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正文区
謝邀。
一、妈妈与媳妇,我都同时救,只不过我可能是求救,并不是必定我亲身去救。
二、懂游水,不代表懂救人。
三、救人有很多种方法,我懂得游水,却不懂得拯溺,就应该马上去请别人救,否则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四、如果我懂得拯溺,就会懂得用客观判断先救谁,而并非以个人主观的情感去救谁先。
最后,笔者为有缘人送上一个《列车的故事》,作为总结分享:
记得“哈佛大学”有个讲座,笔者现将这个讲座浓缩,并用最简单表达作重新编辑,笔者可从网上找到这个讲座…..
故事开始…..
假设阁下是列车上的司机,正在驾驶一辆列车,进入分叉路前5秒,看见“左方路轨绑着3个小孩,右方路轨绑着1个小孩”,紧急制失灵,无法刹停列车, 唯一能正常操作的就是改变路轨方向,千钧一发之际,阁下会怎样做……
前提:
选择向左方行驶,会撞死3个小孩。
选择向右方行驶,会撞死1个小孩。
问题一、
这4个小孩阁下都不认识,但阁下有权不选择改变方向,直接让车子决定走向那一方,亦有权主动去抉择方向,无论“主动”或“被动”,一定有小孩要死亡,作为司机的阁下会怎样做?
问题二 、
右方的1个小孩是阁下的亲生儿女,阁下会怎样做?
据故事经验统计所得 :
- 如果4个都不是亲生儿子,有人会就会“着眼在数字”,将伤亡减到最低,故此,就会选择撞向右方1个小孩。
- 如果右方是亲生儿子,有人就会“着眼在亲情”,不再固及伤亡数字,故此,就会选择撞向3个小孩。
由此可见,我们作出任何观点,也都会因应各种不同处境而改变,个中根本没有对错、基准可言,世事,世情,从来都没有因决定了那一边,就完全意味比另一边好,人生无论做任何决定,当中必然附带或多或少的负面情况,并无十全十美。
一个决定并无绝对好、绝对坏,善恶、正邪亦然。犹如太极图,黑中一点白,白中一点黑,这才是“实相”。
选择保护家人,是站在亲情。
选择减少伤亡,是站在数字。怎样做都是对的,根本没有错,无论选择任何一方,动机都是无对错可言,只是后果愿不愿意承担。
人生抉择何尝不是如此?做A的抉择不代表比B好,无论作出任何的选择,今后剧情总带着一点点负面,可以做的只能尽心。
故此,世事、世情并没有完美,只有圆满,而且要圆满的并不是剧情本身,而是心。
以上其中道理,已经道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果不能洞悉那份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际遇的真相,人就只有无奈、矛盾,这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研究动机,根本是为了结果。
研究结果,根本是调整动机。
深思以上讯息,读者可能因此而领悟这个尘世间的世事、世情,从来都不会“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正即邪”,一切都是心中创作的幻影,根本没有应该、不应该,自然很多人生纠结、矛盾、埋怨、不满、苦恼都不翼而飞,烟消云散。
人心执着创造了概念世界,充满了二元对立,当中包括了“上下、左右、这个、那个、内外、对错、真假、正负、好坏、你我、应该、不应该”等等数之不尽的二元对立观念,佛法上叫“分别心”,亦是“着相”。笔者这个回应就是运用了佛法核心~般若波罗蜜多,目的就是驾驭“二元极端”的执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每一个“不”字就是说实相,“不要滞留”表象二元对立,万法唯心,森罗万象的千差万别,都只是自心创造出来的幻影。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三、评论区
【世事、世情并没有完美,只有圆满,而且要圆满的并不是剧情本身,而是心】
说的太对了!需要调整的是自心!而不是怨天尤人的希望世界围绕着自己转。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阿菩
人心执着创造了概念世界,充满了二元对立,当中包括了“上下、左右、这个、那个、内外、对错、真假、正负、好坏、你我、应该、不应该”等等数之不尽的二元对立观念,佛法上叫“分别心”,亦是“着相”。
我这个回应,就是运用了佛法核心~般若波罗蜜多,目的就是驾驭“二元极端”的执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每一个“不”字就是说实相,“不要滞留”表象二元对立,万法唯心,森罗万象的千差万别,都只是自心创造出来的幻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阿菩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阿菩
佛法是用来面对人生,并不是去研究人生以外的事情。
人的煩惱在生活,理應從生活中去切入去修。
故此,一切功法都是为了针对自心。所谓自心,就是指自己的心如何面对生活,脱离生活就代表脱离现实,脱离现实已谈不上佛法可言。
妈妈及媳妇掉进大海,两个都要救,更須看清楚环境尽心去救,根本不要去斤斤计较救谁先,生死关头,仍然要斤斤计较的心去看执着救谁先,这只是欠缺人性的表现,千钧一发是要救命,并不是滞留主观情绪去考虑在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