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又回到下半身的问题,因为中国佛教圈千百年来一直纠结于下半身的课题,始终这个话题挥之不去,唉……问:修行佛法的人如何面对性需要?答:找个异性朋友拍拖、结婚,单身的时候自我适当解决便是,不可强行抑制,否则会产生反作用力,促使廿四小时都处于日思夜想。

笔者一针见血,绝不拖泥带水,但提醒读者一句话:“须为阁下之贪心而起戒,要知足常乐,欲海无涯,不可为性需要而跟对方走在一起,更不可以滥交。”

本来性欲只是人生里面其中一个诉求领域,本属芝麻绿豆小事,但由于普遍佛教徒矫枉过正,把人类的基本诉求过于抑制,结果得不偿失,东不成、西不就。

以下节录笔者其中一段过去文章说话…..

“佛陀教人不邪淫,目的是因应昔日印度风化罪案严重,为了减轻人类对性活动的无止境追求的攀附心,就因应时势定出戒律指引。

现世人却将性活动分门别类,定作正邪,漠视人伦,设法令自己孤独终老,无伴一生,自虐身体,然后去离婚,此乃本末倒置,断章取义,令人啼笑皆非。

女生出家不愿,但出嫁又不成。
男生圣果未证,却修出性无能。

以上根本就被一班不明法理的人长期宣扬所致,辜负了佛陀的四十九年教化,迷信的佛教徒会受世人喜欢才怪,正法没有薪火相传,如来真实义又怎样不会灭亡呢?

五千年前古来道人,常提醒求道者全部先“成家立业”,有了家庭,有了事业,丰富了身心,尽了对家庭及社会的本份,才能接受“传法”,丰富了身心后,体验一些经历,才能了无牵挂,正式走上修行之路。

如今眼见佛教内无尽单身男女,东不成,西不就,两头不到岸,半天吊似的,心有挂碍,烦恼四起,又怎样修行?

很多现代迷信宗教之单身人,彷佛表现出要一穷二白,满头白髪,男似农夫,女似村姑,才算高修为似乎的。

实在其智慧却不高,待人接物充满菱角,喜怒无常,修行修到苦口苦面似的,这就是用“不如法”的观念,去捆绑身心产生的代价,所谓“菩提未成,人生已尽毁”,他朝能否成道没人知,如果修行就是走一条受苦之路,不修也罢。

很多人只从“别人口中”闻法,别人说,自己就信,便容易扭曲了“道”,订立了许多不符合“人情、伦常、法理”观念来“捆绑自己心”,一厢情愿陶醉在自我幻想出来的一个法界,其内心根本一点也不快乐,若与一个在明白“佛法、道”的人遇上逆境时作比较,前者所产生之“乐”完全沾不上边,情绪或平静出现,马上立竿见影,报应不爽。

由于曲解佛法,于是学佛多年,一遇上“八苦”,仍继续忧悲苦恼,患得患失,所谓的学佛,只沦为心灵上的依附及寄托而已,在实质智慧及人生际遇上毫无増长。

一个明白法理的修行人,待人接物,非常平易近人,懂从思维下苦功,并非形于表面模仿,更不会常将“神异古怪”现象挂于嘴边,真明白经文内涵的人,会懂调整自心“不如法”观念去生活,如果用“强行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生活”,这决非佛法,肯定已是走偏的“外道”。

佛法再高深,也是“人道法理、在人道修、在人道磨练、在人道成就、以人为本”,非用“在家、出家”来介别,更非以一厢情愿的“信、疑”来支持,“思维”能融入生活,“方法”才叫“应缘”。”

大家静心去想一想吧。加油。

~轻心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091.html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524.html

《佛陀遗言~(波罗提木叉)降心》
《佛陀遗言~(波罗提木叉)降心》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e6%88%91%e5%92%8c%e7%9f%a5%e4%b9%8e%e7%9a%84%e9%87%8d%e8%a6%81%e5%9b%a0%e7%bc%98/1891.html

评论区

舒树

可否加个微信。以后有疑问希望善师能解答一二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舒树

暂时不要。因为个人体力有限,之前试过一次,筋疲力尽。

暂时最好都是看著文章,有问题就大家公開交流。

舒树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舒树

你面对的只是我一人,我面对的是千人,每人回答分一钟,我都要1000分钟,你不會明白的。

惟空

可婚前性行为算犯戒,难道只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惟空

世尊从来没有说婚前性行为是犯戒,一切只是民间传说,这是中国独有的传说色彩,这叫迷信,百分百肯定。

巴利文之记录就说得清清楚楚。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524.html

惟空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处女怎么说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惟空

根据巴利三藏并无此经文之说,故有待考证其真伪,不便评论,阁下可自行查证,因为违背中道。我言尽于此。

舒树

四念住 修一段时间的 基本升起念头也会很快灭去。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舒树

朋友,你有冇考虑过一个不打算出家的修行人的内心?每个人的因缘都不同,由于因果的关系,有些修行人注定要一生在俗家偿还,亦即是他们注定要结婚,阁下明白我的意思吗?

一个注定要组织家庭的人,难道我们要求他们断绝人类基本的欲望?不要将出家人的要求推展至在家人身上,否则物极必反。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禁止性需要,便可更接近解脱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524.html

《佛陀遗言~(波罗提木叉)降心》
《佛陀遗言~(波罗提木叉)降心》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e6%88%91%e5%92%8c%e7%9f%a5%e4%b9%8e%e7%9a%84%e9%87%8d%e8%a6%81%e5%9b%a0%e7%bc%98/1891.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舒树

我提供的连结大概可以令人产生另一种启发,可以尝试研究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