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刚进入佛教板块的读者一封信

人生的特色

还有几天,2018年正式就会结束,人人将要面对新的一年,以下的说话是我送给此刻刚进入知乎佛教板块的读者……

(世上绝对没有单单受人非难,或单单受人赞美的人;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不可能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沉默会受到非议,多嘴会受人指责,即使寡言也不能免于见责。所以,世上绝对不存在没有被人非议过的人。”

哪怕是受到万民景仰、人格高尚的佛陀释迦牟尼,也难免遭到各种误解、非难和毁谤。

不论人格多么伟大,行为如何高尚,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毫无缺陷;就算真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仍然会遭人嫉妒、抨击。

成功的人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反感;但是担心被他人误解而变得缩头缩尾,不敢放手去做事的人,反而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批评与指责。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必然要遭到强风和巨浪的阻挡。因此,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当自己领先别人时,即使遭到批评也无须在意,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敬希注意:以上括号内说话我已经忘记出处,应该是出自《法句经》内的(忿怒品)的以下几句经文:

人相谤毁,自古至今,
既毁多言,又毁讷忍,
亦毁中和,世无不毁。

其余经文不敢肯定,但无论出自何处,这段说话实在说得太有道理,完全脗合佛法所指凡夫的心执着,亦即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凡夫特徴,凡夫的人生就是活着一个充满误会的主观世界啊!

放下自尊,接受批评

学佛第一件事就是要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必须放下自尊,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连公开讨论也不愿意,这就是事事以自我为先,决定是“我执”表现。

不愿意付出提问,这是不精进表现,欠缺诚意,有心求觉,以这样态度做人,决定永不能进步。有否考虑过阁下之提问,可能正是别人的疑惑?

火焰化红莲

  • 一个具有诚意的提问,其实属于布施,可以令大众产生脑震荡,此乃论坛最重要功能。
  • 不必要因为面子而抗拒提问,思想人人不同,无论说出什么,一定会有人打击你,尤其是在佛教板块,佛教板块是《知乎》的管理层“不愿意用人脑管理”的板块。

故此,入得来此佛教板块讨论,就有心理准备受到滋扰,这是“无王管”之地,人人都有机会受到侮辱,甚至沮咒的机会,这是此论坛特色,没有人可以有例外,这地是战场,并非一个清净之地,戾气非常之重,同时也可以使人进步神速,这就是危中有机,阁下是否能够成为火凤凰,就看各自造化,没有人会同情你,明白吗?
(按:心灵脆弱的人千万不要进入佛教板块,否则准备以泪洗面)

  • 在笔者眼中的《知乎》佛教板块是炼心之地,阁下可经常见到牵涉迷信、鬼神、不合情理及逻辑的言论,管理员是不会处理的,亦不会有人情味。
  • 管理员要管理的就是协助机构提高营商效果,佛教板块之管理员不存在协助各位寻求真相,商业机构需要的是提高浏览量效果,而不是令阁下知道真相。

题外话,笔者预期这个佛教板块始终会消失,只是时间性问题,信不信由大家了。

牵涉心灵领域,谁有资格做管理员?永远都不会存在,因为宗教牵涉心灵领域。既然没有管理,此地方出现唇枪舌剑是必然之宿命。

(按:知乎 = 知道吗?只是此商业机构一个商业噱头,商业机构不会协助任何人知道真相,这才是唯一真相)

读者要争取的是受惠,珍惜学习机会,互相脑震荡,而不是介意别人怎样滋扰,感到受伤只
意味阁下无能。

读者不必再找笔者微信,更加不要私讯,本人没有时体力及时间单独跟每位阁下回覆,如有兴趣跟笔者互动,可在佛教板块一起互勉。

笔者私讯一年前已经爆满了,恳请不要再私讯,亦不会跟大家现实见面,勿浪费时间。本人只是一个需要食饭及大小二便的修行人,更不是任何人的师傅,亦无能力收徒弟。重申,我帮助任何一个人完全跟金钱及利益无关,千万不要给我一分钱,否则我马上拉黑你。

最后紧记,千万不要祈求在佛教论坛中找到佛法的慈悲,慈悲是内心事情,别人内心怎样,每人是难以感受得到的,除非具有“智慧”來洞悉到慈悲,因为慈悲只是你内心,不是别人的事情,我们有权利慈悲别人,但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慈悲在我们

以上说话,希望你们听得懂,共勉。

P.S 读者不要再在知乎讨论区以外联络本人,我一概不回覆,不要误会我没有礼貌。

~轻心 26/12/2018

佛法有教人如何面对被批评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354.html

评论区

我叫廢物弟

不錯. 南無阿彌陀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我叫廢物弟

做人做事,问心无愧,过得自己过得人,帮到就尽心地帮,千万勿要求将来别人会回馈,别人回馈是自己的幸运,帮人的时候你只是想对方好,这个叫善良,仅此而已,再没有其他。

正如你叫自己做废物弟,别人不会因为你这样称呼自己而觉得谦卑,无论你做得好、做得不好,最紧要无愧于心。

你认为对,他认为错,
你认为错,他认为对。

那个“他X的”对错,个个都标准标准不同,千万不要掉进对错的陷阱,这个对错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我们只能依从这个对错共识去维持和谐,如果认为这个对错就是金科玉律,确实比死更难受。

别人更不会因为你自己称废物弟,就觉得你有智慧。

换言之,怎样做人才好?从来都没有最好!既然没有最好,也一定没有最差,明白这个道理,烦恼就减少一半。

一山还有一山低,
何来存在废物弟?

以上这个说话放诸四海而皆准。

Handsome轻心 (作者)

第一,雪中的送炭的人少。

第二、非议多,客观少。

第三、诋毁多,称赞少。

第四、憎人富贵,厌人贫。

以上就是当今社会的其中风气,试问如果这样的风气也充斥于佛教界中,带着私欲预设面对人生,导致无法承受正法,这不是众生福薄又是什么,正法又怎样可薪火相传?

与其埋怨正法失传,倒不如问一问自己懂不懂什么叫中庸,如果连“中庸”都未知是什么,又怎样掌握佛法之“中道”?

正法之所以失传,皆两个字~极端,极端使人迷失观照的能力,促使人类面对正法擦身而过,视若无睹。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世上绝对没有单单受人非难,或单单受人赞美的人;

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不可能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沉默会受到非议,多嘴会受人指责,即使寡言也不能免于见责。所以,世上绝对不存在没有被人非议过的人。”

哪怕是受到万民景仰、人格高尚的佛陀释迦牟尼,也难免遭到各种误解、非难和毁谤。

不论人格多么伟大,行为如何高尚,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毫无缺陷;就算真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仍然会遭人嫉妒、抨击。

成功的人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反感;但是担心被他人误解而变得缩头缩尾,不敢放手去做事的人,反而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批评与指责。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必然要遭到强风和巨浪的阻挡。因此,努力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当自己领先别人时,即使遭到批评也无须在意,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敬希注意:以上括号内说话我已经忘记出处,应该是出自《法句经》内的(忿怒品)的以下幾句經文:

人相谤毁,自古至今,
既毁多言,又毁讷忍,
亦毁中和,世无不毁。

其餘經文不敢肯定,但无论出自何处,这段说话实在说得太有道理,完全脗合佛法所指凡夫的心执着,亦即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凡夫特徴,凡夫的人生就是活着一个充满误会的主观世界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