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的真相》

面对波折

人类面对任何波折,要做足以下几个过程,阁下就可以从该领域把感受中解脱出来:

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驾驭它,做到这样,才称得上叫“放下”。部份人也不能面对它,但问题仍然存在,所以一定要面对它。

接受波折

部份人能面对它,但不愿意接受它,这是无补于事,所谓接受,就是不会埋怨眼前的波折。

波折,只是意味“正在经历不称合心意之体验”而已,但偏偏部份人埋怨这份经历为什么是自己,这就是代表不接受。

阁下必须知道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份体验在阁下内心乃铁一般的事实,所以一定要接受它。

解决波折

接受它后,就要用合情、合理、合法、合乎人道方式,尽心尽力用尽方法解决它,这是体育精神。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无补于事,一定要设法解决它。

驾驭波折

重点出来了,天下间没有百分百能够完全解决的事情,亦即是世上并无一致认同的客观界定标准,A君认为并未解决,但B君可能认为已解决,每人解决的标准也尽所不同,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说话:“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有人认为确实有解决的客观标准啊,不是吗?不是。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巧合,谁有做过真正统计啊!

例如笔者认为不能再任意砍伐树林,否则会破坏大自然生态,人类会逐渐多病,但又有多少人认为这个是解决人类健康的其中客观标准?

  • 由此可见,所谓解决问题,只是“解决当下的人心”,世上并无彻底客观解决的方案,因为根本不存在,各花入各眼,情人眼里出西施,十全十美这四个字只是人心缔造出来,如同幻影。
  • 故此,随顺际遇而尽心面对,尽心面对后随顺际遇,再作出适当调整,最后无论结果如何,不斤斤计较、不介怀于心。

人生七十古来稀有,必须明白人生只是一连串不断调整的过程~“见相、降心”,你我他大概情况并无不同,只是具体细节不同而已,明白以上道理,秉持以上道理去做人,就叫“驾驭它”,这就是真正“放下”的真实义。
(按:见相,指体验。降心,就是现代语所说的“心安理得”,烦恼就是因为“不心安理得”,犯罪的人不会心安理得,例如外国经常出现随机杀人,此课题有机会笔者可再深入探讨,完全跟宗教无关)

以上已经用最通俗说话解释“超越两个极端~(破二边)”,这叫“驾驭它”,亦即“降心”。

开窍

笔者今次已借此机会分享读者,“开窍”确实真实存在,其实开窍就是佛家所说的“开悟”,只不过开悟有很多层次,“明心见性”这个开悟层次属于“初级菩萨”。

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悟,只不过开悟之后,怎样去面对就是另一回事,古语云:“悟后起修”,亦即是明白了之后,才算正式算踏上修行之路。

重申,开悟二字要搞清楚,原来每一种层次明白之后也有该层次的对应,不同层次开悟,便会得出不同层次之思想言行,千万不要跟别人比较,因为根本无法比较。

开悟一直陪伴

什么叫开悟?一般来说,人类三岁之后已经有第一次开悟,知不知这是什么?两脚行路也。

七岁开始正式掌握母语基本发音,大概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知道。

故此,部份人该认为开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捉不可及,甚至有人将开悟这二字“神格化”,这完全是迷信。

原来所谓“开悟”只是“开窍”,不同领域便有不同的开悟。说穿了,原来开悟一直都在陪伴我们。

参悟,指思索。
开悟,指开窍。

解脱

不同领域,也有不同开窍,只不过“人生开窍”是人生最重要一个需要开窍的领域,因为牵涉解脱烦恼及轮回。

人生开窍后,便可带着这份明白面对人生,进行磨练及调整,这个叫“修行”。

反之……

只要“人生不开窍”,无论做出什么伟大工程、战绩彪炳,该人也不会活得开心。

回应此文章第一段说话,所谓“解脱”,并非指“解决”了该领域的变得完美,而是解脱了当下的心。

佛法修行是“解脱心”,并不是纠缠“解决表象~相”,因为世上从来都没有一个具体客观完美解决基准,一切只是该时空上的“巧合地一起一厢情愿”而已,深思,共勉,加油!

~轻心

评论区

东靖

世上并没有完美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切都是基于人心而存在,本身只是幻影。犹如,甲对于世事际遇完美的认知观点,可能与乙根本不一样。

从来也没有一个客观的烦恼,等待人去承受,只因人心作怪,不明修行即修心之理及与路径,导致执取种种的观念(相)攀附不舍不肯放下,以致于驰心难息,进而烦恼丛生

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之所以用“开窍”二示去表达,就是要令人明白“开悟”不是捉不可及。建立了对开窍的内涵,就建立了对开悟的信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例如这篇文章我用了10分钟就已经写了出来,其余15分钟只是编辑,这种能力不是开窍又是什么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例如有很多人怕鬼,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其实鬼灵无处不在,与其说你害怕某地方有鬼,倒不如说问那一个地方无鬼。

我们人类地球这个地方,到处都充满看不见的生命,只是你未遇上而已,他们一直都存在,只要你光明正大,你什么可以怕?四处周围都有。

当大家对鬼这个领域已经开窍,亦即是对事情越看得清澈,你就越容易放下执着。

Unicorn36

和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有些类似。困扰我们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困难的地方就在于,难以发现/挣脱自己设下的牢笼…… 逆境的时候,就是开悟修行的好时机吧,虽然很痛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不能面对波折、接受波折、解决波折、驾驭波折,这个人做人已经会很苦,如此一来,还算是学佛人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面对及接受,有很多人已经做到,但是大部份情况下我们都解决不了,解决得了就不是去研究。

佛法就是要教人「面对不能面对」的部份。

东靖

世上并没有完美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切都是基于人心而存在,本身只是幻影。犹如,甲对于世事际遇完美的认知观点,可能与乙根本不一样。

从来也没有一个客观的烦恼,等待人去承受,只因人心作怪,不明修行即修心之理及与路径,导致执取种种的观念(相)攀附不舍不肯放下,以致于驰心难息,进而烦恼丛生。

灯灯

这个真的讲的很明白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之所以用“开窍”二示去表达,就是要令人明白“开悟”不是捉不可及。建立了对开窍的内涵,就建立了对开悟的信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例如这篇文章我用了10分钟就已经写了出来,其余15分钟只是编辑,这种能力不是开窍又是什么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陀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亦即是开窍程度已经进入圆满。

东靖

执着逐渐减少,就是逐渐开窍的过程,智慧得以逐渐的开显。而坊间很多以为开悟是遥不可及的事,却不知依循逐渐开窍的过程,次第而行,正是逐渐开悟与悟后起修,渐断烦恼的过程。

Handsome轻心 (作者)

例如有很多人怕鬼,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其实鬼灵无处不在,与其说你害怕某地方有鬼,倒不如说问那一个地方无鬼。

我们人类地球这个地方,到处都充满看不见的生命,只是你未遇上而已,他们一直都存在,只要你光明正大,你什么可以怕?四处周围都有。

当大家对鬼这个领域已经开窍,亦即是对事情越看得清澈,你就越容易放下执着。

Unicorn36

和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有些类似。困扰我们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困难的地方就在于,难以发现/挣脱自己设下的牢笼…… 逆境的时候,就是开悟修行的好时机吧,虽然很痛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Unicorn36

你说得完全对!

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们的思想言行,决定了结果。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不能面对波折、接受波折、解决波折、驾驭波折,这个人做人已经会很苦,如此一来,还算是学佛人吗?

禅123

开悟并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也不是开悟了就是成佛做祖,开悟开窍只是对事物有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

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开悟,无论是修行上还是日常生活中

禅123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十全十美地解决的,世事总有缺憾,人生总有波折,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后随缘,不再纠结

Handsome轻心 (作者)

面对及接受,有很多人已经做到,但是大部份情况下我们都解决不了,解决得了就不是去研究。

佛法就是要教人「面对不能面对」的部份。

美莉娅姆

波折人人都会遇到,无论逃避还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直面波折接受它,想办法尽力去解决,然而人心各异,众口难调,所谓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是基于各人内心所界定的标准而已,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滴水不漏的办法。即使当下看似令各方满意,也只是凑巧满足了众人内心的标准而已。世事千丝万缕,无常变化,由众人的心无常推动而来,个人只是这世间集体活动的一小部分,是不可能去主宰事态发展的,就算当下“完美”的办法亦不代表以后不生其他波折。事情解决与否,解决的怎么样只是内心的一份感受,无论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做过后都要放下,接受一切结果,滞留在事情解决不好,或是要求事态发展必须符合内心预设的观点里,只会郁郁寡欢。

Handsome轻心 (作者)

面对及接受,有很多人已经做到,但是大部份情况下我们都解决不了,解决得了又何需研究?

佛法就是要教人“面对不能面对”的部份,波折就是我们不能面对的体验。

阳光小薇

开悟即开窍,那么我们身边人(孩子老人父母朋友同事路人等等等等)都会开悟啊,因为他们总会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自己的领悟,比如孩子从不会用勺子慢慢通过看也许某天会发现他无师自通,学会了用勺。比如工作中,同事用她自己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问题,这些不都是开窍么?就像轻心大哥配图一样,突然有一个灵感划过脑袋——哦,我明白了。

原来人人都有开窍的能力,都有觉悟的能力。人人都有佛性(想到这,会让我突然对身边人肃然起敬,不再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人人都特殊人人又都不特殊,人人都是一样的)

感恩轻心大哥,通过大哥的文章,才知道佛陀是那么那么那么的慈悲,不停的告诉大家生活不苦,苦的只是自己的心,不要困于自心,不要执着自己的感觉。感恩!

初尘

师兄,我觉得痛苦不是放下的原因 越痛越不甘心,放下不是修行的方法,而是修行的结果,我的想法对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初尘

问:痛苦不是放下的原因,越痛越不甘心?

答:痛苦是放不下~执着,越执着,所以越不甘心,自然越痛。

不甘心是放不下执着,世上无放不下的事,只有放不下的心。

问:放下不是修行的方法,而是修行的结果,我的想法对吗?

答:放下不,因为执着,带着执着,就会导致所言、所行、所想,都充满执着,又怎样谈得上修行?

既然不是修行,只是一厢情愿以为自己修行,得出结果是痛苦,此乃理所当然。

无常是苦

开悟即是心解脱

王渊

圣严法师说‘面对世上诸多烦恼,唯有面对他,接受他,处理他,放下他’那若超越了二元对立就不会判断好坏,就不会有烦恼,只是接受本然,做出合理的行动,这就叫觉醒,开悟吗?

Kiki

好文章 不错

无公害小姐alice

逃避问题、波折,问题永远存在,心生怨恨,痛苦。不如用平静的心态坦然接受,不排斥,再想办法应对,应对后,即刻放下。没有最正确的应对方法,如同下棋不是每一枚棋子都完全正确,只有满足当下就是最合适的。后面不再耿耿于怀,时刻做出调整即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