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轻心肺腑之言》

如果是相信轻心的读者,可细阅以下说话,这十二点是总结出最容易疏忽的毛病,请好好消化……

一、学佛并非学宗教历史发展,也不是研究经文,更不是学习追星般崇拜点赞,如果只懂得把经文视为金科玉律,建议及早放弃,因为这种人将会危害社会。

二、学佛并非看别人的错处,而是修正自心的执着,别人的对错跟自己无关,经常高谈阔论说是非的人,这个就是魔鬼化身,其实正在迷惑阁下。

学佛不是学是非,在身边说三道四的人,阁下一定要尽快离开这个人,否则会后悔。

三、学佛是要以效果为依归,修行不在经典,经典只是零碎线索,千万不能把经典的文字全部信以为真地照单全收,否则会后悔。

四、适合自己的当下就是最好,每个时间也有不同适合的切入,不要苛求自己未遇上的法门。一切都是桥段需要,早已安排,没有必要心急。

未遇上的就代表未有缘份,遇上的就代表有缘份,有缘份的际遇就好好把握珍惜,很多机缘在人生上只得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不要埋怨。

五、学佛的人如果不懂得行善积德,广结善缘,断绝恶因,不做一个混俗和光的人,一切所学也将会白费,无一例外。

六、没有“良知、良心、良能”的人,不会生出智慧。

七、任何功法只是药,千万不要比较别人跟自己的药物,只会耽误时间,不会有任何益处。

八、梵音真言密咒是留给懂得“中道”的人来学习及修持,否则没必要花时间研究,勿未学行,先学走。

九、人生容易产生五个盲点,当中有“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先入为主、以偏概全、想当然耳”,这种情况会害人一生。

十、任何言论,不管它是什么文字、经典、历史记载,不管它是什么宗教、派系、人物,只要想想是否符合“中道”就可以了,因此,只要不符合中道的任何言论也不是佛说。

偏离中道,就会执着“两个极端”。这个中不是中立、中间,而是不明实相,心有欲贪,这是迷惑表现。

脱离日常生活已无法建立中道,离开中道生活便谈不上佛法。

十一、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敢作敢为,把真理内化,呈现于语默动静之间,何需疯狂使劲在《经藏》之中找“证据”,这种“证据”想证明什么?证明了自心放弃治疗,最后就只有“验尸”,看看法医怎样验尸,就知道了!

谁知道学佛目的是为了“治疗”,不是“制作验尸报告”,一个不懂得面对人生,脱离现实的人,只管沉沦在经文字眼,这种酒肉行尸的表现,体现了欠缺“正见、正信”的情况。

十二、《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因为”真理并无形态,任何方式也无法将其描述透彻,为方便理解,强名以“中道”二字标示难以言传的真理。

真理是舍离对观念的坚持,不必将真理复杂化,包括这句话本身。

“真理是舍离对观念的坚持”这句话已道尽修行是修什么,潜台词是说“邪见是黏附对观念的坚持”,这就会轮回。

明白道理不复杂,复杂在明白后如何磨练出“对舍离对观念的坚持”,修行意义就只是为这一点。

如果没有为舍离对观念的坚持而做的方式,只会坚持观念,将必越学越迷,走火入魔甚至走进三恶道只是迟早的事。

P.S “静心而坐”是佛法修行人重要的日常功课,有机会就学习静坐方式,不要一头雾水。

~轻心

评论区

Rocky

请教阁下,是否有人天生就无"良知 良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Rocky

人人天性也具有“良知、良心、良能”,只因被私欲覆盖而逐渐看不见。

林艺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Handsome轻心 (作者)

文章内我举出了11点,几乎是大部份信徒都曾经或多或少也触犯,这些并非基准,而是提示容易产生偏颇的标示。

大家不难发现论坛的提问及回答,几乎一面倒全部触及这些盲点。

面对这些盲点就要为自心起戒作出调整,这是就是真正的“持戒”,而非把言论照单全收,无事惹事地高调告诉自己及别人正在调整,此乃自以为是及幼稚行为。

自心正在调整,潜台词意味正在有该执着,确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竟然高调说自己正在“持某戒”,这无疑正在说自己生病而食药治疗,是不是很古怪呢?人类生病需要大事宣扬吗?

佛法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非常佩服handsome 你能強解「解脫」是什麼回事,然而其它評論就可免則免了!

小花花就是我呀

感谢❤❤谨记在心。

Chen DunZhi

《血脉论》有云: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词语,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是妄说。[拜托][拜托][拜托]

君君gungun

谢谢您的文章,会常思常看的[赞]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君君gungun

《我明白很多東西……》
“我真的明白很多东西”的搜索结果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s=%E6%88%91%E7%9C%9F%E7%9A%84%E6%98%8E%E7%99%BD%E5%BE%88%E5%A4%9A%E4%B8%9C%E8%A5%BF

看一看這個連結,我的批評。

君君gungun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看完了一遍觉得脑袋有点懵,好有冲击力。

高鹏

感恩。今天还为一件小事和人吵了起来,其实就是看到了别人的错处,一定要争个对错,这就是执着。事后明白过来,及时的调整心态,现在不耿耿于怀了。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敢作敢为,把真理内化,呈现于语默动静之间,何需疯狂使劲在《经藏》之中找“证据”,这种“证据”想证明什么?证明了自心放弃治疗,最后就只有“验尸”,看看法医怎样验尸,就知道了!

谁知道学佛目的是为了“治疗”,不是“制作验尸报告”,一个不懂得面对人生,脱离现实的人,只管沉沦在经文字眼,这种酒肉行事的表现,体现了欠缺“正见、正信”的情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