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什么是“法”、什么是“相”、什么是“无生”、什么是“万法唯心”,我知道很难解释,但还是恳请懂得的师兄尽量指点一下
二、正文区
謝邀。
《金刚经》云:“汝等比丘,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问:什么是“诸”?
答;一切、所有。
问:什么是“法、相”?
答:
- 人心应缘动念所建立的有形或无形现象的全体过程,叫“法”。
- 一切种种构成过程内的因素叫“相”。
举例:
杯子、热水冲、咖啡粉、砂糖、奶、匙、搅拌、最后成为一杯香浓的咖啡,以上就是“全体过程”,叫“法”。
一切种种构成过程内的因素,亦即“杯子、热水冲、咖啡粉、砂糖、奶、匙、搅拌”本身,就叫“相”。
- “法、相”有生有灭,皆因“人心动念生灭”而感到法相生灭,但法本“无生”,不生亦不灭。
- 一法一相,不同法就不同相,各自于心中显相而已,法无状态,只是心对感知而“执取观念”而成状态。故此,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但本质只是“诸法无生究竟空”。
《诸法无生》
- 指所有“际遇~(缘)”根本是“无感情”及“无自主性”的活动运行,所有思路都是“心向际遇制造出来”的批判感觉。
- “诸法本无生,唯心说有无”这句话,指所经历的宇宙万象际遇,本质也从未生出过,故此,谈不上消失,一切只是由心界定而来,再批判出种种分别,说到底,那份体验只是“心识生灭”而已。
- 人生是“以虚存在,却不实在”,也只是透过感知功能,各自执取观念而创造体验。
- 所感知的体验跟际遇无关,际遇只是活动,活动只是无情物,更无自主能力,叫“无自性”。
- 犹如两个观众同时看电影,最后各执观点解释电影内容,只是观众看得投入,再生起七情六欲,最后拼过你死我活。
- 其实两个都是傻瓜,电影只是声音光影的聚合,剧情只是心创造出来,那个森罗万象的原貌,皆是“诸法无生”。
以上之传承口诀:
际遇是缘,缘是果,体验是心念生灭。
再举例…..
早上外面,阳光普照:
A君:心中喜悦,终于有阳光了,若再下雨多一天,我所种下的农作物将尽毁,但今天可能“再有希望”了,“感恩”上苍保佑。
B君:心中悲泣,若仍不下雨,若再晴朗多一天,我所种下的农作物将尽毁,但今天可能“没有希望”了,“祈求”上苍保佑。
同一“法相现象”:
一个喜悦,一个悲泣。
一个感恩,一个祈求。
阳光普照,温暖大地,雨水滋润,哺育万物,同一“法相现象”本无自性,不分彼此,平等对待,不同的只是“各人心中感受”,所谓“处境不同”,只不过就是“心境不同”。
断不能因“阳光、雨水”偏执一面,不能为了满足一人“需要阳光”,而“抹杀雨水”的需求。
站A君立场,不可否认B君对雨水之诉求。
站B君立场,不可否认A君对阳光之诉求。
否则,这就所谓的“落两边”,属于“心执”,亦即“分别心”。
何为“不取不舍”?
有为是事事“处处介怀”而起情绪。
- “无为心”是清清楚楚地随顺因缘,像水银泻地,粒粒皆圆,每个地方都是圆满的。“清楚而不强求、不造作、不滞留”,一切“随缘尽心,尽心随缘”,尽心完成过程便放下,而对结果不介怀于心。
- 知道相遇,不攀缘相遇,不逃避相遇,不否认相遇,不滞留相遇,曰“不取不舍”。
- 简单说,就是相遇现象而“不被一切各种现象而牵着滞留”。
- 佛陀从没教人否认眼前相遇,只教人不滞留相遇”,随缘地尽心做好眼前一切。
“不执着”非指“否定”。
“无为”非指“不清不楚”。
可能题主此刻仍然一头雾水,笔者此刻用最简单最后一段说话总结……
《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sakyamuni释迦牟尼 大意指:不应该滞留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识”的感知而去面对一切。
勿沉醉形式表面,世事没有客观存在,人生只是一连串主观感知而来的“空性”活动,悲欢离合、拳拳到肉,只是投影机映射出来的虚幻感觉,投影机是心,为了圆满这颗心,请先轻轻放下这颗心。
以下三个连结举出了很多例子,解释要什么叫“相、不住于相、不二、缘,空”,题主可以参考……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26.html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佛法认为“情缘、婚姻”是上天注定吗?》
佛法认为“情缘、婚姻”是上天注定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131.html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生道路少人行,
沉迷幻有不识真。
万法唯心无一物,
能空能舍有几人?
~《禅老师》
Handsome轻心 (作者)
懂得无生道理的人很少。
懂得无生道理而又愿意安忍无生,舍离欲贪去修行的人就更少,所以“无生道路”就少人行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每个人做全身检查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见到有很多病,最重要不要有大危害便是。
最近我看到一个有关于癌症的日本节目~《恐怖医学》。
原来人体每天都有1000个癌细胞生长出来,而我们亦有一班免疫系统犹如于警察般每日捉贼,癌细胞之所以出现危害,皆因警察睡觉、疏懒。
换句话说,要医治癌症并不是要消灭癌细胞,而是要设法令“免疫系统甦醒”。
重复一次,癌细胞每天都在身体出现1000个以上。
节目中提供了两个有实验做出来的养生之道,可以强化免疫系统达三倍以上,这两个方法很有趣:
一、每天进食之后两小时后,平心静气将身体躺下来,然后进行“腹式呼吸法”,每天做20分钟,一星期免疫系统就会上升,维持天天做。
二、浸浴,将人体的温度浸在热水之中,令体温「上升一度」左右,就算成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头部出汗”,维持天天做。
以上两个方法任君选择,此乃是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出来,读者可以尝试在网上找出这个节目的其中一集观看,好奇妙。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生,指际遇本质。
但人仍然有感觉,修行就是掌握面对感觉之驾驭,感觉是由心而起,并非否定这个感觉,而是教人明白那份感觉是人心做出来,并非不知不觉。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无生是说投射的感觉是幻影,但是没有说不存在感觉。
际遇本身就是“无情物、无自主性”,叫“无生”。
心投射的感觉如同幻影,但是没有说不存在感觉,而是清楚明白那份感觉是自己创造出来,电影桥段感觉只是你的感觉,跟别人无关。
电影只是电影,只是一个中性的运作,产生感觉的是心。
换言之,同一件事情的出现,如何面对就取决于每人的心。
世事万物并没有因为佛陀是佛陀而改变,天继续下雨、太阳继续出现,佛陀解脱了的是他的心。
无真
有位小说家说“天道是力量,人道是路线,合起来就是大道”这不就是法相吗
省略号
轻心师兄,你好。多次实践参透领悟后,我对诸法无生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在外的一切机遇境遇,之所以会有感受,感觉,感到事情来了去,去了来,都只是人类这个物种对于这种现象的认知而已,但是对于一块石头来说,纵然有人把它粉碎,把它煮了,但是对于这块石头来说,一切都不是事,而且更没事这种理念来,跳出作为人的角度,外在的一切就犹如石头面对粉碎那样,现象就只是现象,没有事,没有情绪波动。我这样的理解对吗?为何我这样一理解感到有种邪见的感觉。望师兄能慈悲指导!
省略号
师兄,我似乎明白为什么感到自己的理解有种邪见的感觉,因为我是通过对石头无情物的对比来否定自身产生的感受和情感,可是情感,感受,观念是心的作用,事实也是同样的境遇会有不同人的看法,也都是每个人的人心决定的,但是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怎样去调俘内心呢,我此刻真的活得很累,想让痛苦止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省略号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做一件事,究竟是动机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正邪应该以什么标准去界定?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26.html
省略号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师兄,今天在外,我体验到什么是无丑,无美的二元对立去感受世物,一切都是本然的存在,自然的存在,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这一切的发生源于自己对内在得不抗拒而来!
桑砡
懂得,做不到,至少现在做不到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桑砡
当然做得到,但是要有方法,这些方法是不会公开的,所以传承非常重要。
桑砡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所以有一个师父非常重要是不是?传承只此一途吗?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