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对佛教有点兴趣,就对身边佛教圈的人多留意了一下,但是接触下来感觉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啊,佛教不是很有智慧很平和的吗?
二、正文区
谢邀。
此问题很实际,笔者将以上情况分成三类,现在分享给阁下……
《佛学》:指把佛经文字,逐一拆解,并以世间所定立的逻辑、思辩、论证、历史、文化背景作前提,再凭各人不同内心观念,把经文、僧侣理念作辩证及讨论,纯以学术性质研究,此类属于“学者身份”。
《佛教》:就是指佛陀死後,后世人以佛陀名义所创立的组织、团体,释迦牟尼佛从来没以宗教自居。
佛教就是指由出家僧侣为主轴,或被民间视其为德高望重的人,把对佛经义理去发表及统筹,再向在家、出家一众作有规模的发表规矩、理念、仪轨的组织,而这情况更已成为民间信仰风气主流,跟随者完全不会亦不敢质疑组织言论,只盲目跟随。
以上情况刚好跟佛学相反,他们不会按照逻辑、思辩、论证、历史、文化背景为基准,名副其实只以“信念”为主,一切依照经文记载及宗教领袖作准,此类人很多时会造就很多生活的矛盾及纠结,彷佛跟社会格格不入,就是现今“信徒”特色。
《佛法》:就是将佛经的义理加入逻辑、思辩、论证、历史、文化背景,配以各人言论,作出理性思考,再套入日常生活去验证得出结果作准才奉行,一切以务实及正面效果作为依归,并将体验出正向结果后,融会贯通面对日常生活调整,此类人属于修行人。
如果学佛学到欠缺智慧,待人接物充满菱角,喜怒无常,修行修到苦口苦面似的,这就是用“不如法”的观念,去捆绑身心产生的代价,所谓“菩提未成,人生已尽毁”,他朝能否成道没人知,如果修行就是走一条受苦之路,不修也罢。
很多人只从“别人口中”闻法,别人说,自己就信,便容易扭曲了“道”,订立了许多不符合“人情、伦常、法理”观念来“捆绑自己心”,一厢情愿陶醉在自我幻想出来的一个法界,其内心根本一点也不快乐,若与一个在明白“佛法、道”的人遇上逆境时作比较,前者所产生之“乐”完全沾不上边,情绪或平静出现,马上立竿见影,报应不爽。
由于并未将所知道的言教落实生活,于是学佛多年,一遇上“八苦”,仍继续忧悲苦恼,患得患失,所谓的学佛,只沦为心灵上的依附及寄托而已,在实质智慧及人生际遇上毫无増长。
一个明白法理的修行人,待人接物,非常平易近人,懂从思维下苦功,并非形于表面模仿,更不会常将“神异古怪”现象挂于嘴边,真明白经文内涵的人,会懂调整自心“不如法”观念去生活,如果用“强行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生活”,这决非佛法,肯定已是走偏的“外道”。
佛法再高深,也是“人道法理、在人道修、在人道磨练、在人道成就、以人为本”,非用“在家、出家”来介别,更非以一厢情愿的“信、疑”来支持,“思维”能融入生活,“方法”才叫“应缘”。
题外话,此乃笔者从来都没有说自己是佛教徒、佛弟子的原因,这个理念跟任何人无关,重点是因为本人一切以“实际效果为主”,说什么身份都是多余的,因为根本不需要将自己身份定义,必须用行为做出来。
简单说,佛学、佛教都不是以实际后果为准,唯有将吸收到的“言教连结于生活”,才能成就“佛法 ”,否则一切也沦为纸上谈兵、纸上悟道。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求菩提,
犹如觅兔角。
~《六祖坛经》
佛法是存在生活中,不可能离开生活而去寻求觉悟。
离开生活领域去寻求菩提,犹如在白兔身上找角一样,永远找不到。
心水清的读者,看看现时知乎佛教板块、各大佛教论坛及身边民间情况言论,就可以清楚得悉现时社会存在什么风气?
明白佛理的人必定平易近人的,尽管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说话,更没有将“鬼、神、魔、妖、神奇感应、异能、死后世界、前世今生”挂在口边,但其发言往往却令聆听者刻骨铭心,受到启发,希望以上说话为题主带来新思路,共勉之。
《佛教徒是令人讨厌吗?》
佛教徒令人讨厌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091.html
《佛法讲实修,如何实修?怎样实修?》
佛法讲实修,如何实修?怎样实修?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62.html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表达一下吗?谢谢。》
请善知识把佛法见解,用最通俗的言语或文字表达一下,好吗?谢谢!?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3756.html
三、评论区
学好的,不学不好的,不见他人过,常想自己非
怎样好?怎样不好?
可以分享给我知道吗?
认定是好,就代表界定了有不好。
认定不好,就代表界定了有好。
好与不好,善与不善,皆为两边之法,叫“落两边”。此乃“着我相”,而引伸出的“众生相”,一相着,四相皆着,离心说相,叫“外道”,扯不上佛法半丝关系啊!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六祖坛经》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金刚经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184.html
说好不好犹两边,
盡見批判他人過,
喜素厌肉还执相,
滞留分别我一个,
极乐极苦谁做主?
念念离相是弥陀。
轻心师兄划分的类别让我想到了邻居家的佛教徒,盲目的迷信,人说就信,也不知道自己思考。佛教,佛学和佛法是没有关系的。将佛陀的言教落实生活去验证才是一个佛法修行人啊~
感恩轻心哥哥无私分享
我感受到的时下佛教圈风气是【佛学】、【佛教】这两大类~
前者~纯以学术性质研究,此类属于“学者身份”。
后者~是典型的信徒。
唯独极少见【佛法】~
轻心哥哥确实是像邻家大哥哥,非常耐心亲切~
也是我遇到的最务实,最实在的真修行人!向哥哥学习,不能纸上谈兵,要将所学运用到生活
如何看待国家之间的战争,军人死后,佛家是觉得愚蠢?还是赞叹?或者没有感觉?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海上生明月
“轻心,你是真的很想度众生啊!”这句话并不如法,既然破四相,哪有众生相?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海上生明月
万法唯心,心外无众生,哪有众生可渡?
众生就由于执着我相,而产生一系列的种种分别心而已。
接触佛教几年,和题主有同样的困惑。头一次看到有如此详尽剖析的回答。佛法不是照搬文字,不仅仅是守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苦恼,才是大智慧^_^。谢谢师兄的回答,揭开了佛法的神秘面纱,直至核心
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中国人就这样,学佛无非是觉得学了以后佛祖就能保佑他们上西天修成正果。也不瞧瞧个个自己都是什么德行。佛祖是什么?为什么要保佑你?就因为你天天磕头寻求个内心平静?自己逆来顺受,来世还是个做牛做马的命,不知道自救的人谁都救不了。
并没有众生,只有行。
随喜赞叹。
高手在民间
佛说一切都是果报,想请问,我杀了人,此人之死是否是自身果报,前世或者现今的果报,我有无罪责
问题二,如何看待法律与佛家观点,比如,别人杀了我亲人,我将他杀死,我在法律上有罪,在佛家讲呢?他杀我亲人,被人杀死,是否自己果报?我斩断他之果报是否无罪?
你好,我好,的标准是什么,比如,一件事,十万个人收益,一个人痛苦?是否值得做?如果此人大奸大恶?是否另当别论?
法律的界限适用于佛家吗?
无执的界限在哪里?感觉和无为有相似之处?无执很容易变成无所谓?
1.无执的界限在哪里?
执着的是心,界限要问你自己的心。别人不会知道。
2.感觉和无为有相似之处?无执很容易变成无所谓?
真正秉持“心无去处”的心,对一切际遇是不会攀附,不会抗拒的。做好当下的本分,尽心尽责之后~就放下,对于结果不会介怀。所以并不是“无所谓”的态度。
不是很懂……凡事都要无执嘛?杀我亲人,是否我也需要无执……
如果有亲人被杀害,您可以想办法将罪犯绳之以法。杀人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执着,并不是不分辨是非黑白的。
所以还是以法律的标准咯……
可是法律有时候很局限啊……所以无执不无执不是心的无执,最后要诉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