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厌世的人是不是在学习禅定这类宗教独有技巧时更有效率?
一般是这么想:图个清净,哪怕永远清净也无所谓。
二、正文区
《有人說,厌世的人是不是在学习禅定这类宗教独有技巧时,更有效率?》
《一般是图过淸净,哪怕永远清净都无所谓?》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本身已经不合逻辑,因为表达词不达意,充满含糊,带着预设的曲解,构成误导。
首先,我先反问题主以下几个问题,以达到共识:
1)禅定是什么?
2)厌世是指什么?
3)你如何得知厌世的人,可以学习禅定?
4)你如何得知厌世的人,可以学习禅定,而更有效率?
5)你如何得知佛法上的淸净定义?
6)什么叫永远清浄都无所谓?
“厌世”与“恋世”的人,是没有办法走上禅定的路,更永远没有办法走上菩提之路,现代人不断“曲解如来真实义”,佛陀所指的“出离心”是教人超越“执取对立”的“边见”,佛法教人「不住于相~離相」,并不是教人讨厌世界。
世界现象是“相”,万法唯心,不会教人在“相”中团团转,如果硬说佛陀是教人厌世,这句说话已经令佛门蒙上不白之冤。
佛法从不教人厌世,而是教人「不取不捨」,不貪戀也不嫌棄。
佛法,就是“不二法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用了很多个不字,代表“不滞留、不执着极端”,会发现经文中出现“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而且成双成对,但前面也加了一个“不”字,亦即是说“承认二元相对”,只不过“不滞留二元相对”,目的是“破除二元对立观念”,即“不落两边”的随缘之道。
“讨厌”的对立就是“贪恋”,讨厌A点,必然贪恋另一个B点,既然有讨厌、有贪恋,如此一来,又如何谈得上“出离心”?
所谓着相,例如《金刚经》所说的 : 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生什么心呢?
生攀缘妄想心,贪瞋痴心,终日沉迷在各种法相现象上,渐渐忘记对真我自性的认知,终至对自性毫无所知,堕入轮回,生死流转不息。
“不住于相”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很多人曲解厌世就是出离心,他们根本不知道“嫌弃、贪恋”,叫“住相、着相”,被六尘所影响而生出喜恶,叫“沉迷”,又何来称得上出离?
确实很多人混淆视听,胡说八道,有很多字眼被长期曲解,害死人呀!
很多现代迷信之徒,以为放弃家庭,削发为僧就叫出离,走入深山食树皮,结果无数家园因此而破裂,我见犹怜。
有心求觉的人,必须弄清楚什么叫“出离心”,千万不要道听涂说,出离心从来都不是舍弃世界,而是要从执着“二元对立”的观点去出离。
总结以上六点,如果题主三天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就代表以上的问题是阁下未经了解基本含义,就创作堆砌出来的不合逻辑发言,故此,不构成一个发问,建议先表达你所知道的六点,禅门中人自然会跟阁下回应。
三、评论区
支持答主!将问题详细说明白,才是有诚意的提问~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向日葵
有些人居心叵测啊!
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可我信的其实是语言哲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请解释六個问题,可以吗?
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厌世就是想脱坑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不用回答了,最重要想阁下明白一个发言,必须有逻辑。否则,日常生活会较易制造矛盾。题主本身这个发问确实存在很多盲点,会为一些不懂佛理的人构成误解,别人不会理会什么哲学的,所以我才出声回应,希望你明白。
“厌世”与“恋世”的人,没有办法走上禅定的路,更永远没有办法走上菩提之路,现代人不断“曲解如来真实义”,佛陀所指的“出离心”是教人超越“执取对立”的“边见”的思维,并不是叫人讨厌世界。
世界现象是“相”,万法唯心,不会跟教人在“相”中团团转,如果硬说佛陀是教人厌世,这句说话已经令佛门蒙上不白之冤。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朋友,有时间的话看看我一篇文章,我会为你带来一点启发。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谢谢笔者的解释,不然真的要被提问误导了
感谢答主回答。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经您这么一分析,马上清晰明了。佛陀从未教人厌世,也从未教人恋世。其实普罗大众对佛教的印象就是消极厌世的,其实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是不会厌弃或者贪恋什么,只会随缘面对世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混洧视听,难逃我的人通!!!!
这种提问明显就是先扣上一顶厌世的帽子,然后在发问。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来提问者其实会是居心叵测。
我了个去,难不成戒网游真需要杨教授不成……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朋友你好,其实我的说话并不是针对人,因閣这种思路亦普遍存在一些佛教圈内,导致佛教圈经常被误会、曲解。我俩素未谋面,没有可能跟你个人有关。在下以事论事,如能平心静气,人人也會见到阁下不合逻辑,我是没有恶意,亦不需要你包容,只希望你能理解阁下的发言存在盲点,佛教已经好乞人憎了,所以,我会尽心去分享糾正一些存在曲解佛法的發言,这是我许下诺言,必会尽心,高兴认识你。
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哦(๑• . •๑)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禅定根本不是打坐,而是思维面对人生时的一种“不滞留状态”,亦即是说佛经所指的“不住相”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厌世已经是一种滞留状态,所以是没有办法进入禅定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智慧女神阿库娅 (提问者)
你们一般坊间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入静的方法”,叫“静坐、打坐、冥想”也。禅定是看不见的,是超越精神界以外的领域,故此,千万不要混淆啊。
哎呀,看来我交了钱,也未曾从喜马拉雅那位《金刚经》老师那里得到真学啊。明明白白记得他讲,如果升不起出离心,那就修人天乘;如果能够升起出离心,但升不起菩提心,就修小乘佛法;如果能够升起菩提心,才修大乘佛法。我一直以为出离心就是对人间的无常感到厌倦,对因果的循环感到实苦,一刻也不想再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