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用什么花比较合适,用什么水果比较合适?平日有用毛笔写《心经》不知可以供奉吗?
二、正文区
面上无瞋供养具,
口内无瞋吐妙香,
心内无瞋无价宝,
无垢无染是真常。
以上只是基本供养的意义啊!
想知更深层次的供养吗?
佛教有一首非常出名的赞,叫《炉香赞》,内容是;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题主知道个中意义吗?
(炉里的香刚刚烧着,十方一切世界就已经薰着了香气,宇宙中无量无边世间的所有佛陀,也闻到这香气了,香烟腾在虚空里,结成了吉祥的云,怀着至诚殷勤的“恭敬心”,故此,完全相应契合了“诸佛法身”。)
诸佛现全身,并非指“三十二相”能见之表面形相,而是内心明白际遇“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増不减”,亦即“破除二元对立、粉碎一切观点与立埸”的那颗真心,这个心就是无处不在的“法身佛”。
由于“不着一相”,这属于一片至诚的心,就像“水清月现”的道理一样,内心观照出如来之真正“法身”。所以,做佛事也好、做人也好,必须日常秉持这种正见,不取不舍,不執著二元對立,这才叫真诚“恭敬心”,相应要供养的不是“佛像”,而是供养人人本有“自性具足之佛心”。
上香时,观想这香是“自性具足万法”的清净心变现出来,一切的法相,也透过这“香”呈现出来。就凭这一缕香烟,已足够周遍薰十方一切世界,生出种种供养佛的东西,像“摩尼宝幢、摩尼宝旛、宝珠网、宝伞盖、天宝衣、天肴膳、各种香油做成的灯烛”,光明遍照一切法界。那柱香并非指世间炉里之香,而是怀着诚意而“不取不舍”之“心香”,一柱心香遍法界。
三、评论区
我忽然觉得法义这条路要走好久好久,我连门都没入…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读了地藏经,心中恐惧怎么办?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95.html
先从根本做起,学做好人,脚踏实地!才能脚踏莲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学做好人,是需要高度的智慧及勇气!
演觉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您的好意!其实并没有害怕啦,只是觉得要学的太多。而我现在习得的很少。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随时随地放轻松,让自己妄念不要那么多,观到自己的杂念,就开始念菩萨名号不去理会杂念妄念。感觉光是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在困境中前行了。
演觉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认真看完您给我看的回答,明白了用意。更是万分感谢,阿弥陀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恕我直言,你这种修法非常有问题,有时间你去看看我一些其他的文字,不存在你接受,尝试接收就得了,我是过来人,依你这种做法,白费心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念佛,梵文是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佛”,是忆念佛的智慧、言教、身教,然后学习效法。后世懒散之徒,不肯用心参悟正见正法,贪求方便,于是谤佛谤经,将意“念”佛曲解成口“唸”佛。
演觉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可能没有表述明白。不是口念,就是心念。就是让自己的心不要总是胡思乱想。的确有效啊,我现在比以前能注意到自己又胡思乱想了,也能比以前更快的收心。当然啦每天功课还是在做的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忆念觉,就是回忆觉的言教,并非用心去唸佛,而是透过佛号的音韵令人“回忆、思考”觉的言教,个过程叫“buddha anu~smrti”,亦即是汉人所说“念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演觉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不要看轻自己,不要高估佛理,试一试慢慢消化以上的文章,可能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