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頸大悲咒》吊墜經過無數次的校正,廠方已經正式將之郵寄途中,收到一些讀者對大悲咒學習有點興趣,心血來潮藉著今天放假便簡單把《青頸大悲咒》的咒音分享出來,嚴格來說今天聲音有些沙啞,本不適合錄音,那也隨緣錄下吧…..
爾時世尊於毘沙門天王宮,說觀自在菩薩往昔因緣,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佛名觀照觀察如來,成佛道已住二十七日說法。
臨涅槃時,有一天子名曰越那羅延力 ,爾時如來為彼說此《青頸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時彼天子才聞,獲得大悲三摩地作是願言:“所有一切眾生,若有怖畏厄難,聞我名者皆得離苦解脫,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寧一稱觀自在菩薩名字號,不稱百千諸恒沙如來名。”
爾時世尊複告“毘沙門天王”言,當知此天子,於我滅度後以此心真言流轉,廣作佛事利益無邊眾生,安置無上菩提之道,陀羅尼曰……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輕心 8/12/2022
0
如果是相信輕心的讀者,可細閱以下說話,這十一點是總結出最容易疏忽的毛病,請好好消化……
一、學佛並非學宗教歷史發展,也不是研究經文,更不是學習追星般崇拜點贊,如果只懂得把經文是為金科玉律,建議及早放棄,因為這種人將會危害社會。
二、學佛並非看別人的錯處,而是修正自心的執著,別人的對錯跟自己無關,經常高談闊論說是非的人,這個就是魔鬼化身,其實正在迷惑閣下。
學佛不是學是非,在身邊說三道四的人,閣下一定要盡快離開這個人,否則會後悔。
三、學佛是要以效果為依歸,修行不在經典,經典只是零碎線索,千萬不能把經典的文字全部信以為真地照單全收,否則會後悔。
四、適合自己的當下就是最好,每個時間也有不同適合的切入,不要苛求自己未遇上的法門。一切都是橋段需要,早已安排,沒有必要心急。
未遇上的就代表未有緣份,遇上的就代表有緣份,有緣份的際遇就好好把握珍惜,很多機緣在人生上只得一次,錯過了就錯過了,不要埋怨。
五、學佛的人如果不懂得行善積德,廣結善緣,斷絕惡因,不做一個混俗和光的人,一切所學也將會白費,無一例外。
六、沒有「良知、良心、良能」的人,不會生出智慧。
七、任何功法只是藥,千萬不要比較別人跟自己的藥物,只會耽誤時間,不會有任何益處。
八、梵音真言密咒是留給懂得「中道」的人來學習及修持,否則沒必要花時間研究,勿未學行,先學走。
九、人生容易產生五個盲點,當中有「自以為是、一廂情願、先入為主、以偏概全、想當然耳」,這種情況會害人一生。
十、任何言論,不管它是什麼文字、經典、歷史記載,不管它是什麼宗教、派系、人物,只要想想是否符合「中道」就可以了,因此,只要不符合中道的任何言論也不是佛說。
偏離中道,就會執著「兩個極端」。這個中不是中立、中間,而是不明實相,心有欲貪,這是迷惑表現。
脫離日常生活已無法建立中道,離開中道生活便談不上佛法。
十一、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敢作敢為,把真理內化,呈現於語默動靜之間,何需瘋狂使勁在《經藏》之中找「證據」,這種「證據」想證明什麼?證明瞭自心放棄治療,最後就只有「驗屍」,看看法醫怎樣驗屍,就知道了!
誰知道學佛目的是為了「治療」,不是「製作驗屍報告」,一個不懂得面對人生,脫離現實的人,只管沈淪在經文字眼,這種酒肉行屍的表現,體現了欠缺「正見、正信」的情況。
十二、《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因為真理並無形態,任何方式也無法將其描述透徹,為方便理解,強名以「中道」二字標示難以言傳的真理。
真理是捨離對觀念的堅持,不必將真理複雜化,包括這句話本身。
「真理是捨離對觀念的堅持」這句話已道盡修行是修什麼,潛台詞是說「邪見是黏附對觀念的堅持」,這就會輪回。
明白道理不複雜,複雜在明白後如何磨練出「對捨離對觀念的堅持」,修行意義就只是為這一點。
如果沒有為捨離對觀念的堅持而做的方式,只會堅持觀念,將必越學越迷,走火入魔甚至走進三惡道只是遲早的事。
P.S 「靜心而坐」是佛法修行人重要的日常功課,有機會就學習靜坐方式,不要一頭霧水。
~輕心
證量,誰有能力看出對方的證量?
灌頂,誰有資格為你灌頂?
傳𠄘?如果連「灌頂、證量」這兩點都未能掌握,一脈相承什麼?更遑論加持。
(不要以為攞幾滴水,在你頭上灑就代表灌頂,如果有這樣想法,只是代表天真)
「證量、灌頂、傳𠄘、加持」,全部都存在,這就是現代語所說的「能力、傳授秘訣、拜師學藝、從旁指導」,人生上任何領域都存在這四個領域,毫無神秘可言。
問題是要搞清楚自己究竟「真正需要」什麼?
因為「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完全是兩回事,你「想要健康」就「需要養生之道」。
但如果「想要健康」,卻誤以為自己需要「藥物」,這就完全本末倒置。
1)學大悲咒是為了什麼?
(學大悲咒,最基本是為了學習「大自在天」當日的慈悲心,亦即「青頸觀音」的行為及願力。
藉着《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這種音調、震頻,影響我們「七輪」來接通「青頸觀自在菩薩」,無可否認過程會達到消災解難,因為這是青頸觀自在菩薩得到三摩地後馬上的誓言,经文是清楚這樣說出,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加鹽加醋)
至於有些修行人說是為了開顯「青頸觀自在菩薩」這種智慧性,這種解釋也完全合乎經文所說觀自在菩薩會幫眾生安置無上正等菩提之路,請看看這一段……
☀️☀️☀️☀️☀️☀️☀️☀️☀️☀️☀️☀️☀️☀️☀️☀️
(時彼天子纔聞,獲得大悲三摩地作是願言:「所有一切眾生,若有怖畏厄難,聞我名者皆得離苦解脫,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寧一稱觀自在菩薩名字號,不稱百千諸恒沙如來名。
爾時世尊復告「毘沙門天王」言,當知此天子,於我滅度後以此心真言流轉,廣作佛事利益無邊眾生,安置無上菩提之道……」)
況且,依照世尊說法40多年言教目的也是貫串要眾生解脫,契入「無上正等正覺」之路,因此看佛經並不能局限一本佛經來理解,既然濕婆成就菩薩之果位,按照佛法層次來說,濕婆就必然牽涉解脫之路,要解脫就必定要覺醒,這逻辑非常顯而易見。
2)由此可見,學大悲咒不是為了找「師傅」,只不過邏輯上學生也不能找一個「無能、不傳授秘訣、不會教授、不從旁指導」的人作為學習對象。
(真正有這樣條件的人是不會等價交換,亦即是不會收你錢或意圖獲取任何回報,否則這個人根本無條件傳授大悲咒,這樣表達夠直白清楚未?搞清楚當日濕婆怎樣為人間吸下瘟疫之毒,才成就今天的青頸觀音)
「證量、灌頂、傳𠄘、加持」這八個字,不要被妖言惑眾,不可以將這四個領域「神格化」,如果連基本以上教授能力也欠奉,學生可以學到什麼呢?這種反問是必須第一點要反省。
本人到現在都沒有說任何一個大悲咒版本最好,就是想朋友你認真想想究竟真的需要什麼?
給你一個提示:先不談要認真了解大悲咒的內容說什麼,但青頸大悲咒的主角就是曾吸下毒液,犧牲自己的「青喉神」,成就了今天的青頸觀自在菩薩,既然如此應該要學什麼呢?最基本就是學習一種「救助的精神」,這是最基本的。
因此,學習《大悲咒》首先你要學習「慈悲」,而不是兜兜轉轉在形而上研究那個版本最好?那個師傅最威?明白未?
如果你死心不息都要問我那個版本最好,OK現在我答你……..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有緣的就是最好的!
輕心🙏🏻
7/12/2022
輕心:「佛不是代表擁有眼耳口鼻而具備超能力的聖人。
勉強來說,佛只是一個形容詞,佛代表覺悟,覺悟是人類本來應有狀況,無形無相,只不過人迷失了而無辦法彰顯覺悟出來。
覺悟只是人人本有的狀態,哪怕現在迷失了,這個覺悟也從來也無消失的可能,就好比太陽比被烏雲遮蓋了而無法表現出來,太陽一直都存在。
因此,學佛就是要將烏雲散盡,亦即把「迷失」撥開,那個太陽青天就會完完全全顯露出來。」
讀者:「以上道理跟大悲咒有什麼關係,我是想問是不是最頂級?」
輕心:「大悲咒不是最頂級,也不是最下級,也不是中級。」
好比行路,千里始於足下,由嬰兒第一步行路,兩腳一路行到老直至再行不動,然後死。如果無病痛及殘障之下,左右腳一生不斷行。
☀️如此一來,步行並不是以高中低來劃分,而是這是永遠一路向前進,一步一腳印,直至取得《西經》的西遊記過程,都仍然要繼續行,根本沒有盡頭,既然無盡頭,也談不上開始。
(☀️這段星星的說話比較深,不明白不重要,不要掛在心頭,暫時知道就算)
青頸大悲咒裡面的主角就是當日的「大自在天maheśvara」,亦即印度教所說的「濕婆shiva」。
昔日濕婆shiva為了消滅世間的劇毒,把大海中的毒液全部吞下,使毒液不流入身體,留在頸部,結果成就「青頸觀音nīlakaṇṭha」,亦即《大悲咒》的本尊,我們知道的觀自在菩薩,就是中國一直民間所說的觀世音菩薩。
以上典故說完……
「釋迦牟尼世尊」曾向「毘沙門天王」表達,(「越那羅延力」天子/青頸觀自在菩薩)於我滅度之後,將會以此「心真言」流轉,廣作佛事,利益無邊眾生,安置無上菩提之道。
大家見到嗎?觀自在菩薩會為眾生安置走上菩提之路。如果我們修青頸大悲咒就必然應該學習這個本尊的行為及願力,自然會接通這個神聖的誓言,達到消災解難及走上菩提之路。
由此可見,我們是要學習慈悲心呀!沒有慈悲心根本無辦法彰顯那個佛性出來,這是基礎也是最根本,因此在這種邏輯之下談不上慈悲心是不是最厲害,而是慈悲心是我們成佛的基本因素,沒有慈悲心,根本沒有資格學習大悲咒。
每個咒語都因應不同的本尊願力,在功能上略有差異,但最終目的也是為眾生安上菩提之路,不要糊塗地比較咒語的高低,扎穩馬步,有緣才接觸其他咒語,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藥物那有高低級之分,難道病情有高級低級之分嗎?這一點確實要認真消化!不要糊裡糊塗。
例如你認為「首楞嚴」才能降魔伏妖嗎?請認真思考。
不知道我這樣的表達,可否為令朋友帶出了啓發?
輕心
9/12/2022
至於為何《千手千眼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會出現一個跟千手千眼無關的咒語出現,在此我不作評論。
但可以清楚知道漢傳大悲咒咒文裏面內容是描述「大自在天maheśvara」亦即是「濕婆shiva」的大慈大悲行為。
明知聲音不適合錄音,做得到仍然做,今天不知明天事,世事無常。
清晰聲線的時候就做清晰聲線的事情。
沙啞聲線的時候就做沙啞聲線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不斷調整的過程,明知不夠完善都要做,做了才有下一步,不做就什麼都無。
隨緣而活,不斷精進……
朋友有疑惑,這個疑惑我已經思考超過10年,末學三代是修大悲咒,直至我這代已經第三代,幽默一點說,全部是用中文。
開場白說了,其實閣下思考的問題正是普遍民間認真學習態度時所出現的常見問題,這個課題我亦在論壇寫了超過15年,曾經長篇大論,在此不贅,越說就越少了,總結出來不外乎以下三個點子:
世人現在所得/所收/所修的某真言版本究竟誰最正確如法?
2)根據中國歷史記載,「隋、唐」 兩代,「河南、長安、洛陽」地區,皆以「長安、洛陽」一帶為首都,住處人所說語言叫「河洛語」,亦即「閩南語」,這是那時期的全國「共同語言」,而唐代乃祖師大德翻譯梵咒及「開元三大士」宏掦密咒全盛時期,所以這朝代所說及記載語言皆依「河洛語」為準來標注「梵音」,非現時之國語,更非「廣東話」。
但問題出來了,舉例來說,但單單一個唐朝,只有一個梵文高手可以翻譯經文嗎?世上只得一個唐三藏嗎?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也可以翻譯出不同意境的文字,究竟誰是誰非?
以上第一點是站現代而言、第二點是站過去而言,但是我現在想反問一句,表面上我們大部份都是「從古」,這是無可厚非的,只是尊師重道,而且根據密教來說,更是牽涉傳承。
3)一牽涉傳承,就衍生第三個問題,通俗一點說:「A君的師傅成就厲害?還是B君的師傅成就高?」作為學生,作為一無所知的情況,我們如何去尋找「guru上師」,還是權威名氣、神通?這樣的思考是否存在盲點?
原本朋友你這個提問,我可以繼續寫下去,過去這個課題,我寫了超過三萬字。
此刻不打算再兜兜轉轉說下去,去到現在我分享一段說話出來,提供大家研究。
什麼叫「緣」?
現代語來說,根據我現在所明白的把它翻譯成「導致的因素」。
先不要推翻我這個前提界定,如果我這個界定是正確的話,邏輯上就可以推斷出原來這個人生及大自然解所有運行的規律呈現都是由「導致的因素」基礎下發生,叫「緣」。
有緣,才有眼前的感知,感知才有用。
有緣才有法,法才起用、才能起修、才能成就。
天雨雖大,難潤無根之草。
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有緣,所接觸的才有用!
無緣,所接觸的白費功夫!
用刀去打劫殺人,對方死了,這是事實,只是表層。
用刀去醫治別人,對方也死了,這是事實,只是表層。
同一個事實,背後也有不同真相,事實只是表層。
️事實不代表真相,真相包含不同事實,事實跟真相是兩回事
以上說話表面上確實沒有正面回答朋友你的問題,因為在「形而上」的事情,兜兜轉轉,滯留於表層研究,滯留於個人感受~六根本身,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著相」。
如果要真的再說幾句,只能說我小時候曾經經歷兩次觀音菩薩為我示現「人類之身」作兩次教導,期間我只是大概用了中文版本的七句大悲咒,但因此便可界定我當年10歲左右誦的「中文大悲咒」就是最正確語法嗎?
(按:以上這個神異現象是「個人特例」,並非「客觀常態」。)
佛經是2500多年前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講座記錄,經過時間洗禮、政治、翻譯訛亂、私心等,此刻我們所得到之中國佛經只是零碎片段。
中國漢土經文上的文字來自唐朝,原文是來自巴利文或梵文,如果未研究過印度文字,便容易誤解佛經。
求覺必須放下個人成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法外有法、理外有理,讀千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正的佛法並不是在經文本身,而是需要經過親身體驗及證實出來才比較穩妥,否則曲解經文內容的機率就大增。
如果以「旅遊」作比喻,修行人就是「旅遊者」,佛經就如「旅遊指南」而已,只是線索。
過來人就是「導遊」,如果缺乏導遊之下純粹「自由行」,只把「旅遊指南」視為金科玉律,旅行者產生偏頗的機會就很大,因此而會走多了很多冤枉路。
現代旅遊指南每一年都可以買最新版本,但佛經是來自2500多年前,現代人缺乏指引之下,閉門造車,下埸會怎樣呢?
如果未親身去過目的地,亦即是未有該領域的親身體驗,斷不能以「旅遊指南」作為依歸,輕則浪費時間,重則生命可能有危險。
例如讀者有否瞭解過印度本身現時2022年的環境,知否此刻印度是被譽為世上《強姦之都》?勿還以為這個當年是世尊出生之地的「聖城」了。
這些罪惡並不是一般旅遊雜誌會告訴出來,而是必須由當地生活過的人,或去過印度的人才能告訴真正知曉得。
最後總結:
牽涉了2000年前的古印度文字,據文獻記載《佛經》是來自「梵文及巴利文」,如果記錄「梵文及巴利文」的人失誤、聽錯、曲解,亦即是梵文及巴利文所記載的文字記錄都可能會出錯,現在再把《佛經》被翻譯成地球不同國家的文字。
1400多年前的唐代僧人去翻譯古印度的「梵文及巴利文」,翻譯出「翻譯者所理解」的部份,再成為唐朝民間文化所能理解的文字,現在2022年要理解2500年前的古印度文字,閣下認為有否存在問題呢?
可以肯定的……就是現代所接觸的佛經的文字只是「零碎片段」,並不是一個完整佛法內容,如果單憑一些片言只語的文字就視為金科玉律,白費心機。
S 緣,看你命水!你用一拳打死螞蟻,我用一拳打死隻牛,我問你怎樣比較?
A君跟着李嘉誠搵食,原來最後只是長江集團一個散仔!
B君最初只是個教書佬,變了今天的馬雲!
如果要跟大佬決定你的命運,可能你會失望……
自強不息,上天自有安排,小弟的「彈舌音」曾經用45天時間「行、住、坐、臥、痾」,痾什麼?大便也正在練習,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訓練,最後失敗!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在哪裏學?夢中有人教,1秒成功,夢醒成功,你又信唔信?
所謂成就看你怎樣定義?
修行佛法的成就最基本建立在……
1)人生煩惱有沒有減少?
2)面對波折的時候能否平常心面對?
以上這是基本的,必須撫心自問,問心無愧,學了一大堆咒語,如果連以上兩點都達不到,不如開個Netflix睇電影更有娛樂感。
《中道》
嚴格來說,世尊的說法以「中道」一理貫穿世事萬物及人生,這個課題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了。
任何言論,不管它是什麼文字、經典、歷史記載,不管它是什麼宗教、派系、人物,只要想想是否符合「中道」就可以了,因此,只要不符合中道的任何言論也不是佛說。
偏離中道,就會執著「兩個極端」。這個中不是中立、中間,而是不明實相,心有欲貪,這是迷惑表現。
脫離日常生活已無法建立中道,離開中道生活便談不上佛法。
灌頂?加持?傳承?
誠心動天心,天心助你足!
消化.共勉之。
輕心 7/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