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认识的朋友里有不少人是信佛的,但是有的人做事很没有底线而且特别的自私,嘴上说的跟做的差距很大,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信仰,当然,善良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我并不是对佛教有看法,只是很奇怪,佛教是教人一心向善的,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二、正文区
答案简单到不得了。
信佛的人,只是信。
求觉的人,是会修。
题主只是遇上“佛教徒”,并非遇上“修行人”。
佛陀所说的是令人觉悟的方法,叫“佛法”。
宗教只是人类聚众而成的组织,题主所接触的是“佛教”,佛陀只是一个老师,却从未以宗教自居。
题主所接触的是“被扭曲后的佛教徒”。
修行人是接触有“传承法脉的道人”。
明白佛法的人会有“智慧、勇气、能力”去对人生任何领域,做到生活圆通,宗教信徒是无办法产生这种能力的。
此类佛教迷信之徒,充斥着民间的佛教圈,终日沉醉于“前生宿命、谈天说地、鬼神魔妖、占卜星相、念经咒、拜佛像、放生、禁欲、沮咒别人下地狱、妄说因果”无所不用其技,全部都形式上主义的人,对佛理却一无所知,毫无内涵可言。
其实这班人根本不应该跟佛法扯上半丝关系,就好比一班精神病患者从精神病院中逃脱出来,然后走进“哈佛大学”说自己是该学校的毕业生,谁知道其真正身份只是一班疯子。
《佛教徒是令人讨厌吗?》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091.html
《佛法讲实修,如何实修?怎样实修?》
佛法讲实修,如何实修?怎样实修?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62.html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表达一下吗?谢谢。》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的言语或文字表达一下,好吗?谢谢!?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56.html
《佛教对中国有何贡献?有何损害?》
佛教对中国有何贡献?有何损害?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51.html

三、评论区
“被扭曲后的佛教徒”还不如没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人,这种“佛教徒”只会给普罗大众造成对“佛教乃至佛法”的误会,丝毫不能展现一个真正“修行人”的魅力,说是“狮子虫”一点都不为过。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伊斯兰国is,就是信奉他们心中的神,结果残暴不仁,经常活生生将人质的头颅斩下来,拍成片段公开世界各地。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Aloka
这班人根本不应该跟佛法扯上半丝关系,就好比一班精神病患者从精神病院中逃脱出来,然后走进“哈佛大学”说自己是该学校的毕业生,谁知道其真正身份只是一班疯子。
冷岩 (提问者) 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正如你所说,我真的认为这些嘴上说是佛教徒的人却做着背弃佛的事,他们不配与佛扯上半点关系,不配得到佛的庇护!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冷岩 (提问者)
朋友,我完全明白你的心情,这些人就留待我去“强烈调整”,一般人无办法制止到迷信之徒,但我有办法。
我会以菩薩心,化作魔鬼的脸,将这些妖孽降伏,为地球除害。
有人问我会做得到吗?我一直都在做!
知乎佛教回答人,
龙蛇混杂确难分,
乌合之众狮子虫,
诡计多端害人心。
大放光明邪阴消,
麒麟降临散百妖,
古道门下有传人,
破尽二元道人心。
佛教徒永远停留在“说”但所说如不如法又是一说。知行合一,方为道人。只停留在说话的人,又怎么会有思维上的改变。没有思维上的改变,又哪来行为上的转变。
这种人只“信”不“修”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加偏激!所以行为更加疯狂!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向日葵
确实如此
比喻的太妙了,口中说信佛心口不一只是败坏佛法的迷信之徒
被扭曲后的佛教徒所作所为,其实与佛法毫无关系。修行是修心,是修出智慧面对生活。
世界衍化就像种子长成大树,花开叶落,岁岁枯荣,而后,万年,万树,万叶。你最后能分辨几片叶子?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法本无生,万法唯心,相之生灭只乃心识执取相而有。
六祖云: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
《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sakyamuni释迦牟尼
大意指:不应该滞留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识」的感知而去面对一切。
故此,勿沉醉形式表面,世事没有客观存在,人生只是一连串主观感知而来的“空性”活动,悲欢离合、拳拳到肉,只是投影机映射出来的虚幻感觉,投影机是心,为了圆满这颗心,轻轻放下这颗心的感知滯留,一切便纵有如无,何来生灭盛衰、花开叶落,岁岁枯荣?
道本无名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顽空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执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一、不滞留,不代表否定。
二、不住于相,就是指“不滞留于感知”。
故此,阁下所形容的“顽空”,皆因“执有”。
明白此理,就知道色空不异,明白“般若波罗蜜多”的人,是不会否定际遇,只是不住于相,亦即“不会滞留于感知”,并非否定感知。
所以,我的文章经常会出现叫人去适当地解决性需要,不能禁欲,亦不能纵欲。
禁欲,就属于着相。
纵欲,亦属于着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梦里寻梦又一天,
执幻为真苦作甜,
谁人识得不二法,
前途由我亦由天。
法唯心,相如幻,
五戒十善渡难关,
叹奈何,执心顽,
佛门各派分界限。
莫生气,悟无生,
了悟实相再不攀。
莫批评,无诤论,
中边不住空心还。
修行成败归般若,
明了心法道不难。
一光散播地球耀,
色空不异返灵山。
道本无名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法执,放下佛法,立地成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如果真的不懂得道法、佛法,就必须虚心学习,不能自以为是,因为懂得的人可以一眼看穿,千万不要断送自己的慧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阁下的说话语无伦次,佛法的形容词名相都搞错了,谦虚一点啦,不要像此文章的图片一样~痴人说梦话,好好正式入到道门、佛门,不要再搞形式上主义,可能你不知道我是谁,加油啦,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道本无名
兄弟,醒啦。如果经过一晚你仍然听下明我的说话,我觉得你确实要反省。因为我们素未谋面,我跟你没有仇怨,我只是以发论法,因为閣下的说话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完全只是搬字过纸,根本对法理未明白。
金刚经是印度版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版的金刚经。
生活才是大道场!佛法是为解脱用,抄经,念佛,说名词,如果只沉浸在这些形而上的形式永远不会走进真正的佛法!修行人只会越修越慈悲,慈悲体现到生活就会谦卑,有礼貌,无私等等。时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际遇,才是佛法修行人!祝福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赞叹师兄耐心分享,受益良多。为了圆满这颗心,轻轻放下这颗心的感知滞留。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静若水
大家看看我跟“道本无名”这兄弟的交谈,是正正反映了有些人披着“佛门、道门”的皮去“痴人说梦话”吗?
所以这类人如果走进宗教界之内,不会令每人反感才怪,此刻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写照。
静若水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看过了,明白的师兄,确实如此,将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话搬来搬去,于佛法、修行一头雾水
张少骏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应该用理性代替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