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因为这些是“伪佛子”,根本不懂佛理,反之,一定能够用尽千方百计引导别人明白。
正因为没有真材实料,所以才会依靠侮辱及沮咒,为自己缔造一份存在感。
看看法庭上的律师,何曾用沮咒及侮辱赢取官司?
今后看见侮辱别人的人,只意味这个人其实不懂得佛理,离开便是,千万不要再跟这种人浪费时间说话。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26.html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佛教说的“一切虚妄”,应如何理解?如何依此义精进修行?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07.html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评论区
静若水
赞同!因为没有真材实料才会用侮辱诅咒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问:因为没有真材实料,才会用侮辱诅咒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答:是。因为如果有真修实炼,单单是解释的例子,就足可以多到如天上繁星,手到拿来,根本不需要运用沮咒及侮辱。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的。就如《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您用了非常精妙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释出佛法的核心内涵。不夸张地说,这篇文章是涉及佛法核心内涵最重要的文章。我看了很多次,至今依然觉得非常厉害!文章爱马仕手袋和跑车的例子说出最重要的真相~喜乐源自将事物分为二元对立的主观的心。离相就是要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驾驭一切观点与立场。
能依
您那个《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的“真材实料”回答,就真的能让人明白了而不再“着相”么?您自己就不再“着相”了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1)修行是修证自己的心,阁下攀附外缘,想知道别人的心事到着相,不正正就是执着人相吗?
2)我是否有真材实料,你可以知道吗?
3)阁下已经“落笔已经打三更”,明白这个意思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执着是自己的心。
放下是自己的心。
为何阁下需要了解自心以外的事情,离心说道,叫“外道”。
阁下听得懂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的“真材实料”回答,就真的能让人明白了而不再“着相”么?
答:我可以知道嗎?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问:您自己就不再“着相”了吗?
答:轻心“离相、着相”,你会知道吗?
思考清楚才回答我,我逐个字跟你计算。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既然你说修行是修证自己的心,那你为何在这里指点他人?你凭什么判定对方攀附外援,不觉得是自己的心影的投射吗?正所谓诸行无常,你凭什么给人做定论呢?你凭什么相信自己看到、感受到的就是真实呢?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只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而不反省自己吗?这种双标好吗?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什么叫自心以外的事情?自心之外,还有事情?你的心事超出十法界了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既然你说修行是修证自己的心,那你为何在这里指点他人?
答:指点,这个字眼用不夠清晰。應改用「分享、引导」。懂得分享及引导,就代表没有修证自己的心吗?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些回答就是你所谓的修证自己的心吗?
怎么没有看到一丝反省自己的心行呢?
若有围观的师兄,觉得上面几点说的是真材实料,让您明明白白了,请给答主点赞支持表示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什么叫自心以外的事情?
答:你生存在心、还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中国?
肯定或否定自心以外的一切,不是顽空是什么?你“执着了无相”,我们正在互动,你忘记吗?深思再深思,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自心之外,还有事情?
答:自心之外,有无事情,我一巴掌打落你个嘴!你有冇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若有围观的师兄,觉得上面几点说的是真材实料,让您明明白白了,请给答主点赞支持表示吧」?
答:你多事。你八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问:只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而不反省自己吗?
答: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忏悔业障。你怎知道我不懂得反省,你又着相。
问:这种双标好吗?
答:不偏不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每一个不字,就是教人粉碎对任何观念的滞留。
你说有,我就跟你说无。
你说无,我就跟你说有。
消化啦细佬!
完全
之前看过轻心大哥关于情爱的文章,为我解除了不少疑惑,也想请教轻心大哥佛法对钱财是怎么看待的?财富也是一个人的福报吗?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那么大,马太效应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有钱人不一定有德,而很多有德的人却偏偏又很穷,好像一个人的财富和其品行性德并不呈正相关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所有朋友暂时不要说话,坐定定看戏,看轻心表演。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对事不对人,希望你不要动怒,咱们聊聊让大家看看热闹也好。总的来讲,你的出发点还是挺好的,只是利根之人容易起傲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你凭什么判定对方攀附外援,不觉得是自己的心影的投射吗?
答:阁下连自心都未能够了解,却欲知是别人的心如何,这不是攀附又是什么?
人有六根,就是只六种人类感知器官,六根是身心活动,叫“生命”。
六麈,就是指感知器官所接触的领域。
六根、六尘的互动,叫“生活”。
死人及植物人才会欠缺身心活动能力,亦即是人懂得判断的。
如来心动判断见相而离相,安住第一义而不动,叫“觉”
凡夫心动判断见相而着相,迷于相而攀缘联想,叫“迷”。
六根感知,产生六识,皆知由一心统摄而推动,这个过程叫“判断”,你叫“心动”。
民间而言:所指的心动,指心有所动摇。
佛法而言:所指的心动,指六根、六尘互动。
感情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失去判断的叫「不知不觉」,你是一个死人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正所谓诸行无常,你凭什么给人做定论呢?
答:
诸行无常,是有为法。
诸法无生,是無為法。
就是指所有际遇根本是无感情及无自主性的活动,所有情绪都是心向际遇制造出来的批判感觉。
“诸法本无生,唯心说有无”这句话,意思指所经历的宇宙万象际遇,本质上也是从未生出过,故此谈不上消失,一切只是由心界定而来,再批判出种种分别,说到底,只是“心识生灭”而已。
人生是“以虚存在,却不实在”,都只是透过感知功能各自执取观念而创造体验,谁知道所感知的体验跟际遇无关,际遇只是活动,活动只是无情物,更无自主能力,叫“无自性”。
犹如两个观众同时看电影,最后各执观点,去解释电影内容,只是观众看得投入,再生起七情六欲,最后拼过你死我活,其实两个都是傻瓜,电影只是声音光影的聚合,剧情只是心创造出来,叫“诸法无生”。
听得明吗?我已经给你答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你凭什么相信自己看到、感受到的就是真实呢?
答:听得明吗?我已经给你答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阁下将我的文字复制及打印出来,看看我有那一句存在半丝动怒的表现?阁下在预设别人的心态,这种事事以自我为先的预设,不是着相又是什么?因为阁下执持个人的观念不放,属于一种滞留。消化以下連結啦…..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就是感觉到你具备一定的正知见及见地,应该不会轻易动怒,能够就事论事,所以与你多说了几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你的心事超出十法界了吗?
答:你多事。你八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能依,是时候回家啦,要醒啦。不要再八卦,否则轮回啦。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梦里寻梦又一天,
执幻为实苦作甜,
谁人识得回风道,
前途由我亦由天。
相唯心,本如幻,
持戒忏悔离欲贪。
叹奈何,执心顽,
历劫养成坏习惯。
莫气馁,悟无生,
了达实相再不攀。
莫批评,无诤论,
中边不住空心还。
修行成败皈般若,
明了真诀道不难。
口念心行次第进,
无修无证返灵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問:就是感觉到你具备一定的正知见及见地,应该不会轻易动怒,能够就事论事,所以与你多说了几句?
答:就是感觉到具备一定的「邪知见及邪见地」,应该「容易轻易动怒,不能以事论事」,所以「少说」了几句?
这种事“设立种种基准观念”,不是执着“我相”又是什么?
能依,你何时醒?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说偈颂呀?我也来!
梦中说梦又一天,
执幻为实缚外缘。
若能返观自心行,
何愁证量不向前。
相合有,本性空,
性相圆融起妙用。
感因缘,真奇妙,
梦幻泡影亦如来。
莫气馁,明心性,
轮回万相性清净。
迷无常,悟无常,
迷悟亦在无常间。
修行始于皈三宝,
般若不二三宝明。
净除三障心清净,
涅槃就在净心中。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我唸梵文陀羅尼,你又唸不唸?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这种事“设立种种基准观念”,不是执着“我相”又是什么?
看来你连什么叫“执着”什么叫“我相”都没弄懂啊!
佛经里面开头就“如是我闻”,那都是阿难尊者执着我相?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唸梵文陀羅尼,你又唸不唸?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你念你的梵文就好,那个又不是成佛的必须,我就不凑热闹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老友,希望你好好深思刚才你这句说话,小弟有很多篇文章涉及解释梵音的道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会给为你构成一种障碍。
你把《金刚经》这四偈都曲解,其实我是善意的,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朋友,你未得佛法真实核心的清浄传承,重新上路啦,只要有诚意,上苍一定会眷顾。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今天我比较忙,不要再留言啦,将我的文字打印出来,说不定某月某日,会得到另一种启发。
能依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能明白你的善意,个人对你的善意表示随喜赞叹。
愿你能常返观自照,提高证量,早证菩提佛果。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最后送多一你一段说话:
世上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不须的”,一切都是因缘际会而来,“过程”是达到“目的地”,过程不是目的,但过程是存在的。
阁下判断“不需某事”,但千万不要将这种观念标签。因为潜台词代表已执持另一种“需要”,正因为执着坚持某一需要,所以才会否定眼前,只是执着领域不同而已。
阁下应该对“二边”的法理未能够深入领悟,否则就不会每一句说话都“落两边”,又着相啦!
否定一边观念是没有用的,应再把另一观念都一起破尽,才能契入“般若波罗蜜多”,消化。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你祝愿我能常返观自照,提高证量,早证菩提佛果。
倒不如祝願你自己常返观自照,提高证量,早证菩提佛果。
不要八卦,不要多事,明未?
savantning回复能依
莫与此人争吵,多说无益,佛度有缘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而不得实证的人,终究是得不到解脱的,真正参透之人还会说一些杂七杂八无用之言来说服别人?功夫不到家却强求来秀嘴皮子,美其名弘法,可不知多少个打这弘法名义,却没有真实功夫的人,在招摇过市…真是佛门悲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savantning
大家来!看看阁下说话的质素,唉……
阁下用了以下形容词:
“耍嘴皮子功夫、不得实证、不到解脱、杂七杂八、功夫不到家、秀嘴皮子、没有真实功夫、招摇过市、佛门悲哀”。
阁下一出声,每句说话只是“发泄个人主观情绪”,人身攻击,全部一厢情愿,不正正就是配合了此问题,简直“天衣无缝”,有真材实料就拿出来吧,何必怒气匆匆,怨天尤人?难道以上就是阁下的证悟?唯今之计,本人直接拉黑阁下可以了。
P.S 阁下在那里学习一见就骂的?不够得体。
Handsome轻心 (作者)
说话到此为止啦,我肚仔饿,现在“我判断要去吃饭”。bye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因为阁下认为“心须不需要”,已经是呈现了“需要”啦!
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消化吧!
能依
你说的对,随喜赞叹,言尽于此,不再回复。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能依
漏了一个回应:
問:这种事“设立种种基准观念”,不是执着“我相”又是什么?看来你连什么叫“执着”什么叫“我相”都没弄懂啊!
佛经里面开头就“如是我闻”,那都是阿难尊者执着我相?
答:
1)執着、住:指滯留。
2)“如是我闻”,指如是這樣的訊息只是我收到而來,並非代表是事實的全部。
“如是我闻”,並非指阿難尊者一人。
佛法而言,“我相”是指“我的观点”。
佛法并非“否定不用观点”,而是教人“不要滞留观点”。
阁下为了呈现“无我”,刻意避开一个“我”字的形容,这种执取的观念,岂不正正是已经是“执着我的观点”吗?又落笔打三更!又着相!
“我”现在跟“你”互动接近1小时,“你”是完全知道的。何必要逃避一個我字?
举例:佛法是教人“不要滞留酒店,并非否定酒店”的存在价值及过程啊!
P.S “你”不要回覆“我”了,“我”只是补充遗漏了的一个回应,“我”是不会逃避一个“我”字的。
般若Prajna
电影只是声音光影的聚合,剧情也只是心创造出来。这段精彩的互动,在不同的人心中创造的剧情也一定不同,心是个投影机,真的要好好去了解它。有些人,请花心思看清楚自己的投影机吧。谦逊,反思,消化,改进,才会有所进步。
忆仲尼
非常精彩,谢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忆仲尼
朋友,我的说话可能好深,不要怕,慢慢会习惯。
嗯,在习惯中。
“你多事。你八卦。”真是太妙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忆仲尼
????
我想说什么?整个互动过程,所有讀者也见到這個人不断想知道我的心是怎样。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执着。
不是多事及八卦、不是着相又是什么?
这种攀附外界的心,就是烦恼之源、轮回之本。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忆仲尼
六祖惠能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但这人不断在追求了解别人的心,批判别人的心,只会浪费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