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放下性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样的感觉

二、正文区

(温馨提示:以下文字全部笔者亲身经历,并无弄虚作假,衷心将以下文字分享给有心求佛法的人,如果有人企图有意、无意戴着面具之回应,可算是应该列入“虚伪”范畴,如果回应者确问心无愧,不妨畅所欲言讨论,反之,劝君绕道而行,因为发言不具任何意义,不必争论。)

《佛法修行而言》……

淫,是古来语,指雨水过多,原意指“过度、过量、沉溺”,并非指性行为。“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指“有成就之后不能任意妄为,言行不能太过份”。

佛法教人“止息欲贪”,并非局限指“性欲”,而是指“贪心”。

性欲、食欲也只是欲,人生于世有很多欲,眼所见、耳所听、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人透过器官去感知外界,产生各式各样的欲贪、迷恋,不懂抽離,只要某贪欲束缚了的心,得不到时而人产生烦恼,就属“着相”,须为这“贪欲心”起戒。

佛法教人“设戒防守”,目的要认识到“执着于欲”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下堕于生死流轮。

欲是一种“需求”,全属“中性”,不存錯對,五欲领域,人皆有之,更根本无分高低,这五个领域是“俗家凡人”必须的,因为有肉身,但如果被这五欲控制,就要为“自心起戒”,亦即《六祖坛经》所说的“自性戒”。

自性,指人的本质。
戒,是指“驾驭”。

人要调整的并不是五欲本身,而是“调整被欲控制”的状况,要“驾驭五欲”,“戒体”才会成就,否则就舍本逐末,导致抛弃内在“根本、主要”,而去追求形式上“枝节、次要”,便失去意义,甚至构成伤害。

有些人误以为喜欢“食欲”就代表比喜欢“性欲”的人修为高,全部都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百年邪说。人只要是有肉身,必定有五欲,这是人道规律,出家人另作别论,不必谈论。

一、没有经济追求的人,做乞儿都准备要死,因为对收入无要求,此需求叫“财”。

二、没有性欲的人,没有条件组织家庭,参与情爱游戏,此需求叫“色”。

三、一个名誉扫地的人,在社会不能立足,此需求叫“名”。

四、没有食欲的人,代表有厌食症,准备一命呜呼,临死将至,此需求叫“食”。

五、不懂得调节作息的时间,这个人会百病丛生,此需求叫“睡”。

撇除出家人的状况,一个在家人是必须具备这五种需求,才能应付人生,否则一定处处碰钉,必为身心带来困扰,甚至会危害社会,造就悲剧发生。

  • 没有欲望,只意味失去了人道某类领域发展而已,跟修行路上无关,此乃活生生的因果。
  • 佛法从来都不是为世间另定基准,只是教人“破执离相”。
  • “五戒”杀盗淫妄酒的规管并非“世尊bhagavan ”的本意,更非佛法核心。
  • 现代部份人由于曲解佛法,断章取义,完全不知“五戒”只是五个针对“心执”而要留意调整的方向,如果人生是一条船,五戒就是说船身五个较易破穿漏水的位置,并非叫人无事惹事,明明自己本身不会吸食乱性毒品,却无情白事告诉自己“永不饮酒一滴”,这无疑是在船身刻意凿穿洞,再去修补。
  • 如能“驾驭五欲”,而并非“否定五欲”,这才是真正的“离相、清净”。

《人道、生理而言》…..

1、讨厌“食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厌食症。

2、自然放下“食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疾病、人之將死。

3、讨厌“性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难以建立爱情关系。

4、自然放下“性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答:年老、性功能障碍、疾病,是“痛苦”的。

修行至能超越肉体的快感高潮时,是“自在”的。

讨厌食欲,一般别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讨厌性欲,尽管一般别人都无法观察得到,但身体的情况当事人必然一清二楚。

先不谈讨厌性欲,我看过很多医学文献,甚至以身试法半年刻意禁欲,最后我得到一个很可怕的结论,是我亲身经历性无能这种身体出现状况的问题,我足足维持了一年。医学文献报告的表示,刻意扭曲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不使用,便可以导致该器官功能失去。

在此我并非谈论生理的问题,而是如果牵涉修行,我相信真正有心求道的人,务必要研究什么叫佛法?否则永远停滞形式上兜兜转转,会促使灵性永远无办法升华。

不要肤浅地认为修行是着眼在“下半身”,《金刚经》清清楚楚指出教人不能停滞于“六种感官~六根”,而并非“否定、扭曲、弃掉、讨厌”六根功能。只是教人如何“驾驭因为六根而产生的攀附”,这个过程叫“降心、住心”。

只要对“任何感知功能”产生执着,就属于“着相”,拒绝及讨厌六根功能,就已经属“着相”,会产生烦恼,结果是轮回六道。

部份民间信徒对佛法不但完全曲解,最诡异的竟然肤浅地将修行集中谈论及“抑压下半身功能”,完全忘记“释迦牟尼佛”说明法45年是教人“降心”。见到吗?“抑压下半身功能”跟“降心”是完全两回事,确实令人啼笑皆非,佛法被曲解成迷信印象,导致佛教徒令人神憎鬼厌,确实是有原因的。

感知功能是“说相”,属于生理领域。
降伏其心是“说心”,属于精神领域。

离开精神领域,而去探索生理领域,叫“离心说”,并不是佛法,而是叫“外道”,完全与佛法沾不上半丝关系。

从纵欲过度伤身,
到禁欲过度伤心,
到适时适度疏导。

明白做该做的事,明白不该做的事。直至驾驭这份感觉,不会被这份感觉牵制,不攀附、不排斥、不眷恋、不讨厌,收放自如,不留痕迹。

佛法称整以上个过程为“不取不舍”,那就真正“戒体”成就,不再沦为“抑制”或“放纵”思想言行,此为“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亦即真正的“依别解脱戒为师”。

厌食症的外观恐怖,其实讨厌人生任何领域都非常恐怖,那个恐怖在于“隐藏”,破坏力是集中在精神领域,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言行,遍及人生任何领域。

1 ) 禁食欲、禁性欲,本质都是一样,两者是人体器官所产生的生理活动,强行抑制机能,只会为身体构成伤害。

2 ) 佛法修行人要做的并非强行抑制人生任何诉求,而是需要驾驭因诉求而起的“攀附”,亦即不能以“禁”的态度,而是以“驾驭”思维作方向去面对,这就是“戒”的真实义。

3 ) 修行人要“修心、降心、住心“,并不是扭曲“下半身”机能。

4 ) “推却一边观点,亦即意味必执持另一边观点”,这种心态只叫做“着相,落两边”,完全不是佛法所指的“不二法”,建议有心求觉的人好好去研究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

5 ) 部分人只从“别人口中”闻法,别人说,自己就信,便容易扭曲了“道”,订立了许多不符合“人情、伦常、法理”观念来“捆绑身心”,一厢情愿陶醉在自我幻想出来的一个法界,其内心根本一点也不快乐,若与一个在明白“佛法、道”的人遇上逆境时作比较,前者所产生之“乐”完全沾不上边,情绪或平静出现,马上立竿见影,报应不爽。

6 ) 由于曲解佛法,于是学佛多年,一遇上“八苦”,仍继续忧悲苦恼,患得患失,所谓的学佛,只沦为心灵上的依附及寄托而已,在实质智慧及人生际遇上毫无増长。

7 ) 一个明白法理的佛法修行人,待人接物,非常平易近人,懂从思维下苦功,并非形于表面模仿,更不会常将“神异古怪”现象挂于嘴边,真明白经文内涵的人,会懂调整自心“不如法”观念去生活,如果用“强行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生活”,这决非佛法,肯定已是走偏的“外道”。

8 ) 佛法再高深,也是“人道法理、在人道修、在人道磨练、在人道成就、以人为本”,非用“在家、出家”来介别,更非以一厢情愿的“信、疑”来支持,“思维”能融入生活,“方法”才叫“应缘”。

P.S 佛法所指的放下,是指“破除二元对立”的执着,“放下”二字并非如民间所说的置诸不理,而是瞪大双眼般的面对,必须运用“般若波罗蜜多”。戒的内涵是驾驭及调整,并非强行抑制,否则就是外道、魔说,完全与佛法无关。

《佛教徒是令人讨厌吗?》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091.html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 道人心http://madhyama-marga.com/hd/3044.html

《常常听人说着魔,代表有魔鬼附身加害吗?佛法承认这件事吗?》
常常听人说着魔,代表有魔鬼附身加害吗?佛法承认这件事吗? – 道人心http://madhyama-marga.com/hd/3901.html

三、评论区

Handsome轻心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 道人心http://madhyama-marga.com/hd/3044.html

Handsome轻心

从纵欲过度伤身,
到禁欲过度伤心,
到适时适度疏导。

明白做该做的事,
明白不该做的事。

直至驾驭这份感觉,不会被这份感觉牵制,不攀附、不排斥、不眷恋、不讨厌,收放自如,不留痕迹。

佛法称整以上个过程为“不取不舍”,那就真正“戒体”成就,不再沦为“抑制”或“放纵”思想言行,此为“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亦即真正的“依别解脱戒为师”。

BlackYuki回复Handsome轻心

你说这一堆都不如@醋酸环丙孕酮

Handsome轻心回复BlackYuki

佛法都有得比较吗?

小重山

秃教又开始反人类宣传了

Handsome轻心回复小重山

根本矫枉过正,手上比蚊咬一下,觉得痕痒,就去抓痒便是,是否需要劳师动众将全地球的蚊全部杀掉呢?

甚至有人将整只手被斩去,根本是斩脚趾避沙虫,这种思想根本连三岁小朋友都会明白的道理,竟然现在连20至30多岁的人都未明白,确实比小童智商更加肤浅,日日大声高调说禁欲,此地无银三百两呀!!!

象河

照片看着可怕得好像恐怖片。。不过,驾驭五欲的确是不受欲望勾牵的题中之意。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象河

讨厌食欲,一般别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其实,讨厌性欲,尽管一般别人都无法观察得到,但身体的情况当事人必然一清二楚。

先不谈讨厌性欲,我看过很多医学文献,甚至以身试法半年刻意禁欲,最后我得到一个很可怕的结论,是我亲身经历,性无能。这种身体出现状况的问题,我足足维持了一年。

因为医学文献报告的表示,刻意扭曲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不使用,便可以导致该器官功能失去。

不过在此我并非谈论生理的问题,而是如果牵涉修行,我相信真正有心求道的人,务必要研究什么叫佛法?否则永远停滞形式上兜兜转转,会促使灵性永远无办法升华。

不要肤浅地认为修行是着眼在“下半身”,《金刚经》清清楚楚指出教人不能停滞于“六种感官~六根”,而并非“否定、扭曲、弃掉、讨厌”六根功能。

只是教人如何“驾驭因为六根而产生的攀附”,这个过程叫“降心、住心”。

只要对“任何感知功能”产生执着,就属于“着相”,拒绝及讨厌六根功能,就已经属“着相”,会产生烦恼,结果是轮回六道。

但大部份民间的信徒已经对佛法完全曲解,竟然肤浅地将修行集中谈论及“抑压下半身功能”,完全忘记“释迦牟尼佛”说明法45年是教人“降心”。

见到吗?“抑压下半身功能”跟“降心”是完全两回事。

感知功能是“说相”,属于生理领域。
降伏其心是“说心”,属于精神领域。

离开精神领域,而去探索生理领域,叫“离心说道”,并不是佛法,而是叫“外道”,完全与佛法沾不上半丝关系。

厌食症的外观恐怖,其实讨厌人生任何领域都非常恐怖,那个恐怖在于“隐藏”,破坏力是集中在精神领域,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言行,遍及人生任何领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象河

从纵欲过度伤身,
到禁欲过度伤心,
到适时适度疏导。
明白做该做的事,
明白不该做的事。

直至驾驭这份感觉,不会被这份感觉牵制,不攀附、不排斥、不眷恋、不讨厌,收放自如,不留痕迹。

佛法称整以上个过程为“不取不舍”,那就真正“戒体”成就,不再沦为“抑制”或“放纵”思想言行,此为“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亦即真正的“依别解脱戒为师”。

心中光

谢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名词,漏尽通,很困惑。是性欲丧失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心中光

漏洞已经去了尽头,代表烦恼已经降伏之意,跟下半身无关。

心中光

楞严经起因阿难受魔,是淫心还是性欲,。。。

在家学修行用功的同时有性生活,对身体有害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心中光

摩登伽女,就是阿难ananda的隔世情人,由于两人过去生有情缘,故此,因缘成熟,借由阿难独自化缘讨食之缘,再次遇上旧情人,自然双方易生情欲。

及后释迦牟尼用神通知道,马上派遣文殊菩萨用《楞严咒》去解除旧情人之“催情药”。文殊菩萨随即带两人至释迦牟尼佛及大庭广众面前训示,最惹笑的就是旧情人马上证得“阿罗汉arthat”,留待阿难仍傻呼呼…..

言归正传,在家修行人,适当的性生活疏导,不過火位,不但不会伤害身体,只会令修行更加畅顺,否则天天都易胡思乱想,明白我说什么吗?

故此,一般来说,结了婚的居士,修行进度较快。

以上只站俗家行者而言,出家情况如何,不必谈论。

心中光

修行中的不净观假如修行,那么是针对淫心还是性欲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心中光

不净观,是针对强烈沉醉外表的人的手段,目的使人心生厌恶感之暂时斩脚趾避沙虫之权宜手段,并未究竟,根本不是大乘佛法。

真正“了义究竟法”是以“般若波罗蜜多”去直接降心破执。

缘觉

也就是说禁欲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执着,真正的放下是顺其自然,不贪着咯。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缘觉

重点是心,不明白这心、执着这心,做什么事情也仍受捆绑, 不得解脱,必入轮回。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缘觉

禁欲,已经是着相。
縱欲,已经是着相。

滞留高潮,是执着。
滞留无高潮,是执着。

那应该如何做才如法?

做好当下的角色,做该做的事情,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去做人,活在当下,快活在当下,不伤自他,不要自私自利,多一点关怀别人,心中不要只有自己,不为自己理念而强行牺牲别人,顺应人沦的规律,孝顺父母,尊重别人,随缘而活。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心中光

感恩老师回答。赞

心中光

还想请教一下您。精满不思欲,神满不思睡。的正确理解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心中光

人有“元气、元精、元神”,精这字跟精子、精液无关。

心中光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好的。谢谢您。感恩

心中光

是否可以解为精神世界满足了没有过分邪欲。。。。

心中光

精满是不是身心至诚感动先天的意味呢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心中光

不要这样去知乎问问题,因为这个论坛龙蛇混集,大部份人发言都不负责任,回应只求娱乐,建议现实中去找师傅。

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 道人心http://madhyama-marga.com/hd/3044.html

秋洗月

不说别的,我单纯地认为照片里这个女孩没什么问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1)谁说有问题?

2)“单纯”的答案会怎样?

3)“不单纯”的的答案会怎样?

请将三点具体分享描述。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那你继续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吧,但是即便你在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站在你的对立面上,我鼓励所有人不服错不思过,要付出的代价最多不过是你们所谓的成魔和地狱而已,很可怕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我不会怕,你怕吗?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在你的角度,明显是用“如果你不信我的邪教,你会变成这样”来吓人,可我说,变成这样,我也逍遥。

单纯是我想怎样我就怎样

不单纯是我想怎样,还要想想应不应该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如果真的有地狱,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 脑洞 – 知乎
按照你们的说法,我是百分之四百万下地狱的,怎么改造地狱我都想好了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回应:我做一件事秉持四个理念:

1)我好、你不好?不该做。
2)我不好、你好?可做也可不做,随缘地做。
3)我不好、你不好?一定不能做。
4)我好、你好、大家好,尽心地做,这就圆满。

反问:
一、不知阁下说(那你继续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吧,但是即便你在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这句话,是建立什么准则下发言?

二、不知阁下说(我鼓励所有人不服错不思过,要付出的代价最多不过是你们所谓的成魔和地狱而已)这句话,是建立什么准则下发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所以?

此刻你在这里评论,究竟想表达什么,可否扼要地说出来?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也有我的原则:尽可能让每个人的生物欲望得到最大程度满足。如果有人妨碍了更多人的生物欲望得到满足。那这个人应该被消灭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简明扼要地说:你用修行的角度反对过度的禁欲,我反对修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你看我的言论有哪一个字「明示、暗示」说要抗拒这些“人类本有需求~欲”?
朋友,你是否找错对象留言?我确实一头雾水……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没有,我是说不该顺着所谓的“修行”去反对他们的修行,我反对他们是说连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不该存在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佛法不主张禁欲。
佛法不主张纵欲。

此乃佛门最重要的三个字~“不二法”。

我何曾反对禁欲?

佛法乃中庸之道,不落入元对立,故此,你确实留错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有机会看一看本人相关的文章,看看我何曾反对过任何一个人的立场? 佛法是离相法门,并不会为世间另定基准啊!

既然如此,我又会反对什么?你确实选错对象留言…..

秋洗月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可能是我没说明白:我一直觉得任何不鼓励纵欲的都是错的。人因该选择接受可接受的一切代价,来换得欲望的满足。代价包括下地狱,包括成魔,包括骂名,包括顾忌,必要状态下包括法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秋洗月

对。人人当然有这个权利,因为各人生死各自了,愿意承担就得,但当痛苦来临时,有谁真的心甘情愿去接受结果。

如果阁下内心没有因果观念,如此一来,相关点子根本都无法延续了。

不如简单一点说,在下“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所以任何偏执一面的言论,都无法动摇我的思路,因为“本人无立场可言”,因为我是修“不二法门”的人,不会滞留任何二元极端。

唐石北承沧

话说我觉得性欲似乎比食欲好克制,每次吃饭都做不到七分饱

邱吾权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坚持强忍着半年未自慰,然后就发现自己性功能不行了,一年后才恢复,是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邱吾权

是的。我不喜欢妄语的,亦问过很多相关的朋友,都有这种现象。

但是人人体质不同,只能代表我的身体而说,并无虚言。

但禁欲期间,并无因此令我的智慧任何升华,反而令我个人变得孤僻、面色很枯干,确实耐人寻味。

大大大超人

这尼玛最后放的图片当网友傻子呢?这明明是人家节食才这样的你这么不解释就放上来,你当撸管撸成这样的??吓唬谁呢嗯??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大大大超人

全篇文章并非给一般人看,而是留待接触过佛教的人去了解,唬吓到你是正常的,请你包容。

因为如果没有接触佛教,无可能看得明我的文章。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大大大超人

尝试解释一下这张图片的寓意给你知道,就是指凡事极端都会出现问题,这个女人是禁食,最后患上厌食症。

如果强行禁欲,最后结局是性无能,及造就悲剧,不知这样解释你明不明白?
至于五戒、般若,我不打算跟阁下解释了。

在下的文章,99%是留给接触过佛教,甚至信奉佛教的人去看,一般人是非常难以参与讨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大大大超人

文章中结尾P.S之前一段我已经解释渉及「厌食症」三字,可能阁下疏忽了留意, 建议重看这段,你就不会感觉唬吓了。

正法眼藏

我一字不落的看完了,见解非常独到,没有偏执一方。此文可以作为范本,让更多人参考了解。

醒梦

戒色吧过来的吧,不清楚你最后那几张图表达什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醒梦

「厌食症的外观恐怖,其实讨厌人生任何领域都非常恐怖,那个恐怖在于“隐藏”,破坏力是集中在精神领域,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言行,遍及人生任何领域。」

以上这段说话一早写在PS之前。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醒梦

禁食欲、禁性欲,本质都是一样,两者只是人体器官所产生的生理活动而已。
谁知道修行要做的并不“禁”,而是“驾驭”,这就是“戒”的真实义。

Tirtipz

戒色吧来了,快逃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Tirtipz

任何人不信奉任何宗教,也会发觉这个「下半身」的课题,每个月都有机会雄踞「佛教板块」的榜首,这些话题肤浅都不得了,忍得如此辛苦,不如直接去做变性手术更好,这样就一了百了,不是吗?

在医院动手术将“睾丸”切除,由于荷尔蒙改变,那份性欲确实会完全消失,这是最快令到性欲失去的方法。

其次,很多国家仍流行一种方法~「割X礼」,这是可彻底针对女生减去性欲。不同民族之间的执行过程不尽相同,有些切除部分“x蒂、阴X、X皮”,也有的切除整个X蒂和小X唇;甚至将大小x唇全部切除,使阴X愈合,俗称锁阴手术(英语:Infibulation),很有效的,可以了解一下这种外科手术,有一些方可以做。
百度、百科都有介绍,很多国家都有割X礼的,各可自行了解,有人做过这类手术,这是最有效方法,亦非常成功,以上仅供参考,不代表个人立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Tirtipz

根本矫枉过正,手上比蚊咬一下,觉得痕痒,就去抓痒便是,是否需要劳师动众将全地球的蚊全部杀掉呢?

甚至有人将整只手被斩去,根本是斩脚趾避沙虫,这种思想根本连三岁小朋友都会明白的道理,竟然现在连20至30多岁的人都未明白,确实比小童智商更加肤浅,日日大声高调说禁欲,此地无银三百两呀!!!

Tirtipz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非修行之人只要来把握度就好了,度的程度由自己衡量。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Tirtipz

南传下来的佛法系统,比北传中国的佛法的传承系统保存得比较完整,看完“善智比丘”内容所解释的戒条,就会清楚知道什么叫不邪淫。如果连这些戒律都误解,信徒永远都会在只在形式上兜兜转转。

本人并没有将南北传佛法刻意划分高低,只是以事论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了解一下以下的两个连结,就会知道究竟不邪淫的定义是什么?

《在家众想要在佛教中修行精进就一定要放弃夫妻生活么?》
善智比丘:佛陀基于对心的运作以及在家人的烦恼之了解,所做的合理安排安排…….http://www.zhihu.com/question/50494301/answer/121236901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何跟自己女朋友讲明白继续婚前性行为是邪淫?》
善智比丘:先给结论:婚前性行为并不直接等同于邪淫(欲邪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190193/answer/142270530

後 青春期的詩

人家是厌食症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後 青春期的詩

人家是厌性症

何茫然Libra

我曾有过禁欲导致性功能障碍的体验。

影自南飞

我有过纵欲的体验,也有过禁欲的体验。关于纵欲我想问,为什么明明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来看,我都是那个相对更有自控力的那个人,可是到头来我会深陷其中,而他们则不会,是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和他们在自慰这件事上的区别?

我禁欲是因为受到戒色吧的蛊惑,虽然现在可以做到适度,但是反观当时,在那种疯魔的状态下,似乎除了接受戒色吧的理论,把自己置于恐惧和高压之下,似乎也找不出什么方法可以控制纵欲这件事(这里不是肯定戒色吧,戒色吧这个组织是邪教无疑),所以想请教答主,在已经失控的状态下,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凭借剩余的一点理智来实现自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影自南飞

问 1:)什么原因导致了阁下和他们在自慰这件事上的区别?

答:身体质素决定一切,尽管心瘾大,如果体质无法承受,自然有心无力,男女情况一样。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影自南飞

問 2:)在已经失控的状态下,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凭借剩余的一点理智来实现自控?

答:失控必无理智,理智必无失控,失控根本无基准定义,失控时是难以被劝告的。

人要失控至出现无法承受之下场,理智机制就自然启动。

仍然失控皆因未感到受伤害,犹如狮子发狂,直至被子弹击中受伤,自然知难而退。家中长期无食物,蟑螂自然搬家。

影自南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谢谢您的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的人会自慰成瘾而有的人不会?”这个问题,您的回答是“身体质素决定一切,尽管心瘾大,如果体质无法承受,自然有心无力,男女情况一样。”,但是有很多人不是因为身体无法承受才没有成瘾,而是这些人心瘾小,这种心瘾大小的区别是否有什么必然的原因?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影自南飞

你是那一类呢?现实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对社会有建树,不要再去花时间去研究别人的性欲心瘾大小。

其次,阁下彷佛对性欲研究很有兴趣,故此,反而我想了解阁下为何对“性欲心瘾的心瘾源头”如此大?祝福你。

影自南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哈哈,我应当是属于心瘾大的那种人吧。可能我这样刨根问底确实有些奇怪了,这个问题我想了挺久,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过宽泛,深究下去确实没什么意义。不过面对同一种“诱惑”(不限于自慰、性),有的人成瘾,但有的人没有,这种区别很有意思不是么?而在我的体验中最深刻的就是自慰成瘾,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这方面。

影自南飞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最近常常思考,在极端间游走的过程是不是走向平衡的必经之路,而所谓自制力更好,更能自控的人并不是不走极端,而是走极端的程度更小,走向平衡的过程更快,想请教一下答主的看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影自南飞

問 1):在极端间游走的过程,是不是走向平衡的必经之路?

答:大部份人都是在“二元极端”作为出发点,是否能够达到中庸,必须“接收指引、承受指引”,否则永远不会改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影自南飞

問 2):所谓自制力更好,更能自控的人并不是不走极端,而是走极端的程度更小,走向平衡的过程更快?

答:某一刻驾驭能力好,某一刻就不极端。

无名小卒

正见

筋肉兔子KinNiku

若是欲望很强烈,如何驾驭这匹烈马?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筋肉兔子KinNiku

强弱没定义。是否已构成伤害身心如果连自己都不知,这叫愚昧,好比知道过量饮酒会出事端。

欲海无涯,世上任何领域欲望过分强烈,也必出事端。

如何驾驭这份欲望的烈马?无人可以告诉阁下。

人是万物之灵,贵乎有自知之明,明知故犯,这叫自虐,没法医治。

如果就性欲来说,一刀切并非可行方法,强行禁止,只会让洪水累积爆发,只能将次数的频率减低,调整方法人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过分空闲,自然胡思乱想,人生并不是只有下半身的愉悦,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因为我们不是动物,消化。

爱嘎人士

阿弥陀佛!感谢感谢!感谢感谢!

南国有佳人

楼主我问你,你认为手淫有害无害?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南国有佳人

只能回应你,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没有什么好处、坏处,凡事过度,做什么都会有害,这是肯定的,无一例外。

至于问自慰本身有没有害,我直接回应,只要不进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之下,做什么都没有害。

例如服食毒品有没有害?当然有害啦,因为已经伤害身体。

Handsome轻心 (作者)

时要用握拳,
时要张开掌。

并不意味拳掌好与坏,也不认定、否定拳掌,滞留拳这个状态,是执着。滞留掌这个状态,是执着。

随顺际遇而尽心,尽心后随顺际遇,随缘尽心,尽心随缘。

一丶明明喜欢饮可乐,5天有饮可乐后,其余25天安安定定。二、明明喜欢饮可乐,30天无得饮可乐,30天24小时也坐立不安。各人认为哪一个人可以比较心安地学习修行呢?

佛陀设立五戒,其实当初最主要是针对印度的无恶不作,说来一匹布的长,有机会可参阅我其他拙文。

戒的意义就是为了调整及驾驭,并非将“身心、外界、事件”否定或嫌弃。

有可乐饮又开心,无可乐饮又自在,做到这样,戒体才真正成就,这才是“尸罗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的真实义。我们一定要正视“性欲”问题,千万不要尴尬,这个尴尬是因为民间长期以讹传讹,导致很多信徒都披上不必要的负罪感,身体健康,性器官就会更间竭出现敏感,并非一个罪,此乃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何来尴尬可言,重点是不要过度、沈溺。

除非阁下打算孤独终老,如果想组织家庭,建议必须拥有组织家庭的条件,否则令人闻风丧胆。

我经常将头照放上知乎,就是要打破民间对学佛人的“年纪老迈、满头白发、男似农夫、女似村姑”的迷信观念,年青力壮的人原来都可以对佛法有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并不是满面皱纹。

仍是一句,有了伴侶,其实欲望会越来越少的,我亦拍過拖。

因为某些领域得到疏导,就可以全神贯注去学习,我学习的速度及效果快到你不信,因為已經不再着眼「下半身」,可以真正領會什麼「降心、住心」。

试个执着,才知什么叫放下。
试个着相,才知什么叫离相。

有机会再讨论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