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上面这段经文的出处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文中所述的这种情况,难道不是无明众生做的无明事,菩萨为何还任由其“还著于本人”,而不加以干涉化解呢?难道是为了警示学人因果不虚?
请指教。
二、正文区
谢邀。
《六祖法宝坛经》云: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内涵指:
心中对际遇滞留,就会有所攀附追求,就有一个“情”,“攀附情使人做下一切行为变成记录,就像播下种子在适当的时空,自然开花结果,人就会产生“感受报应在身心”,这个就是因果。
无情指“不滞留感知”,尽管做了无数行为,但由于心无滞留,心境依然跟未遇上际遇前一样,并“无预设分别批判”,故此,所有果报自然没有着落之处,身心依然自在。
如果能够连这个“无预设分别批判”的心境也不执着,亦即连“能感知的心”也不滞留,“有情之我”亦等同“无自主性之物”,犹如从未出现,故此亦不会消失,就能够证得“无生法忍”,明心见性。
人生祸福际遇,尽是因果循环,业由自作,还由自受,连诸佛菩萨也无法单向介入、为人增减、替代,如果能够单向凭外力改变,无量世界根本就不应灾难、甚至“三恶道”了。
所谓“消灾解难”,并非指佛菩萨令因果凭空消失,而是指佛菩萨愿力无穷,时刻用尽方法教化众生,众生得了慈悲教化,令“思路”及“处事方式”有所改变,于是明白因果,广行善举,郁结尽解,烦恼自然消失。
事事皆由大悲心出发,人人效法,个个遵行,世间自然变得和谐,人祸自然消失,没有人祸,互助互爱,一切唯心所做,天灾必然减少,纵或有之,大众皆能以平常心对待,同舟共济,灾亦非灾矣。
明白以上道理,就可言归正传…..
《普门品》云: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内涵:当面对别人的沮咒,如果自心能“忆念”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和智慧,当思维亦能同将完全契入这个愿力和智慧,就在“心无滞留着相”的一刹那,别人的诅咒便毫无着落之处,无受者,结果诅咒就回归施咒者本身。
举一反三,求觉的人自然明白《普门品》的真实义。
《普门品》是一遍由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如何“住心、安心、降心”的启示,并非正在演说什么神奇法术,而是宣说“万法唯心”,改变人生际遇的诀窍。
经文之内详细表达了观世音菩萨的心,呈现了其“慈悲”及“般若”,如果没有学习过般若波罗蜜多的人,根本难以理解这段经文,其实这段经文描述了大量“物理现象”与“思维状态”的微妙关系,确实超越了科学范畴。
换句话说,这篇经文绝对铁证如山,绝无花假,并不是伪造出来,如果有机会笔者将可以详细对这个经文的体验分享出来。
《为何佛教明显说谎吹牛还有人信?》
为何佛教明显说谎吹牛还有人信?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69.html
三、评论区
頂禮觀世音菩薩,感恩輕心兄,帶著這句「心无滞留着相」和經文對比,能明白某些經文了,內涵不單單是原先接觸的神通 ,原來是萬法唯心,消災解難也是以般若、慈悲改變了人生際遇
感谢您的解读,普门品讲的是不是神通,而是教人心不滞留世事,住心,安心,降心的启示。
苦也是这个心,乐也是这个心,,是苦是乐?万法唯心!
轻心哥哥 在你的文章当中都会反复提到 “不滞留” 我的理解就是不粘连
我自己就是说过的话 做过的事 就是说完拉倒 做完拉倒 这是你所说的不滞留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是太郎呀
不论际遇使人产生什么感受,应该经历过就要放低,但并非否定经历。
如果经历际遇后而耿耿于怀,例如依依不舍、纠结、烦恼,也属滞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是太郎呀
举例:我是警察遇上劫匪持械行劫,挟持人质,我为了执行职务制止劫匪而使用武力,可能最后我开枪打死劫匪,但是动机并非带着私欲,开了枪然后就放低这个经历,并非代表忘记了经历,而是不会被经历牵制,叫不滞留。
哦哦 是这样呀 如实的接受吗 不要放大 不要缩小
匿名用户
良心答案,谢谢答主!
期待答主分享个人修行体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匿名用户
一、修是修正、调整的意思。
二、修心是个人思想活动的调整。
三、修行是个人思想活动的调整后,所呈现的言行。
四、修心、修行,是内心的事情,别人根本无办法看出来。
有了以上共识,就明白“修为”是什么一回事,修心+修行的总和=“修为”。
人的修为,并不是凭表象可以洞悉,例如刚才我说警察开枪击毙一个人,断不能单凭开枪杀死一个人而判断警察错对。
坊间不断有人批评别人,尤其是“佛教板块”的人,每次每天乐此不疲评价别人,其实这已经违背了修为的核心。
一个明白修心、修行的人,根本不会花时间去攀附外界的经历,因为一切的调整只是自己的心。
明白这个道理,才有条件探索《普门品》究竟说什么?
匿名用户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领受答主教诲,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匿名用户
与其想去了解《普门品》究竟在说什么?倒不如问普门品的“主角”究竟是谁?无可否认这个主角叫“观世音”,观照世间一切烦恼的声音而进行救助的求觉行者,叫“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究竟在哪里?
原来普门品清楚表达“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经文透过大量救渡的例子,去表达出如何契入成就人人本有的“观世音菩萨”。换句话说,普门品是引导众生了解“观世音菩萨”的心及行,从而改变人生种种苦难、纠结、矛盾,将之化险为夷的法门。
究竟什么观世音菩萨可以…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
匿名用户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答主刚实施一次爆破,炸毁了本人心中的二元壁垒。原来真的是不加外求,人人本具。很感激答主!
顶礼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一遍由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如何“住心、安心、降心”的启示,并非正在演说什么神奇法术,而是宣说“万法唯心”,改变人生际遇的诀窍。感恩哥哥,看完这篇文字,发现要重新去读《普门品》了,以前并没有领悟。
所谓“消灾解难”,并非指佛菩萨令因果凭空消失,而是指佛菩萨愿力无穷,时刻用尽方法教化众生,众生得了慈悲教化,令“思路”及“处事方式”有所改变,于是明白因果,广行善举,郁结尽解,烦恼自然消失。————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学习佛法这么久,感觉对自己真正的影响在于思维方式及处事方式的改变,比如遇到同样的事情,较从前更容易看到光明面,心态较心平气和,更容易找出思路去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抗拒、痛苦。
我也是如此,尤其是接触到轻心哥哥和他的文章之后,发现了佛法的智慧,破处二元对立的分别心,不滞留任何一种极端的感受,慢慢的就不断地从事情当中感受到光明面,也不再抗拒之前很抗拒的事情,这种改变由内到外,令人开心。
普门品我已烂熟于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那吒
《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 (輕心)梵音錄誦
https://share.weiyun.com/530da274ba24a7e54ce0b99668713d97
观到什么现象都自在,经历什么境遇都自在,真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