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读地藏经的时候,好长,一时读不完就会被打断(看着看着经家里人就会搭个话之类的),如果一天一段的话,可不可以?(想念地藏经回向给冤亲债主,这样念,作用会不会弱?

二、正文区

問:佛经太长,可以一天读一段吗?

答:

佛经是2500年前佛陀所说出的一段段言教记录,叫“经sutra”,修行人必須“每一天尽全力落实一句佛经的内涵于生活”。

读诵佛经经文后,真正内涵是烙印于心,然后吸收经文内容,落实生活面对人生,此乃读诵佛经的唯一意义。

如果不明上内涵,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字,辜负了佛陀2000多年前的言教及题主之读诵心意。

《念的內涵》

佛法所指的念是「憶念anu-smrti」,並非「口唸」。

anu:指“随着、沿着”。
smrti:指“记起、记得、忆起”。


整体来说相当于英文的“mindfulness、attention”的意思。

buddha:指觉悟,本属精神领域,并非指人。

念佛,梵文是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觉、佛随念”,指忆念觉的智慧、言教、身教,然后学习效法。

在印度雨季的三个月期间,僧众集结在一起修行居住,这期间僧侣不允许随意外出, 直至结束大约此三个月才再外出,此情况梵语称为“varṣa雨安居”,原意指“雨”,也称为“结夏安居、夏安居、坐夏、坐夏安居、安居”。佛陀在生之时,每年“安居”完结,各方的人都来探望佛陀。

佛陀洞悉如果百年归老后,弟子可能因无法看见佛陀,必容易惆怅无依,故此,就宣说了有关“巡礼佛的圣迹”,以下就是经文典故…..

“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

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
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
三曰: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
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

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

念佛生时功德如是,
佛得道时神力如是,
转法轮时度人如是,
临灭度时遗法如是。

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节录自《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

根据以上经文得知,佛陀教育弟子以巡礼佛的“四圣地”方式作为切入点:

1)出生之地


2)成佛之地


3)转法轮之地(弘法之地)


4)入涅槃之地(离世之地)

凭《长阿含经》此段记载清楚表述了“念佛”的意思,绝对“并非口念佛陀名号”,而是追忆与佛陀有关的领域,亦即是“忆念”的意思,并不是指单单用口念。

弟子透过亲临这些圣地四处巡礼,甚至可用千方百计的方式,务求引发起“思慕佛陀~忆念佛”的当时种种功德,亦即“系念佛的功德、遗法、言教、身教,恍如亲身见到佛陀。

由此可见,确实可以透过“呼唤该佛菩萨名号”,甚至专注佛菩萨的画像,达到思慕佛陀效果,前提是必须先对“该佛菩萨有如实的理解”。

简言之,念佛就是指“回忆思念一切与觉悟相关的领域”,当然包括佛陀本身的相关的事情,并不是单凭用口念念有词,而是对覚悟的言教“念念不忘”。

《念佛经》

佛经buddha sutra,指觉悟的路径方法。

佛陀时代没有经文,后世的人把佛陀生前的言教记录串连,汇集成的讲座笔记,叫“佛经”。

“受持读诵”:
是指“以心承受”。
是指“以心秉持”。
是指“以心读诵”。

将佛陀的言教记录~“佛经”,透过心去接受、承受、行持。好比学生阅读一本教科书,并非指用口读出来,重点是透过“眼见、耳闻”来思考,直至理解该书本的内涵,最后落实在生活言行,此过程才叫“受持读诵”。

佛经是觉者留下来的言教,世上活人误解经意者多,如果单凭有人用口唸诵经文,却不理解经文的内涵,這是非常可惜。

经文本意并非要人用口诵经,而是要在世之人须按经文教导去实践供养,才能产生救渡的效果。

所有经文就等于当日的讲座笔记, 目的是拿来阅读思考,关键是理解。所谓受持读诵,即是以心去行持的意思,此过程叫“念经”。

三、评论区

任我行

非常感恩轻心师兄,除夕还抽时间为知友们回答问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任我行

不斗机灵、永不收费、不收徒弟、不为人师、不兜大圈,只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这才是称得上真正的布施。

如今有人借佛法谋取私利,成就一己之欲,目的是缔造商机,另作别论。

悟 空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随喜师兄!

椥風

我就见过一堆人,办个班。里面供着各种五颜六色的佛像,一堆人的念,阿弥陀佛,问知道什么意思吗?说不知道。说只要念佛祖就保佑,就一遍一遍的念。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会念这一句。学费还特贵…………说实话有时候挺鄙视这种办班人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問:我就见过一堆人,办个班。里面供着各种五颜六色的佛像,一堆人的念,阿弥陀佛,问知道什么意思吗?说不知道。

说只要念佛祖就保佑,就一遍一遍的念。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会念这一句。学费还特贵…………说实话有时候挺鄙视这种办班人的?

答:民间信徒“愚昧、迷信、懒惰”,确实很有问题,我面对这班人,基本上早已断气。

中国民间普遍流传了“禁欲、拣饮择食、朝圣、治病、神通、妖精附体,口唸佛号、持咒、拜佛像、放生、印佛经、抄写佛经、等死求净土”的所谓修行方式,但如果懂得“清浄传承大乘佛法”的人来说,以上全部都只是由感知而判断出来的事情,凡属形而上的就叫“相”,完全跟佛法无关。

大乘佛法的核心並不是说这些,而是说“心”,一切说话都是针对人心,“离心而说”没有可能窥探大乘佛法,只是“外道”。

人掉进茫茫大海之际,本能反应会把眼前所见之物件用力抓紧不放。

这种本能反应亦呈现于迷信者无办法发挥“上半身”的头脑思维,也就转移到“下半身”两大腿间的性器官。

甚至是轉移到「形式上主義」。其实说到底,就是潜意识借着一些“自虐、祈求”手段来缔造一份“修行存在感”。

如果能够冷静思考一下,人人也知道这些形式上主义是完全无办法令人今世产生任何半点智慧,只是人人都不敢去正视这个问题,这种鸵鸟政策,不是愚昧、迷信又是什么?

阁下如果有时间,他們可以细心研究以下两个连结,将会令他們明白原始佛法是说什么?
《地藏法门》~ (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492255
《地藏法门》~ (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080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