兄台而言可能有失偏颇了,不当处望兄台见谅。兄台有此想是真慈悲心,赞叹。兄台前之所述种种的确是小部分甚至较普遍存在 ,但应相信:楞严尚在正法不灭主流应该还是好的。虽我等所处正知识难闻难寻难遇诸多无奈,明珠遮于泥沙唯依慧方得明见,但再难依然还是有的。与兄台共勉之。
昊成
先生误会了,我是对您说的“要放弃对成佛的执着,才能成佛。”这句话说的。不过您这么认真回答,您的慈悲让我真切感受到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昊成
道理一样,如果明白什么叫觉,就知道根本没有真正的觉悟可以追求
有放弃对成佛的执着,才能真正成佛,这句说话阁下确实需要时间去理解。
liao
你好,偶然间看到这个回答,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前几天梦见有人跟我说了一句话 "心满于放,心空于放 “,糊里糊涂不知怎么理解它,想请问下你对这句话解读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liao
某君问:
我前几天梦见有人跟我说了一句话 "心满于放,心空于放 “,糊里糊涂不知怎么理解它,想请问下你对这句话解读?
轻心答:
前言:万法唯心,世间森罗万像,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口所尝、身所触、意所想,只是一心所统摄而生的感知现象,说到底,也是一份心的感觉而已。
《心满于放》;
心不执着而放下对感知的滞留,便能包容天下一切,任运自然,丰盛起来。
《心空于放 》:
心不执着而放下对感知的滞留,便能包容天下一切,尽管丰盛,使用一切,却不攀附留恋一切,皆因心空。
以上两点,一而二,二而一,本是同根,豪无分别,亦即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重点在“放下”,亦即“离相apratisthita laks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