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謝邀。

先学做人,实实际际,脚踏实地,学做一个善心的好人!

这个是真修实炼的最基本条件,做不了好人,不可能做佛,修行应以“sila paramita 尸罗波罗蜜多”為切入點,这是「释迦牟尼佛」临终的最后叮嘱,以戒为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增一阿含经》

以上偈语是过去七代佛陀所教诫,叫“七佛通偈”,静心想一想,释迦牟尼佛说法45年,在是教人行善积德吗?如果真如此,未免低估了觉者智慧。

先学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是教人断种恶因,广结善缘,行善积德,叫“人天乘”。

虽然只“止恶行善”并非终极目的,但此乃修行最重要根本,故此,必先学好“五戒十善”。

再学習(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浄其意,就是把自心执着净化,亦即“离相”方叫“浄”,才是诸佛如来所教导,叫“佛乘、佛法”。

四句偈语,原来精华就在最后两句,净其意,才是诸佛如来所教。

首两句,是说「有」,教人如何「保得人身」。

后两句,是说「空」,教人如何「明心见性」。

但往往很多坊间弘传者就将后面两句拆除,曲解如来本意,來不断宣传,信众便懵然不知,误以为止恶行善就是修行整体,只懂不断行善积德,完全跟觉醒无关,导致正法沦落,佛法无法薪火相传,这样行为完全违反了觉的言教,故此,并不算是佛陀弟子,又如何结出“觉”的果子?

《七佛通偈》目的是教人透过止恶行善开始去炼心,不要脱离社会,最后达到“离相”领域,才是佛陀教法根本方向,色空圆融,于相而离相,这样才谈得上佛法修行人。

佛法上的一切“功法”,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建议在现实中找一个老师去亲自教,网上根本没有老师会够胆教一个网友,除非乃不负责任的人,还有很多细节技巧必须亲自教授。

至于“法门”是没有高低的,适合的,就是阁下最好的,法无高下,适合为佳,修“功法”是为了修“觉心”,切勿因“修法”而忘记了“修心”。

故此,《金刚经》就教人无相布施,借助扶持去破除对“四相”的执着此乃“七佛通偈”的精华所在, 目的是“浄其意”。

什么叫好人呢?

1)我好、你不好?不该做。

2)我不好、你好?可做也可不做,随缘地做。

3)我不好、你不好?一定不能做。

4)我好、你好、大家好,尽心地做,这就圆满。

如果自己快乐,没有使别人痛苦,当然可以做。否则,难道要自己痛苦才对吗?修行要自己痛苦,我就不修了。

佛陀教人离苦得乐,修行就要越来越快乐,从来无叫人去受苦,“观受是苦”这句话,只是告诉人生好易有苦,要尽快从执着中脱离痛苦,好好觉察醒悟,不要执迷不悟,目的就是教人从“痛苦中出离”。迷信者却偏偏使自己从“快乐中出离”,故此,很多佛教徒大部份苦口苦面,这就是邪见源头。

修行不能自虐,亦不能无情,能帮的尽心去帮。帮谁?帮自己、帮别人,自利利他,随缘而尽心,尽心后随缘,让阁下存在成为身边利益,好好做个自在快乐好人,不再被际遇所缚,这是修行的最重要第一步,学做好人!

明白做好人的内涵,自自然然会感召上天造化,就会遇上一个适合阁下的好师傅在身边,世上功法,五花八门,应病予药,你的药跟我无关,我的药跟你无关,必须相应,否则有反效果,具体功法,又怎可能适合每一个人?

人的“苦难、烦恼、纠结、困惑”在生活,是否理应由生活去切入?迷惑在生活,觉悟一定在生活,修行是为了生活,并非为死亡。

换句话说,修行就是处理好生活一切,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人生本是大道场,每天际遇才是“修行功课”,决不在形而上的仪轨啊!三宝殿不在寺院,而是在所学习得到的法理言教啊!

如果将“生活、修行”强行划分,如此一来,这个修正思想言行的过程,究竟可以在什么地方呈现呢?

故此,应该将法门从生活中切入,(一门深入生活修),并非滞留“功法”本身,勿在功法中团团转。生活是修行的总检验,修为尽在生活之中呈现。

有什么心,就会遇上什法。
有什么能力,又会遇上什么人。

否则佛门地球上最长的《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在面前都不会起相应效果,又如何谈得上真修实炼呢?

如果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同时又学习破除“二元对立”的执着观念,这就算是一个真修实炼的人了,这是佛陀说,非本人自作聪明,祝福你

【佛教徒是令人讨厌吗?】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091.html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表达一下吗?谢谢。》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的言语或文字表达一下,好吗?谢谢!?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56.html

评论区

般若Prajna

先从学做一个善心的好人做起

闻鸡起舞

感谢善知识分享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甜言蜜语、口蜜腹剑、口不对心算不算是好人?

李海龙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算,佛法主要是修心。医生心怀慈悲的手术人死了,和杀人犯愤怒杀人人死了。虽然结果一样,但这两个人所受果报肯定不一样!自净其意,净化自己心灵。

墨子

什么时候你不要这些了,你就成了

赵泽洋

楼主真心用心。

翁良洁

楼主,大善者。随喜赞叹!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金刚经》

刘欢欢

感谢答主解惑

阳炎黄

师兄为什么老换头像?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阳炎黄

頭像是相,相是虚。

刘黎源

其实楞严咒一定有用的,可不能因为答主这个答案让人们疏远了这个法门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为何突然会扯上楞严咒法门?

刘黎源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经上说散心持诵楞严咒,也有金刚守护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本人是运用古代印度文持楞严咒,我当然知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所谓散心,就是不明般若波罗蜜多及无法进入精神统一状态之下去修楞严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阁下对佛法一无所知,建议痛定思痛,重新在现实中找善知识传承。

刘黎源

佛说一切相都是虚妄,又说性相不二,性即是相,相即是性。你觉得哪个更究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问心。

任我行回复南无地藏菩萨

刘兄,我觉得没有哪个更究竟,有的只是角度。站在“相”的角度,佛说一切相都是虚妄。站在“性”的角度,性即是相,相即是性。就像当初世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是针对阿难当时遇到摩登伽女的状况。其本质是说“执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硬要选“一切相都是虚妄”“性相不二”其中一个作为究竟,就是一种“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