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间修行乃不合逻辑

  • 人的烦恼在生活,按照逻辑,如果要对治烦恼必须在生活切入,烦恼并非在生活,只不过人在生活产生烦恼,烦恼的是人心,并不是生活本身。
  • 既然人心在生活中产生烦恼,故此,一定要身处生活中去了解产生烦恼根源所在。

如此一来,受到生活干扰是无可避免,千万不要以世俗事务的干扰作为借口说无时间修行。
(按:没有烦恼,又何必要解决烦恼?逃避烦恼,代表烦恼不存在吗?越烦恼就越要找出烦恼根源)

  • 人类因为正正就是在生活产生那份不安感觉,佛法修行无可能离开生活了。
  • 脱离生活、无法在生活起连结的言论,决不是佛法,此乃邪道,并非正道,应该敬而远之。
  • 修行必须在生活,离开生活不存在修行可言。

看见烦恼是喜事,
此乃正是修行时。

~《轻心》

P.S 温馨提示:除非紧急状况,请各朋友不要再私讯留言给我,私讯是用作紧急用途,可以的话尽量公开提问,除非面临生命危险,否则永不回覆,谢谢配合。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怎么操作佛法修行?就要要花时间研究佛法。

第一件事要懂得诚意,学习是需要诚意,世上没有应份,只有自己的本分。

无人有责任要帮助自己,重点是如何感动有能力的人去扶持自己。

一禾

修行不离生活,生活就是修行,有时间生活却无时间修行无非是诚心不足

Handsome轻 (作者) 回复一禾      

有时间头痛,无时间医治,这是不合逻辑。

因为头痛的时候已经障碍了时间,影响日常生活。

故此,有时间烦恼,无时间对治,此乃愚不可及。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代表觉悟。

人类迷惑在生活,如果想不迷惑,就必须觉悟,要觉悟就一定在生活。

有光自然无暗,

觉悟自然不迷。

我们身边民间,天天都看见很多完全跟解决迷惑言论无关的问题及答案,尤其是佛教论坛,脱离解决生活迷惑的言论,根本就是邪见。

如果单凭祈福就可以将因果凭空消失,今天就不会有三恶道、天灾横祸。

由此可见,必须明白因果,从心做起,种善因,得善果,这才是真正为生命祈福。

驱魔、治病、风水摆设、加持,种种一切形式上的主意等等,这是不是获得福气的源头,确实值得深思。

《大悲咒》之所以出现,因为必须具有大悲心,亦即是不求回报扶持的心,搞清楚大悲咒的内涵是什么,才有资格接触大悲咒,这样真言密咒才会相应。

似是故人来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啊,佛法也从来没有教人要靠祈祷改变际遇。《觉悟之路》中这样写到:这里必须提出的是,佛教中没有祈愿或替代祈愿的祷告者。无论一人如何哀

求佛陀,他都无法因此而获解脱。对于祈祷之人,佛陀不赐予,也无法赐予世间

的偏爱。一个佛教徒不应希冀从祈祷中得到解救,而应依靠自己,精进努力,赢

得自己的解脱,获得清净。佛陀劝告他的弟子们不要依靠别人,而要依靠自己,

信赖自己。他说: “汝等须自力,如来唯导师。”

佛陀也只是一个老师,教导我们修行是要向内修,是修心不是修相,而且要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外人不会代替自己解脱。

誉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烦恼就在日常的生活中,离开人的日常生活谈修行,南辕北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誉睿

万法唯心,既然如此,《大悲咒》究竟是用来祈求消灾解难,还是降伏烦恼的根源?

为什么叫大悲?真正的大慈大悲,勉强来说就是“无我去处”的中道利他之思想言行。

无我去处,亦即是不滞留于“个人利益、意愿、认为、取态”的思想言行。

能够学习“无我而利他”,这才是真正消灾解难,而并非对着大悲咒念念有词祈求因果凭空消失啊!

誉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不能升起慈悲“无我”的心,凭空念念有词,和复读机、念佛机又有什么分别呢?

烦恼、痛苦,幸福、甜蜜…种种完全是心里感觉。因此口念心行,降服心里的执着才是真正的逢凶化吉,消灾解难

一蓑烟雨

人心因着相而生出烦恼,当在生活中感到烦恼,自心的滞留之处也随之暴露,正是修心的好时机。

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遇烦恼事,正是修心时。

美莉娅姆

修行不离生活,所谓的被世俗事务干扰而无时间修行的说法根本是将修行与生活割裂开了。世俗事务本身并没有干扰我们的能力,是我们的心在创造干扰。此刻正是观照自心,调整思维,拔除烦恼根源的时机,又何谈无时间修行?

阿菩

看见烦恼是喜事,此乃正是修行时

闻鸡起舞

烦恼在生活,烦恼因执着,执着在心对世事的攀附!想不烦恼,就应该在生活中将那颗执着的心降伏。看清世事本质,念念离相,烦恼自离!

肚子饿就去吃饭,不吃饭,光喊饿,谁都帮不了。烦恼也一样,感恩

阿菩

正如一间久时间没有打扫的房间,落满了尘埃。可是由于没有打扫仿佛看不到。一动手打扫就会尘土飞扬!!!

这不是打扫的原因,是本来就存在。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要面对它!处理它!

有灰尘所以才要打扫!勿以为可以不用打扫。

东靖

若人不明“无我去处”的中道利他,亦即“波罗蜜多”的道理,或不愿意踏实去修,则人的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能呈现烦恼苦,因为滞留观点~着相。

“无我去处”落实于生活,修正己心,就是叫“修行”。不是另外去寻一个,自认为适合清修的世外之地。

故说,修行不离生活。明白了,时时处处都是修行。若不明,时时处处都可能“着相”,实无修行可言矣。

雨伞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只能给你指引道路无法帮助众生成佛的原因,烦恼全部来自自心,而许多人靠求佛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恰恰与佛陀所教背道而驰。

个人的烦恼只能个人解决,所以不要期盼外在的际遇能解决自己的烦恼,早早从心下手吧!

禅123

修行在一切时一切处…哪里需要什么特别的时间。当下就是修行,反观自心,调整身语意,放下执着就是修行。不单单是打坐念经持咒才叫修行

般若Prajna

修行其实可以存在于每一个当下,而非脱离生活盘腿而坐的那一刻。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生活,也可以同时在修行。我们应当把修行变的如同呼吸一般,时时刻刻去觉察调整降服自己的心。

完全

许多人以为修行是一件很难的事,非要要跑去空山寂谷,从此不问人间世事才是修行。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佛法是心地法门,始终都是教你如何管理心的学问,学佛修行说到底其实就是“修心”。

而世事剧情只是我们内心的一场投影,无论成败也好、喜怒也好、欢忧也好,都是我们内心产生的一份感觉。若明白这个道理,一个愿意修行的人一定会从心入手,始终注意、调整自己的心,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里去。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佛法本来是以四无量心作为基础去行持,佛教论坛的回答者大概是不能违背慈悲。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回答者本身是否明白佛理。

回答的时候,究竟是带着个人私欲,还是带着慈悲,这就决定了回答者之修为。
带着迷惑的状态下,又怎可能在佛法论坛回答疑惑?

Handsome轻心 (作者)

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人找我学习梵音大悲咒,但是如果搞不清楚什么叫慈悲,已经违背四无量心,如此一来又凭什么条件去修练大悲咒?

看清楚《大悲咒》梵文表义,已经清楚可以知道内涵就是观自在菩萨为众生正在开示修行之道,连内涵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获得观自在菩萨的清净传承?

Chen DunZhi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卧、接人待物无处不是修行。

如果说没有时间修行不就表示自己没有时间生活了吗! 修行不是诵经念佛打坐或躲进深山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面对生活的烦恼解决烦恼。

Handsome轻心 (作者)

P.S 温馨提示:除非紧急状况,请各朋友不要再私讯留言给我,私讯是用作紧急用途,可以的话尽量公开提问,谢谢配合。

汪hhhhhh

修行并不是一种仪式,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动作才算修行。每时每刻都可以修行,遇到烦恼就要及时去面对、根治,而不是逃避烦恼,放任烦恼。

无言不语

修行一定从生活起修,修行离不开生活。而我们修行也是从生活入手。生活本身无对错,烦恼是因为我们的心出了问题,修行向内修,有烦恼经常反观内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