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自己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淫欲心很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手淫。每次内心稍微清静一点,淫欲就来的更加猛烈,自己的意志力抵挡不住。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吗?

二、正文区

割礼。

在医院动手术将“睾丸”切除,由于荷尔蒙改变,那份性欲确实会完全消失,这是最快令到性欲失去的方法。

其次,很多国家仍流行一种方法~割X礼,这是可彻底针对女生减去性欲。不同民族之间的执行过程不尽相同,有些切除部分“x蒂、阴X、X皮”,也有的切除整个X蒂和小X唇;甚至将大小x唇全部切除,使阴X愈合,俗称锁阴手术(英语:Infibulation),很有效的,可以了解一下这种外科手术,有一些方可以做。

百度、百科都有介绍,很多国家都有割X礼的,各可自行了解,有人做过这类手术,这是最有效方法,亦非常成功,以上仅供参考,不代表个人立场。

保证今世一了百了。

不保证下一世需要再割。

直至…..
不再轮回,否则世世都要割。

以上是讽刺,但确是事实。

除非…..
身体有病,否则世世都要割,因为这是人类结构生理活动,肉体必定有反应,即是一定有生理的疏导需要,这叫“性欲”。

《如何降服自己的淫欲心?》

答:人生上有很多意义的事要做,下半身的感觉不是人生全部,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去为世间奉献,就不会太多胡思乱想,太性欲强只代表人实在太空闲,体力并未释放而已。

淫是古来语,是过度的意思,問一問自己有沒有過度,如果没有过度及涉及戒的真实义,又何来谈得上淫字?至於出家众另作别论,不要相提并论。

故此…..
必须明白什么叫“淫”。

自然…..
天空海阔任鸟飞,
不再纠结打飞机。

消化……

看看佛陀当年对“邪淫”的表达,答案呼之欲出,自然知道什么才是叫邪淫,不要再迷信。

根據「达摩祖师」之《破相论》中,开示「持斋」真实含义是: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
“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 “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
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
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佛法所指“六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种感知功能。

外禁六情,是指“正常运用六根功用,而不被束缚而沉醉滞留”,并非“禁止、否认”其功能,身体健康而不是植物人,一定有身心反应。

簡言之:

“持”指维护、保持。
“戒”指降心、破执。

持戒內涵,就是降伏执着心,并将此状态维持及保护。

言归正传,题主因为“自己性生理疏导~自慰”,究竟是否破戒?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

站受了“五戒”居士而言,“属他之人”这句话,肯定是对应“屬自己之人”,这个逻辑相信无人能够推翻。

然而,古代并没有自慰这个字,自身,决非指自慰,自身指“属于自己”。

由此可见,以上经文这句话的内涵如下:

  • 1)属于“自己伴侣”却“幻想成别人”,而进行性交。
  • 2)属于“别人伴侣”却“幻想成自己伴侣”,而进行性交。
  • 3 ) 以上两者才属于“不正当性事”领域,曰:邪淫。故此,自慰,根本只是个人平衡生理性欲的活动,完全跟“邪”字无关。
  • 4 ) 其次,“淫”字古来语,指“过度、过份”之意,只要不被这个性欲捆绑,而能驾驭这个欲贪,不会因得不到而自己或别人带来烦恼,完全能自控,那就完全沾不上这个“淫”字。

现代人刻意猜想,一厢情愿扭曲经文原义,为自己制造出不必要的矛盾及负罪感,此乃不理智。

试问一个大彻大悟的圣人~佛陀,又岂会不知身体健康的人类会有正常生理需要,此乃大自然规律。

故此,根本佛陀从来没有禁止在家修行人自慰这回事,以上说话不存在阁下相信与否,此刻,就当知道一个信息就可以了,平心静气,客观思维,可能会为阁下带来启发。

受是承受。
持是护持。
戒是降心。

建议阁下好好留意自心是否因“性快感、性高潮”而产生迷恋“不能自拔、不能自控”,为身体及精神上造成困扰更实际。

佛陀将“不邪淫”的戒条定立出来,是因为当时印度的性文化观念实在太放纵,如果大家在百度一下,输入“印度性文化、印度強姦之都”翻查印度古代壁画及雕塑,尽见集体群交、人畜性交,简直举目皆是,绝对令读者目定口呆。

印度当时的人常向动物下手,2017年印度仍是全地球最好色的国家,名不虚传,统称“强奸之都”。

  • 五戒中的不邪淫,之所以加上邪这个字是代表“不正当”,如果佛陀在五戒之中视俗家信徒的性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罪,又何必多此一举加上邪字?
  • 例如可写成“不邪杀、不邪盗、不邪妄”,因为杀盗妄本质已经是构成犯罪行为。

“酒精”直至2017这个时空,基本上都会破坏理智,故此,一切会破坏理智的饮食,例如迷幻药,都不应该饮用,但是必须明白其原因是因是伤害理智。

五戒的“淫”唯独加上“邪”字,代表有附带条件,南传佛教的戒律有清楚记载“邪淫基准”。

只要身体健康、年青力壮的人不论如何用意志控制,不论男女,身体都会有生理疏导需要~“性欲”,不要受坊间传说迷信误导,他们全部都是口不对心的骗子,笔者乃铁汉子、修道人,不会弄虚作假,更非性无能。

以下连结可以阁下细心参阅……

《在家众想要在佛教中修行精进就一定要放弃夫妻生活么?》
善智比丘:佛陀基于对心的运作以及在家人的烦恼之了解,所做的合理安排安排…….zhihu.com/question/5049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何跟自己女朋友讲明白继续婚前性行为是邪淫?》
善智比丘:先给结论:婚前性行为并不直接等同于邪淫(欲邪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90193/answer/142270530

《满足他人性欲算不算一种布施?》
满足他人性欲算不算一种布施?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087.html

三、评论区

张少骏

性盛至灾,割以永治

Aloka

唉,天天都要跟下半身过不去

闻鸡起舞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答主的答案,让人知道如今的佛教圈的迷信说法是多么可笑。看到这种问题,不知怎么形容内心感受。真不知道佛教圈怎么会有禁欲这一说法,禁欲到底对修行能起到什么帮助?反正我只见到因为禁欲男女都是苦口婆面的,有婚姻的都是离婚收场都,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这是精神病患的讯号。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看到禁欲的话题又气又难过,气禁欲的人太傻为何不知动脑子去想一想这个说法说的通吗?难过,因为无知缺乏正见,而饱受折磨,唉

全能骑士

有的人水平也只能到淫邪这种地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本来佛法也不是随随便便是个人就能修的。

全能骑士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太理解答主回复我是出于什么考虑,我觉得咱们的观点并无矛盾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全能骑士

你误会了。

我说话是留给他们听的。

向日葵

是讽刺,也是事实。

难道修心,是和下半身对抗?

Handsome轻心(作者) (作者)

在医院动手术将“睾丸”切除,由于荷尔蒙改变,那份性欲确实会完全消失,这是最快令到性欲失去的方法。

其次,很多国家仍流行一种方法~割X礼,这是可彻底针对女生减去性欲。不同民族之间的执行过程不尽相同,有些切除部分“x蒂、阴X、X皮”,也有的切除整个X蒂和小X唇;甚至将大小x唇全部切除,使阴X愈合,俗称锁阴手术(英语:Infibulation),很有效的,可以了解一下这种外科手术,有一些方可以做。

樊木木

…题主是要禁欲…不是要绝育…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樊木木

要生育,须有欲。

如要禁欲,必须绝育。

人体荷尔蒙跟思想无关,荷尔蒙是激素。

好比思想不能控制月经周期、精子多寡。

肉体活动、精神活动,两者互为影响,但两者领域不能相提并论。

性无能的男人,欲望自然消失。

正式停月经的女,欲望自然消失。。

陈 祯

不对的,内分泌引起的淫欲割掉了,心理的淫欲可没少。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陈 祯

这个领域我不便公开说了,比較尷尬,每人回想自己就见到真相。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陈 祯

可以尝试去百度一下“性无能、性冷淡”是什么一回事。

更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有自慰的习惯,答案呼之欲出。

给你四个字提示~“快感、高潮”,消化。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陈 祯

既然明白割掉生殖器官,仍会对异性会产生爱慕之心,亦即是明白心才是重点。
如此一來,那为何现今所谓佛教信徒,仍然如此排斥、抗拒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难道万物造化使人类身体产生一段段邪恶、污秽的信息?值得深思。

陈 祯回复Handsome轻心(作者)

有些佛教信徒排斥身体机能正常反映,是苦行,不正确,也有些放逸这些反映,更不正确。如,怕杀生,就不吃肉了,怕妄语,就不说话了,怕淫欲,就割小鸡鸡,这些都是戒禁取,是修行的障碍。这些人弄错了修行的次第,疑,戒禁取,身见,才是头号敌人。一开始就对付淫欲,要么落入苦行,要么压制不住大爆发,要么被自己骗,以为去除了。就像现在,这个问题下很多人认为自己正在与淫欲战斗,其实被戒禁取耍的团团转,战斗一辈子就被耍一辈子。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陈 祯

阁下明白法理,难能可贵。

戒禁取,梵音罗马拼音sila-vrata-parmarsa),指者因为误解某种领域,导致产生不正确观点,一厢情愿曲解了某种戒律而去盲目坚执取坚持,这是一种邪见。

高山清

但是zw的话难免意淫,一个念头游三界,那样不就造成了对法界的污染吗……我居然和你讨论这个,♂️捂脸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高山清

不必害羞,我们只是探讨法理。

佛法所指的污染是“着相”的意思。

佛法所指的淸净是“离相”的意思。

人间所定立的浄秽,只是一厢情愿创作而来的基准,完全跟佛法无关。

物质界,叫世界。
精神界,叫法界。

世界、法界都叫法,凡能感知得到的都叫“法”。

万法唯心,法界无可能被污染,

电影是法。
投影机是心。

电影无办法被污染,因为只是幻影,投影机才是幕后主脑。

故此,被污染的是着相的心,并不是法。

高山清回复Handsome轻心(作者)

法界只是一个代名词,万法共用一个心,所以每一个念头如果不是加持,则是污染。不是说在用二元对立来评判,但无分别不妨分别的情况下就是这个意思吧,你觉得呢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高山清

“眼耳鼻舌身”对应“色声香味触”,就是身体,属“世界领域”。

“意”对应“法”。意就是精神体,属“精神领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得清清楚楚。

刚才你的回应其实我看不明,不过都不重要。

佛法上之“加持”的真实义,就是外在“加予”力量,内在“把持”力量,才构成“加持”,所谓力量其实是一种智慧讯息。

再说一次,所说的清浄叫“离相apratisthita laksana”,不是人间定义的浄秽。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高山清

简单说,佛法不是为世间另定基准,快感、高潮从来都不能否定,“离相”是教人驾驭六根感知的滞留,佛法来来去去都是说六根、六麈、六识的微妙关系,包括阁下喜欢的《楞严经》,都是说这三个领域。

六种感知器官,叫“六根”,称为生命。

六根感知的外界,“六麈”。

六根六麈互动,叫“生活”。

人于生活中产生六种不同感受,叫“六识”。

原来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就是说生活,是教人如何用智慧的系统去面对生活,这种智慧不是人间所说的聪明,是一种“离相系统”,梵音叫“prajna般若”。

现在民间所说的“快感、高潮”,只是六根感觉,叫“相”,但佛法是说“心”,如果走去研究感觉,叫“着相”,完全违背了佛法的核心。

须弥山下回复高山清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你不是一个人…

高山清回复Handsome轻心(作者)

你的这些回答我先前就看过,都很同意。只是这个有争议,我才评论的。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高山清

不会有争议。一个真的明白佛理的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不会受这些感觉束缚,受到這些束縛的人,只因兩個字~單身!

Handsome轻心(作者)回复高山清

为什么牵涉了“性活动”就会令阁下感觉有争议呢?

因为阁下已经「执取」了一个观點,潛台詞就是「排斥」一個觀點,这样喜恶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众生相”,所以对性器官的活动感到排斥,面對其他器官运作又欣然接受,例如“食欲”,如此分别心,将六根感知分作高低,这不是着相又是什么?此乃轮回之根,生死之源。

《金刚经》清清楚楚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sakyamuni释迦牟尼

大意指:不应该滞留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识”的感知而去面对一切。

但阁下将器官活动分作高低、浄秽,将人体构造的生理表现视作为洪水猛兽,这样会是佛法吗?不知阁下师承来自何处?

高山清回复Handsome轻心(作者)

我们不是单单针对文中的zw而言吗,但是你把我的意思放大到性器官的活动,又放大到六根,我的本意是超出二元对立的情况去看,邪淫有争议,但在你的评论中已完全看不出我的本意,只剩下二元对立的极端和狭隘。你表这样激动好不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高山清

朋友,缘份未到,不要再看我的文字,不要再回覆我,我们终止互动,祝福你。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高山清

世界指物质界,人人轻易接触,叫“相”。

法界指精神界,人人感受不同,叫“法”。

法是相之整体果程。
相是法之结果体现。

诸法本无生,心外无法,万法唯心。故此,法不可能被污染到,所谓污染就是攀缘法相~着相。

运用观念而滞留,叫“污染”。
运用观念而不执,叫“清净”。

清浄并非人间所界定的清洁、污秽,而是对感知的执着不放。

人类拥有这个肉体,必然有人类应该的生命诉求,除非肉体功能已经失去。

阿罗汉看所指的离欲,是指彻底舍离对观点滞留,而并非毫无目标,更非指人类下半身的欲望,而是指对一切观点之舍离,遍及一切处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高山清

佛法义理,是表达世间的原貌,统称“诸法实相”,叫“胜义谛”。

将“胜义谛”运用在人间面对人生的叫“世俗谛”。

两者不可划分,不明实相做出来的是只会为自己带来苦恼。

宇宙万象有其本质。
人间有人间的规律。

佛法表达了世间原貌的本质,却并未否定人间任何基准。

故此,人伦、道德、家规、国法,全部要遵守,这是维持人间的秩序。

佛法不会为世间基准作出本丝批判,佛法只是教导人心一切都不要执着,我们要运用人间所有基准及技术面对生活,但却不要滞留于任何技术及基准,这就是“胜义谛”之奥妙。

否则哪怕说得天花乱坠,如果不能落实生活,如同废话也。

所以佛门有句说话叫“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意思是观点上秉持不滞留、行为上秉持不滞留。

佛法从来都不是面对生活的具体操作技巧,只是教人如何降伏内心的观念。

要学生活技巧,就必须从生活吸收相关知识来学习,以上这段说话一定要消化。

佛法是心地法门,万法唯心,佛陀所说的一切道理都是针对人心,具体操作的技巧佛法从来都不会否定。

世上没有绝对客观的善恶,只有心的观念及动机如何,世上绝对没有一个具体的善恶等待人去参与。

因为善恶是人心缔造而来,佛陀所说的五戒十善,只是提醒人类这些领域要小心,只是一个导引。

这些规条目的是针对各自人心,不是认定或否定世间该领域本质具备什么对错。

Handsome轻心(作者)

《满足他人性欲算不算一种布施?》
满足他人性欲算不算一种布施?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087.html

菩提树下

“若于非时,非处……是名邪淫” 的非时,非处是什么意思?还有,《梵网经》是不是不能随便看的,需要发愿受了菩萨戒才能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菩提树下

非处,指不适合的场地,例如在寺庙、路边,简单说就是“打野战”喽。

菩提树下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明白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