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由于提问比较简单,文字并没有牵涉任何“修行”或“宗教”笔者秉持“永不答非所问”,唯今之计,用历史比较公道客观啊!hahahaha…….

《温馨提示:笔者曾翻查了一些历史文献及网上记载,有关于“师傅、师父”两个用词,原来于每个朝代所表达用意也略有不同,不断演变。故此,于2018年而言,根本无办法界定两个用词如何使用,众说纷纭。现只将所查到的概括总结分享,碍于历史及文学并不是笔者专长,随时有错漏,敬请原谅、赐教》

一、“师傅”一词,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

二、“师父”一词,据说在唐代才出现。

《师傅》

战国时期所指的“师傅”,最近初是用来形容“老师”。

秦汉以后所指的“师傅”,却演变为专指“帝”或“王”的老师。

“师傅”二字意义,是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

“西汉”到“南宋”,也代表帝王之师此特殊意义,此乃声望极高之老师,直至“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此意义。

直至“南宋”开始,“师傅”意义逐渐走向变成“平民化的老师”。

“清代”中后期,更将师傅普及为“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师父》

“师父”一词,据说在“唐代”才出现,此朝代所指的包含了“平民化老师”,同时也包含了“帝王的老师”。

唐朝以后,“师父”被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例如懂得幻术的人,亦即现代所指的“魔术师”。

元明时期,“师父”更经常来形容“僧侣、道士”。

凭着过去历史记载,“师傅”和“师父”基本意义相通的,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

“师父”更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两个词可以混用。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的成长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故此,“师父”此用词除了保留“传授知识”或“技能”意义之外,更加入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代表感情深厚及尊重的意思。

既然两词意义连歴史中也不断演变,如问2018年究竟用“师傅”和“师父”才對?随缘啦……

P..S 明白佛法的人,佛法就会无处不在。昨天我道出了不同朝代所指的“师傅、师父”定义,目的就是运用佛法,看看以下连结,就知笔者心意。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

《轻心修行话》

人只能随着那一刻实际状况运用某观点面对,观点更加是“中性、空性、虚幻、无常”。

所谓“中性、空性、虚幻、无常”是指人、事、物所呈现的只是“心的感觉”,这份感觉更是人人不同,只是误以为相同。

原因是随着那一刻实际状况运用某观点面对然后,必须将某观点马上放下,不能滞留,否则就叫“执着”。

因为当时某观点只是个人及时空匹配而呈现,事情一过,观点可能已经完全失去意义。

随着国家、文化、时空、对象,同一个文字、同一句表达,在不同场合、用不同语气,也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举一反三,人就会自在起来,何必为一时三刻的观念所束缚呢?

人的烦恼就是因为滞留一观点不放,而产生种种矛盾及纠结,谁知道人生只是一连串观点的大集体,这个地方就叫“人间”。

人间本来就带着不同种种观念而来,你有你观点,我有我观点,他有他观点。

如果“个个观点都错”,亦即意味“所有观点都对”,如此一来,又何必强求分别执着对错?
(注:是非黑白对错乃维持世间秩序,不执着对错,不代表否定对错,只是不滞留对错而产生烦恼)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为什么有很多人“答非所问”?妙哉。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因为疑问,疑惑,所以才来提问。回答就要应问而答,如果答非所问,答的再多也只是自娱自乐,丝毫帮不到别人,还有可能因抖机灵而耽误他人。所以回答问题真的要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去回答,不能含糊!

Handsome轻心 (作者)回复闻鸡起舞

其实我本来就是知道题主想问什么?

我清楚了解题主想知道“什么资格”才能够叫师父。

但是我偏偏先从历史表达,再用侧面回应,目的是想读者明白不要执着自己感觉。
师父,帮得到你就是你师父啦!

哪怕眼前的师父武功盖世,如果不适合自己,这个师父又有何意义呢?

法无高下,适合为佳,适合当下自己的心,又能产生正向效果,那就是最好的师傅/师父!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明白了,不要执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为什么有很多人“答非所问”?妙哉。

Chen DunZhi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轻心师兄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菩萨道精神实在令人折服!

似是故人来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一贯风格,习气难除。哈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似是故人来

要懂得修行,首先要学懂得“妙观察智”,金睛火眼也!

明明题主没有提及半句修行及佛法,为什么很多答主一厢情愿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Chen DunZhi

有否看过一套动画卡通片,叫《钢之炼金术师》?

似是故人来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的嘛,题主的问题明明问的很简单,很多答主反而把它复杂化,要我回答,就会借用《论语》里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似是故人来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论语》里这句话应该说完整一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意思表达的才够完整。

Chen DunZhi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记得是一部0几年很火的卡通片,但是没有看过!跟这个话题有什么联系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回复似是故人来

???????????????

Chen DunZhi回复似是故人来

这么说,天地万物皆可为师对吗

似是故人来回复Chen DunZhi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似是故人来回复Chen DunZhi

我也想知道有什么关联,改天把这部动画片看看

任我行回复似是故人来

???

一头笨猪呀呀呀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等价交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朋友,我的三百多个回答,全部有连贯性,如果有机会,将我所有答案及评论全部看,到时你就知道什么叫佛法。

勿沉醉形式表面,世事没有客观存在,人生只是一连串主观感知而来的「空性」活动,悲欢离合、拳拳到肉,只是投影机映射出来的虚幻感觉,投影机是心,为了圆满这颗心,请先轻轻放下这颗心。~《handsome轻心》
(注:广东话*轻心*与*handsome*近似发音)

誉睿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传道授业解惑,可称Handsome轻心为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大家早晨:
明白佛法的人,佛法就会无处不在。昨天我道出了不同朝代所指的“师傅、师父”定义,目的就是运用佛法,看看以下连结,就知笔者心意。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人只能随着那一刻实际状况运用某观点面对,观点更加是“中性、空性、虚幻、无常”。

所谓“中性、空性、虚幻、无常”是指人、事、物所呈现的只是“心的感觉”,这份感觉更是人人不同,只是误以为相同。

原因是随着那一刻实际状况运用某观点面对然后,必须将某观点马上放下,不能滞留,否则就叫“执着”。

因为当时某观点只是个人及时空匹配而呈现,事情一过,观点可能已经完全失去意义。

随着国家、文化、时空、对象,同一个文字、同一句表达,在不同场合、用不同语气,也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举一反三,人就会自在起来,何必为一时三刻的观念所束缚呢?

人的烦恼就是因为滞留一观点不放,而产生种种矛盾及纠结,谁知道人生只是一连串观点的大集体,这个地方就叫“人间”。

人间本来就带着不同种种观念而来,你有你观点,我有我观点,他有他观点。

如果“个个观点都错”,亦即意味“所有观点都对”,如此一来,又何必强求分别执着对错?
(注:是非黑白对错乃维持世间秩序,不执着对错,不代表否定对错,只是不滞留对错而产生烦恼)

Handsome轻心 (作者)

大家一定要好好消化我这段说话,便明白师傅、师父,只是一种观念,随着时空而改变。

举一反三,做人就不再斤斤计较。人便活得会开心、自在。

一头笨猪呀呀呀

为什么如果“个个观点都错”,亦即意味“所有观点都对”?是指每个观点都有对的地方吗?

男儿当自强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个个观点都错,就代表个个观点都没错,亦可说个个观点都对。

一头笨猪呀呀呀回复似是故人来

?????????????

男儿当自强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首先如果说某个观点错,那么一定有一个对应的标准“对”来界定这个是错的。但如果说个个观点都是错的,那么所有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就无所谓“对错”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似是故人来

Good!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听得明吗?

观点只是各自人心投射出来的幻影,此内涵叫“万法唯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問:为什么如果“个个观点都错”,亦即意味“所有观点都对”?是指每个观点都有对的地方吗?

答:请集中精神,平心静气,究竟什么对错?究竟这个对错是谁定立出来?

一头笨猪呀呀呀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啊,我这种是不是“着相”了。我好像把错的认定成“错的”既它不可能是对的,但是忘记它本身是一个概念,这里本来就没有对错,但是我先入为主的把您说的错,认为是“错的”了

Chen DunZhi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凡事”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轻心师兄已经将实相说出来了,观点只是各自人心投射出来的幻影,同一件事对不同立场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观点,那一件事本身是中性的,产生对错的只是人的分别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一头笨猪呀呀呀

【佛法是批判世间对错吗?】
佛法是批判世间对错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151.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再次一提,那个韩国电影~《与神同行》,建议大家到比较大的电影院去看,故事情节不必争辩,我想大家去明白内容个中的道理,语重心长。

一定要找大银幕戏院,气氛很强!不能迟到,你一定要由头看到尾!

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内地电影院未上画,那就静心等待,不要到网上看,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不能将剧情告诉你们,你们亦不必看影评及预告片,直接去看就得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問:轻心大哥你好,请问能否解释下什么是梵行?

据说佛菩萨久修梵行,成家娶老婆都是示现(演习?)

是不是真的?

然后淫欲心重是不是只能在欲界内徘徊,连色界天都过不去?

为什么我觉得淫欲心起就已经是2元对立了,若不起丑美分别,就没有爱憎(我看美女淫欲心起,反之…),这个过程已经是在“纵欲和禁欲”2元之前,那么“欲”字是无从谈起的,莫说“纵欲”和“禁欲”的2元烦恼,“欲”字一起就已经深深地进入了2元的烦恼了。还有“淫”心是不是属于执着心?

轻心答:
朋友你好,首先我要说明,我是非常喜欢骂人,看我文章超过三个月的人,都应该知道我这种风格。

但是通常我骂完人,我一定会超级详细解释回应。此刻我正式同你说,你不要一次过问我多个问题,一个问题都足以解释1000字,你能够体谅我的情况吗?

请你瞪大双眼看一看你问要多少问题?

如果你接受不了我这种风格回应,请你马上离开,不必找我,你何必这样过分?
一次过要回答多個问题?你疯了吗?

任我行

轻心师兄写文章真的非常辛苦,不会中文输入法,要靠手指写,还要想着怎么写才能让读者明白,每天还有很多人找他扯下半身跟修行的问题。就最后一个问题,但凡来来回回看多几遍,理解轻心师兄那几篇跟相有关的文章,爱马仕手袋啊,金刚经四相,还有那几篇有关欲的文章,评论也不放过,肯定就懂了。不是说看完一篇文章就执着在文字相上打转,多看几篇,多看几次,融会贯通一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任我行

《古印度对梵行的原义》
一、梵行是指“沙门行”。
二、沙门(梵文:श्रमणśramaṇa)

《什么是沙门》
据说原意为“道士、道人、贫道”,意为“勤息、止息”,本为古印度宗教所用名词,泛指所有出家,修苦行、禁欲、乞食为生的宗教人士。
沙门二字为现代为佛教所沿用,成为佛教男性出家众(比丘)的代名词。

《什么是梵行》
南传、北传各派对于“梵行”二字的要求和见解未完全一致。
故此,在理念未完全一致之下,根本不宜公开妄立“定义”。

一般来说,佛门所指的梵行,是指“四圣谛”的做法,内涵是“舍离自心一切欲贪至舍念清净”,亦即“不执着”。

梵行是指“沙门行”,是指“清净梵行”,并非指“强行禁欲”,内涵原义是指打从内心确实能“舍离自心一切之欲贪”,并非厌离世间的感知。

“舍离”跟“厌离”是两回事。
“离欲”跟“禁欲”是两回事。

欲,指诉求。

离欲,指驾驭对“诉求的滞留”,并非“否定诉求”。

禁欲,指强行禁止一切诉求,并非民间传说所至的“禁止性事”。

例如,人类需要食欲,这已是一个对进食的诉求,没可能没有诉求,否则连生存都构成问题,

佛法不是禁止诉求,而是“驾驭对诉求的滞留”,叫“止息贪欲”。

Handsome轻心 (作者)

问:又说密法要三密相应,其实三密相应是不是就是,口,口中会如法念诵咒语,然后根据咒语的真实意思,比如说大悲咒我知道大悲咒真实意思,身,就是我要在生活中运用。意的话就是其实你在生活中运用了,肯定就有意了,就像那个念念不忘一样?是不是这么理解?

答:
身,结印,代表将佛法用行为落实生活。
口,念诵梵音,代表将佛法用语言落实生活。
意,观想梵文种子字,代表将佛法用思维落实生活

做到以上这样,才算是“三密相应”的真实清静内涵。

一、人的烦恼在生活,必须以佛法于生活中切入调整,这个就叫修行。

二、生活修行不在经文、仪轨。

三、人生就是真正的“大道场”,并不在寺院。

四、离开生活,没有佛法可言。

五、戒,是为了降伏自心执着,人形执着不同,必须为自身的执着“自我起戒”,亦即是说依照这个犹如老师的指引,一生向着调整执着而努力,这个过程叫“以戒为师”,梵音“sila paramita 尸罗波罗蜜多”。

Handsome轻心 (作者)

现在知道什么叫“以戒为师”未?

戒,并不是叫我们禁止人生诉求,而是教人依照「各自的执着而设置调整」,这个调整就叫做“戒”。

Handsome轻心 (作者)

《十一面覌音神咒》被现代民间传说視為勉强是《西藏版大悲咒》,但其实是两回事。

西藏本来没有文字语言,只参考了印度文创造国家文字,换句话说西藏的咒語本来全部都是印度梵音,只不过学艺未精,导致音韵面目全非。

Handsome轻心 (作者)

問:不说酸碱跟学佛法有无关系,酸性碱性食物早就被证明是谣言,为何还有人信………不如说是目前找不出解释理论而愿意选择去相信酸碱性吧。个人见解,莫喷?

答:
一、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

二、“天眼”作出透视的时候,确实看见人体的血液出现这种情况。

三、题目是说素食对修行的影响,亦即是针对“素食、修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医学、并不是说美食。

四、不懂修行是不具备条件回应此问题。

Handsome轻心 (作者)

解铃还需系铃人,喜怒哀乐源于心,
明知故犯因愚痴,唯今之计学静心。
静心而坐乃手段,静坐目的入静心,
驾驭二元观菩萨,禅心而活曰修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念佛之谜》
念佛的“念”字是唐代译出来的中文

字,真正的内涵是“忆念”,梵文罗马拼音叫“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覺”,却被后世人曲解为“口唸佛”

念anu-smrti,指忆念。
佛buddha,指觉悟。

「buddh anu-smrti忆念觉」:指回忆觉悟言教、身教,然后落实生活。

anu-smrti忆念,中文以“念”字表达,依靠感知能力之“回忆”切入,关键是“思维活动”。

「“japa 称诵”佛陀名号」:中文以“唸”字表达,是依靠人类之“声音”切入,代表念诵、称颂、歌颂,关键是“气脉活动、震频活动”,必须运用“梵音。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句话容易使中国人产生错解,如果经题以《大势至菩萨忆念觉圆满通达章》來宣释,内涵马上呼之欲出。

整个经文的精华就是教人“忆念觉”之技巧,必须以“如母忆子”般的情怀对佛法言教念念不忘。

“唸佛”实质是“念佛”中的一种方式而已~“持名念佛 / 称诵佛号”,归根究底,此乃透过“口念”来达到“忆念”之目的,“口唸”实质只是为了“心念”来服务。

Handsome轻心 (作者)

《超渡》
飞机起飞是为目的降落,
学习法理是为落实生活。

人类有这个躯体,婴儿为吃奶,小孩为健康,青年求学业,毕业求工作,工作求钱财,成年求伴侣,夫妇求儿女,老年求健康,以上种种就是人生。

人的喜怒哀乐都在生活,应从生活切入调整修练,一个有心求觉的人,如果没有办法将法理落实人生,便白费心机,浪费光阴。

人类有这个心,生前死后都是这个心,从来都没有第二个心,生前迷惑,死后又怎可能觉醒?

人生只是自心投射的感觉,却拳拳到肉,说到底只是一份感觉体验。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够带走的只是一段段“可以忘记,却无法消失的记忆~“识”。

超度只是思想教育,目的是引导“放下心执”。

超度是超度我们这个当下的心,跟生前死后无关,超度不是超度别人的心,而是“超度自心”,不能自证,又怎能化他。

我们日常所做的《超度仪轨》,说到底只是借由“施法者”的慈悲心感通圣者降临接引亡灵、鬼众进行教育而已,能否构成契入浄土,不能一概而论,个中情况千丝万缕。

死后进行超度,倒不如当下为别人进行教育,因为生前死后都是同一颗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人生不外乎“生死”两个字,如果生死前后都是同一个心,换句话说,我们要超度的并不是躯体本身,而是当下这个心。

不要被文字所缚,简单说,就是要向我们的“思想”下手,修行其实就是要改变我们打从心底的“观念”而已。

佛陀说法40多年目的就是教人如何把“执着观念”连根拔起,这个才叫做“真正解脱”,关键是“观念”。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法修行只是教人如何打从心底“粉碎执着观念”,所以重点是“思维”,而不是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必须清楚现在所指的是“求觉的方法”~佛法,并不是研究“轮回之内、人生之内”所经历的际遇。

人生各种技能、规范、秩序、奉公守法、不损人利己、道德,只是維持人类秩序及平衡,叫“有为法”。

什么际遇都不重要,最重要是我们怎样“降伏那个执着观念”,属“无为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魔鬼发毒誓说:“我要披上僧服,剃掉头发,混入僧团,毁灭佛法!”

佛陀弟子以无比坚定的眼神说:“我会脱掉僧服,混入社会,走进时代尖端,以英俊潇洒姿态,最贴地气,使如来正法长存,久存于世!”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人死再多次,轮回再多次,身体无论怎么换,心都还是那颗心(识)所以修行要处理的心,而不是身体。而现如今都是大肆宣传教人烧香拜佛,禁欲等都是离心而说,越学越乱,越学越苦。经常听到一些人被禁欲邪说害的苦不堪言,我就很生气,为什么就是不断有人将佛法扯进下半身呢?我希望幸运看到轻心文章的朋友去好好思考,学佛到底是为什么?就是为跟下半身过不去,没事找事?祝福天下间有心求觉的人,能够遇到指引自己修心的善知识,不在走弯路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魔鬼发的誓已经应验,佛弟子也绝不会示弱,邪是不会胜正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