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
問:喝水可以解渴,那用异性止息贪心不也很合理吗,为什么要放下对于异性的贪执?
答:
因为要放下对于异性的贪执,要“放下贪执”,而不是“放下异性”,这样才合理。
异性是没有罪的,对任何一个领域贪执都会产生不良结果。
但题主举出了……
以水“解渴”。
以异性“止贪”。
两者比喻失当,这属错误类比。
以下几点值得留意:
一、解决生理的渴,未必要用水,例如可以饮椰青。
(注:如何解渴才是重点)
二、制止对异性的贪,重点在于“贪”~“并非制止异性本身”。
(注:如何止貪才是重点)
笔者尝试将领域扩展,增加立体度…….
不饮水,生命结束。
适当饮水食,有可能生命延续。
(注:延续生命并不单凭飮水)
无缘无故不需戒水,水中有毒才需要戒,重点是“戒有毒之水”或“构成伤害之水”,要戒的并不是水,而是毒。
刀属中性。
刀落在医生手上,最大机会是救命。
刀落在贼人手上,最大机会是夺命。
要注意的是“用刀的心”,构成自己或别人制造伤害的情况,就需要“戒”,而并非“戒刀”。
有情必有欲,情本来就是欲,当中包括精神或身体诉求。
(注:例如性行为)
异性拍拖或结婚,当中包含了爱情及肉欲,自然不会提倡“破坏性功能”。
(注:禁欲是破坏性功能,医学全部有根据,建议于医学界探讨)
禁水会死。
禁欲会丧失性功能。
如果不打算死,也不打算出家,又想拥有伴侣的人,试问会禁止以上那一个领域?
一、有人在乎生命延续。
二、有人在乎感官愉悦延续。
(注:吸烟可引致肺癌,仍然有人坚持吸烟,明显不在乎生命)
三、有人在乎对异性向往。
以上之间并无任何优势可言,在乎领域不同而已。
以上清楚解释“饮水、止贪”两者比喻失当的原因。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88.html
评论区
星明
轻哥,是啊~异性,在此刻可以是欲望的對象,本身是中性的。欲,欲,欲不能控制的欲望,才是需要修行修正的部分。斷欲則剛,階段性勝利,哈~ 請指正。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星明
如果失去“性高潮能力”的躯体代表清浄,年老长者、病人,是否已经清浄?
由此可见,性欲并非建立在“躯体机能本身”,而是站在“精神而言”。
值得探讨的,就是如果“躯体机能本身”运作正常,躯体就会间竭地产生性反应,究竟如何处理就值得深思?
把性需要“置诸不理”。
把性需要“适当疏导”。
如何面对,那就各安天命,没有应该、不应该,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意愿,无论如何抉择也不具优势可言。
因为制止性机能的运作,下场只得一个~丧失性功能,不分男女,无一例外。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请教,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88.html
星明
水中有毒,甲之砒霜,乙之良藥可否?
星明
看了哥的文章啦!太贊同!太難得的好文!佛化生活,由食色談起。
杨柳岸晓风残月
贪 可以等同于 着相 吗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滯留於感知,就是黏著、攀附的意思,屬於著相。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佛法所指的“着相”究竟是什么?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2758.html
《着相与离相的下场》
《着相与离相的下场》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wz/1996.html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相就是舍离对感知滞留,并非而心里空空的木头人。
刻意执空已经属滞留,只是滞留的位置不同,当然是着相。
滞留不分领域,有滞留之处就要舍,舍去对感知的执着。
滞留感知,就滞留我的感知。
无论贪或厌,只要是滞留,也是滞留“我相”。
“实际上没有佛可以成就”这句话,只是代表发现出本来面目。
举例说,太阳一直存在,拨开云雾见青天~“实际上没有太阳可以成就”,因为太阳本来一直存在,只是被乌云覆盖,既然佛性跟人本是一体,何来什么成佛?“成佛”二字只是一个“强名”,方便理解而已。
离一切相,
则名诸佛。
~《金刚经》
大意:佛是离相之意,叫“觉”。
若说“我已成觉”,不是滞留于“我”又是什么?即着我相。
杨柳岸晓风残月
看来我自己读佛经有好多理解错误,还是太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