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区

有一朋友,以前就认识,还是蛮信仰佛教的,前阵子皈依了,居士那种。今天跟她聊了一下午,本意是引导她慢慢接触接佛经的,计划是佛教十三经+四阿含,然后随她自己挑着来。然后吧,她就百度了下西方极乐世界,直接就说要往生西方,让她看佛经吧,她就说去西方极乐世界和学佛不冲突,现在不用看,到极乐世界再看,反正1—7天一心不乱念佛菩萨就会来接人。。 我本人觉得不论南传还是汉传,先搞懂再学嘛,结果她看了净土相关理念直接就略过其他经书,我觉得有不妥。怎么破?

二、正文区

不用为别人担心,每人都有剧情必须经历,谁也无法干扰及介入,尽心劝导,先结下一个善缘就得了,缘份一到,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正法可邪用,
邪法可正修。

以上两句话,内涵指世上没绝对“好、坏”的方法,只有动机及发心如何。

1)心正确,方法不正确也有可能吗?

2)心想去东面,就不会搭错车吗?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问题,我们会搭错车,但我们会下车,再搭另一车,始终到目的地,换句话说,动机及方法一样重要,心行合一才称得上“如法”。

人生路上,不会是一次选择就决定一生,每一阶段也出现不同工具在眼前,关键在于能否适合自己
,可以搭飞机去北京,亦可以乘火车去北京,重点是花得起交通费及有必要否,这就是处境适合自己否。

那我们一次选择最适合自己方法,岂不是会更快达到目的吗?不可一概而論。

A君的快慢,跟B君的快慢,根本没法比较,因为处境不同,永无法统一基准。

故此:
心正确,做什么都正确。
心不正确,做什么都不正确。
成败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始终能达到目的,区别只在于时间快慢。

何谓成功之路?
世上根本没有绝对的成功之路,别人的成功之路是别人的,自己脚下走出来的才是我的成功之路。

正如我们今天穿上的鞋,别人穿上并不一定适合,反之,别人适合的,我们亦未必适合。故此,不必在乎“别人穿什么鞋”。

那双鞋,须由“穿上者”去适应,人天性作决定时之动机 ,也是自己认为最好的,否则自会脱下,一切自有因果,不必忧心、批判,更勿期待。

人事物…..

不因阁下的“期待而来”。
不因阁下的“不期待而不来”。

该来的会来。
该走的会走。

不必期待它来。
不必期待它走。

人每次只有两件目标去做~“尽心”,尽心之后~“随缘”,就让这个活动自自然然进行就好了。

没有优与劣,只有适不适合,那刻适合自己的,就是自己最好的,永远勿将外界比较,更刻意干预介入别人。

适合自己的,
就是当下自己最好的。

《为什么要意念佛,心无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吗?》
为什么要意念佛,心无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吗?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321.html

《“老实念佛”不好吗?为什么越来越的的人说没有用?》

“老实念佛”不好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没有用?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275.html

《怎么修净土法门?》
怎么修净土法门? – 道人心 http://madhyama-marga.com/hd/4067.html

《人生面临绝境时,至心念诵佛号菩萨圣号能否得到人生转机?》

人生面临绝境时,至心念诵佛号菩萨圣号能否得到人生转机? – 道人心http://madhyama-marga.com/hd/4300.html

三、评论区

求净土

这哪里是净土宗行人?净土不需要广阅经论的吗?

Handsome轻心回复求净土

你不是离开了知乎吗,又再神出鬼沒误导别人?

Handsome轻心回复求净土

一、学净土宗是跳不开读文言文这关的?

回应:根据佛教历史记载,释迦牟尼是印度人,主要用巴利文及梵文去表达佛法,你竟指修行净土必须要文言文?我是专研究古印度经文的,不知你清楚佛经原文,还是我清楚?

二、因为净土宗必须秉承圣言量,不是净土宗祖师大德说的话,不可以自己主观判断,因为我们没有分辨正邪的能力?

回应:什么叫圣言量、净土宗祖师大德?你说除了以上两类人,全人类都是主观判断,没有分辨正邪的能力,你知不知道佛法是破除正邪,粉碎二元对立,现在你不断界定正邪,已是落两边,最邪的是你,因为你教人执着。

三、尤其是初学者会先入为主?

回应:如何界别人是初学、旧学,是你来决定吗?会不会阁下都是初学?

四、所以知乎这个地方还是少来?

回应:那你为什么常常来知乎?

Handsome轻心

“具足十念”,是指十个念头之内,没有间断,完全具足回忆佛陀的相关事情,亦即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內所指的「净念相继」,相继是指连续不间断的意思。

亦即《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內所指的“繋念不乱”,是指连续不间断的意思。

更是《佛说阿弥陀经》内所指的“一心不乱”,是指连续不间断的意思。

以上经文清楚指出念佛不是口称佛陀十次名号,重點是具足十個與佛陀相關的念頭,看經文必須依照上文下理,不能斷章取義。

至于是否需要口称十句佛号,谁也没有意见,因为一切只是手段,重点是“忆念”,而这个忆念必须具足回忆起码连续十个与佛陀相关事情的念头,好比母亲忆念儿子一样非常在乎,这种状态就会达到精神统一,即佛经所说的“一心不乱、相继、繋念不乱”。

我们在乎一个事情,必定会一心一意一方向,不要将一心不乱四个字“神格化”,例如一个人掉进水中,就会一心一意准备脱危,这就是一心不乱。

念佛是密中之密,属意行,由于我们众生的思维非常混浊,要一刹那之中将“中阴身”契入佛菩萨的“三昧耶samaya ”是需要极度专注的精神状态。

闻鸡起舞

赞同,每个人都要自己经历过才会意识到怎样才是最合适自己的。尽心去劝导,结果随缘。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不用为别人担心,每人都有剧情必须经历,谁也无法干扰及介入,尽心劝导,先结下一个善缘就得了,缘份一到,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如果教人口中唸唸有词,就可以进入净土,这只是无知的表现,亦即俗语所说的迷信。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念,是憶念。

口唸,叫“称名”,目的也是勾起“忆念”,此乃手段,如果不明白念佛本意,哪怕喊破喉咙,也只会白费心机。

經文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念佛」于梵文是buddha anu-smrti,即是“忆念觉、佛随念”,指忆念觉的智慧、言教、身教,然后学习效法,全部跟回忆有关。

只不过世上懒散之徒,习非成是,只叹不懂得梵文,说到底就是无知。

民间不明佛法的人扭曲正法,把口念佛说是进入浄土之条件,是为毁法,更硬说为佛陀所教,是为谤佛。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念佛,根本并非只是单单某一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如果把佛沦为口中念念某名号,简直是无知到极点。

且随风前行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之前看到很多人发表过 叫人疯狂念佛号,但是不告诉那个人要如何心念如何体悟的言论,我还问过别人我不懂经文怎么办,别人告诉我这个不需要懂,让我念就行了,现在来看,他们这种观念不应该被认同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且随风前行

时间证明一切,我够胆斩钉截铁,一定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已经是无懈可击,因为…………………………。

现在我身处越南,谁可推翻我已经我曾到达越南的方法?

且随风前行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我觉得可能是我最近虔诚的向善之心促使了和您相遇的缘分,通过您的很多观点我领悟了很多,我非常感谢

且随风前行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不过我刚才在上一个回答中的提问不知道您可否抽空帮小弟分析一下呢?如果您觉得不必回答了,那我就说声不好意思,打扰啦

闻鸡起舞回复Handsome轻心 (作者)

念佛要知道佛是什么?怎么念?要到西方极乐净土?也要了解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啊。感谢轻心不厌其烦的去解释,让我明白以上真实内涵,????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且随风前行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节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最初未成就前,以忆念佛之心种下前因,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
故此,此刻在这个地球,就以摄受“忆念佛心”的人,同归于净土。

Handsome轻心 (作者) 回复闻鸡起舞

净就是指“浄其意”,代表不着相,亦即是离相,净念相继,就是指保持着这个离相的心,并不是保持唸唸有词。

似是故人来

赞同,随缘尽心、尽心随缘。做完自己能做的,不要纠结于结果如何,人人都有适合的剧情,做完放下即可。

知行合一

南无阿弥陀佛!

陈小陈

非常感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