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所指的出家真相是什么?》

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此则沙门之深义也。
~《四十二章经》

辞亲:指告别亲人。

出家:一般而言,指离开本来俗家之地来修练。

识是心之一切活动记忆集合,五蕴所指的是“识”,通常有两种解释,包括只由体验而累积的“识辨”及“记忆”。

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问:真正出家是什么呢?

答: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 识心达本,这里是指能够明白“万法唯心”,了悟世事本源,亦即明白世事原貌真相,“六种感官~六根”及“六种被对应~六麈”之实相,彻底了解其本质。
  • 解无为法:彻底明白万法唯心是什么一回事,就了解及做到“无为”。
  • 万法唯心,心以外从来也不存独立的法。
  • 故此,法不存在“有为、无为”,有为、无为其实形容的是“心”。

有为、无为

有为,指有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有为法”。

无为,指无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无为法”。

凡滞留于“私欲、观点、立场、取态、认定、否定”,就叫“有为”,反之叫“无为”。

能够明白及做到万法唯心,了解世事本源,不再滞留感知,此人所言所行所想自然成就“无为心”,这种情况称得上叫做“沙门श्रमण śramaṇa”。

由此可见,真正出家人并不是“剃挥头发头发、离开家庭生活”这样简单,而是要明白诸法实相,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求觉的“沙门”。

根据“一佛乘”之核心指引,必须要完全明白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Prajñā pāramitā”,否则根本无法称得上叫“沙门śramaṇa”。

出家,是指“出离对感知体验的滞留,一切都不要执着”,这才是真正的出家,并非“离家出走”,从来都跟“身份、居住环境、头发多寡”这些外在表象无关,而是指阁下的“心”。

愚不可及

读者能够细心一想,仍然看不见有些人是想赚钱吗?

他們收了钱之后,信徒明不明白,收费者已经不会再理你。竟然世上有这样愚昧的人跟着他们, 简直蠢过只猪,愚不可及。

明白佛理的人,根本不需要去请教收费的人,因为万法唯心,你有什么可以问?以戒为师,唯心是问。

与其一心打算花钱,犹如吃快餐得到一些资讯,倒不如向一些真正有能力及智慧的人请教,真正明白佛理的人一定行菩萨道,懂得布施波罗蜜多,又怎会修一分一毫呢?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清楚记载,“无尽意菩萨”将珠宝送给“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马上将珠宝送往佛塔及供养世尊,菩萨去救万民于水火,也不收钱。

此刻有些人高调竟然收费几百元,回答一个佛学问题?逐个问题计算?我想请问这班人知不知道什么叫地狱?什么叫因果报应?将来这些人将会非常凄凉的下场!

等价交换,互相满足

部份民间信徒认为付钱越多越好,造就寺院越赚越多,和尚越来越富贵,烧香越大越好,信徒满足付出金钱,同时满足敛财的人,一举两得,这样可以求福成功,增加智慧㖞!

(按:这种商业活动风气已经蔓延至论坛,逐个问题定额收费回答)

~轻心

P.S 各位读者听见以上内容,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出家未?有否一种脑震荡的感觉?今后千万不要再轻视任何俗家修行人,每个修行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缘份,来到地球都要偿还不同的债务及恩情,经历不同的历炼,各有不同角色。无论单身或已婚,各有前因,并不能单凭对方现时组织家庭就界定其不清净,此乃邪见。

昔日“维摩诘”居士是有妻儿子女,谁知道祂的真身就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连“文殊菩萨”去探病都对“维摩诘”充满敬畏之心。

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研究一下《维摩结所说经》之内涵。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88.html

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付钱越多越好,造就已寺院越赚越多,和尚越来越富贵,烧香越大越好,信徒满足付出金钱,同时满足敛财的人,一举两得,这样可以求福成功,增加智慧㖞!

一蓑烟雨

现今很多寺庙已经变成拿钱求福之所。买“福”的信众,卖“福”的和尚,好大一个生意场所。香火旺盛?实则是生意兴隆。

剃了发的不传道解惑,不明布施波罗蜜多之意,反而开寺庙赚起了香火钱,收了钱就念念经,用中文念念咒,美其名曰祈福。然而福是可以买卖得到的吗?若明布施波罗蜜多,又何须心外求福。

其实道场就在我们心头,修行就在日常的起心动念、行为举止之间,无需远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法是教人用“觉醒、道理及财物”帮助有需要的人, 并不是送钱给这班蛀米大虫!

Handsome轻心 (作者)

有为、无为

有为,指有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有为法”。

无为,指无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无为法”。

凡滞留于“私欲、观点、立场、取态、认定、否定”,就叫“有为”,反之叫“无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四十二章经》及《维摩诘所说经》清清楚楚说出出家人的特征,但偏偏信徒漠视不理,只崇拜失去了头发及穿着僧服的人。

世上现在很多假和尚,一心出家是制造钱财及享福,对佛法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又怎样有配合佛经所记载的“沙门”?

唉…….

东靖

原来并非剃尽青丝,换件衣服叫出家,真正的沙门,是舍离执着,出离烦恼之家。一切烦恼由心所起,而不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若世人行于般若波罗蜜多,即称为作沙门

Handsome轻心 (作者)

求觉的人是需要下苦功,用血、用汗、眼泪,经历无尽苦难、坎坷才能生出一点点智慧,怎会是简简单单失去几条头发呢?

笔者经历过七次手术生死边缘,包括交通意外,才能明白人生是什么一回事,清楚知道什么叫无常、苦、空、无我、无生的道理,从这刻开始我就知道钱财乃身外物,食得饱,穿得暖,尽心尽力为事业努力就算,不再斤斤计较,又怎会在佛教论坛收钱回答佛法上的分享?

连布施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人,每句说话只会集中在什么争取金钱利益,要回答一个问题需要收多少钱,请你快点离开佛教,不要再遗祸人间,这种人我见一个打一个!

你收什么钱跟我无关,请你不要令佛教蒙上不白之冤,我已经比足面,举头三尺有神灵,不要以为世上没有修行人,只不过这些人扮作嬉笑怒骂,谈笑风生,真正俗家的修行人多余天上繁星,其实他已经是沙门,只怪有些人有眼无珠,轻视他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其实能够令所有和尚今后不能再收金钱,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出家,如果仍然坚持愿意出家的,这些就是真正大丈夫!

这句说话包括在家人,如真的想行菩萨道,请你不要在收受任何利益!

请你这班遗祸人间的狮子可怜虫,立即在世上永远消失!

Handsome轻心 (作者)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法、相、万法唯心、心与法、诸法无生”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88.html

东靖

若人在佛法领域,一心为财牟利,贪心不止,已经完全悖于诸佛圣者关于布施波罗蜜多之教导。

如果是这样的“出家人”,叫伪作沙门。如果是这样的在家人,是其人不明菩提道,甚至是不明佛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读者能够细心一想,仍然看不见有些人是想赚钱吗?

他收了钱之后,你明不明白,收费者已经不会再理你。

竟然世上有这样愚昧的人跟着他们, 简直蠢过只猪,愚不可及。

明白佛理的人,根本不需要去请教收费的人,因为万法唯心,你有什么可以问?以戒为师,唯心是问。

与其一心打算花钱,如吃快餐得到一些资讯,倒不如向一些真正有能力及智慧的人请教,真正明白佛理的人一定行菩萨道,懂得布施波罗蜜多,又怎会修一分一毫呢?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清楚记载,“无尽意菩萨”将珠宝送给“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马上将珠宝送往佛塔及供养世尊,菩萨去救万民于水火,也不收钱。

此刻有些人高调竟然收费几百元,回答一个佛学问题?逐个问题计算?

我想请问这班人知不知道什么叫地狱?什么叫因果报应?将来这些人将会非常凄凉的下场!

Handsome轻心 (作者)

付钱越多越好,造就已寺院越赚越多,和尚越来越富贵,烧香越大越好,信徒满足付出金钱,同时满足敛财的人,一举两得,这样可以求福成功,增加智慧㖞!

雨伞

根据作者的文章,我又去网上查找了”沙门”二字的含义: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

“息心者,经云,息心达本源,故云沙门也。”

由此可见,”沙门”并不在外,而是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以达到止息烦恼最终解脱的人而已。

一蓑烟雨

现今很多寺庙已经变成拿钱求福之所。买“福”的信众,卖“福”的和尚,好大一个生意场所。香火旺盛?实则是生意兴隆。

剃了发的不传道解惑,不明布施波罗蜜多之意,反而开寺庙赚起了香火钱,收了钱就念念经,用中文念念咒,美其名曰祈福。然而福是可以买卖得到的吗?若明布施波罗蜜多,又何须心外求福。

其实道场就在我们心头,修行就在日常的起心动念、行为举止之间,无需远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法是教人用“觉醒、道理及财物”帮助有需要的人, 并不是送钱给这班蛀米大虫!

Handsome轻心 (作者)

有为、无为

有为,指有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有为法”。

无为,指无滞留之思想言行,所做出来的全部叫“无为法”。

凡滞留于“私欲、观点、立场、取态、认定、否定”,就叫“有为”,反之叫“无为”。

小花花就是我呀

出家,仔细品味有“出离”之意,不是“离家/出走”。

明白 万法无生、唯心所生,不滞留与感官知觉,才是修行人。

“先以欲勾牵”本是佛教以幻治幻的方便善巧,却被扭曲成满足世俗利益的神话。

有人求,就有人来利用,本是求觉修行的佛教,某种程度反成了 世俗利益的交易平台,人们在欲望的路上越走越远,完全背离了佛教“后令入佛智”的初心。。。

感恩自己遇到正法,感恩护持正法之人。自己要好好学习和修行,愿以后也成为护持正法之人!

高鹏

出家是心的出家,做到不执着,不滞留,而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实则沉迷于欲望,观念。

达达空梵

说得太对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