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文章
0评论
0获赞
我和知乎的重要因缘
725 篇文章
《超渡的核心》
正文区 刚刚布施超渡,其实经过多年做超渡仪轨的体验,确实内涵大有文章,超渡仪轨过程简单又复杂,所谓简单只是牵涉心力及梵音密咒。复杂就是在于施法者的“内修”如何,并不是简单念念有词就可以做到超渡效果。...
契合自然
正文区 每个人都有工作、亲情、友情、爱情、公务、私务、义务、付出、接受,你我他也大同小异,尤其是在香港这个不夜天,为什么我仍然可以经常可抽出时间写出如此多的文字?很过瘾吗?我可以将时间变成自己的娱乐时间,岂不是更加快乐?原来世上有一种人不会...
《忆念不忘》
人天长夜宇宙暗,谁可普照放明灯, 三界火宅众苦迫,五戒十善资粮生。 人天之师世尊诞,普天同庆四月生, 般若波罗蜜多故,中道言教永在心。...
《中道持戒~尸罗波罗蜜多śila pāramita》
有人认为“禅宗不持戒、修持般若不持戒”,这些说话只是门外汉的发言,有眼不识泰山。谁知道行持“中道”的人常常也觉察着自己的起心动念,只是别人不知道。...
《俗世梵心》
快乐感觉有罪吗?无。 苦恼感觉有罪吗?无。苦乐觉受只是人心执取观念后所缔造的投影,被无对错可言。...
《贪嗔痴的真相》
X是际遇。人心面对X时所产生之“观点、立场、取态”,属于“意向”,佛法称它为“欲”。 人心面对X时所产生之“观点、立场、取态”之后,所产生快乐感觉,属于“欲乐kāma”。 简单而言: X,只是际遇。 欲,只是目标意向。...
《戒痴》
问:什么是“愚痴”?答:滞留二元就是愚痴。 依循“家规、国法、人伦、道德、善恶、对错”机制面对,混俗和光,有价值就做,清清楚楚,做当下该做的事,但面对际遇后而“滞留二元”产生耿耿于怀之想,叫“愚痴”。...
《戒嗔》
正文区 问:什么是“dveṣa嗔恚”?答:排斥就是嗔恚。 嗔恚在梵语是“dveṣa”,巴利语是“paṭigha”。 不伤自他、不违反法律,有价值就做。达不到价值之后而起“排斥之想”,叫“dveṣa嗔恚”。...
《真相》
想听真材实料的说话?只恐怕真材实料的说话你觉得简单。...
《戒贪》
不伤自他、不违反法律,有价值就做。达到价值之后而获取额外之想,叫“贪rāga”。观点、取态、立场、诉求,叫“意向”,全属中性,但对意向之后产生快乐,就是佛法所指之“欲乐kāma”。...