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六祖慧能不识字 为什么对佛理对那么通晓?

二、正文区

谢邀

我的学历低,为何又懂得写文章?

言歸正傳……

先说结论:觉悟之理,叫“佛理”。“六祖”并非透过世间学问去认识佛理,而是透过“离相的智慧~般若prajna”去洞悉佛理。

一、人所感知的叫“相”。

二、相是透过“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的“六种感知功能~(六根)去产生六种判别感觉,形成记忆,叫“六识”,透过“该识”的累积,作为惯性的取存,成为态度去面对人生任何际遇。

三、现代所理解的“识”具体如下:

1)知识,是透过学习。
2)常识、认识,是透过体验。
3)意识,是透过身心感知去分别“知识、认识、常识”,所构思成为的思维活动。

四、佛法上更提及“业识”,指执取身心活动的累积成的记忆体,形成观念、性格构着人一生思维呈式活动,无形无相,影响人生际遇,亦即所谓“命运”。

五、“识”是构成解脱的障碍,然而,世上有一种超越了“科学、法律、人伦、道德、善恶”的观念,完全摆脱了种种观念的框架,亦即是完全不依靠“知识、常识、认识、意识、业识”领域去设置任何观点,破尽二元对立,粉碎一切观点、立埸的系统叫“般若prajna”,中国人勉强翻译成“智慧”。

总结:六祖慧能法师,并非依识去了解佛理,而是依照“般若”去洞悉世事、世情的本质~实相,这过程叫“依智不依识”。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三、评论区

飛龍在天

依智不依识

逐日弄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逐日弄月

佛法字字本离相,阴晴圆缺皆吉祥。

菩提浣熊

最后的图片很有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