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人人是透过六种感官,例如眼看文字、耳听音声、或唱诵等,再加“意识”去分别佛经义理,只是过程。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八字原是梵文,若找十人来将原文译出而报告,将可能得出十个版本,文字乃无情物,脑筋未释放打开前~“明心见性”,所吸取只于“意识”中打转,全属“花拳繍腿”,不会得到实益。
古来僧人,把原来佛经的“梵文”译成“中文”,亦会因应译者的“证量”而字眼上有小小差异,就一本《金刚经》,古来就有六个版本,分别为:
1)“鸠摩罗什”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诠:(现代最流通)”
2)“菩提流支”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3)“真谛”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4)“达摩笈多”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5)“玄奘”的《大般若波罗蜜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
6)“义净”的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现就举两例,唐代“玄装法师”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姚秦“鸠摩罗什法师” 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别把文经内的三小段,作为参考。
“玄装法师”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诸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
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
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佛告善现:“于汝意云何?如来颇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善现!汝今勿当作如是观。何以故?善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我,为非善取。何以故?善现!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故名说法。”
“鸠摩罗什法师” 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金刚经》内四句经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笔者所译之大意:“若以视觉领域来寻觅欲见佛性~(梵语:如来tathagata),以听觉领域欲来寻觅佛性~(如来),这个人犹如在行驶不正之邪道,是永远不能观照出佛性的。”
2500年前印度人释迦牟尼的一场场讲座,被记下很多梵文文字,而唐代就是宏掦梵音密咒全盛时期,祖师大德所翻译梵咒、经文,其中人称“开元三大士”就是指“金刚智、不空、善无畏”三位法师,而唐朝代所说及记载语言皆依“河洛语”为准来标注“梵音”,非现时之中国国语。
经文是一堆“字”,属一个“现象~相”而已,而“理解、体会、体悟”则人人可不同,意解可以很多,一切古人、善知识,所理解的,我们都“只可作参考”,他们把印度文变成汉语,所翻译出的只是“翻译出译者所理解”,并非百分百如来本意,所以佛陀叮咛弟子将来必须要以“如是我闻”作为经文的起首,意思指这样的道理是我这样听及理解,可能会有错漏的。
然而重点是,修行是要把经文的“法理从生活中验证出来”后,并不滞留文字本身,须把自己的“意所想、口所言、身所行”产生正面变化来“面对生活、圆满人生”,才算“修心、修行”,到最后自然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到时你就知道了,原来根本不存在什么“懂不懂”,站“修行过程”来说,暂时每人都只能取“适合自己的某一方面”来“匹配相应”而起效果。
同样一句话,我在“A点”取了自己适合的方面来产生“悟性”,算我懂了,你从“B点”方面产生“悟性”,你也懂了,但我跟你所产生的“懂~(悟性)”的领域、层次,可能未必一样,故此,佛陀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实际上,一日未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 sambodhi”亦即未成“无上正等正觉”之前,凡夫能懂的只是“我能懂的部份”。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麈不可出”这句说话,是世尊因材施教、应机应缘为“阿难~ananda”的「愛慾執心」及当时印度對「性活动过度」及「風化罪案」而演说,说到底其实是“(执)心不除,麈不可出”,“执心”才是根本烦恼之源。
不明其义的迷信之人,断章取义,一厢情愿幻想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百年鬼话,然后硬说是佛陀的意思,佛教圈彷佛已经将“修行”跟“禁欲”画成等号挂钩,此乃谤佛毁法之罪,误人子弟,佛法从来都不是为世间另定“基准”去“认定或否定”世间运用,“世尊~bhagavan”每一句说话都是针对人心,教世人破执开慧,明心见性,除此以外,再没其他,不是教人在形式上团团转,离心说道,则同魔说,曰:“外道”,这就是“着相”。
没有“性需要”就代表“修为”,难道“不举”及“老人家”岂非都是得道的圣人?
懇請用一用脑筋思考,千百句懇請不要再贬低佛法,「世尊~bhagavan」说法49年并非教你做一个不举的人,而是教人必须为自心的执着而调整~“戒”,好好认识自己一颗本来的佛心。
朋友们啊!请不必再纠结,阁下不要被迷信思想所荼毒,必须为自己的身心负上全部责任,呈现在眼前的事实才能依靠,欺骗你的只有人,一定要用理智判断。
命运在我手里,任何人作了决定必会亲自承担,此乃因果,不可认贼作父。
《根据身心语法程式学“NLP”》所指,人只会作对情况“有利”的决定。
世事,好微妙!一步棋决定下一步棋;行差一着,之后步步艰难。
围观的人就算意见有多好,但你必先要全神贯注思维,周详考虑,勿受动摇。
如何走下一步?还是自己来决定的。
以退为进?还是以进为退?
当中有莫大的玄机奥妙及变数,所以走每一步都要小心,下每个决定时都要提防,否则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意志如秋千的人,左摇右摆,任人坐在其上。人摇东就往东,人荡西便去西,永无主见,这就空过了一生。
佛法并非叫人无事惹事,而去令身体失去感觉变“性无能”!恕我唐突,一个女生愿嫁给一个性无能的男人吗?没有性能力代表智慧会不同凡响嗎?确实值得深思。
日日口中說禁欲,表面叫苦连天,这边厢禁欲,那边厢纵欲,这样叫口念心行吗?完全口不对心。无情白事,日日都说自己要“戒性活动”,此地无银三百两,必须知道佛陀所说的清浄,并非世俗一厢情愿所出判别分出来的清洁与污染,而是“不被二元对立”束缚的状态,佛法是教人面对世事是依“不抗不迎”,梵语罗马拼音叫“apratisthita laksana 离相”,亦即《金刚经》云:“不住于相”,现代语叫“离相”。
人会不会突然说我天天要“戒偷东西”?自己过分放纵,好比食饭,每人一次最多吃两碗,甚至三碗,但他们就会一次过食十碗,以为自己是恐龙?之后就走去说要“戒饭”,饭有罪吗?有罪的是他放纵,他们有人一天自慰五至六次,机器都坏啦,伤害自己身心。
无智慧的人,才只会用别人的嘴巴去做人,現代佛教圈彷彿已经成为一个大染缸,“正法”从来没有消失,沒落的是人心,所以才成“末法”。
本人小时候几岁已开始学佛,知道2500年前“世尊~bhagavan”根本从来没有这样做人,相反,全部都是教人不能用抗拒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淸清楚楚说出世事的真相,教人破除两边极端的执着,偏偏后世人不断扭曲,悲哀也。
大家会发觉几个现象:
1)不断有男生挑逗「女子戒X吧」的女生,而吧主是不会阻止的。
2)如果去劝谏这些女生,而涉及“适度”二字,就会马上被拉黑,时间会在半小时之内。
3)女生会不断说出自己如何性需要,更表明何时自慰的日子、时间、地点、方法,极尽挑逗,然后说自己要戒,大家认为这些说话,男生听到之后不会性冲动吗?之后就说被什么魔鬼引诱破戒,谁知道这些所谓魔鬼、猥琐男,原来就是私讯挑逗女生们的男生,这样的自作自受循环叫忏悔吗?似在诱惑。
4)每天重复要戒,但是每天重复说又破戒,但言语之间又暗示自慰过程好舒服。
太多不合情理的情况在这些论坛,而且所有人回应的说话全部是预早准备的,儘管你35岁单身,他们都会叫人禁止一切性活动,最奇妙的就是他们原来全部都是单身居多,有些更根本是男扮女生入來聊天,就算你拍拖,都会叫人尽量离开男生,不能雙方共處一室,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认为一个身体健康的而单身女生可以没有性欲吗?这样就叫修行吗?大家不会如此天真吧?!完全不切实际。
此时此刻,本人不是想跟朋友们说宗教,更不是说修行,如果閣下想说修行,當然可一起分享,但一定要小心这些论坛,动机不明,误人子弟,制造迷信,部份人更有自杀、自残倾向,他们有人用刀 至身体遍体鳞伤、鲜血满地,千万不要任意宣扬这些邪说,现表明态度,在下并不是反戒色的人,更不是放纵的人,而是一个活生生求觉的人。
“戒X吧、女子X色吧、反戒X吧、阳光生X吧”,这些言论全部充满极端,一边是禁欲,另一边是纵欲,各走极端,他们组织背后非常严谨及有系统,并非如此简单的一个组织,居心叵测,不懂正视人生领域上的调整及进步,他们将一切人生的“不幸际遇、逆境、健康、事业、幸福”,甚至连脸上一粒青春痘,也全部推卸给“性活动”本身,令年青人每天带着无限的负罪感生活。
奉劝看见这段文字的「在家人」,千万不要纵欲及禁欲,后果不堪设想,这样身心都会被扭曲,将来如果要成家立室,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下五年之内见尽无数婚姻破裂,千真万确,这就是反作用力,必须三思而后行。
笔者曾经亦跟他们走上这样的路,这些是成魔之路,无论阁下是否修行人、单身人、年青人,甚至任何宗教及无信仰人,一定要学懂中庸,不能走向偏激,否则一定会害己害人,以上说话并非针对任何人说,身为求觉的人应去理性思考,好好圆满人生,恳请大发慈悲,不要再将佛法扯下水,勿令佛教蒙上不白之冤,这样如来正法又如何薪火相传?祝福你。
最后,附上以下四个连结,以客观态度去探讨性活动及着相的课题:
【佛法如何面对性事,是排斥吗?】
佛法如何面对性事,是排斥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24.html
【性欲是邪恶,禁欲是善良吗?】
性欲是邪恶,禁欲是善良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685.html
【佛法对邪淫的内涵是什么?你知道吗?】
佛法对邪淫的内涵是什么?你知道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42.html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评论区
静若水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原来真正含义是“执心不除,尘不可出”。重点是破除执心~离相,而不是性行为。而至于那些论坛,本人也曾是受害者,说来悲剧,因为坚持吃素,以及恋爱时候拒绝男友有任何亲密举动,怕破戒,于是屡次错过因缘。还好接触到正法,走出来了。那么多人将修行等同于没有性欲,可悲可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邪不能胜正,我希望这篇文章为一班迷途小羔羊,赋予正确的智慧,不能再制造无必要的矛盾,更不要自残身体,更不要天天带着负罪感做人,这些论坛根本在勾引男人,谁会高调说出自己具体的自慰动作、日子及时间?更会说出自己忍得好辛苦,然后又说自己浑身舒服,实在太露骨,居心叵测,更有人放上诱人的头照,这班人可能是性工作者。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麈不可出”这句说话,是世尊因材施教、应机应缘为“阿难~ananda”的「愛慾執心」及当时印度對「性活动过度」及「風化罪案」而演说,说到底其实是“(执)心不除,麈不可出”,“执心”才是根本烦恼之源。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如果当日译经的人,将这淫字,变成执字,历史就会改写。
其次,《金刚经》云:“不能见如来”,这个“见”字是指“观照”,并非肉眼所见的意思。
刘黎源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阿罗汉都可以没有性欲啊,所以清心寡欲也没错吧,禁欲也可以吧。而且性活动真是中性的吗?性活动本来就是一种执着吧!何况出家人为何要有不非梵行戒呢?我基本上禁欲这么多天不也很好吗?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修行只为破执离相,再没其他。一切形而上的枝节,只是人心定立的基准,只要能够使人“破执离相的方法”,就是佛法。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你如何,跟别人无关。
别人如何,跟你无关。
勿将自己的基准放入别人身上,否则叫“我执”。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你只是说了一点,而说漏了整体,阿罗汉是破除“我、人”二相的人,见欲、听欲、香欲、食欲,触欲、精神欲、一切感知上的欲都已经粉碎。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性活动本身并不是一种执着,而是一种生理上的结构本能,这是万物造化的功能。既然禁欲令阁下相应,不防坚持一世,最重要能离相破执就可以了。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至于你禁欲是否很好吗?这个是非常尴尬及私隐的问题,你不应该问人啊!而是应该问你自己。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你食饭是否一个中性的活动?食饭是否一个执着呢?请想清楚才回应,否则随时自打咀巴,题外话,我建议你禁食,这句说话你要听得懂。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无缘无故,有一个男人告诉我自己禁欲,而且我又是男人,我真的毛管竖起。????
Handsome轻心(作者) 回复刘黎源
重申,在下不是同性恋,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男人,自从我公开照片之后,我私下收到很多私讯,阁下不要误会, 望谅解。
吕白菜
最近一直在尝试找到 两边的极端的 点 但是真的无法迈出一步 甚至方向都没有 可是我好像能感受到那两个点 起码让我可以看到 知道努力的目标 再次求得指引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我用最简单的表达~“二元对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内所指的“不生不灭、不垢不浄、不增不减”只是其中的一系列例子,内容就是破除一切“二元对立”观点,因为观世音菩萨见到二元对立是会害死人的!只要破除二元对立的观点就会解脱生死。举例说,一切的苦恼都是来自矛盾,说到底就是对立,双方各执一个观点,战争就是这样来,对立的观点遍及人生一切处,所以修行其实就要破除这个观点,这是佛法的核心,叫“般若波罗蜜多prajna paramita”。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你放心,你愿意问,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尽情吐露,这是佛子的本分,我不会感到烦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烦厌、喜欢的观点,已经是二元对立啦,即是佛法所叫的“落两边”,偏执了一边的意思,亦叫边见,即是极端的观点。所以我文章说“性活动”本身是中性,不存在对错,错的只是那个迷恋及抗抢的心,佛陀从来都没有教我们用抗拒去做人,只是迷信之徒曲解如来本意而已。
吕白菜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举个例子 比如说 昨天领导送我一只很精致的烧鸡 属于那种以现在的我五年内都买不起的那种 带回宿舍想和另外三个舍友在第二天午餐时候一起吃 结果晚上回来发现我一个舍友已经快吃完了 就这件事一直让我很恼火 我想知道自己如何运用离相的思维去解决这不良的情绪 哪怕迈出一步也好
吕白菜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可以理解为 “平”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清楚楚说不浄不垢,现代人偏偏认为“性活动污染、处子淸净”,原来全部都是着相。真正的清静是离相,随缘而尽心,尽心后随缘,说到底是随缘而活,世间一切基准全都是人心界定而已,修行人要做的是平衡,秉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观念去做人,平等对待万物,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慈悲并非叫人去食素,一切令你可以培养出那份平等心的方法你都可以去做,例如不食肉,这只是一种手段,对生命要有慈悲心,但慈悲心并不是对尸体,而是对活生生的生命,包括对一切万物及每人观点,都要慈悲,慈悲并非教人走去买禽畜放生,这些内涵一定要搞清楚。
吕白菜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尽心后的不强求 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因果不会错应,只是不明白因果,未能完全深信因果。该来的来、该走的走,重点是跟那个东西无缘份,面对世上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我们有权利去表达、争取,学习离相,并不是叫人傻头傻脑的任人鱼肉,而是尽心尽力去面对眼前的际遇后,无论结果如何都随遇而安,不被表象所缚,平心静气,很多人其实口说随缘,其实只是「随便」,不是消极、就是埋怨,这样只会苦害了自己,我送你八个字~“随缘尽心、尽心随缘”,这是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没有知觉的叫“枯禅”,人有六根感知能力,并不是石头,一定要尽力面对,这就是所谓的“于相而离相”,如果“不面对相,又如何离相”?犹如“手掌手背”是同一件事,也是同一只手,看看双手是否有手掌手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吕白菜
心平道相应,凹陷起遭殃,修行就是要彻底摆平那一颗凹陷的心,离相就“平”。
静若水回复吕白菜
感谢白菜和@Handsome 的精彩互动,学习了!
静若水回复吕白菜
白菜你好,我理解的“离相”,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仍会争取,会解释,会积极应对,但却不会因此而感到纠结、痛苦、难过,心不会被外界牵扯,因为一切有因有缘有果,丝毫不差,不是个人可以自己做主的,所以尽心面对后就放下了,对结果没有任何期待,一切随缘。
吕白菜回复静若水
我真的是很困惑所以就提问了
吕白菜回复静若水
我觉得不应该存在会解释的思想包袱 自我感觉 越解释 越是执念…
静若水回复吕白菜
不解释不争取也是一种应对方法。无论怎样,应对完就放下就好了。????
刘黎源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可是不买禽畜放生,它们就会被杀害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因果千丝万缕,救得要尽救,万法唯心,心外无众生,必须尽救“自心众生”,放下种种执着,此乃真正放生的真实义。
DawaDorje
对你的回答报以热烈鼓掌
何统达
【阳光生活】【吧务管理】【吧规】阳光生活吧–吧规v2015-7-28版(进吧必看) http://tieba.baidu.com/p/3926131484
请看13楼
做为一个阳吧人员,是赞同答主回答观点的,只是题主还是缺少对贴吧的了解啊,阳吧哪有提倡纵欲,反戒色吧长期被戒色吧反串黑占领,置顶一些纵欲也没害的贴子引不明真相的人过来,然后路人认为:哦两边都不是好鸟,戒色教徒:我们的反对派这么sb更坚定我戒色信心。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何统达
我不便再回应,在下只是以事论事,题外话,如果阁下想尽管理员责任, 应有责任知道贴吧内来的发言,在下是一个修行人,理念中立的,只不过你们吧内某部份人出现言行不一,加油!
P·S 最初我曾经是你们贴吧的支持者,但最后决定离开。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何统达
我再补充多一点,你知不知道你们吧内曾经有人「偷窥女生小便」的的发言,描述得非常细致,連女生的下體也形容出來,包括「阴毛」,閣下认为有否问题呢?这样发言不只一次,算是阳光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何统达
更加出现大量提倡色情、縦欲的暗示,佛法不主张禁欲,不主张纵欲,一切采取中庸之道,希望阁下的贴吧,能变成一个真正阳光的贴吧。
何统达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你说的偷窥情况恕我没看见过,至于纵欲暗示这点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比如吧主有一贴细数成大事的风流人物,有的人理解成打脸戒色吧,有的人心想那好我怎么撸也无碍。再比如有一贴关于色情片的,我认为只是一种西方性解放的思想,同样与纵欲并无关系。吧里有个不好的现象是仅支持西医的,对于中医方面的解析虽然有但不占主流甚至被鄙视,而西医贴子的一些说法往往是强调无害,适度这个词一带而过或者没写出来,我想这也是误解纵欲的一个原因。
再者贴吧确实没什么玩头了,戒色吧依旧如日中天,阳吧活跃度堪忧老人隐退,新人有的素质不高出现你说的偷窥贴子。
都不去是对的,但自己心中得有想法和正确的性观念,适度是个好词,但过分看重适度害怕危害最后还是因为焦虑回到戒撸老路的我也是看过很多。
该工作学习干自己的事去,整天纠结撸不撸适度不适度本身就有问题吧——这是我的观点,也是阳吧其中一位大吧的观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何统达
总之你明白中庸就好了,因为你始终是那个贴吧的监控之一,我只是事实陈述,中立的。我们一班佛弟子,同时也见过有关偷窥小便的内容发言,这是千真万确,无论如何,祝福你们带给别人阳光。
刘黎源
而且吃素的道理难道不是为了不间接杀生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啊!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没有买卖都有杀。因为是三毒所致。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吃素是为了培养平等心,至于什么事平等心,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简单说,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可以契约平等心,慈悲心只是一个结果,平等心才是根。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刘黎源
不过我只是奇怪,你喜欢禁欲,其实你不需要告诉人,这是你个人私瘾,他无缘无故为何要告诉人自己禁欲?你不觉得有点难以为情吗?当然我不介意听你的倾诉,但是这个始终是公开的论坛,其实谁有兴趣想知道你是否有性行为?
别人有伴侣、有家庭,会对你的禁欲有兴趣吗?建议不要再将你的私瘾公开,别人会觉得你好奇怪啊!以上的建议是善意。
zi ye
答主口口声声说不执,自己却执着于中庸。
不执着于戒,那么先要执着于戒。
至于什么性无能,难道说持戒就会变得性无能了真是可笑。
答主满口说佛法,却不说佛经原著,而是以自己的意思来解读。真是自己的经贴佛法的名。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还是佛经说的明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梦里寻梦又一天,
执幻为实苦作甜,
谁人识得回风道,
前途由我亦由天。
相唯心,本如幻,
持戒忏悔离欲贪。
叹奈何,执心顽,
历劫养成坏习惯。
莫气馁,悟无生,
了达实相再不攀。
莫批评,无诤论,
中边不住空心还。
修行成败皈般若,
明了真诀道不难。
口念心行次第进,
无修无证返灵山。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中边不住空心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我口口声声、日日夜夜、起心动念,都要告诉自己要“中边不住空心还”。
zi ye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反正我是看不懂这白话诗了,答主请正面辩证。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中庸”两个字我是为了演绎给未学过般若的人去表达,看来阁下已经懂得般若,现在请师兄你表达一下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刚才并不是一句是诗,叫“无生诀”。如果阁下看不懂刚才的偈语,我就需要止语了。
zi ye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我是不懂般若的,还请答主不吝赐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可以的话说说你对什么是佛法的理解?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恕我直言,如果掌握不了“般若波罗蜜多”,叫人天乘。朋友你可以先去参研一下,究竟佛陀说法49年是表达了什么?
zi ye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佛法是以六度为次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zi ye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你说的般若和我理解的应该不一样,我理解的般若是不可说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是对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极致,一心可演无量法。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朋友,误解了。建议先从《六祖坛经》入手,在进入《金刚经》,然后研究《心经》,再去理解为《维摩诘经》,阁下就会得到最圆融的理解。
其次,阁下有师承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不如我们先结一个缘,究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说什么?你不妨分享出来。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六度」後面,為何有「波羅蜜多」四字,是巧合嗎?波羅密多究竟是指什麼?例如「佈施波羅蜜多」究竟是指什麼?這是值得我們學佛人深思的。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究竟什么叫“持戒波罗蜜多~sila paramita”?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如果“般若”未知是什么?“波罗密多”又不知是什么?究竟学佛又可以学到什么?修到什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如果我们学佛人搞得清楚佛法是什么?更明白学佛是为了什么?自然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轮廓,就会明白应该怎样去落实人生,成就“一行三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例如你会知道为什么要“念佛”?这个念是“忆念”之意,究竟忆念佛陀什么?佛又是什么?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以上问题我全部都明白,但是你教我如何三言两语去分享出来?就算我分享出来,就凭几句文字,你又会愿意接受吗?所以唯今之计,应该找一个你相信的善知识去了解,否则我俩根本没办法可以谈到出什么,单手拍不响。
题外话,佛法不是辩证出来,而是调整而悟出来。因辩证是“相法”,而佛法是“心法”,离心说道,已经违背佛法,曰:外道。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zi ye
不如我尝试抛出一个伏缐,所有佛经之中,都必见到涉及两个点子的内容,你试试表达出来,究竟那两个点子?
潘驰
有种心开意解的感觉。之前进入戒色吧,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有性欲是我的原罪,一而再再而三的破戒,堕入地狱,心理压力特别大。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潘驰
《怎么看待佛教徒还会有性的欲望这件事儿?》
怎么看待佛教徒还会有性的欲望这件事儿?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381.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潘驰
大家是男人,很多事情大家心中有数,这是什么“戒色吧”,挂羊头卖狗肉,佛法不主张縦欲,也不主张禁欲,因为佛陀所指的是“不邪淫~(不正当的性事)”,重点是“不正当”三字,而并非“性亊本身”,例如说“不正当的用刀”,并非否认“刀本身”,佛法是教人不偏不倚、不縦不禁、不贪恋、不厌弃,用四字形容叫“不取不舍”去面对人生。
性需要等于食饭的欲望而已,是一个身体结构的问题,建议他们最好“禁食”,他们如何无问题,重点不能将这种个人的设想加诸别人身上,然后把对方定作邪,这种思考其实是专横及自我的表現。
佛陀所指的止息贪欲,是指“对感知的攀附”,即是应止息“迷恋”及“抗拒”的心。欲,从来都不是局限指“性活动”,是现代人误解了真相。
试问一个身体健康的男女,又怎么会没有生理需要?勿听信这些谣言惑众的骗子,如果有男女说他已经完全没有性欲,就代表他的体构造已经出现问题,有性欲必然有解决方法,只是他们从来都不敢承认,挣开眼睛说大话,天理何在?
曹军
我想求问答主
1.对于中庸思想,我水平太低,过去认为是儒家所倡,不知佛家是那部经论提到此道,可否贴出文字一二。
2.既然佛陀不禁性行为,佛法不主张纵欲也不主张禁欲,那为何出家人都守色戒,视女色为猛虎,过去似是还不许女性进出寺庙
曹军
3.戒律本身是否就是执?
4.吃肉也是身体健康者的基本需求。听闻佛法本身并没规定不准吃肉,而是梁武帝所定规矩。那之后的高僧大德也都是奉行素食之道,是否可认为是未看破此执
曹军
问的问题怕是幼稚低劣,但还是希望答主不啬赐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曹军
1)对于中庸思想,我水平太低,过去认为是儒家所倡,不知佛家是那部经论提到此道,可否贴出文字一二?
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其实严格来说,佛法不是中庸,而是超越“中庸、二元对立”。
《维摩诘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角经、楞严经》……甚至牵涉大乘佛法一切经典,全部都是超越中庸的道理。
2)既然佛陀不禁性行为,佛法不主张纵欲也不主张禁欲,那为何出家人都守色戒,视女色为猛虎,过去似是还不许女性进出寺庙?
答:因为是层次、领域、阶段的切入途径不同。
3)戒律本身是否就是执?
答:交通规则因交通意外而有、
、法律因罪案而存、戒律是因为人的执迷不悟而建立。戒律是为了破除执着的手段,当人人奉公守法,一切规管已经不具意义。
4)吃肉也是身体健康者的基本需求。听闻佛法本身并没规定不准吃肉,而是梁武帝所定规矩。那之后的高僧大德也都是奉行素食之道,是否可认为是未看破此执?
答:佛经无记载高僧大德定义。
王泽勇
答主是否忽略了性上瘾的存在,大量的网络色情改变了这些人(戒x吧等)的大脑奖赏回路,只要看见异性甚至家人便有条件反射,大量时间精力的流失,色和偷东西吃饭不一样,色只要有新鲜的暴露的对象(还有文字暴露),它就能保持感官的快感。何况这些人只是戒色(语出孔子,年之少时),并非禁色,只是意识到自身诸多不顺,蝴蝶效应的源头,古人说的万恶淫为首。奈何食髓知味,陷入心理代偿效应的死循环里,无法自拔。自残身体来获取快感,一时快感后的低潮空虚,变态色情描写、场景对自身道德伦理的冲击,大量时间的浪费,负罪感是肯定有的。这个死循环系统已经是极端了,想想要破除这个循环是否只能极端的戒了?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希望你去帮帮他们,这些论坛鱼龙混杂,有用佛,有用国学,有用现代科学,为的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不也是一种修行吗,如果连自己的神经调节都不能高于体液调节,就已经不是正常人了,答主也不应用正常人的标准看待这些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阁下整篇的回应,有意那一句说话跟“佛教”的“戒”有关?
试瞪大双眼,看一看题主的疑问是什么?
(題主問: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你有那一句回应是合乎以上的问题?如果阁下不是修行人,建议离开佛教板块,否则佛教徒不会理会你。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尽管你答非所问,但我都尝试回应你: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食上瘾”吗?我建议你去禁食,从今后开始禁食,断绝一切进食,消化到你自己的逻辑吗?
你提出了“性上瘾”,倒不如直接说,如果成为色情狂、色魔、非礼、强奸,这样你便可以偷天换日了,因为你用暗示方法正在偷换概念,刻意将某个领域走向极端去形容,用偏激字眼去挂钩“性活动”。
阁下想企图瞒天过海,但是逃不过我双眼,看看我的图片就见到我“金睛火眼”。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我不知道阁下是男是女,更不会公开正面问你是否曾经自慰?你一切都不需要答我,问你自己的心,你心知肚明。
如果阁下是男,竟然告诉我从来没有自慰习惯,亦不是出家人,我建议阁下尽快看医生,希望这段说话不会为你带来反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你不要告诉我你今年年纪多大。
你不要告诉我你结婚未。
你不要告诉我试过拍拖未。
你不要告诉我你的性取向。
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最后提你一点,请不要强行将个人禁欲思想,强加于别人想拍拖、结婚的人身上,你坚持去禁欲自己知道就得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这并非伟大,这些行为对世界上没有任何建树,无人有兴趣知道阁下想禁欲的,请你尽快回去“戒色吧、女子戒色吧”,这个佛教板块不适合你。
性上瘾及失控的只是你自己情景,并非别人,父母当日就是因为身体正常所以诞下了你,请你听得懂这句说话。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最后再一次提你,请你的回答必须对应“题主所问”,切勿答非所问。
P.S (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请阁下去反思一下自己思路,你用了“不正常人”字眼去形容“于性活动中过渡虚耗”的人,过渡虚耗当然要调整,但怎样调整是取决于他们的自愿与否,与别人何于?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的意思是叫我引导他们重新成为“正常人”,这个责任我背不起,不如交由阁下去处交去处理。
你建议我去为他们的性活动付上协助的责任?你的脑筋是否有问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王泽勇
阁下整篇回应,完全不切实际,更加完全不符合对应题主的疑惑,题主所问是(佛陀一生说法只是教人不自慰、性无能、单身、离婚就是修行吗?)
你可能會錯意,完全捉不了用神啊!
阁下对“不正常人”的善心,我确实非常欣赏,但是“不正常人”,只会自作自受,无人可以介入,唯有直至他们精尽人亡为止,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重視,你竟然叫我这个第三者去照顾他们的身体?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