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人类本来共同拥有的思维~中道》

中道的剖析

如果面对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令心“很舒服~得”,那么说明正坚持于另一个“不很舒服~失”的观点。

由于这个观点正奴役着心,所以才会产生“舒服、不舒服”的种种相对的界别及介怀。

故此,不管这个界别观点正确与否,或是谁所说,如果该体验让心生出“得失”,那心已经陷入“两个极端”,轮回是必然的。为了解脱,也应当从那里出离。

如果修行人能够面对日常际遇,不陷入于两个极端观念,无论顺意还是逆意,也随顺际遇而尽心,尽心后随顺际遇,不坚持任何观点唯必然,这样地驾驭了那刻之二元观念,并不停滞任何一端,这就是“中道”。这种超然思维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Prajñā pāramitā”。

尽管这套技巧被“北传”及“禅宗”发扬光大,但并不意味这种思维属于任何派别独家拥有。必须清楚明白“中道本属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思维”,因为这个世界本属“中性”,千差万别的二元只是人心作怪,中道只是“默合自然”。

“中道”就是默合世间的“空性特质”,无关于任何宗教及宗派,甚至毫无信仰。真理呈现世上任何领域,真理本质只得一个~平等,世间任何现象、观念、际遇也本是平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闻不是修行

观音菩萨从闻、思、修,进入三摩地samathi:

  • 闻是接收讯息。
  • 思是对讯息进行思索。
  • 修是对讯息进行思索及验证后,作出相应的行动练习。

部分民间信徒常停留在接收信息阶段,却没有对接收到的讯息进行思索,便惯性地急于把经文内容及各大渠道的信息照单全收,这是细思极恐的。

为什么要做,比要做什么重要。

当我们把讯息思索、验证,便要马上落实该讯息到日常生活,这个过程才叫“修”,代表调整的意思。

问:已学习相关讯息,更把讯息接受也不算修行吗?

答:不算。人类惯性思维是过去生长期累积,尽管此刻得闻正法,但当下意念难敌过去累积,故此必须要有一套“伎俩”来协助降伏该执着,这样才能把执着打从心底彻底接受真相。

伎俩

因此,各大伎俩应运而生,其中“大乘佛法”就有一套以声音为主的法门,透过声音的震动来影响人体来看不见的微细脉,这就是“称颂法门japa”,这套法门是用“梵音”。

“悉昙”为梵文音韵“siddham”之转译,意为“成就、完美”之意,据知约为西元600至1200之间所书写之古代梵文文字,而我所念的“佛教真言”为梵文音韵,梵音体系用“16母音及35子音”,配以“口盖、反舌、喉、唇、齿、弹舌、浊、清、长、短、轻、重音”来诵密咒,任何真言绝不能加插配乐来唱诵,只须透过“如法”的(浊、清、长、短)音韵发声,构成有节奏的音调组合,有如摩士密码般,产生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及妙用。

故此,梵音密咒为以声为主的法门,每一个音调都会通往身体上不同脉轮,音调为切入之重点。

P.S 笔者透过一小段文字,把读者带进世间的深层本质,配以现代浅白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希望借此能够破除南北之间的无谓矛盾,一起向大道方向迈进,趋向涅盘之路,共勉、加油!

~轻心

什么是三昧境界,是不是就是当下?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714.html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想当然耳?》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e6%88%91%e5%92%8c%e7%9f%a5%e4%b9%8e%e7%9a%84%e9%87%8d%e8%a6%81%e5%9b%a0%e7%bc%98/1813.html

《屎坑心底话》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e6%88%91%e5%92%8c%e7%9f%a5%e4%b9%8e%e7%9a%84%e9%87%8d%e8%a6%81%e5%9b%a0%e7%bc%98/3010.html

轻心修行话

明明秋高气爽令人非常舒服,心旷神怡,不可以觉得舒服吗?当然可以啊!

“中道”的意思是指不要坚持这种感觉唯一必然,例如“秋高气爽是舒服”,但千万不要认为“雷电交加就不舒服”,只要有这样观念之界定,就马上沦陷于两个极端~二边,这就是中道修行的可贵。

(按:中道并非教人做植物人,冷暖、光暗、是非、黑白,仍然必须清清楚楚,中道只是教人不要滞留观念,就好比释迦牟尼佛食饭不食泥,很清楚的,切勿断章取义)

大家没有听错,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日说足40多年的“神髓”,只要一脱离中道核心,必定脱离佛法正见,中道是一理贯穿世尊一生所说的教育,肯定的。

如果大家对“中道”想有再深入的探讨,笔者提供一本并非来自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六祖坛经》。

如果有人认为佛法只有在释迦牟尼佛中所说才是真,笔者建议你尽快返乡下耕田,因为修行不适合你。

~轻心

《迷信的可怕》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641.html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修行话

明明令人秋高气爽令人非常舒服,心旷神怡,不可以觉得舒服吗?当然可以啊!

“中道”的意思是指不要坚持这种感觉唯必然,例如“秋高气爽是舒服”,但千万不要认为“雷电交加就不舒服”,只要有这样观念之界定,就马上沦陷于两个极端~二边,这就是中道修行的可贵。
(按:中道并非教人做植物人,冷暖、光暗、是非、黑白,仍然必须清清楚楚,中道只是教你不要滞留观念,就好比释迦牟尼佛食饭不食泥,很清楚的,切勿断章取义)

大家没有听错,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日说足40多年的“神髓”,只要一脱离中道核心,必定脱离佛法正见,中道是一理贯穿世尊一生所说的教育,肯定的。

如果大家对“中道”想有再深入的探讨,笔者提供一本并非来自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六祖坛经》。

如果有人认为佛法只有在释迦牟尼佛中所说才是真,笔者建议你尽快返乡下耕田,因为修行不适合你。

~轻心

《迷信的可怕》
《迷信的可怕》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2641.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因人类的痛苦就是来自于一份坚持,坚持并不是错,但坚持一个观念是唯一的,这就是苦的根源,已经没有对错可言,只要滞留一个极端就会苦。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论读者听不听得明,我已经用尽九牛二虎之力

Handsome轻心 (作者)

這篇文章我已經使出渾身解數,这是降龙18掌[捂嘴][捂嘴][捂嘴][捂嘴]

菩提树下

其实修行就是修我们自己的心~

东靖

任何时坚持一个观点为唯一而不舍,说明心已粘缚于二边,须及时醒觉进行调整,也是修心的过程,修正自己身心,否则,若滞留不舍则烦恼亦必如影至

美莉娅姆

感谢作者开示!文章开头讲述了中道如何理解,之后又提醒大家不要只顾着听闻道理,接收信息,光听不做没有效果的,要真正在生活里思和修!同时又补充说明了由于人类内心的累积,思维程式出错太久,很难一时调整,故此带出了协助降服执着的手段~梵音,并解释说明了这一法门的原理。文章的最后又补充了对于中道的一些常见疑点困惑。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简洁,像一个修行入门说明一样。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美莉娅姆

good !

杨柳岸晓风残月

所以,闻思修就是先听闻佛法,正确地思考,用中道的思维代替惯性思维,然后依照中道的思维来调整自己的心。

莲子清如水

“坚持某个观念是唯一舒服的,这是苦的根源。”我很多时候,潜意识里把自己放的太高,觉得自己只能好,不能不好,只能顺意,不能不顺。认定只有自己觉得好的观点才是舒服的,强烈的落入二极端而不自知,也许这就是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以后要警惕这种念头,放下自我,换位思考,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方式,多付出,慢慢去理解中道。

师兄辛苦了,字里行间感觉到费极心血,用尽各种比喻和词汇,感谢[拜托]

LishaLouis

运用中道思想,做个心平气静的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LishaLouis

梵音大悲咒,只是协助我们契入实相的伎俩,伎俩就是“法”,伎俩可以协助我们破除执着,使我们打从心底里彻底完全接受这个世间的“无常、无我、空、无生”,至于我为什么不特别说苦?因为无执就无苦。

LishaLouis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感恩老师教诲!离执着,离执着,离执着,不认定任何一个观点是唯一。秉持中道思想!我能得闻梵音大悲咒确实是非常感激老师的法布施。谨记心法,精进功法!老师,我这周日就准备皈依三宝了,感激你为我种下的菩提因,建立了正信正见,因缘成熟我终于皈依三宝。感恩老师教诲与付出!

辉记

接触佛法十几年了,佛法教我不要执着,我认同,我信奉,但我做不到。皆因我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

接触中道,也就一个月时间。轻心将中道,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道是什么,如何奉持,知无不言。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的立足点,不一样了。

学佛没有带来好运。也不能将“不顺心”扭曲成“顺顺利利”。只是,我不再留在“不顺心”这个坑里不能自拔。

慢慢,我发现,很多“不顺心”是中性的,并没有给我带来损失。不能自拔,才是真正的损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辉记

只要秉持中道,今生必证“阿罗汉”,不要将罗汉这两个字看得太高,因为基本的中道已经足以解脱轮回。

但高层次的中道,就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走上菩萨之路,直至成佛。自己消化一下我说什么,《心经》说得清清楚楚。

解脱轮回,其实易如反掌,重点是你有冇找到那个密码,那个密码其实我已经公开,中道就是密码!二元就是轮回。

重点是有冇人听得明?

东靖回复辉记

是的,因果只是因果,学佛觉醒并不是否定任何因果。

因果际遇坎坷,不是否认坎坷亦非排斥,不是幻想顺利种种攀缘,只是心无去处不生尤怨。

因果际遇顺利,不是否认顺利亦非贪着,不是幻想坎坷自作苦受,只是安于当下不住生心。

能顺利时,不是故意找个坎坷。故人随顺世间生活暇满诸根人身,此必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常利他人,厚德载物。

无论因果际遇顺逆如水自流转若幻无常,终究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君君gungun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震撼[拜托]。ps:一个脑洞,二元是轮回,人会不会像是binary code编写的游戏中的角色一样,在设定的世界里,做任务,打怪,升级,通关剧终[发呆]。

Handsome轻心 (作者)

任何读者只要真心真意想求改变,只要你肯发言,愿意分享,我轻心绝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

莲子清如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感动[拜托]努力修行!

菩提树下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愿意改变[拜托][拜托][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秉持中道,今世必解脱,无一例外。我这番话,知道大部份人都唔信,你即管学佛学下去,最后知道原来学佛并不复杂,根本就是自我捆绑,庸人自扰,把修行搞得过分复杂。

你要知道你为什么痛苦?根本就是二元,佛法专有名词称其为“二边”,现代用语叫“两个极端”,换言之摆除两个极端的滞留,当下就已经解脱。

你们即管笑我白痴,有很多人问我解脱未?我现在回答:“你解脱之后就会知”。

我是否解脱了,跟别人无关,最重要的就是现在你收到这个信息,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做与不做。

辉记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学生:师傅,我好累。
师傅:你背着100公斤的东西,当然累。
学生:怎么办?师傅教我。
师傅:放下你的背负,马上就轻松了。
学生:放下之后,那我能得到什么?
师傅:你马上少了100公斤的压力,仅此而已。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学生:这师傅不行,我另找名师……

我们读书,为了得到文凭。文凭,为了得到工作。工作,为了得到薪水。薪水,能买到到我想要。错了?没有错。大家陷入了一个思维惯性:这样做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学佛偏偏没有好处,但也没有坏处。你只是选择走一条正路。

Handsome轻心 (作者)

解脱什么啊?解脱二元的心呀!

一切的苦难就是由于二元的执,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出了很多“不”,大家会发现这个“不”成双成对,自己消化下啦!

度一切苦!这不是解脱吗?醒啦!我正在解读一篇经文啊!

亚克西

轻心兄辛苦了,读你的文章使我们获益很多。夜里两点多你还在发文章,还是要尽量注意休息。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亚克西

朋友,勿舍弃了中道,如果我写完文章之后,翌日是不需上班,你还会认为我没有注意休息吗?

“舍离对观念的坚持”,不要把任何观念界定为必然唯一,听得明吗?如果你听得明就加入了“中道”。

阁下的发心是好,因为你关心别人,属于善心。但善心不能解脱,必须进入中道行善,就会解脱轮回。

亚克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醍醐灌顶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亚克西

你真的听得明我说什么吗?

我是说如果你带着坚持观念去行事,无论这个是善事还是恶事,必入轮回。

为了破解这个轮回的方程式,必须舍离对观念的坚持,轮回就会烟消云散。

亚克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轻心兄,我明白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亚克西

你明白什麼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舍离对观念的坚持而进行协助”这句说话,就是《不住于相而行于布施》。

亦即是“中道行善”,听得明吗?我正在解读一些深奥的道理。

栗悟饭与龟波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凡夫的心那么执,自然要在生活中找多多的切入点,其中无相布施就是人人都能做且可以常做的一件事。

平静的心

常闻法,加功夫,坚持不懈。

时时觉知念头,如实观察,觉起念头消失。如您所言,不滞留,秉持中道。

谢谢您的布施!感恩!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不滞留,不是把念头消失,而是不执着及坚持该观念。人间应该面对的运作全部都要做。

佛法不是在人生规律之另外的存在。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但是一旦觉察到念头,念头就会自然消失啊,比如因为某事生气,知道心生气了,那生气的情绪就会马上消失,知道心感到快乐了,快乐的感觉也会马上消失,这样观察不对吗?[好奇]如果一直强调自己要保持中道,是否又是对这种观点的滞留?请教?

当然,如您所言,所有人间事还是照常进行,只是心不再执着于某一点,不受某种感觉的束缚。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知不知道什麼叫中道?

如果阁下尝试分享出来好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如果不说中道,阁下意思是说我应该哑了,任何都不说就是不滞留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一、什么是中道?

二、什么是不滞留?

阁下竟然用秉持中道属于执着来形容,是一种邪见。

如果连两点都未搞清楚,就硬说秉持中道属于滞留,明显地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中道。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中道也只是一种观念,如何践行中道才最重要啊![微笑]如果遇到任何感受就马上想到我要行中道,这个我觉得也是执着。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您的文章写得很好,我认真读了,是您让我明白什么叫不落两边,中道您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本人受益很大,实在感谢!不是对您的说法质疑,而是修行路上会有很多疑问,自己也没有靠谱的师父,所以只是说出自己的疑惑而已。[微笑]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中道不是一个观念。所以你已经是邪见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什么是中道也未能理解,如何实践?你听得明吗?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我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感谢![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如何实践中道”这句话,已经是违背中道,难道必须有固定的方法来实践吗?

这种界定界定世上有永恒不变的方法来行使,算不算是一种观念的坚持?

由此可见,阁下并未明白什么叫中道,这才是真正的滞留。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我会多读几次,加深理解。[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你要反省什么错误呢?有人说你错吗?

违反中性的特质来执持一边的观念,就叫邪,这个邪并非只邪魔妖孽,而是指违背世间的中性特质。

默合自然,自然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中道。

用二元的心面对中性的世界,就代表为违背中道,偏颇了,极端了,所以叫邪,因为已经落两边,已经不中。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我给你“四个字”作为参考,思考一下什么叫“不二法门”。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想当然耳?》
《想当然耳?》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e6%88%91%e5%92%8c%e7%9f%a5%e4%b9%8e%e7%9a%84%e9%87%8d%e8%a6%81%e5%9b%a0%e7%bc%98/1813.html

有心想真正明白中道的朋友,尝试看一看这个连结。

平静的心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微笑]

美莉娅姆回复平静的心

人的思维就是非此即彼,当舍离两个极端已经是中道的状态了……而这种状态只是强用中道这种语言去形容,并不代表说秉持中道就是持有这个观点不放。因为中道已经脱离任何观点的束缚了,是没有任何滞留的状态…您是把中道也当作一边了…所以就觉得是执着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美莉娅姆

如法。此表达已契入中道。????????????????????????????????

平静的心回复美莉娅姆

好的。[拜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我直接答你啦,根本不存在两个极端以外的一个中,这个中只是方便表达,舍离极端你明未?

如果你认为舍离极端都是执着,食饭都是执着啦!食泥啦!

我想不出任何答案可以再令你明白,唯有叫你食泥就会明白。

原因是你知道自己不会食泥,因为你知道这是人构造结构不可食泥,知道不食泥,也算是一种执着吗?自己消化一下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离暗自光,离光自暗。

光并不是暗的另一个存在。
暗并不是光的另一个存在。

离二边,强名曰:“中”。

中并不是一个观念,也不是中立,只是你一直以为中是两个极端另一个客观存在,只是你心邪。

所以说你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中道。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你问我怎样操作中道,明白中道自然会懂得操作,怎会可能标签一个做法界定为中道,如果有这个已经不是中道,叫外道。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平静的心

你坚持要食泥,我告诉你不要食泥,然后你界定有人强调叫你不成泥属于执着,这是什么歪理呢?

我叫你舍两边自然就是中,你却认为两边以外有一个中,你知道你的盲点未?

你的盲点在于正在犯罪,别人劝告你不要犯罪,应多行善举。你却说别人强调你应该执着做善事,你知不知道你的思维是一种业障?

建议你尽快忏悔,我看事比一般人深层次,你内在潜伏了一种极大的邪见,会使你踏上“成魔之路”。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中道是什么?

中道,指驾驭两个极端的滞留~舍离二边,只要“舍离二边”,自然就处于“中道”。

Handsome轻心 (作者)

人對世事的态度,全来自透过六种感知功能~“六根”聚合而生起的感受,亦即是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思维活动,所引起一连串身体內外的生理及化学反应所带来的“感觉”。

故此,全部只是内部主观发生,人所“追随、拒绝”的只是“内在感觉”,并非来自被感知的外界,亦即跟外界无关,世间只是“中性活动”,批判、分别的是“心”作怪。

这份感觉凝聚成“喜欢、嫌弃”的两种态度作为主轴,一部份你更能回忆,另一部份你却会完全忘记,但无论是否记得起,那份因六根感知聚合的“生化反应”复杂细节过程,都会不知也不觉「累积讯息」储存下来,形成了“感觉记忆体~(识)”,导致使人面对世事,也情不自禁、不受控,在不知不觉地自动提出记忆中的累积讯息去运作面对眼前的际遇。

人总活在“荣辱、得失、对错、善恶”等等之间的对立世界里,所以矛盾、纠结、烦恼是必然的,这种“二分法”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Inertial thinking)”。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这样分化所有人事物的价值,彷佛以为这“二分法”就是处世理所当然之道,谁知这种“二分法思维”存在大量逻辑谬误,难道世界上颜色又岂会只得“非黑即白”这样简单?

人总惯性看表面事相作基准,局限只得“两种对立”角度层面,常常只考虑一系列“两极端”的可能性,而排除其他可能,看不见“两极端”以外领域,佛法上叫“边见”,亦即永远执取“偏侧于一边见解,却看不见整体”,这就是痛苦根源,佛法叫“着相”。
(按 :“着”指滞留。“相”指由感知后而出的观点。)

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何者是中道义?答:边义是。

问:今问中道,因何答边义是?答:边因中立,中因边生;本若无边,中从何有?今言中者,因边始有,故知中之与边,相因而立,悉是无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中道的中并不是一个标准,也找不到一个实际的标准。有一边才会有对应的另一边,两者相对相生,不执两边,强名为中。

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两边不是对于行为而是对于心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good !

如果着眼行为“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这就是心外求法,即是着相。

佛法说心不说相,所以叫“心地法门”。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所以有一句话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否滞留于两边只有自己知道。骂人不一定代表愤怒憎恨,成日食饭不代表执着,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态做任何事都算执着。戒者,非戒相,而是愣严经上的摄心为戒。

平静的心

好的好的。呃,我刚开始说的文字也不能百分百表达我的本意,期中也有运用文字不当所造成的错误,您一下子说得好严重……我会忏悔的……即便不能成佛也决不能成魔……[尴尬][尴尬][尴尬]

亚克西

嗯,受到以往的经验影响。自己预设了一个想法,按照这个猜想行事,几乎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受到影响。虽然离“中道”还很远,自己努力便是,在哪儿也不停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亚克西

别复杂。

舍离对观点的坚持就得了。

听清楚是舍离,不是否定及放弃观念,欠缺观念的人不能生存在地球。

亚克西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轻心兄!

砧板猪

佛法核心是“般若波罗蜜多”“中道”,哥哥这几年来反反复复说了无数次。有心学“觉”的人看了哥哥的文章,消化的同时应时时自省,自己是否已做到秉持“中道”来面对生活?

希望有机会可以再向跟轻心哥学习梵音密咒,祈愿哥哥一切圆满吉祥![拜托][拜托][拜托]

阳光小薇

1.中道,就是不坚持某种感觉为必然为唯一,中道是舍离对观点的坚持。

比如:我认为会弹奏乐器的男生特别帅

有这样的观点可以么?当然可以。但是不要认为只有会弹奏乐器的男孩才帅,帮女朋友系鞋带的男生,给流浪猫喂食的男生也很帅。

意思是说,不坚持“会乐器的男生才帅”这一观点,舍离对这个观点坚持,是中道。

2.中道,不是一种观念观点,中道是一种心的状态,不认为这就是必须的,那个就是不对的,“中道”不是包容,包容是说,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我坚持我自己的看法,这个坚持就已经偏离中道了。

3.有一点还是没想明白:

例如:爸爸打孩子

我的观点是:爸爸要和孩子去道歉,我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佛法不是为世间另做基准的,中道并非教人做植物人,冷暖、光暗、是非、黑白,仍然必须清清楚楚,中道只是教人不要滞留观念),跟爸爸沟通,爸爸认为需要和孩子道歉,那么我要舍离对“道歉”方式的坚持,不是一定要说出来才是道歉,也许在爸爸看来打个招呼拥抱一下就是道歉了,道歉还是不道歉,关键看爸爸和孩子的心有没有互相为对方打开……

如果爸爸坚持不道歉呢?那么我要舍离“爸爸必须要和孩子道歉”这一观点的坚持,随顺际遇而尽心努力,尽心努力后随顺际遇。真正的舍离,不是怄气,是真正的放下,不被念头牵着走了吧?

阳光小薇回复阳光小薇

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

不过特别感恩轻心哥哥的这篇文章和大家的评论互动,让我也看到自己的盲点,感恩大家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阳光小薇

个人观点,"爸爸道歉"是一个符合你心意的观点 "爸爸不道歉"是一个不符合心意的观点 舍离观点与"爸爸是否道歉"无关 关键看你自己的心不受观点影响就行

阳光小薇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感谢回复,你的意思是说,不管爸爸是否道歉,只要看我的心有没有受“爸爸道不道歉”这个观点影响就行,是么?

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复阳光小薇

阳光小薇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好的,谢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